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萬大山

鎖定
十萬大山,位於廣西的西部,屬桂西南山地勾漏山系,東起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貴台鎮,西至中越邊境,分佈於欽州、防城、上思和寧明等地。
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長100多公里, 寬30-40公里,總面積達2600平方公里,為廣西最南端的山脈。海拔700-1000米,也有不少超過1000米的高峯。十萬大山主峯位於上思縣南部雞籠隘附近的蒔良嶺,海拔1462米。
山地境內有廣西熱帶季雨林生長最好的地方,熱帶、亞熱帶植物品種繁多。十萬大山為廣西南部重要的氣候分界線,南北坡氣候差異較大。 [1-2] 
中文名
十萬大山
地理位置
屬桂西南山地勾漏山
山脈走向
呈東北—西南
長    度
100多公里
寬    度
30-40公里
總面積
2600㎞²
主    峯
蒔良嶺
主峯高度
海拔1462米
所屬地區
中國廣西
景    點
王崗山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
氣    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建議遊玩時長
2-3小時

十萬大山名稱含義

《廣西山名解讀》論文認為:十萬大山、九萬大山六萬大山中的“十萬”、“九萬”、“六萬”,實際上不是數字,而是壯語山名的漢文記音。十萬大山的“十萬”系南壯方言“適伐”的記音,“適伐大山”的意思是“頂天大山”;九萬大山的“九萬”系壯語“九懷”(水牛頭)的漢文記音,山名的實際意思是“水牛頭山”;而六萬大山的“六”,是壯語lueg(意指山谷)的近音,“萬”的壯語意思是“甜”,合起來就是“甜水谷大山”。(新聞:“十萬大山”“九萬大山”“六萬大山”另有寓意)

十萬大山位置境域

十萬大山,東起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貴台,西至中越邊境,分佈於欽州、防城、上思和寧明等地。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長100多公里, 寬30-40公里,總面積達2600平方公里,為廣西最南的山脈。 [3] 
欽州市境內,十萬大山餘脈在其西北部。山脈由西南防城各族自治縣逶迤而來,在境內綿亙20餘公里,重巒迭嶂,儼若長城,構成與上思、邕寧兩縣的天然分界線。山脈從西向北再折向東伸展,迂迴於大直、貴台、大寺西北,形成“S”形中山地帶。 [4] 
防城港市防城區(原防城縣),十萬大山和東山,在防城的北部和西北部,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起平旺鄉,西南經板八、峝中延伸入越南, 縣境內長達130多公里,是防城縣與上思、寧明兩縣的分水嶺,為縣北部屏障。山脊平均高度海拔1000米左右,一般坡度35°~45°之間。峯巒疊翠,雄偉挺拔,古木參天,峭壁懸崖,洞府隱沒其間,珍禽異獸,奇花名藥繁多。山內,流水潺潺,清風拂面,沁人肺腑。山上,氣候異常,時而云霧繚繞,林木昏暗,細雨霏霏;時而云散天晴,霞光萬道,層林如洗,百鳥歡唱。這裏既是遊覽勝地,也是軍事要地。 [5] 
上思縣境,十萬大山在的東南部,山脈呈北東--南西走向,由三迭系砂岩、礫岩組成。十萬大山北麓,在上思境內長約90公里,東窄西寬。東段山脊狹長,平均海拔687米,其中大龍山最高,海拔995米,山峯呈鋸齒狀,坡度在45~55度之間;中段 山脊平均海拔1194米,坡度50~60度,個別山峯60度以上。西段間存小型的山間盆地,縱谷發育,山脊平均海拔1082米,坡度50~60度,部分山峯60~70度。土壤主要為紫紅色土、 黃壤和赤紅壤,表土層較深,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山谷多長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紅椎、苦梓、黃樟、五節芒、箭竹和矮生芒竹羣叢佔優勢,其中1000米以上山頂只長矮生芒竹、 龍鬚草和黃草。松樹多生長在800米以下的山坡。十萬大山在軍事上易守難攻,便於掩蔽和轉移,為險要之地。 [6] 
寧明縣境,十萬大山的餘脈從本縣境東南走向西部,橫亙南部全境,綿延50餘公里,海拔600米以上的大山共201座: [7] 
扶綏縣南部,十萬大山伸入廣西形成餘脈四方嶺,呈東西向伸展。 [8] 
靈山縣西北部,十萬大山餘脈延伸入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 [9] 

