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里店村

(陝西鳳縣雙石鋪鎮下轄村)

鎖定
簡介
十里店村地處陝西省鳳縣雙石鋪鎮,距縣城5公里,全村6個村民小組,167户,667人。總面積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90畝,人均佔有2.2畝。散居在東西兩條山谷和4個山坡地帶,是曾經被國家列為秦巴山區貧困縣裏的貧困村。2001年,人均純收入不到580元,貧困人口占到全村的77%,曾有半數農户住過茅草屋。到2005年貧困人口下降到7%,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是2005年陝西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兩倍多。
中文名
十里店村
所屬地區
陝西鳳縣雙石鋪鎮
面    積
28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667人

十里店村經濟發展

十里店村三組110口人吃水就靠一個泉,平時挑水要下好多台階去排隊,每年夏天泉水乾枯,羣眾要到山下的河邊去挑水。陝西省“兩聯一包”扶貧團的牽頭單位省民政廳在動員村民集資的同時及時拿出8萬元,扶持村民修建引水管道29公里,2003年5月全村户户通上了自來水。在省民政廳的幫扶下,13公里的村中道路改造為4米寬的砂石路,農用三輪車從自開到了村民的家門口。村辦小學的危房被拆除,新建的三層教學樓教學設施齊全,成為市級示範小學。
2002年,陝西省民政廳領導幫助十里店村確定了“每户發展5畝花椒,每户出售1頭商品畜,每户種植1畝中藥村,每户養10只雞,每户輸出1個勞務”的“五個一”扶貧開發規劃。在規劃實施中,民政廳投入資金10萬元,為貧困户提供花椒苗木、種畜補貼,建設花椒加工銷售中心,還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科技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選送種植大户外出學習參觀,解決產業發展缺資金、缺技術等問題。並要求農户改變花椒加工靠太陽曬、手工搓的落後方式,資助村民購買花椒烘乾機120台,解決了花椒黴變問題,提高了花椒品質。花椒收穫季節,四川、重慶、山東等地的客商紛紛上門收購。每斤售價高出當地花椒1至2元錢。2006年底全村的花椒已經收穫全部出售,實現產值220萬元,人均花椒收入3200元,最高收入户達到5萬元。 [1] 

十里店村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6畝(其中:田89畝,地107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58.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2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02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690.9畝。

十里店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0户通自來水,有116户飲用井水,有16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44.44%)。有36户通電,有25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25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 69.44%和69.4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34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7户(分別佔總數的94.44%和47.22%)。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摩托車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3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畝,有效灌溉率為30.6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7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十里店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0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48萬元,佔總收入的44.19%;畜牧業收入7.56萬元,佔總收入的23.07%(其中,2006年內出欄肉豬120頭,肉牛14頭);林業收入0.58萬元,佔總收入的 1.77%;第二、三產業收入2.40萬元,佔總收入的7.32%;工資性收入7.75萬元,佔總收入的23.65%。農民人均純收入1320元,農民收入以勞務輸出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2人(佔勞動力的51.85%),在省內務工20人,到省外務工22人。

十里店村人口衞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户36户,共鄉村人口165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79人。其中農業人口164人,勞動力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4人,參合率93.90%;享受低保1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鎮衞生院, 距離村委會衞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衞生院10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户12户,佔農户總數的33.33%。

十里店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禮樂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洛黨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4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 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9人。

十里店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9.4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50個(勞均3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級財務收支狀況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