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八蝴蝶

鎖定
十八蝴蝶又名彩蝶迎春,浙江省永康市傳統民間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十八蝴蝶源於宋代方巖胡公廟會的娛神活動。1946年秋,村民王春山等人從蚌殼舞演員背掛蚌殼道具的張合動作中得到啓發,製作出蝴蝶道具並將之用於精心編排的舞蹈隊形,由此形成絢麗多姿而又別具一格的十八蝴蝶。十八蝴蝶源倡導真善美,歌頌人與自然的和諧,以藝術方式充分體現出江南文化的陰柔之美,被譽為“江南文化奇葩” [1] 
2005年5月18日,十八蝴蝶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  。2008年6月7日,十八蝴蝶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47 [3] 
中文名
十八蝴蝶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型
傳統舞蹈
申報地區
浙江省永康市
遺產編號
Ⅲ-47

十八蝴蝶歷史淵源

方巖胡公塑像 方巖胡公塑像
十八蝴蝶源於宋代方巖胡公廟會的娛神活動,胡公是北宋時期清官,每逢農曆八月十三胡公生日,永康、武義、東陽等地百姓為感謝胡公消災降福之恩,紛紛集會到方巖山朝拜。永康高鎮村一帶則盛行六年一次輪流接送胡公的習俗,輪到迎送的村子,這年就是大吉大喜,故總要與其他村子一起,組織起龐大的朝山進香隊伍。隊伍中其中有一項節目,便是十八蝴蝶。可見,這種藝術形式是伴隨着宗教儀式、風俗而產生、發展的。
關於十八蝴蝶的創作者,是由永康高鎮村當地民間藝人王春山等人於1946年秋創造,因為當時的娛神節目多由男性扮演,形象不美。高鎮村民間藝人王春山從風俗“二月鳶”(清明節前後放風箏)“蝴蝶風箏”與民間舞蹈蚌殼張合猶似蝶翅飛舞的形象中得到啓發,創造了蝶翅道具與舞蹈的主題動作。由於永康縣的民間舞蹈名稱,多用“十八”為名,該舞也號稱十八蝴蝶。十八蝴蝶於1946年在方巖廟會上首次上演後,各地紛紛邀請演出,競相模仿學習,不僅風靡永康縣,並流傳至東陽等地。
1956年,羣眾文化工作者會同民間藝人作了進一步改進:把原先伴唱的民間小調,改用民間樂曲《無錫景》,以半足尖小碎步為基本步法,在原有的大飛、小飛動作基礎上,又增添了左右側腰飛、高低飛、半翻身飛、橫飛、退飛等動作;在蝶翅周圍鑲上約兩寸多寬的小紡綢邊,增加蝴蝶的活力感。從此,十八蝴蝶不光在民間廣場上流行,還成為了舞台藝術作品。
1992年,分水嶺、永康羣藝工作者不斷對十八蝴蝶進行挖掘整理,改革成為“新十八蝴蝶”,使得十八蝴蝶走出國門,收穫眾多獎項 [4] 

十八蝴蝶舞蹈特色

十八蝴蝶表演形式

十八蝴蝶 十八蝴蝶
十八蝴蝶的傳統表演形式為,走時唱,跳時不唱,蝴蝶和花神的表演也有不同點。蝴蝶的基本動作只有大飛、小飛兩種,其共同特點是:手臂的擺動與腳步密切配合;飛行動作是強拍向前擺動;動作重心在下。演員雙手背叉腰,兩臂前後大擺動,帶動套在臂中部聯結雙翅的鐵絲圈掮動翅膀,腳走絞花步,身體隨步伐自然扭動。基本的特點是緩而不重,即整個動作緩慢、柔美,慢飛快收,身子沉得下去,飛得起來,有停頓而不露痕跡。小飛動作擺動的頻率快,幅度小,腳踩碎步,時而左、時而右地側腰飛。基本特點是輕而不浮,即舞步輕快,肩關節靈活,氣穩體端;既有飛翔感又不失節奏重心。花神基本動作是腳走圓場步,雙手交替向外甩綢帶 [4] 

十八蝴蝶服飾特徵

蝴蝶:頭頂兩側各梳一個髮髻,上套黃色花環,再各系一個細辮髮圈。穿白色緊袖大襟上衣,袖口和上臂處鑲淡藍色荷葉花邊;戴鑲荷葉邊的彩色條紋圍兜。湖藍色便褲,褲腳處鑲黑色花邊。
花神:頭頂戴高發圈,一束長髮批於身後,戴長耳墜;頭頂及髮圈上飾粉紅色花環。穿白色對襟上衣,外套淡杏黃色馬甲;白色百折長裙;系金黃色腰帶,再系金紅色長肚帶;肩批紅綢長飄帶,飄帶經兩臂纏繞一圈,兩端垂地,鞋同蝴蝶。
細節:1992年改革的新十八蝴蝶,專門請金華曲藝館人士在各個方面加以調整,服裝從原來的燈籠、大襟衣,後加進現代元素,用安綸質地、緊身連衣連褲製成舞服,顏色豐富多彩 [4] 