十萬大山地質地貌

桂西南山地範圍,指橫縣縣城以西、鬱江右江河谷以南,南達十萬大山的南坡,西南至中越邊界,西部至滇桂邊界。包括德保、靖西、那坡、天等、大新、龍州、憑祥市、崇左等縣的全部和田陽、百色、田東、平果、隆安、扶綏、邕寧、橫縣、上思、寧明等縣的一部分、總面積42033.00平方公里,佔廣西面積17.7%。 在構造上本區屬滇桂台向斜的西南,和粵桂凹陷與桂中凹陷的西部。基底由前震旦系板溪羣組成。加里東運動使本區下陷,沉積了泥盆系至二迭系的碳酸鹽巖類。海西運動使左江谷地進一步下陷,成為三迭系巨厚的沉積。上述地層成為本區地貌的發育基礎,如泥盆系二迭系巨厚質純的灰巖,為喀斯特地貌發育奠定了基礎,而砂頁岩地層則構成本區流水地貌的基礎。中越運動地台開始活化,在灰巖區造成斷裂,在砂頁岩區造成褶皺。燕山運動地台活化加強,本區大面積上升,僅在斷陷帶仍屬下沉,成為陸相湖盆沉積。第三紀末地勢不斷抬升,高聳的大青山就是那時噴出的流紋岩所成,同時形成多級剝削麪及齊頂峯林。 本區構造線多作西北一東南走向,如右江谷地、黑水河谷地等。僅在西南部屬東北—西南走向,如左江谷地成北東東走向。 本區地貌以山地為主, 山地面積19339.50平方公里,佔廣西山地面積15.2 %,其中以喀斯特峯叢窪地面積最大,其次為砂頁岩山地。 [3] 
十萬大山山脈軸部地層以三迭系陸相砂岩、泥岩和礫岩為主、北翼為侏羅系砂岩、礫岩,南翼主要為印支期花崗斑岩和花崗岩喜馬拉雅運動受到花崗岩侵入的影響,發生撓曲作用,形成重疊的單斜山。西北坡平緩,東南坡陡峭。山勢雄偉,脊線明顯,山坡有海拔700米及500米兩級古夷平面,這是新構造運動的間歇性上升形成的。 [1] 

十萬大山主要山峯

海拔700-1000米,也有不少超過1000米的高峯。 [1] 

十萬大山上思縣主脈

十萬大山上思縣境內以及上思與欽州、防城、寧明交界處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峯有72個。其中501米以上,1000米以下的有51個,1001米以上的有21個,分佈如下:
東段(公正鄉)範圍有:
上龍山,海拔502米,長松樹,西部近信良村的那羅、六育屯。
南寧山,海拔549.7米,西北邊是叫含屯。
岜白山,海拔705.4米,西部有枯律、架堂屯。
高牀坳,在巴白山東部,海拔514米。
馬腦山,海拔669.4米,西靠犁頭咀。
犁頭咀,在馬腦山和吊那隘之間,海拔681米。
貓鼻山,在吊那隘以南,海拔965米,山上有大石形如貓鼻子,故名。
大龍山,位於上思、欽州、防城交界處,海拔994.6米,山上多生長松樹。
山曲,在貓鼻山西部,大龍山之北,海拔995米。此山地勢險要。
天等山,海拔664米,東為沉香河,北面山下有寺交屯。
品盎山,在天等山之南,海拔655米。
布物山,海拔699米,於那齊村和雙板村的交界處,山下北面為那齊屯。
中段(叫安鄉範圍)有:
吊藤山,在米軍隘之西,海拔990.3米,山下北面有唸書屯。
巖告山,吊藤山以西,海拔690米。
陸歷頂,高雪隘東部,海拔1173.8米,山下北面為平江農場六隊。
簾逢頂,在高雪隘以西,海拔1153米。
崬桂頂,在簾逢頂西南部,遊扶隘東部,海拔1128米。
白石牙,在那勤隘東部,標馱平山之上,海拔1395米,可遠眺北部灣。
大崬蘭頂,海拔1354米,山下有布念溪,北面為平大屯。
大溝龍頂,近扶隆隘頂,海拔1263.5米,此山遠望形如獅子頭,又稱獅頭山。
牛隘頂,東接扶隆隘,海拔1236米。
柞老頂,在牛隘頂以西,海拔1205米。
馬射尿頂,在柞老頂西部的叫安和南屏交界處,南部近平隆隘,海拔1199米。
以上從山曲到馬射尿頂等15座山峯均分佈於上思與防城交界處。
靈山,海拔647.6米,西面有唸書屯。
高椅山,海拔546米, 民國時在此設粥鋪,為來往高雪隘必經之地。北面有平江農場五隊和念吊屯。
槽紙山,海拔543米,南部為平江農場四隊。
紅同山,在槽紙山西部,海拔550.1米。
標馱平,海拔937米,南部近白石牙。
叫吞山,海拔618米,山下北面為平化屯。
荒米先,海拔787米,西北面為平大屯。
婆柳禁,海拔561米,山下為高寶屯,山上生長松樹林。
婆雷拜,海拔503米,在叫安鄉的提高村和華蘭鄉叫寶村交界處,長松樹。
西段(南屏鄉範圍)
七星嶺,在平隆隘南部,有小路與平隆隘相接,海拔927米。
大溝龍尾,在七星嶺西南,海拔955米。
橫温頂,在北基隘頂,海拔923.4米。
福山頂,在橫温頂西南,海拔1020米。
隘火溝頂,在北侖隘東部,海拔1046.4米。
裏狼頂,海拔1199米,西部近婆皮隘,山下北面為板林屯。
岸連山,在婆皮隘西部,海拔1232米。
以上七星嶺等7座山峯分佈在上思、防城交界處。
六上山,海拔860米,半山下有松樹,西面近上扶公路龍桂橋。
同心嶺,在北基隘和橫温嶺以北,海拔1021米,半山腰以下長雜樹。
米達頂,海拔891.5米,半山腰以下長雜木,東面附近有汪瑰屯。
東省山,是南屏鄉汪樂村與華蘭鄉德安村的交界山,有松樹,海拔564.9米。
丁常山,在汪樂與德安交界處,海拔525米,土山,有稀疏鬆樹。
記石山,在汪樂村與德安村交界處,海拔545米,土山,有稀疏鬆樹。
古雙山,海拔834米,靠近六細屯。
江院山,海拔570米,東北面有平那屯,長松樹、雜樹。
母豬山(又名人亮山),海拔588米,西北面為庭錢屯,生長松樹林。
板線山,在陰街隘以北,海拔1186米。
蕾汪尾,海拔1188米,西部有板樓屯
天榮山,在板線山和蕾汪尾之間,海拔1140米。
頓龍山,海拔930米,山下有布成屯,解放前法國天主教神父加樂德住過該屯。
六黑山,海拔926米,西面有琴排屯。
丁心山,壯話是山峯突起高尖之意, 海拔580米,從東部念洗屯到西部的百何屯經過此山,生長松樹。
六育山,海拔570.6米, 東部有洗鬥屯和念洗屯。生長松樹。
岜來山,海拔575米,東南近洗馬屯和進鬥屯,生長松樹。
薯莨嶺(蒔良嶺),距南屏鄉政府約50公里,海拔1462米,是十萬大山最高峯(主峯),薯莨嶺周圍羣山環抱,遠處眺望猶如雞籠,故又名雞籠山,頂上有一塊小平地,可望見北部灣;東南面懸崖峭壁,坡度70度以上。
久寶山,在薯莨嶺西部,海拔1448米,常有猴子棲居,故又名猴子山。山中有一奇特的黃色泉水。
九窩山,山上有九窩,故名,海拔1023米。上嶺,海拔854米,位於上思和寧明縣交界處。米柑山,海拔613米,北面是常龍村六蘭屯,長松樹。
巴內山,海拔919米, 山峯尖陡,原是禿山,飛播後為十萬山林場管轄,現松林覆蓋。從米律屯到橋貢村公所經過此山。
增龍山,海拔1053米,北面有丁朝屯,半山腰生長雜木,山頂長黃茅草。
哥樓山,海拔587米,東面有百化屯,現為十萬山林場管轄,松林覆蓋。
標立合,海拔545米,土山,長松樹,北面為巴乃村公所。
時敏山,海拔573米, 在南屏鄉的巴乃與平福鄉的公安交界處,東南有南屏鄉婆勿屯,西北有平福鄉時敏屯,土山,長松樹。
橋貢山,海拔747米,因山下有長6米,寬1.5米的天然石拱橋,壯語叫石拱橋為“橋貢”,故名。婆萬瞭望哨設於此,南西是婆萬供銷社。
綠渠山,海拔615米,東面有枯勞屯。
才相山,海拔793米,東面是枯叫村公所。該山山脊和兩邊山坡平直,遠看呈梯形狀。
關樓山,海拔610米,附近有平肥屯。
叫布,在關樓山西部,是上思和寧明交界山,海拔655米。
十萬大山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頂多是生長小矮竹、龍鬚草和黃茅草,在800米以下的山坡生長松樹及其它雜樹。 [10] 

