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升鍾水庫

鎖定
升鍾水庫位於四川南充市嘉陵江支流西河中游,壩址南部縣升水鎮碑埡廟。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756平方公里,壩高79米,總庫容13.39億立方米,其中有效庫容6.72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71億立方米,死庫容3.96億立方米。是一個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型骨幹水利工程。
中文名
升鍾水庫
地理位置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 [2] 
門票價格
無門票
佔地面積
1756 km²

升鍾水庫建設歷程

1976年3月25日,升鍾水庫經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興建。
1977年12月8日,升鍾水庫正式動工。
1984年,升鍾水庫下閘蓄水。
1987年,升鍾水庫右總乾渠上段通水開始發揮效益。
1998年底,升鍾水庫一期配套工程全面竣工,實現控灌面積138.93萬畝。控灌67.48萬畝的二期工程。
2012年12月,升鍾水庫正式啓動建設。 [1] 
2006年,升鍾水庫作為南充農業灌溉主命脈,在南充市遭遇的特大旱災中發揮了強大的抗旱威力,減災總效益高達18.6億元。
升鍾水庫大壩附近一角 升鍾水庫大壩附近一角

升鍾水庫灌溉區域

升鍾水庫
升鍾水庫(2張)
升鍾水庫灌區地處四川盆地北部丘陵,灌區幅員面積5685平方公里,涉及四川南充、廣元、遂寧廣安四市的儀隴閬中、南部、西充順慶、嘉陵、蓬安、劍閣、蓬溪、武勝等十縣(市、區)。
灌區總耕地面積296萬畝,設計灌溉面積211.74萬畝,總人口382萬人。升鍾一期灌區轄141個鄉鎮、1549個行政村、11641個村民小組,人口265萬人。一期配套工程現有總乾渠、乾渠、分乾渠5條,長172公里;支渠8條,長151公里;斗渠44條,長464公里;農渠769條,長4764公里;各類渠道總長5551公里。
水庫自開灌以來,累計向灌區供水58億立方米,灌溉農田3886萬畝,累計增產糧食138億公斤,累計增加產值330億元,發揮了突出的抗旱防洪減災作用,有力地促進了灌區經濟社會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升鍾水庫重要景觀

水庫大壩
最大壩高79米,長350米,頂寬12米,可容四部卡車並列通行。整個大壩建築風格特異,氣勢宏偉,十分壯觀。
碧波仙島
規劃在庫區中段200多畝羣島上修建異國風情園、各類度假小舍、豪華別墅、水上樂園湖濱浴場等設施,與現有果樹公園融為一體。
1864年興建,高14米,為七層六角形仿木結構浮雕磚塔。具有奇特的藝術風格,有207幅民族氣息濃郁的人物及琴劍、書棋等浮雕。雕刻技藝高超,造型精美。
革命紀念地
1932年11月25日,中共四川省委和南充中心縣委領導了升鍾、保城一帶的農民武裝起義,震撼全川,建有“鐵爐寺升保起義紀念地”。尚有1935年紅軍北上時建立的“德半縣蘇維埃”遺址。升鍾景區,正以嶄新的麗姿笑迎四方遊人。
古西水縣衙遺址
公元1283年,西水縣新井縣才一同併入南部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公元1231年,蒙軍以強大的攻勢向南宋發動了侵略戰爭,當蒙軍攻入西水縣時,西水人民響應朝廷“棄平地,築山寨”的號令,立寨築城,奮起反抗,打退了蒙軍數十次進攻,取得了城池保衞戰的勝利。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那場城池保衞戰,將城池命名為“保城”。清雍正三年,在原西水縣衙的遺址上修建了“瘟祖廟”,該建築雖已歷經400多年,現仍保存完好,現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升鍾湖畔的重要人文景點。
建浩寺現為南充市南部縣佛教協會所在地,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寺院,佛教文化內函豐富,寺院發展迅速,建設規模較大,設施齊備,是南充市的大型寺院之一。建浩寺始創於清仁宗嘉慶十年(1805年),清道光十年,(1830)朝廷在南部建浩寺設置僧官,管理全縣僧團事務。建浩寺佔地面積800餘畝,擁有大雄寶殿、天王殿、玉觀音殿、彌勒佛殿、千手觀音殿、五觀堂、望高亭、放生池佛教建築
香柱山
香柱山地質遺蹟異常豐富多樣,風光旖旎,山異、石奇、水美、林豐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素有西南金三角、成都後花園之美譽。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經專家考證,香柱山地質奇石公園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好,保存的地質遺蹟在國內外具有獨特、科研、稀有、典型、優美與多樣性等特點,是探索中國西南環境演化自然博物館,也是研究地質、地貌、氣候、動植物、等難得的科研基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