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劑

鎖定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十劑指以中藥功效特性對方劑進行功用分類的一種方法,即宣劑、通劑、補劑、泄劑、輕劑、重劑、滑劑、澀劑、燥劑、濕劑。
中文名
十劑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出    處
《本草拾遺》

目錄

十劑解讀

十劑指以中藥功效特性對方劑進行功用分類的一種方法。即宣劑、通劑、補劑、泄劑、輕劑、重劑、滑劑、澀劑、燥劑、濕劑。首創於北齊·徐之才,今人從《千金要方》考證,認為是唐·陳藏器《本草拾遺》所提出。

十劑中醫應用

1、宣劑:《藥對》曰:“宣可去壅,生薑、橘皮之屬是也。”宣即宣佈敷散之義。凡味辛之品,具有發散、行氣之功的藥物,治療邪在胸脘,氣機壅塞之證者,稱宣劑。完素曰:“抑鬱不散為壅必以宣劑散之”,好古曰:“內經稱有五鬱,木鬱發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皆宣也”。諸氣鬱或七情所滯,最宜宣導,正木鬱達之意也。證中夾火熱者多,未合宜,用者自臨時通變可也。闡釋了宣劑的適用證。
2、通劑:徐之才曰:“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通者,流通也”,通即通利之義;滯者留滯不行。凡味淡滲利之品,能通利小便,治療小便不利、淋病、癃閉等證者,稱通劑。“經曰:味薄者通,所以淡味的藥為通劑。”凡是具有通行留滯,可以去除蕃聚閉阻的方劑,都屬於“通劑”的範疇,如通利小便的五苓散,通泄水氣的十棗湯。
3、補劑:《藥對》曰:“補可去弱,人蔘、羊肉之屬是也。”李杲解釋曰:“人蔘甘温,能補氣虛;羊肉甘熱,能補血虛。羊肉補形,人蔘補氣。凡氣味與二藥相同者,都是補劑。”補即補益之功;弱指虛弱病證。凡味甘之品,具有滋補作用,治療氣、血、陰、陽不足的各種虛證者,稱為補劑。張從正曰:“五臟各有藥劑補泄,五味各補其對應的臟腑”。
4、泄劑:徐之才曰:“泄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是也。”李杲解釋曰:“葶藶苦寒,氣味俱厚,不減大黃,能泄肺中之閉,又泄大腸。大黃走而不守,能泄血閉時腸胃中的渣穢之物。一泄氣閉利小便,一泄血利大便。凡二藥同者皆為泄劑。”泄,即瀉,祛邪之義;閉,即邪實而閉之義。凡味苦,氣味俱厚之品,能瀉下通腑,祛邪攻積,逐水,治療二便不通等臟腑裏實之證者,稱泄劑。
5、輕劑:《藥對》曰:“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張從正曰:“風寒之邪,始侵皮膚,頭痛身熱,宜解體表之邪,內經所謂輕而揚之也。癰、瘡、疥、痤,皆宜取解表之法,發汗泄除,以毒煙燻,皆為輕劑。”輕者,指藥性輕揚升散;實者,指邪客在表,腠理閉塞。凡質輕升浮之品,能治療病邪在表之證者,稱輕劑。
6、重劑:《藥對》曰:“重可去怯,慈石、鐵粉之屬是也。”張從正曰:“重者,有下沉追猛之意。怯則氣浮,如喪神守,而驚悸氣上,硃砂、水銀、沉香、黃丹、寒水石之倫,皆體重也。”重指藥性質重之品;怯是心神不寧,驚悸氣逆之證。凡礦物藥,質重者能鎮,可鎮心安神,重鎮降逆,治療心神不寧驚悸,肝陽上亢頭暈,肺胃氣逆咳喘、嘔吐、呃逆等症者,稱重劑。
7、滑劑:徐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屬是也。”滑是指藥性滑利;着是指有形之邪留着於經絡臟腑。凡藥性潤滑,能治療大便燥結、小便淋瀝等症者,稱為滑劑。
8、澀劑:徐之才曰:“澀可去脱,牡蠣、龍骨之屬是也。”澀是指藥性收澀,脱是指正氣耗散而致的滑脱病症。凡藥味酸澀,能收斂固澀,治療自汗盜汗,久喘久咳,久瀉滑泄,遺精滑精,遺尿失禁,帶濁崩漏等病症者,稱澀劑。
9、燥劑:徐之才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張從正曰:“積寒久冷,吐利腥穢,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此大寒之病,宜蔣=附、胡椒等燥之。若因濕而病,則白朮、陳皮、木香、蒼朮之類除之,此等亦為燥劑。”本義是濕去則燥,故謂之燥,凡能祛除濕邪,治療濕病的藥物可稱燥劑。現代則指藥味苦而性燥之品者,如黃連、黃柏、蒼朮、厚朴等。
10、濕劑:徐之才曰:“濕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屬是也。”濕者,潤濕也,即滋潤之義。後世稱“潤劑”;枯者,津液精血虧耗,如腸燥便秘,肺燥乾咳、胃燥乾嘔、腎燥消渴等症。李時珍曰:“凡麻仁、阿膠膏潤之屬,皆潤劑也……,若但以石英為潤藥則偏矣。古人以服石為滋補故爾。”
[1-5] 
參考資料
  • 1.    餘傳隆.《中藥辭海·第一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年
  • 2.    嚴永清.《中藥辭海·第二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6年
  • 3.    趙守訓.《中藥辭海·第三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7年
  • 4.    趙國東.《本草綱目一本通》: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
  • 5.    明·徐彥純.《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牀經典名著玉機微意》: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