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六心

鎖定
十六心,佛教用語。小乘説一切有部的修行理論。稱在觀察思悟四諦十六行相之後,進入見道,以所謂無漏智現觀四諦所得之十六種智慧,稱“十六心”。
中文名
十六心
出    處
《俱舍論》
類    型
佛教用語
據《俱舍論》卷二十三, 包括:“苦法智忍”,現觀欲界的苦諦,斷除迷惑苦諦的見惑(錯誤見解);“苦法智”,現觀欲界的苦諦, 印證苦諦之理。同樣,現觀欲界集諦、滅諦、道諦,則有“集法智忍”、“集法智”、“滅法智忍”、“滅法智”,“道法智忍”、“道法智”。此後是:“苦類智忍”,現觀上二界(色界、無色界)的苦諦, 斷除對苦諦的見惑;“苦類智”,現觀上二界的苦諦、印證苦諦之理。同樣, 現觀上二界集諦、滅諦、道諦, 則有“集類智忍”、“集類智”、“滅類智忍”、“滅類智”、“道類智忍”、“道類智”。概言之, 現觀欲界四諦的智, 稱為“法智”, 現觀色界、無色界四諦的智,稱為“類智”。法智與類智各有“忍”與“智”,合為“八忍、八智”。所謂“忍”,是以“忍”(忍許、認可四諦之理)斷煩惱;所謂“智”,是以智證“真理”。前十五心屬見道修行果位預流向;後一心屬修道之預流果。 [1] 
參考資料
  • 1.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8月:第7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