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佛堂

鎖定
千佛堂是經政府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佛教道場,位於昆明市圓通街。東鄰盤龍江,西接翠湖,南座金台五華山,北朝古剎圓通寺。
其前身是五華寺,又名憫忠寺;2004年,經昆明市宗教事務局批准設立千佛堂。亦為昆明佛學研究會所在地。 [1] 
中文名
千佛堂
別    名
五華寺、憫忠寺、五佛殿
地    點
昆明
東    鄰
盤龍江
西    接
美景翠湖
相關記載
《憫忠寺記》、《滇池賦

千佛堂景點簡介

其前身是 「五華寺」,又名憫忠寺。據支渭興《憫忠寺記》説: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忽哥赤雲南王、平章賽典赤等,于山頂建五華大殿,匾曰:「憫忠寺」。「其地左蟠龍,右玉案,滇池朝於前,商山聳於後。設像五如來居於其中,周檐四壁繪畫諸佛菩薩神龍之儀形,範金填彩,絢爛人目。其殿制高爽宏麗,重檐疊拱,奇巧異乎它構,真一方蘭若之甲也」。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寺毀於戰火。五年後重建,改名五華寺,山因寺名,稱五華山。元人王升作《滇池賦》,有句日「五華鍾造化之秀」,將五華山列為元代昆明八景之一,五華山漸成昆明城中一大勝地。
至晚清,該寺因緣而空,雖時空流變,然靈氣尚存,為續:古德梵志 、五佛垂慈、千佛悲憫、拔濟眾生,公元2004年,經昆明市宗教事務局批准設立「千佛堂」。亦為昆明佛學研究會所在地。
重大活動 重大活動
和大多名山古剎一樣,千佛堂前殿亦尊俸着大肚彌勒佛佛像。在車水馬龍的圓通街,慈悲善目,笑口常開的彌勒佛佛,不經意間就能引起南來北往的行人駐足,讓匆匆的心靈得到短暫的休息。於佛前供香一拜,頃刻間,天地皆寬,萬物可容。亦應了「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
千佛堂一樓為五佛殿,供奉五方佛。五方佛又稱「五智佛」、「五智如來」。根據唐不空所譯《菩提心論》記載,大日如來為教化眾生,將其自身具備的五智變化為五方五佛:中央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代表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不動如來),代表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這就是極為有名的「五方佛」的來歷。
五方佛代表五種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願修行,最終都修成了菩提正果,並稱五智如來。佛認為:修行人僅僅依靠唸誦咒語和觀想曼陀羅,仍然不能達到即身成佛的境界,還需要五佛禪定代表的五種智慧,才能成佛。
二樓七寶殿,供奉藥師佛及八大護身佛(菩薩)。八大守護神又叫「本命佛」,是佛教密宗通過天干地支、十二因緣、「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了有八位佛和菩薩保佑十二個生肖,故稱為「本命佛」,也叫八大守護神。佛教密宗本命佛是千年以來人們所供奉的護法善神,能使眾生逢凶化吉、事業順利、健康平安、家庭如意。
同時,二樓亦為抄經習茶之所。
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字字珠璣的文字般若,是增長智慧,淨化心靈的重要泉源,書法可以怡情養性,抄經可以端正身心。
佛典亦説:「書寫經之一行半句,能成就大願。」
每一天,千佛堂設下靜修課堂,擺上文房四寶,燒開清茶些許。與眾善友一同抄寫經文,親近如來,攝取福德,受天人供養。
三樓如意殿, 供奉西方三聖,為修行者聞經聽法,唸佛靜修之所。三樓後堂另設「問茶寮」及「聽香閣」。聽香悟道,禪茶洗心。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四樓千佛殿,供奉阿彌陀佛一千八百四十八尊。為千佛堂重殿之一。巡禮禪境、瞻仰千佛,學習佛法常識,圓滿心靈信仰,聆聽高僧、大德慈悲開示,佛緣盡在於此。
五樓五智殿,為習禪之處,梵音繞耳,三日不絕。另有小禪房「歡喜地」。阿彌陀佛佛像於五樓座南朝北,看盡人世悲歡,閲盡世事浮沉。等待眾生迴歸心靈淨土。
一至五樓梯間,為佛文化走廊,一步一菩提,一層一蓮座,願一切有緣同登覺路。
昆明千佛堂圖示

千佛堂景點位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