十萬大山上思縣支脈

四方嶺,橫亙於上思縣境的北部,為十萬大山支脈,東起那琴逢通村的朝交山,西至在妙的壩屯,長約40公里,為北東--南西走向,山脊海拔700~800米。原來大部分為荒山禿嶺,1957年建為國營平廣林場, 於南麓的東部、中部、西部分別設有岜僚、百定、枯斷、六橋4個林業站和六安護林站,現四方嶺大部分被松林覆蓋,鬱鬱葱葱。四方嶺屬岩溶地貌。有多處巖洞和地下河,形成獨特的風景點。
蒔良嶺 蒔良嶺
四方嶺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峯有26座,其中主要山峯有:
蕾煙泰 (又名葫蘆山),於平廣林場場部之北,海拔834.5米,為四方嶺最高峯。山上雜草叢生,植物廕庇,四季長青。
三角山,海拔825.5米,峯高險峻,附近有六安護林站,下有弄懷巖。
蕾浦茶,在蕾煙泰以西, 海拔816米,附近有埋葛坳,是舊時上思去扶綏東門的主要山口,地勢險要。山頂上有上思州界碑。
洞風山,海拔799米,因山上有洞,常有風從洞口吹出,故名。山下有六派屯。
蕾掃肥,海拔781米,山下有岜僚屯。
蕾帽,在崬欖東部,海拔778米。
叫汪山,海拔768米,山下有六安護林站,附近有曾列為上思八景之一的應天池。
琴並山,海拔794米,北面是米含屯。
四士山,海拔734米,山勢巍拔,四面方正,四方嶺名稱由此得來,山頂上有一大片地面積約70畝。山腳下有佛子屯。
布諾山,海拔690米,山下有屯隆水巖。
崬欖,是上思到扶綏的主要山口之一,民國年間上思至扶綏西長公路在此通過。
蕾伯山,海拔643米,山腳下有布透温泉。
加場山,海拔509米,附近有上葛屯和下葛屯。
朝交山,海拔579米,是思陽鄉和星村與那琴鄉那琶村交界山。
突客山,海拔526米,山形高峻,東部是那琴鄉的那何屯。
定心嶺,在四方嶺最西部,海拔535米,附近是在妙鄉的壩屯,過山界以北為亭涼醫院。 [11] 
鳳凰山,為十萬大山支脈,山勢從西極嶺起逐步升高,形成屹立於縣境中部的高山。像一隻撥散羽毛的鳳凰,故名。州志載:“鳳凰山形高騫,有振振欲飛之勢,如鳳翔然”。地形呈向斜構造,山勢呈西南——東北走向,中部呈一山間盆地,盆地中為起伏不大的山丘。主要山峯有岜電燈、婆傲山、岜諾除、岜百浮、岜鞍馬、婆廟、岜路迷、崬茶、岜腮、柳諾徐、岜百鬥等,海拔均在600米以上,最高峯岜腮,海拔927米。 [11] 
堂金山,為十萬大山支脈,南起雙板的佛子山,北至那板水庫壩首,成南北走向,與鳳凰山相對峙,山坡遍長松林,山谷多生闊葉雜木。主要山峯有佛子山、堂金山、三巖山、哥作山、 獨秀山等。其中堂金山海拔712米。獨秀山又稱獨秀峯,位於那板水庫壩首西南側,海拔492米,為八景之一,稱“秀嶺開祥”。 [11] 
公牛山及其附近山嶺,十萬大山支脈,圍繞上思縣境東部,南起公正鄉的雞白屯,北至東屏鄉的叫吞屯,成南北走向,是公正、思陽、東屏和那琴四鄉的自然分界線,也是縣境東部把水分成東西兩個流向的分水嶺,大部分山頭為松林覆蓋,主要山頭有:排陽山,海拔567米, 原名扒羊,意為山形峭壁,羊扒不上,又稱晨旭方隅,明弘治年間,知州羅環登玩,以陽日初升,即先照及,因改名排陽。公牛山,海拔520米, 山上有一塊大石頭,遠看如一頭大公牛,故名;因其山形尖圓如螺(壯語山叫蕾、螺叫西),而稱蕾西。遍長松樹,設林區瞭望哨於此。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峯還有蕾帽山、平廣山、崬米含等。牛屎隘於崬米含和公牛山之間,縣城去公正必經此隘口,1965年修建上欽公路從此通過。 [11] 

