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佛崖

(四川廣元4A級景點)

鎖定
千佛崖,位於廣元城北4公里,嘉陵江東岸,金牛古蜀道上,歷史悠久,雕刻技藝精湛。石窟始鑿於北魏晚期,興盛於唐朝,止於清代,歷經千年,從而形成一座佛崖長388米,高45米,造像950餘龕, 7000餘尊的佛教石刻藝術寶庫。
千佛崖,佛龕層疊分佈,密如蜂巢,是四川規模最為宏偉的石窟羣 [1]  。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是劍門蜀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蜀道金牛道——廣元段的核心遺產點 [3] 
千佛崖,2012年創建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中文名
千佛崖
外文名
Thousand buddhas Cliff
地理位置
廣元市利州區嘉陵江東岸千佛崖風景區 [5]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 09:00-17:30(最晚入園17:30)
景點級別
AAAA級
門票價格
50元
佔地面積
300餘畝
著名景點
大雲寺
金牛道
蓮花洞
大雲古洞
持蓮觀音窟 展開
著名景點
大雲寺
金牛道
蓮花洞
大雲古洞
持蓮觀音窟
牟尼閣
睡佛龕
大佛窟
千佛窟
神龍窟
供養人窟
北大佛窟
中心柱窟
藏佛洞 收起

千佛崖地理位置

千佛崖,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城北4公里的嘉陵江東岸,工農鎮千佛路45號。

千佛崖相關典故

千佛崖摩崖造像最早開鑿於北魏晚期,南朝梁武帝天監四年正月,北魏正始二年(505年),駐守漢中的司馬道遷降於北魏,魏遣尚書邢巒為鎮西將軍,都督徵梁漢諸軍事,其統軍王足將兵入劍閣,所至皆捷,梁州十四郡,地東西七百里,南北千里,皆入於魏,北魏於此置西益州。
此後三十年裏,先後有北魏大將傅豎眼、皇室元法僧等人在此擔任益州刺史。
他們在此駐守的同時也帶來了北魏皇室在雲岡、龍門開鑿石窟的傳統和崇佛的風氣。加之南北朝時期,金牛道開始逐漸改走嘉陵江而行,千佛崖位於嘉陵江東岸,有適合開鑿石窟的大塊崖壁,因此千佛崖的第一座寺院柏堂寺開始修建,開窟造像也就逐漸興盛起來。

千佛崖興盛時期

千佛崖 千佛崖
唐王朝經濟繁榮,文化藝術燦爛。千佛崖的開窟造像異常活躍,密如蜂巢,有的崖壁達十三層之多。千佛崖摩崖造像大多數龕窟體量雖小,然而內容頗豐,題材多樣,有莊嚴肅穆的釋迦佛、三世佛、彌勒佛、阿彌陀佛、多寶佛,有雍容華貴的菩薩,虔誠追隨佛祖的弟子,形態各異的人形化天龍八部,自由翱翔的飛天,威風凜凜的力士,虔誠禮佛的供養人……雕刻家們以嫺熟的雕刻刀法,纖細柔和的線條造型,結合自己的審美理念,精心雕琢出一尊尊相栩如生、形態各異的佛教藝術作品,突顯“雍容華貴”“健壯豐腴”的時代精神風貌,令人歎為觀止。唐以後僅五代和清代有少量開鑿佛龕,大多為妝彩培修。

千佛崖文化傳承

千佛崖摩崖造像歷經千年沉澱以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精湛的藝術、豐富的人文聞名於世 [4]  。特別是“安史之亂”後,四川石窟藝術獨步稱盛,這與千佛崖溝通南北、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是緊密相連的。其規模佈局、雕琢水平、題材內容、洞窟形制堪與國內其它著名石窟相媲美,是劍門古蜀道上顆閃亮的明珠,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研價值。

