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翼

(西漢晚期和東漢學者對《周易》傳文的稱謂)

鎖定
十翼是西漢晚期和東漢學者對《周易》傳文的稱謂,包括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説卦、序卦、雜卦7種10篇。 [1] 
中文名
十翼
定    義
西漢晚期和東漢學者對《周易》傳文的稱謂
十翼包括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説卦、序卦、雜卦7種10篇。翼是羽翼,《周易》的10篇傳文是解釋《周易》經文的,像經文的羽翼,故稱之為十翼。“十翼”一詞最早見於《易緯·乾鑿度》,原文雲:孔子“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唐人陸德明的《經典釋文》和顏師古注《漢書·藝文志》“易經十二篇”句,皆稱《周易》的10篇傳文為十翼。十翼係指《周易》的10篇傳文而言,這是漢以後的定論,不應該有所疑問。但是《經典釋文》既言《周易》之10篇傳文為十翼,又自注雲:“先儒説重卦及爻辭為‘十翼’不同。”把卦爻辭包括在十翼之內,殊不足取。
今傳世本《周易》的10篇傳文稱為十翼,但是不能説十翼包括《周易》的所有傳文。因為在先秦乃至漢代,《周易》除今傳世的10篇傳文以外,肯定還有另外一些傳文沒有傳下來。例如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文帝時抄寫的帛書《周易》就有題為《要》、《昭力》、《繆和》的3篇和無篇題的2篇,共5篇9600多字,是傳世本《周易》傳文所沒有的。又如《戰國策·齊策四》有“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云云,也不見於傳世本《周易》傳文。
漢代有“易大傳”一詞,最早見於《史記·太史公自序》引司馬談《論六家之要指》。其文雲:“《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此語見於傳世本《周易》的《繫辭下》。因此後人習慣地把《繫辭》稱為《易大傳》,或者把十翼即全部10篇傳文稱為《易大傳》。這是可以的。但是應當知道,漢人所説的《易大傳》包含廣泛,凡解釋《周易》經文的傳文都在內,不僅僅指十翼,更不僅僅指《繫辭》。如《史記·太史公自序》引《易》曰:“失之豪釐,差以千里”,《漢書·郊祀志》引《易大傳》曰:“誣神者殃及三世”,皆不見於傳世本《周易》的10篇傳文。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