十萬大山欽州市餘脈

欽州市境內十萬大山東側,有薄竹塘嶺、龍王嶺等支脈、 山巒蜿蜒起伏,有如羣龍飛舞,由西北挺向東南。十萬大山在境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峯有大龍山、王崗頭、馬★山、犁頭咀、馬腦、薄竹塘、狗挖山、閘門、馬騮溝、收揮排、尖峯嶺、南寧山、高牀坳等10座,羣峯中,以王崗山支脈的大龍山頂峯最高,海拔994.5米,其次為王崗頭,海拔965米,多數山峯海拔在300—800米之間,坡度最大為70度,一般為30—50度,是市內的主要山區。高山常年雲霧瀰漫,雨量充沛,濕度較大。岩石以砂頁岩、花崗岩為主,土壤主要有砂頁岩赤紅壤和花崗岩赤紅壤等。茅嶺江支流大直江、大寺江皆發源於此山南坡。山中多低谷,為南北交通孔道。森林資源豐富,盛產馬尾松、杉、樟、楠、椎等林木及金銀花、砂仁、巴戟、香茹、木耳等藥材和土特產。動物資源主要有山龜、鱉、山瑞、果子狸、穿山甲、雉雞等。 [4] 

十萬大山靈山縣餘脈

靈山縣餘脈主要山峯有:
雞籠頂,海拔604.3米,位於舊州、三隆、那隆、煙墩4鎮之間,是靈山茶葉產區;
白馬山,海拔512.3米,位於舊州鎮西面、太平鎮東面。
以上的山脈、山峯,有的除了有種茶的悠久歷史和在改革中闢為新茶區外,一般都生長有稀疏的馬尾松、雜木、灌木叢、蕨類和草類。 [9] 

十萬大山扶綏縣支脈

扶綏縣縣支脈主要山峯有:
蕾浦茶 位於東門圩南14.5公里。土山,南北走向,長1.1公里,寬0.6公里,海拔816米。因嶺坡種有茶樹而得名。
洞風山 位於東門圩南13.8公里。土山,東西走向,長1公里,海拔799米。因山上有洞,常有風從洞口吹出,故名。
蕾煙泰 位於東門圩南13.8公里。土山,東西走向,長1.2公里,海拔834.5米。山上雜草叢生, 植被廕庇, 四季長青。相傳山有許多野狸死,故名。
墳青山 位於那江圩南7公里。土山,海拔494米。此山巍峨,臨那江水庫。相傳入夜山上發光如鬥,為神靈之地,當地羣眾因迷信多上山覓地立墳,故名。 [8] 

