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家街

鎖定
千家街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武昌火車站和大東門集貿市場附近,一百年前洋務運動時由張之洞所設置。
中文名
千家街
全    長
1100米
始建地點
武昌古城內側
設置人
張之洞

千家街簡介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為實現洋務救國的夢想,張之洞在湖北很是折騰了一陣子:設絲麻四局,開湖北國營紡織業先河;開礦山,辦鋼廠,奠定起湖北重工業基礎;造槍造炮造子彈,發展軍工業;修鐵路,置勸業場,關注民生……
千家街,就是張之洞關注民生繁榮市場大規劃的組成部分:大約在1906年罷,為便於粵漢鐵路武昌火車站的交通,張之洞下令,破開武昌城牆,在今炮校東大門附近增闢一新城門———通湘門,在通湘門附近闢街市,計劃安置人家千户,是為千家街……

千家街地理位置

此街南靠火車站,西至臨江大道,當水陸交通要衝,亦得水陸交通之便利。張之洞雖不通曉風水陰陽,卻是個經國濟世的幹才,看準了這是個有起發的去處。只可惜,清皇朝就剩個膏肓裏頭都是病的身架子,猶如風中殘燭一般,即或滿朝廷都是張之洞這樣的幹員,也於事無補。千家街到張之洞去世之時,也未滿千家之數。倒是他老先生當年辦的教育和實業,出了些有違他老人家本意的成果:他送出去留洋的學生裏頭,出了幾個跟朝廷過不去的漢子,回國之後,到他老人家辦的新軍軍營裏,糾集部眾,又到他老人家辦的軍工廠裏,拿槍拖炮的,把他老人家力保的清皇朝推了個底朝天———歷史記住了這個日子:武昌首義……

千家街歷史沿革

千家街始建於武昌古城內側,北鄰賓陽門(今大東門),南接中和門(今起義門),原長約1100米(見1936年武昌城區街道圖)。約1906年,張之洞為便於粵漢鐵路武昌火車站(原名“通湘門火車站)的交通,在今701所東大門附近的千家街南口增闢一門,名為“通湘門”城門,同時開闢一條街,當時計劃在這條街道安置千户人家,故名“千家街”。現在的千家街東臨中山路,緊鄰武昌火車站,地處鬧市,人口稠密,早已不是千户人家了。省保育院、中山路小學、千家街小學、原華師一附中均在這條街道先後建立。
如今,東臨中山路、西至臨江大道,南起省保育院、北至武珞路、全長1100米的千家街,早已突破千家之數,是武昌區著名鬧市了;張之洞老人當年奮鬥的痕跡,已是無蹤可尋;就是1937年馮玉祥將軍暫居過的福音堂,也毫無張揚之意;只有轄區內的華師一附中,盛譽炙手,蜚聲中外……
據史載,張之洞身為封疆大吏,生前經手的銀錢,何止億萬。可他去世之時,家無餘財,甚至無錢辦喪事,還是幾個行孝的學生,七拼八湊的,讓他入土為安。照此看來,張之洞應該可以活着,跟他設置的千家街一樣,活着,好好的。

千家街重要事件

千家街的歷史上曾發生過幾件有影響的重大事件。
首義三烈士之一的楊洪勝,1906年被編為第八鎮十五協三十標列兵,後升正目。其間結識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參加反清革命組織——振武學社。1910年秋,該社遭破壞後,加入文學社。後受命請長假離營,從事聯絡工作,並在武昌千家街開雜貨鋪,作為革命黨人秘密聯絡機關。
1922年春,太虛大師經李隱塵提倡號召,陳元白奔走聯絡,湖北督軍蕭耀南的間接支持,得到武漢、荊州、宜昌居士的贊同,集30餘人作為創辦人,每人每年認經費400元,創辦起武昌佛學院。選得武昌通湘門外千家街(現701所院內)黎元洪的族叔、川漢鐵路總辦黎大均的空宅,以1.5萬元購為院址。經呈報湖北省教育廳批准,並報教育部備案,於當年浴佛節在漢口佛教會舉行典禮。太虛任院長,梁啓超(時在中華大學暑期講學)任董事長,李隱塵為院護。
1937年馮玉祥將軍曾在此街福音堂居住,在此接待老舍、吳祖緗、何容、王向辰等作家、畫家,經常邀請他們到武昌千家街福音堂住所共商抗日宣傳工作。因福音堂連續遭到敵機大轟炸,馮先生遷武昌東湖西岸六合村,直至1938年秋,馮玉祥始自此去重慶。根據老舍之子的回憶錄記載,1938年2月14日,周恩來與馮會晤於武昌黃土坡千家街福音堂。

千家街公交路線

經過千家街的線路: 電車4路、電車6路[暫停運營] 、電車8路、10路通宵線、34路、43路、59路、61路 222路、402路、507路、510路、511路、518路通宵線、518路、518路區間、529路、538路、539路、556路、561路、564路、577路、578路、593路、706路、777路、805路、901路、907路(內環)、907路(外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