千佛崖主要景點

千佛崖大雲寺

大雲寺 大雲寺
千佛崖僅存的一座清代古建築。現存佛殿是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廣元縣令張賡謨倡導修建的。大雲寺歷史悠久,始建於北魏晚期,最初稱為柏堂寺。
唐代武則天以女身當皇帝遭到時人反對,薛懷義、法明等僧人根據佛教經書《大雲經》中有女身可以當皇帝的記載,為武則天當皇帝尋找理論支持和製造輿論,編撰了《大雲經疏》,稱武則天為彌勒佛轉世,當代替李唐主持天下。
於是,武則天下令在全國各州廣建大雲寺,藏大雲經,供彌勒佛。因廣元是武則天的出生地,所以當時的官員僧俗便將位於城北的“柏堂寺”更名為“大雲寺”並一直沿用不改。

千佛崖金牛道

金牛道 金牛道
千佛崖段金牛道遺址2009年經考古發掘,現存遺址300餘米,棧道孔30多個。其中南端長約50米,懸崖壁立,地勢險要,其場景正如嚴耕望在《唐代交通圖考》中的描述,“石崖壁立,車道斷崖而成,人馬經此,如行櫃中,蓋上下左側(就由北向南言),盡為石壁,唯右側直落幹尋,嘉陵江奔湧其下”,自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古今皆循千佛崖以行”。唐開元三年(715年)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韋抗鑿石為路。
千佛崖藏佛洞左側題記記其事,“大清咸豐四年五月既望/大唐開元三年劍南道按察使銀青光祿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陝西萬年縣韋抗鑿石為路並鑿幹佛功德/邑增生梁嘉麟監生孫遇春黃元慶鐫石內江高立中敬書”。
明初對千佛崖前道路有過大規模的整治,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明洪武二十四年,景川侯曹震相視開鑿,疊石為岸,益為坦途。
《道光重修昭化縣誌·武備志》中也有記載: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二月至二十五年(1392年)一月,景川侯曹震派成都後衞指揮僉事王清修鑿保寧府至漢中驛道,其中千佛崖一帶“古作棧閣,連歲修葺,工費甚多,相其形勢,闢取山石從河鎮砌,闊四五丈,自四川至陝西無難焉。”
當時修路採用的是從河鎮砌,壘石為岸,改木棧道為石板路。現存千佛崖南段部分的堡坎是用石灰作砂漿壘砌,或為當時之遺蹟。1935年開始修築川陝公路,炸掉了南段崖壁,拓寬了路面,墊高了路基,汽車可以通行,金牛古道被掩埋。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千佛崖納入災後重建。
2009年將川陝公路改道後山穿隧道而行,千佛崖段金牛道的交通功能就此廢棄。

千佛崖蓮花洞

蓮花洞 蓮花洞
開鑿於武周時期(約690-697年),位於千佛崖中段底層,窟頂浮雕一朵蓮花,故名“蓮花洞”。窟內三壁各開一個圓拱形大龕,三壁大龕中各雕一佛二菩薩像,組成“過去世”阿彌陀佛、“現在世”釋迦牟尼佛和“未來世”彌勒佛的三世佛造像組合。天授元年(690年)東魏國寺僧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稱武則天乃彌勒佛下生,當代唐為閻浮提主,制頒於天下。蓮花洞彌勒佛居中而坐,應是當時政治氣氛下的產物。

千佛崖大雲古洞

大雲古洞 大雲古洞
大雲古洞(512號)為劍南道按察使銀青光祿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韋抗所鑿,工程起於唐開元三年(715年),約至唐開元十年(722年)完工。大雲古洞位居千佛崖崖壁的中心位置,是千佛崖規模最大的洞窟。現存窟高372釐米,寬561釐米,深940釐米。窟口上方橫額有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題“大雲古洞”四字,故而俗稱之。窟室後部三分之二處現為兩層通壁長方形壇基。壇基後部主佛左右側唐代向內擴大後復鑿高壇,壇上各開一個敞口平頂圓拱形龕,龕內鑿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二天王二神王二供養菩薩十三尊像。窟室左右壁各鑿四排立菩薩像,共計136尊。窟中大立佛高2.38米,身光外殘存的菩提樹葉達於窟頂,主尊磨光肉髻,面容豐腴,着貼體通肩大衣,腹部微突,線條流暢,左手平抬貼腹側,掌心向外,食、中二指下指施與願印。大雲古洞組織嚴謹,氣勢恢宏,題材和造像佈局均富有創意。