十萬大山寧明縣支脈

主要山峯有:
土龍山,圖名捕龍山,位於桐棉鄉枯楠村東南,土山,海拔1358米,為本縣最高山。
吞侖山,位於桐棉鄉枯楠村東南,土山,海拔710米,山上有67號國界碑,有原始森林、瀑布。
寶雞山,山形似雞。位於桐棉鄉枯楠村東,土山,海拔1228.4米,有原始森林。
叫嬌,位於桐棉鄉枯楠村東,土山,海拔1001米。
百巖隘,位於桐棉鄉枯楠村南,土山,海拔850米,長約2公里,有少許樹木。是本縣通往防城縣垌中鄉的重要關隘。
良球,位於桐棉鄉板古村東北,土山,海拔930米,有樹林,設有望火哨。
叫隘,位於桐棉鄉板古村東北,土山,海拔630米,有松林,古時山坳曾設隘駐兵。
小星山,圖名曉勝山,位於桐棉鄉板古村東,土山,海拔1064米,有樹林。
百瓜山,位於桐棉鄉板棉村東南,土山,海拔1135米,山上有66號國界碑。
對念山、 位於桐棉鄉板棉村東南,土山,海拔800米,有樹林,山上有65號國界碑,山腳有水溪,溪邊安有水碓。
枯隆山, ,位於桐棉鄉板棉村西南,土山海拔954米,有原始森林,山上有63號國界碑,山中有棵大榕樹。
派遷山,位於桐棉鄉板棉村南,土山,海拔600米,山上有62號國界碑。
雞甫山,山形似公雞, 位於桐棉鄉板岸村東部,土山,海拔871米,孤峯擎天,登山頂可望幾百裏。清朝廣西邊防督辦蘇元春務邊時,在山頂用料石建1炮台,今已不存。
叫牌山,又名交排山,位於桐棉山那梨村西南,土山,海拔706米,山上有60號國界碑。
北達山,位於桐棉鄉那梨村南,土山,海拔778米,山上有59號國界碑。
叫豪山,圖名叫號山, 位於桐棉鄉那旭村南,土山,海拔782米,山上有58號國界碑。民國時山坳挖有戰壕,故名。
崬門山,位於桐棉鄉恭敬村南,土山,海拔894米,山上有57號國界碑。
叫亞西,圖名白盛山,位於桐棉鄉恭敬村南,土山,誨拔852米,山上有56號國界碑。
浦土法拉,位於桐棉鄉恭敬村西,土山,海拔847.8米。山上有瞭望台,無樹木。該山曾被雷擊,崩裂數十丈寬,故名。
浦土北旗,原名丈榜山,位於桐棉鄉琴清村西北。近丈榜村,土山,海拔736米,山上松林密佈。1940年有國民黨軍駐紮山上,山頂插旗,故名。
浦土下山,位於桐棉鄉那馬村南,土山,海拔580米,山上有55號國界碑。
波內山,位於桐棉鄉那馬村南,土山,海拔500米,山上有53號國界碑。
扣板,位於桐棉鄉板爛村南,土山,海拔550米,山上有52號國界碑,山頂有塊小平地。
扣黎,位於桐棉鄉板爛村西南, 土山,海拔640米,與越南接壤。山高且陡,登山如登梯。
叫批,位於桐棉鄉板爛村西南,土山,海拔613.6米,山上有52號國界碑的附碑二。防下,位於那楠鄉板溪村南,土山,海拔879.7米,1976年于山頂建望火哨。
母牛嶺,圖名米壞嶺,位於那楠鄉那敏村北,土山,海拔504.6米。山上有測量標誌。
那陶大山,位於那楠鄉那陶村南,土山,海拔996米,有原始森林,八角林,中草藥。
朝那,位於那楠鄉那陶村西部, 土山,海拔981米,有松、雜木林。因山上有水利渡槽引水灌田,故名。
叫惡山,位於峙浪鄉派台村東北, 土山,面積約3000畝,海拔500米,有牧場及松林。有小道經山坳通往桐棉,建國前土匪常於此行劫,故名。
坤厚山,位於峙浪鄉那密村南,土山,海拔555米,山上森林密佈,傳説該山有個山洞,過去有麻風病人居住,故名。
寶蓋山,位於峙浪鄉峙浪村南, 土山,海拔564米,有松林。清朝蘇元春務邊時,在山頂用料石砌成炮台1座,今炮不存。
北旗山,位於峙浪鄉洞浪村西, 土山,海拔530米,有松、雜木林。抗日戰爭時,曾有一班抗日軍隊駐該山,山頂插旗,故名。
潭洲山,位於峙浪鄉堪愛村東, 土山,海拔543米,有松林。該山古為思陵州官所管,上有州官墳墓一座。
百貳級,位於峙浪鄉愛店村西北,屬公母山山脈,土山,海拔1282米,有原始森林。此山是通往公母山的主要道路,山陡,有一段路是120級的梯級路,故名。
公母山,位於峙浪鄉愛店村西南,土山;海拔1357.6米,有原始森林,山高林茂,該山脈有兩個高大的山峯對峙,羣眾形容它們如同夫妻一樣。
派陽山,位於板棍鄉林貼村西北, 土山、海拔811.3米,有八角、松、杉木林。民國年間,曾任廣西自治軍總司令的林俊遷僱瑤民于山種八角、玉桂等林木,今屬派陽山林場轄地。
防空山,位於板棍鄉林貼村西, 土山,海拔588米,有牧場、松林,四十年代日本飛機炸過此山,人們為了防空而挖洞,故名。
剛利,位於板棍鄉林貼村南, 土山,海拔714米,有雜木,此山土質好,過去人們曾到山上種坡禾,收成甚好,故名。
獅子頭,位於思樂鄉那才村西南,土石山,海拔596.2米,山圍約7公里。山上種有松木100畝, 單竹50畝,油茶樹20畝,山中有洞,洞口寬12米,能容30人左右,山頂有草坪,常有人上山放牧,有測量標誌,山形似獅子頭。
觀音山,該山形如盤腿而坐的觀音, 位於明江鎮百泉村南,土山,海拔712.2米,清代蘇元春務邊時在山上建有料石炮台1座,安大炮1門,1958年大辦鋼鐵時取走。
楓門嶺,在明江鎮北, 土嶺,海拔458米,過去是赴太平府之主要通道,有汛兵戍守。嶺上砌石為拱門, 如城狀, 俗呼交貢嶺。
牛頭山,因山形似牛頭,故名。座落寨安鄉安陽村旁。土山,海拔520米,山上有松林。
土山,海拔509米,山上有38號國界碑。
板象山,位於寨安鄉那雷村東南,土山,海馱500米,山上有37號國界碑。
花山,位於馱龍鄉耀達村東北, 石山,海拔400米,面積約6000畝,靠河面有崖壁畫,畫面宏偉壯觀,聞名中外。
珠山,又名英山,位於馱龍鄉珠連村河邊。《寧明州志》記載:“其山壁立,直臨江水,上半凸出如龍額,下半正平如削,舊傳昔有漁者於黑夜時見光影如燈,往來閃爍,疑是珠也,因以為名。 [7] 

