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里崗遺址

鎖定
十里崗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澧東鄉十里崗村,面積約4萬平方米,是舊石器時代的古遺址。 [2]  [4] 
十里崗遺址所在地貌為一高出周圍低平地面約4米的狹長形崗地,呈東北—西南走向。文化遺存埋藏部位屬於澧水左岸二級階地的上部覆蓋堆積。因當地村級磚廠曾在此取土,崗地的東、南側均被破壞。十里崗遺址地層厚約1.8米,自上至下可分為8個層位。遺址年代為約距今3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十里崗遺址出土文化遺物均為石製品,共993件。石製品類型包括礫石、石錘、石砧、石核、完整石片、工具和各類廢品,另有少量赤鐵礦和燒石,是一套比較完整的打製石器組合。十里崗遺址文化內涵單純,特徵明顯,為研究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細小石器工業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被命名為“十里崗文化”。在文化層土樣中,發現水稻硅質體,是中國最古老的水稻遺存,為探索稻作農業起源的時間、地點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對探索人類聚落的起源也具有重要意義。 [2]  [4] 
2013年5月,十里崗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十里崗遺址
地理位置
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澧東鄉十里崗村
所處時代
舊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357-1-35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十里崗遺址歷史沿革

十里崗遺址 十里崗遺址
1998年,澧縣文物部門發現十里崗遺址,採集打製石器182件。 [2]  [4] 
十里崗遺址位置圖 十里崗遺址位置圖
200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實際發掘面積約300平方米。 [2-3] 

十里崗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十里崗遺址 十里崗遺址
十里崗遺址所在地貌為一高出周圍低平地面約4米的狹長形崗地,呈東北—西南走向。文化遺存埋藏部位屬於澧水左岸二級階地的上部覆蓋堆積。因當地村級磚廠曾在此取土,崗地的東、南側均被破壞。 [2]  [4] 
地層堆積
十里崗遺址地層厚約1.8米,自上至下可分為8個層位。
第1層:現代耕土層。深灰色黏土,土質疏鬆,含草根、紅燒土粒等,全探方分佈。厚0.07~0.25米。其下開口有現代灰坑和盜洞。
第2層:淺灰色黏土層,土質疏鬆,含細砂粒和少量近代瓷片,局部分佈於探方東、南部。厚0~0.26米,距地表深0.08~0.13米。
第3層:褐色黏土,土質較為疏鬆,含較多青灰磚塊、少量青瓷片和夾炭陶。厚0.12~0.5米,距地表深0.08~0.25米。其下開口一座戰國墓(M7)。
第4層:黃褐色黏土,夾細麻點狀鐵錳顆粒,土質較緊密,不見包含物。厚0.17~0.40米,距地表深0.45~0.55米。
第5層:淺黑褐色黏土,夾少量深黑色黏土團塊,土質較緊密。出土少量石製品。厚0.1~0.15米,距地表深0.7~0.9米。
第6層:黑褐色黏土,夾垂直條帶狀深黑色粘土團塊,土質緊密。出土較多石製品。厚0.2~0.3米,距地表深0.85~0.95米。
第7層:深黑褐色黏土,深黑色黏土垂直狀連結成片,土質膠結緊密。出土較多石製品。厚0.26~0.45米,距地表深1.05~1.25米。
第8層:黃色黏土,土質緊密,含大量鐵錳結核顆粒。未發現文化遺物。厚0.15~0.25米,距地表深1.45~1.7米。
從遺址附近崗地的斷面觀察,第8層以下是厚約2.5米的褐紅色粉砂質黏土(均質紅土),夾雜少量鐵錳顆粒,且往下逐漸增多、富集,下部可見稀疏白色蠕蟲狀條紋,土質緊密。
十里崗遺址揭露的舊石器文化層主要為第6、7層,第5、8層文化遺物數量很少。遺址舊石器文化層主要分佈於剖面的黑褐色粘土堆積中。 [4] 
遺址年代
十里崗遺址年代為約距今3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4] 
遺址性質
十里崗遺址出土的石製品多數未經磨蝕或磨蝕輕微,少量標本磨蝕中等或較重;破裂面新鮮而未經風化或者風化輕微的標本佔多數,反映石製品未經長距離搬運或長時間的暴露等其它外力影響。此外,石製品類型構成及比例,以及發現的多個可拼合的標本組,也表明遺址屬於原地埋藏,人類行為是該地點考古學遺存形成的主要原因。 [4] 
十里崗遺址石製品類型中較多的是石器打製或修理過程中產生的石片和廢品,石核所佔比例低,成形的工具數量少且種類較為簡單,這些特點表明古人類在遺址中有生產加工的行為,但是從遺物的數量和文化層的厚度考慮,人類在此活動的規模和時間均較為有限,推測該遺址應是一處古人類的臨時營地。先民在此主要進行石核剝片和工具修理,有可能還進行過食物處理和象徵藝術等其它複雜行為活動。 [4] 

十里崗遺址文物遺存

1-4 刮削器、5.尖狀器、6-7修背小刀 1-4 刮削器、5.尖狀器、6-7修背小刀
十里崗遺址出土文化遺物均為石製品,共993件。石製品類型包括礫石、石錘、石砧、石核、完整石片、工具和各類廢品,另有少量赤鐵礦和燒石,是一套比較完整的打製石器組合。
石器原料以黑色燧石為主,其次為石英,石英砂岩和石英岩等石料數量少。石製品個體以微型和小型為主,兩者約佔至總數的93%,中型和大型標本很少,沒有巨型的標本。石製品類型包括從搬運礫石、成品至廢棄的各個階段,以各類廢品為主,完整石片次之,石核和工具數量少,是一套較完整反映石器打製全過程的操作鏈產品。工具組合以刮削器為主,另有凹缺器、尖狀器和修背石刀,僅有1件中型大小的砍砸器。大型尖狀器、石球、砍砸器等這一區域流行的傳統器類基本消失或處於非常次要的位置,輕型工具佔據了絕對優勢。工具毛坯以片狀為主,且以完整石片居多;塊狀較少,包括斷塊和石核。剝片策略仍為簡單石器打製技術,硬錘錘擊法為石核剝片的主要方法,但砸擊法的應用也佔有較重要的地位。一些石片和工具的修疤特徵顯示遺址中有可能存在軟錘法。石器由錘擊法修理而成,修理策略較為簡單,以單向修理為主,沒有固定的修理方向和部位。部分加工較為細緻,對優質原料可能存在精緻化的加工策略。 [2]  [4] 

十里崗遺址研究價值

十里崗遺址出土赤鐵礦 十里崗遺址出土赤鐵礦
十里崗遺址文化內涵單純,特徵明顯,為研究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細小石器工業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被命名為“十里崗文化”。在文化層土樣中,發現水稻硅質體,是中國最古老的水稻遺存,為探索稻作農業起源的時間、地點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對探索人類聚落的起源也具有重要意義。 [2]  [4] 

十里崗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十里崗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十里崗遺址旅遊信息

十里崗遺址地理位置

十里崗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澧東鄉十里崗村。

十里崗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南省常德市澧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十里崗遺址,路程約9千米,用時約2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