十八蝴蝶道具設計

十八蝴蝶 十八蝴蝶
1992年之前的原十八蝴蝶道具是用竹篾紮成蝶翅和蝶身的框架,分別蒙上白布,在蝶翅與蝶身上鑲上連接用的羊眼螺絲釘。蝶身頭部鑲上兩根纏繞金色錫箔的細鋼絲作為蝶須,尖端鑲上紅色絨球。用八號鐵絲製成插銷插在蝶身蝶翅的羊眼螺絲釘中,使蝶身、蝶翅連為一體,正面兩翅間各系上一個鬆緊帶阢在蝶身的背面上部和中部的羊眼螺絲釘上繫上背繩。
1992年改革的新十八蝴蝶道具材料改由海綿製作,這樣使動作幅度加大,頭也可以靈活轉動,使舞蹈更加優美。紗布改為真絲絲綢,木耳邊鑲於蝶翅上,顯得更加輕盈飄逸 [4] 

十八蝴蝶音樂特點

1992年之前的原十八蝴蝶音樂伴奏為江南民間曲牌《孟姜女》《無錫景》等,唱詞多即興填詞。1992年改革的新十八蝴蝶音樂伴奏分三段曲,分為《喚春》《戀春》《鬧春》三部分,其中《戀春》採用婺劇音樂 [4] 

十八蝴蝶角色分工

十八蝴蝶傳統表演由十八名少女,揹負五彩蝶翅道具扮演蝴蝶,另有兩個姑娘扮演花神。後世花神的數量並不固定,如1992年之前的原十八蝴蝶多為四個姑娘扮演花神,而1992年改革後的新十八蝴蝶多為八個姑娘扮演花神 [4] 

十八蝴蝶傳承保護

十八蝴蝶傳承價值

十八蝴蝶藴含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更凝聚着歷史的深厚內涵 [4]  。它傳達出靈秀典雅的江南韻味,反映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體現出較強的娛樂性和觀賞性,生動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價值觀 [1] 

十八蝴蝶傳承狀況

十八蝴蝶 十八蝴蝶
十八蝴蝶傳承乏人,亟待保護 [1]  。這種藝術技藝主要是靠教學傳授為主,且藝人生存與經濟無關,沒有以十八蝴蝶為職業的專職藝人,參與都是自發組織的。在農村傳承主要是兩種模式,一是學習1992年改革後的新十八蝴蝶;二是保留傳統的十八蝴蝶,隨意性強。而在城市中,主要是參加藝術舞蹈培訓班,從而認識、學習十八蝴蝶。21世紀,十八蝴蝶逐漸受到永康有關部門的重視,在廣場文化、文藝晚會上經常可見其曼妙婀娜的身影。因此,十八蝴蝶的發展還算樂觀。
十八蝴蝶民間傳承方式分為兩種,一種為民間娛神節目,用於元宵、老人節、走街串巷時,主要由村裏的組織者發起,這是一項比較困難的事。農村的十八蝴蝶也已經同化為新十八蝴蝶,只是民間的更簡單,每逢重陽節、方巖廟會,時有表演。原生態的在舞蹈的動作、服裝、音樂方面,也已經在向新十八蝴蝶慢慢靠近,21世紀已經看不到原汁原昧的原始十八蝴蝶的演出。另一種為城市裏的廣場文化,採用新十八蝴蝶,這種藝術方式逐漸被更多的人所認識,且學習者眾多 [4] 

十八蝴蝶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永康市民間藝術表演協會獲得十八蝴蝶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5]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十八蝴蝶項目保護單位永康市民間藝術表演協會評估合格。 [7] 

十八蝴蝶社會影響

十八蝴蝶重要活動

1994年,參加浙江電視台慶祝元旦和上衞星直播文娛晚會演出、首屆中圍金華火腿文化博覽會廣場文藝表演展演。
1995年,參加上海桂花節展演。
1996年,參加杭州中日友好文化節展演。
1997年,參加法國第二十五屆桑特世界民間藝術節等五個國際藝術節演出。
十八蝴蝶 十八蝴蝶
1998年,參加文化部舉辦的昆明第六屆亞洲藝術節展演、浙江教育台和温州市政府主辦的“十月的陽光”文藝晚會演出。
2003年,參加金華國際茶花節展演。
2006年,赴新加坡參加春節妝藝大遊行演出。
2008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星光大道》演出。
2010年,參加年金華市“第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日”浙中民間藝術精品項目大巡遊開幕式演出、第七屆中國(臨安)森林生態博覽會演出、麗水浙汀省體育大會開幕式演出、北京“讓世界聽到中國幸福鄉村的聲音”第二屆中國村歌大獎賽發獎大會演出 [6] 

十八蝴蝶榮譽表彰

1992年,參加文化部社文司舉辦的中國瀋陽第二屆國際秧歌節暨全國優秀民間舞蹈大賽,獲優勝獎、精神文明獎、組織獎、編導獎、表演獎全部等獎;同年,在天津國際友好城市藝術節邀請賽中獲最佳組織獎、最佳編導獎、最佳表演獎。
1993年,獲得中國文化部頒發的第二屆“羣星獎”銀獎和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精神文明作品獎”。
1995年,獲得中國泉州廣場民間藝術節二等獎、全國“東海濱城杯”邀請賽優秀獎、金華中國優秀民間廣場舞展演優秀獎。
1997年,獲得“萬里邊境文化長廊現場會·浙江省東海明珠文藝晚會”展演金獎。
2004年,獲得第七屆中國藝術節暨浙江省第五屆廣場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文藝晚會“風從東海來”展演金獎。
2005年,被金華市“橫店影視城杯”評為八婺十大民間表演藝術精品項目之一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