十萬大山其它地貌

十萬大山隘口

嘉靖四十年(1561年)開始在上思與防城、欽州之間商旅來往的山口設防備警,清道光年間,為保護來往人員安全,城守撥兵設營于山下,民國年間一些隘口設有護送隊,主要隘口有:
吞細隘,隘中有三石, 如品字,也稱匡品隘。清設營駐吞細屯,距隘口5公里,過隘口為欽州界。
妹姆隘,清設營駐距隘口10公里的架堂屯,是去吊那隘必經的隘口,過吊那隘為欽州界。
叫懷隘,海拔544米,壯語稱山口為“叫”,稱牛為“懷”,意即山口較平,牛可走過,故名。清設營駐距隘口20公里的那齊屯。出隘口為防城界。
米軍隘,海拔737米,民國年間開通,沒設營護送,是經唸書前往防城的隘口。
高雪隘,海拔1038米,路途甚陡,隘旁兩崖壁立,其石皎潔光滑如玉,故名。清設營駐平河屯,距隘口20公里,民國時設護隘隊一個班,過隘口為防城界,是從平河前往大錄的重要通道,為民國年間商人來往較多的隘口之一,
遊扶隘,在高雪隘西部,海拔1028米,民國年間開通,是經那畏屯往防城大錄的隘口。
那勤隘,在遊扶隘以西,海拔1120米,是從平江經篤象、福馱、汪門前往防城那勤圩的主要隘口,民國29年前私人組織護送隊,駐平江圩。
扶隆隘,在大溝龍之西, 海拔1082米。是從那蕩圩經平良、百姓前往防城扶隆圩的重要隘口,商人來往較多。清時期設營,民國年間設護送隊一個班,駐湯那屯,1949年游擊隊設護送隊二班,駐隘頂,直至解放初期。
平隆隘,位於扶隆隘西部,北基隘東部,海拔612米,現上扶公路從此通過。
北基隘,在平隆隘以西,海拔923米。是從華蘭、經汪樂、汪瑰到防城扶隆圩的隘口,民國年間商人來往較多。清設營駐馱皮屯,距隘口20多公里。
北侖隘,在隘火溝頂之西,路經南屏江坡、六細屯到防城北侖。清設營駐平寨屯,距隘口20多公里。
陰街隘,在北侖隘以西,海拔1029米,從南屏經布成屯,過隘口到防城板蒙。清設營駐上洗屯,距隘口20多公里。
雞籠隘,在薯莨嶺南邊,海拔1127米。過隘口即防城的板八,距越南邊境較近,民國時期遷隆、那堪一帶商人多從此隘前往防城。
婆皮隘,位於岸連山附近,海拔1232米,從南屏鄉的常隆、橋貢、經念丁、百馬屯過隘口到防城的橫路村,此隘地勢險要。
以上14個隘口,解放後,隨着公路的發展,走山路的人逐漸減少,1979年修成上扶公路後,隘口大多荒廢。 [10] 
防城區境內,有:
高雪隘。在大菉鎮北3公里,是防城縣與上思縣分界之隘。由隘腳至隘頂10公里,山路極崎嶇,隘腳南為防城縣新屋村,北為上思縣平河村,相距20公里。
遊扶隘。位於高雪隘之西,民國年間開通,是大菉通上思那畏屯隘口。
南西隘。大菉鎮東北7公里,為防城縣與上思縣分隘,隘腳東北為上思那曬村,西南為防城縣三垌村,相距15公里。
銅鑼隘。距縣城之北25公里,因有一石擊之【口當】【口當】響,故以銅鑼為名。與木脈隘(又名木馬隘)距離1公里,東西相望,是平旺鄉與欽州市大直鎮通道,地勢險要。
河洲隘。又名河洲徑,兩山夾峙,其中僅有一條路,北由隘腳至隘頂。
扶隆隘。(舊稱叫夏隘)在扶隆鄉西北10公里,在清光緒年間開始通行,是扶隆往上思必經之路,崎嶇險要,現已開通公路。
平隆隘。現華扶公路從此通過。
白石牙隘。在那勤鄉北面10公里,越隘10公里即上思縣那當村,路途險峻,是那勤過上思之路。
大勉隘。在扶隆鄉之西南,那良鎮之東北,各距12公里,是那良經扶隆過上思之路。
大壢隘。在那勤鄉小峯村東南4公里,那梭鎮西北13公里,是那梭過那勤、扶隆之路。
教良隘。在那勤鄉東5公里,是大菉過那勤之路。
風門隘。在江平鎮東北7公里,隘長2.5公里,兩旁峯巒夾峙,隘西南為銀坑村,東北為黃竹大灘隴村。 (13)北巖隘。是峝中鎮通寧明之路。
上義隘。又名丈義隘,是板八鄉通峝中鎮之路,隘之南與灘散黑山連接。
北基隘。又名三角灶。在扶隆鄉北基之北7公里。由北基經南木岐過隘,到上思縣的稔繼村,跨越十萬大山山脈。
牛屎隘。在扶隆、北基兩隘之間,是那北過上思之路,路途崎嶇險峻,現已通公路。
北侖隘。在那良鎮北侖村7公里,由北侖越隘達上思縣稔洗村,相距20公里,是那良北侖通上思之路。
陰街隘(舊稱枯登隘,又稱叫南隘)。北侖隘西,從那垌板蒙過隘可到上思南屏鄉。
天斜隘。在扶隆鄉北基村背,是北基往那良之路,甚為險要。
雞籠隘。是防城板八、峝中與上思縣的交界處,距越南較近。
分水隘。又名亭亮隘,是扶隆通往那良北侖之要道,距高雪隘12公里。
平寨隘。在峝中鎮,可通上思縣江門村,自隘腳至頂約20公里。
殿六隘。在扶隆鄉,昔日荒僻險阻,1987年才開通公路。
叫爺隘。在扶隆鄉,可通上思縣稔板村,自隘腳至頂約10公里。
天山隘。在那勤鄉,與大菉鎮相連,可通上思縣吞細村。陡壁懸崖,一線相通,自隘腳至隘頂約8公里。
叫懷隘。在扶隆鄉。可通上思縣舍交村,羊腸小道,極其險阻。自隘腳至頂約10公里。
婆皮隘。從大菉鎮的橫路村到上思縣南屏鄉的常隆、橋貢、念丁、百馬屯經過此隘。 [12] 