千佛崖韋抗窟

千佛崖 千佛崖
韋抗窟(513號)位於大雲古洞南側,與大雲古洞同為韋抗發起開鑿,窟右壁有題刻“開元十年六月劍南道按察使銀青光祿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韋抗功德”。唐開元三年(715年)韋抗自太子左庶子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開元四年回京任黃門侍郎。整個工程於唐開元十年(722年)六月基本完工。韋抗窟內鑿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二天王二神王,佛座前殘存有二供養菩薩,共計十三尊像。這種造像新組合應是韋抗自兩京地區帶來的新樣,對千佛崖石窟的開鑿有巨大的影響。韋抗是對千佛崖造像最具影響力的一位官員。

千佛崖持蓮觀音窟

持蓮觀音窟 持蓮觀音窟
敞口方形平頂窟,窟中央鑿長方形壇,壇上設釋迦、多寶佛與二弟子二菩薩六尊像,身後通頂大背屏浮雕天龍八部。該題材取自《妙法蓮華經》中的《見寶塔品》,稱釋迦牟尼在王舍城耆閣崛山中為眾生説《妙法蓮華經》時,從佛座前的地中湧出七寶塔,住在空中,塔中出大聲音,讚歎釋迦牟尼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眾弟子不解其由,釋迦宣説塔中有如來全身,乃過去世寶淨國多寶佛。此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願,若我成佛,滅度之後,於十方國土,有説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湧現其前,為作證明。此佛成道滅度時,以全身入塔。釋迦以法力開寶塔,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獅子座,全身不散。爾時,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時釋迦牟尼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

千佛崖蘇頲龕

蘇頲龕 蘇頲龕
蘇頲龕位於千佛崖中段,開鑿於公元723年,為圓拱形龕,龕高1.8米,寬1.64米,深0.85米。龕內鑿一佛二菩薩三尊像,主尊為彌勒佛,磨光肉髻,彩繪圓形頭光,面相方圓適中,嘴角微陷,頸部有三道紋,倚坐於束腰長方座上。左手撫膝,右手上舉,似施無畏印
二菩薩高1.18米,立於單層仰蓮圓座上,寶冠束髮,面相方圓,袒裸上身,斜披絡腋,戴項圈、臂釧及手鐲,項圈上飾三道串珠垂於胸前,下着貼體長裙,裙襬垂至足背,腿部衣紋呈圓弧狀,瓔珞交叉於腹前分三道於雙腿間下垂,帔帛從腹部和膝前繞過,並繞至手臂垂於體側。
左側菩薩左手上舉執柳枝,右手下放握瓶,右側菩薩左手下放牽巾,右手上舉執捲雲柳枝,整龕造像精美,衣紋線條流暢,堪稱千佛崖唐代造像精品。
此龕南側有題記一則;“都督府長史持節劍南道節度按察使上柱國許國公武功蘇頲敬造”,唐開元四年(716年)蘇頲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黃門平章事,成為宰相,故而亦稱“宰相佛龕”。

千佛崖旅遊指南

千佛崖小景
千佛崖小景(2張)
廣元千佛崖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温和,光照比較適宜,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明顯。平均氣温約15.4℃,全年均宜旅遊。其中以3-11月為最佳旅遊季節。
免票政策: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費;65週歲以上老年人持老年證或身份證、現役軍人持軍官證、殘疾人持殘疾證免票
優惠政策:60至65週歲老人持老年證或身份證在國家法定節假日須購買半票,其餘時間免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