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住

鎖定
初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是名菩薩十住
十住,大乘菩薩的修行階位。為五十二階位中,第十一位至第二十位的稱呼。又稱十地住、十法住、十解。此十住與十行十回向合稱為三賢位(見《菩薩瓔珞本業經》)。
中文名
十住
出    處
《菩薩瓔珞本業經》
含    義
指菩薩修行階位
類    別
佛學名詞

十住簡介

所謂‘住’者,謂心安住於真諦之理,故名。依八十卷本《華嚴經》卷十六所載,此十住之名稱為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此十住之內容,參見本文末所附《八十華嚴》經文。

十住十住與十地同義的理由

十住理由一

此外,《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釋雲(大正19·142a)︰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名發心住。心中發明,如淨琉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心地涉知,俱得明瞭,游履十方,得無留礙,名修行住。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名生貴住。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長,名不退住。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名灌頂住。’
天台宗以為,別教菩薩於初住位斷盡三界見惑,與藏教初果、通教八人見地齊;於其次之六住斷盡三界思惑,得住不退,與藏通二教之二佛齊;於其後之三住斷界內塵沙,伏界外塵沙。即多劫中,行十信,不作邪見,廣求智慧,此為初住;常隨空心,淨諸法門,此為第二;長養眾行為第三;生於佛家,種姓清淨為第四;多習無量善根為第五;成就六度中第六般若法門為第六;入無生畢竟空界為第七;不破不生邪倒之菩提心為第八;從法王教生解,當紹佛位為第九;觀空無相,得無生心,法水灌頂為第十。若為圓教,則從初住斷一分無明,證一分中道之理,故與別教十地齊,所謂初地、初住證道同圓。
在法相宗方面,由於該宗立菩薩位次為四十位,因而攝十信於初住,於初住修此十信。故菩薩初發大菩提心為初住;淨治三業,其慈悲及於有情為第二;修勝理觀,起上妙行為第三;從諸聖法正教中生為第四;所修善根皆為救有情為第五;聞他贊毀心亦不動為第六;聞説三寶三世之有無,心猶堅固不轉倒為第七;三業清淨,深悟有情世間、器世間法為第八;解真俗二諦,悟法王法,將襲佛位為第九;如太子堪受王位,能勝修行為第十。於此十住位,其心雖安住佛法,然於六度等修行尚未殊勝,故稱為住而不名為行。
此外,十住也是‘十地’的異名。其意義參見‘十地’條。

十住理由二

◎附一︰《八十華嚴》卷十六〈十住品〉(摘錄)
佛子!菩薩住處廣大,與法界虛空等。佛子!菩薩住三世諸佛家,彼菩薩住,我今當説。諸佛子!菩薩住有十種,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説、當説、今説。何者為十?所謂︰初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王子住、灌頂住,是名菩薩十住。去來現在諸佛所説。
佛子!云何為菩薩發心住?此菩薩見佛世尊形貌端嚴,色相圓滿,人所樂見,難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見神足,或聞記別,或聽教誡,或見眾生受諸劇苦,或聞如來廣大佛法,發菩提心,求一切智。此菩薩緣十種難得法而發於心。何者為十?所謂︰是處非處智、善惡業報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差別智、種種界差別智、一切至處道智、諸禪解脱三昧智、宿命無礙智、天眼無礙智、三世漏普盡智,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勤供養佛,樂住生死,主導世間令除惡業,以勝妙法常行教誨,嘆無上法,學佛功德,生諸佛前恆蒙攝受,方便演説寂靜三昧,讚歎遠離生死輪迴,為苦眾生作歸依處。何以故?欲令菩薩於佛法中心轉增廣;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云何為菩薩治地住?此菩薩於諸眾生,發十種心。何者為十?所謂︰利益心、大悲心、安樂心、安住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同己心、師心、導師心,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誦習多聞、虛閒寂靜、近善知識、發言和悦、語必知時、心無怯怖、了達於義、如法修行、遠離愚迷、安住不動。何以故?欲令菩薩於諸眾生增長大悲;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云何為菩薩修行住?此菩薩以十種行,觀一切法。何等為十?所謂︰觀一切法無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作、一切法無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無處所、一切法離分別、一切法無堅實,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界、法界、世界,觀察地界、水界、火界、風界,觀察欲界、色界、無色界。何以故?欲令菩薩智慧明瞭;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云何為菩薩生貴住?此菩薩從聖教中生,成就十法。何者為十?所謂︰永不退轉於諸佛所,深生淨信,善觀察法,了知眾生、國土、世界、業行、界報、生死、涅槃,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了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修集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圓滿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了知一切諸佛平等。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三世中,心得平等;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云何為菩薩具足方便住?此菩薩所修善根,皆為救護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哀愍一切眾生,度脱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離諸災難,令一切眾生出生死苦,令一切眾生髮生淨信,令一切眾生悉得調伏,令一切眾生鹹證涅槃。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知眾生無邊、知眾生無量、知眾生無數、知眾生不思議、知眾生無量色、知眾生不可量、知眾生空、知眾生無所作、知眾生無所有、知眾生無自性。何以故?欲令其心轉復增勝,無所染着;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云何為菩薩正心住?此菩薩聞十種法,心定不動。何者為十?所謂︰聞贊佛、毀佛,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贊法、毀法,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贊菩薩、毀菩薩,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贊菩薩、毀菩薩所行法,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説眾生有量、無量,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説眾生有垢、無垢,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説眾生易度、難度,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説法界有量、無量,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説法界有成、有壞,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説法界若有、若無,於佛法中,心定不動;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體、一切法不可修、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無真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夢、一切法無分別。何以故?欲令其心轉復增進,得不退轉無生法忍;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云何為菩薩不退住?此菩薩聞十種法,堅固不退。何者為十?所謂︰聞有佛、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法、無法,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無菩薩,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行、無菩薩行,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菩薩修行出離、修行不出離,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過去有佛、過去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未來有佛、未來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現在有佛、現在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佛智有盡,佛智無盡,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廣大法。何者為十?所謂︰説一即多、説多即一、文隨於義、義隨於文、非有即有、有即非有、無相即相、相即無相、無性即性、性即無性。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一切法善能出離;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云何為菩薩童真住?此菩薩住十種業。何者為十?所謂︰身行無失,語行無失,意行無失,隨意受生,知眾生種種欲,知眾生種種解,知眾生種種界,知眾生種種業,知世界成壞,神足自在、所行無礙,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知一切佛剎、動一切佛剎、持一切佛剎、觀一切佛剎、詣一切佛剎、遊行無數世界、領受無數佛法、現變化自在身、出廣大遍滿音、一剎那中承事供養無數諸佛。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一切法能得善巧;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云何為菩薩王子住?此菩薩善知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善知諸眾生受生,善知諸煩惱現起,善知習氣相續,善知所行方便,善知無量法,善解諸威儀,善知世界差別,善知前際後際事,善知演説世諦,善知演説第一義諦,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法王處善巧、法王處軌度、法王處宮殿、法王處趣入、法王處觀察、法王灌頂、法王力持、法王無畏、法王宴寢、法王讚歎、何以故?欲令增進,心無障礙;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云何為菩薩灌頂住?此菩薩得成就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震動無數世界、照耀無數世界、住持無數世界、往詣無數世界、嚴淨無數世界、開示無數眾生、觀察無數眾生、知無數眾生根、令無數眾生趣入、令無數眾生調伏,是為十。佛子!此菩薩身及身業,神通變現。過去智、未來智、現在智成就佛土,心境界、智境界皆不可知,乃至法王子菩薩亦不能知。佛子!此菩薩應勸學諸佛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三世智、佛法智、法界無礙智、法界無邊智、充滿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界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眾生智、知一切法智、知無邊諸佛智。何以故?欲令增長一切種智;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1] 