十萬大山溝壑

上思境內的十萬大山北坡,山巒起伏,溝谷連綿,樹種繁多,有屬於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的珍禽走獸,還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山泉瀑布,大小的山谷多達幾百個,有名的大山谷有:
沉香山谷,包括廣良、文懷、枯卜、堂厄等,位於公正鄉那齊屯東南,龍山、貓鼻山以西,面積約21平方公里,森林密佈,野生動物有狗熊、猴子等。沉香河發源於此。
崬阜山谷,位於叫安鄉雙板村松隨山下的唸書屯附近,面積約15平方公里,森林十分茂密, 加上附近把時山的森林共約1萬畝,珍貴樹種有椎木,楠木等,這一帶的畫眉鳥,特別喜鳴善鬥。
黃泥沙崗山谷,位於高雪隘和那勤隘之間,面積約2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有紫檀、香梓楠、米柳排等珍貴樹種,以及大種楊梅樹。1907年欽州縣三那起義失敗後,王和順領導的部分義軍進入十萬山時住過這裏。
荒平崩,位於叫安鄉平大屯荒米先之上,大崬蘭頂以東一帶山谷,面積約16.6平方公里。
平隆山谷,面積約26.5平方公里,樹種和中藥材資源豐富。現上扶公路從平隆山溝的深山老林中穿過,乘車從汪樂到平隆隘頂可觀賞沿路高聳的山巒,奇特的懸崖,奔流的吊泉,清澈的溪流,參天的古樹等自然風光。
六指嶺,位於北基隘西部,面積約14平方公里,森林中有一半為大樹古樹。有成片的野生竹。名貴樹種有阿丁楓、華南栲、竹葉楠。野生動物有野山羊、樹鼠等。
米徐山谷,包括蕾盤嶺,位於南屏鄉江坡與六細之間,面積約14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中有格木、萬年木、紫荊木,野生動物有狗狸、果子狸、穿山甲、猸子等。
天岸山谷,在南屏鄉的米強,面積約26.5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中名貴樹種繁多,屬於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猴、猿、金貓、巨松鼠、林麝以及白鷳、原雞等。為較完好的自然林區之一。
陰街山谷,位於陰街隘以下,板線山和薯莨嶺之間,面積約45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中有胸圍1米以上的古樹,多為大種楊梅樹,屬於一、二級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不少於天岸山谷,是面積較大的自然林區。
壟瓦山谷,在南屏鄉的常龍村久寶山下,東邊為薯莨嶺,面積約30多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中有屬於一、二級保護的動物老虎、豹、猴、猿等以及野山羊、狗熊、沙雞等多種珍禽走獸。
光連山谷,在常隆村的百馬、米雞屯一帶,面積約2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中,有猿、猴、野山羊、狗熊等獸類和沙雞等多種鳥類。溪流中有高70多米的瀑布。 [10] 

十萬大山河谷

明江,西漢和東晉稱侵離水,清代曾稱綠水,發源於十萬大山念板,流經上思縣, 流程134公里, 河面寬120~150米,河牀深2~3米,最深處7~8米,縣內總落差51米,控制 集雨面積1891平方公里,向西流入寧明縣,匯入左江、西江而入海。
大寺江發源於上思縣公正鄉雞白村,屬十萬大山水系,流經上思公正、欽州貴台、大寺鎮等鄉鎮,於大寺鎮老簡注入茅嶺江幹流。 全長69.3公里,流域面積599.2平方公里,其中欽州境內河長46.7公里, 流域面積455.8平方公里。 較大的二級支流有貴台江。 [13] 
平福河,又名馱淋河,從汪樂河與批江河匯合處的汪品起,流經上思縣,流程23公里,控制集雨面積568平方公里,系明江支流,平福河由4條支流匯合而成:汪樂河,發源於十萬大山平隆溝,全長20公里。
德安河,發源於十萬大山的汪門一帶,全長約15公里,流經叫寶、派媽 等村屯。 汪樂、德安河集雨面積2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63立方米每秒,落差45米, 在德安村的汪淋屯匯合後到汪品屯又合批江河成平福河。渠坤河,發源於十萬大山的天榮山, 全長14公里,集雨面積80.23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2.97立方米每秒,落差42米,流經念洗、 洗馬、 渠坤、 平從等村屯,於平潭屯注入平福河。
平巖河,發源於十萬大山薯莨嶺,全長 27.5公里, 集雨面積1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34立方米每秒,總落差66.6米,流經汪 釐、百何、百管、枯潭、上寺、平巖、派崬、頂匠、賴浮等村屯,於汪凱注入平福河。
公安河,流經上思與寧明縣接壤的邊境。有兩條分支流,一是發源於南屏 鄉十萬大山的岸連山;一是發源於寧明縣那楠鄉南面十萬大山的寶雞嶺和那利一帶。兩分支 流於公安村的江叫屯匯合成公安河,全長76公里,總集雨面積1012平方公里。 [14] 

