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佛塔

(安慶市法雲寺塔)

鎖定
位於響腸鎮千佛塔村,始建於東晉咸和年間(326——334年),民間傳説,該塔是三國魏(225—230)年間,曹操大軍征伐東吳時所建。還傳説地藏菩薩來華曾在此寺住有年餘,弘揚佛法,後才去九華山。 法雲寺塔的建築風格世間少有。塔身平面四方七級,青磚砌築而成。象這樣的方形古塔全國僅存四座:西安的大、小雁塔,洛陽白馬寺齊雲塔以及法雲寺塔。
中文名
千佛塔
又    名
太平塔
地    址
安慶潛山縣北1.5公里的彰法山上
始建時間
東晉咸和年間

目錄

千佛塔法雲寺

又名千佛塔和太平塔,坐落在安慶潛山縣北1.5公里的彰法山上(現潛山博物館內)。據《潛山縣誌》記載,此塔始建於東晉咸和年間,據塔磚銘文記載,現塔身為北宋崇寧三年(1104)四月修建,是安徽省歷史最久遠的古塔。磚木結構,塔體為七層八方,至覆缽處高35米。塔每層有4門,虛實相對。塔壁內設龕,磚鏤佛像近千尊,形象優美,神情雅緻。塔內中空,鋪樓11層,橫木壓板,結構別緻。塔壁內有台階,經塔樓平座可以攀登至塔頂。此塔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響腸鎮千佛塔村,始建於東晉咸和年間(326——334年),據《安慶府志》記載,“後山寺,在請朝鄉,縣北八十里,一名法雲寺,晉創明末寇焚”,清同治年間重修法雲寺碑記載“潛北後山寺,古名法雲,浮屠7級,建自東晉咸和年間(公元326-334年),羅列磙子石,仙人洞諸靈蹟,而世祀菩薩於大殿,咸豐之際,劫火四起,塔存而廟宇毀......”民間傳説,該塔是三國魏(225—230)年間,曹操大軍征伐東吳時所建。還傳説地藏菩薩來華曾在此寺住有年餘,弘揚佛法,後才去九華山。 法雲寺塔的建築風格世間少有。塔身平面四方七級,青磚砌築而成。象這樣的方形古塔全國僅存四座:西安的大、小雁塔,洛陽白馬寺齊雲塔以及法雲寺塔。

千佛塔法雲寺塔

法雲寺塔的藝術價值堪稱世界級文化瑰寶。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高七級28米(殘高20.6米),塔基寬3.5米,為條石砌成。中有塔心室,中空至頂。每層內外壁各有40個磚雕神龕,每龕內有一大二小三尊佛像,系印模燒製圖案,中為如來佛祖,左為伽葉右為阿儺,計有1680尊(故又名千佛塔),神態生動逼真,栩栩如生。該塔1988年10月被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法雲寺塔見證了佛儒道三教的歷史興衰。在塔身的背面有蓮花——佛教、菊花——儒教、太極圖——道教的標誌,説明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三大教派曾先後在此地教化眾生,弘揚宗教文化。頂盛時擁有大殿建築二十多間,田產60餘畝,山場近百畝,下轄1廟6庵2寺,香火盛極一時。1952年,廟宇被拆,僅存古塔。1994年3月,嶽西縣人民政府批准開發法雲寺。劃定人工湖在內的近百畝土地作為千佛塔宗教旅遊開發區。已經建造了塔門,重建了護塔殿、大雄寶殿、法王殿、觀音菩薩殿等等。還新鋪了柏油公路,辦起了“農家樂”接待中心。如今區內茂林修竹、碧波盪漾、寶塔映輝,晨鐘暮鼓,香煙繚繞、遊客如雲。這裏已經成為人們禮佛消閒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