十萬大山氣候特徵

十萬大山為廣西南部重要的氣候分界線,南坡的防城各族自治縣,處於迎風坡地帶,以及山地的抬升作用,降水量豐富,如那梭年降水量多達3700毫米,是廣西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而北坡的上思和寧明兩縣處於背風坡,年降水量較少,如上思縣城年降水量只有1119毫米,相當於那梭年降水量的30 %。由於十萬大山的屏障作用,南坡冬季特別温暖,寒害較輕,為廣西發展熱帶作物最理想的地方;而北坡明江谷地,寒害較重。河流沿山地兩側發育,形成典型的梳狀水系。 [1] 

十萬大山植被生物

十萬大山在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154科648屬713種,單子葉植物27科179屬354種。屬中國大陸新記錄的有4種,廣西新記錄的有10種。保護區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即狹葉坡壘、十萬大山蘇鐵;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金毛狗脊、粗齒桫欏等13種。十萬大山保護區昆蟲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已定學名的有23目169科719種,其中有新屬1種,新種27種,中國新記錄種8種,特有昆蟲27種,珍稀昆蟲33種。在南坡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帶, 是廣西熱帶季節性雨林生長最好的地方,熱帶樹種繁多,主要有窄葉坡壘、烏欖、白欖、海南風吹楠、桄榔、嘿嚀、肉實樹、紅山梅、越南桂木、黃葉樹、魚尾葵等; 海拔700米以上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優勢樹種有黃果厚殼桂、厚殼桂、華楨楠、紅椎等。人工林有玉桂、八角、橡膠等。十萬大山是廣西最大的八角和玉桂生產基地,產量佔廣西的1/3以上。為60%左右,木材蓄積量近300萬立方米。南坡已建立國家一類保護植物—金花茶自然保護區;北坡寧明縣有優良速生樹種—桐棉松,因樹形十分美麗,故有“南方美人松”之稱。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5種:雲豹、金錢豹、林麝、巨蜥、蟒;屬於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44種,另有金銀環、金耳環、玉桂、山羊、山瑞、蛤蚧、穿山甲、狗狸、果子狸、猸子等。 [1] 

十萬大山資源分佈

十萬大山礦產資源

十萬大山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灰岩、煤、油頁岩錳礦、銅礦、金礦汞礦、鐵礦、泥炭等。其中泥炭儲量19萬噸,鐵:礦產地11處,儲量礦石量0.907萬噸。鐵礦以赤鐵礦為主,少量褐鐵礦。錳礦2處,為堆積氧化錳礦牀。 [15] 

十萬大山水資源

十萬大山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主要有北侖河、那梭河、防城江大寺江大直江等發源於十萬大山南坡,流入北部灣;明江河、平福河、公安河發源於十萬大山北坡,流入左江;還有那板、小峯等大中型水庫。 [16] 

十萬大山保護開發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廣西上思縣西南面,屬十萬大山脈系,位於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西南部,距縣城36公里,距南寧136公里,距旅遊熱點城市東興100公里。
十萬大山北麓,夏長冬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空氣格外清新,沒有大氣污染。公園內有一片基本維持原始狀態的熱帶雨林,古木參天,林海茫茫,羣山連綿,雄偉峻秀,藴藏着豐富、繁多、珍稀的動植物資源,集雄、奇、幽、秀、野、古為一體,森林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是一座以休閒避暑度假為主要功能,1996年8月,十萬大山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評定為國家森林公園。
王崗山風景區屬十萬大山山脈,主體處於欽州市欽北區大直鎮西境,面積1637公頃。王崗山山高坡陡,壁絕峯險,森林密佈,四季如春。孫中山曾在這裏領導過王崗山反清武裝起義,黨領導的人民游擊隊曾在這裏建立根據地。
王崗山險峻的山嶽、豐富的森林和小巧玲瓏的溪流是王崗山的特色景觀。最高峯大龍山海拔994.6米,為欽州市第一高峯,五指峯、王崗頭、筆架山等海拔超過800米的山峯有15座,海拔800米的平圩,地勢平坦。 [17] 
廣西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境內,面積9156公頃,1986年建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金花茶及其生態環境。金花茶是國家8種一級保護植物之一,有很高的觀賞、科研和開發利用價值,保護區地處十萬大山的蘭山支脈,屬熱帶季風氣候,植被為熱帶季雨林,區內分佈有金花茶的3個種和1個變種,共35萬多株,還分佈有桫欏等19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穿山甲等6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