十住理由三

◎附二︰神林隆淨《菩薩思想的研究》第八章(摘錄)
(一)十住與十地
(1)十住與十地同意義︰羅什譯的《十住經》四卷(大正10·497)和屍羅達磨譯的《十地經》九卷(大正10·535)雖有廣略之別,但其內容完全相同,因此可知十住與十地無異。
(2)十地各地的名稱與十住各住的名稱、意義相通︰初發心住和初地歡喜地都是意味真心的發動,歡喜是高興脱離從妄心起而引向三惡趣的業的意思(大正10·573),所以此二名稱之間,意義相通。
第八童真住與第八不動地,意義也相通。不動地也叫做童真地。這是因為此地的菩薩無色慾(大正9·565c)。
第九法王子住與第九善慧地也有相通之處。從《十地經》卷七説第九善慧地的那段的‘住此紹法太子位’(大正10·566c)可知。
第十灌頂住與第十法雲地,意義也相通。由第十法雲地的菩薩稱為灌頂法王(大正9·572b)可明白。
(3)十住與十地的思想內容相似︰於第三的修行住,觀一切法,觀無常、苦、空、無我(大正9·445b)。然而,於第三發光地,‘能觀一切有為法如實相,所謂無常、苦、無我、不淨。’(大正9·551b)因此可知二者一致。
華嚴經》説於第四的生貴住‘此菩薩從一切聖法正教中生’(大正9·445b)。《十地經》説於第四焰慧地‘長如來家,得彼體法。’(大正10·547c)二者語句雖異,但意思相通。
第五的具足方便住,雖以救護一切眾生為着重點,但在第五難勝地闡明方便的意思,説︰‘隨世間法行故,名為方便者。’(大正9·556b)
於第六的正心住,‘一切法如虛空’(大正9·445c),而於第六現前地,‘三界虛妄,但是心作。’(大正9·558c)前者是諸法無自性之義,和後者説諸法寄於器世間,意思無差異。
於第七不退住,‘於佛法中不退轉’(大正9·445c),而於第七遠行地的那段説︰‘菩薩住遠行地,於念念中,具足修集方便慧力,及一切助菩提分法。’(大正9·562a)可推知這在意義上也是相通的。
由於以上三個理由,我想可證明十住與十地在説明方法上雖有粗細廣略的不同,但主要意思並無殊異。

十住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釋義品;《大事》(Maha^va^stu);《六十華嚴》卷八;《華嚴經疏論纂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十住斷結經》卷一~卷四;《菩薩十住行道品》;《菩薩十住經》;《菩薩內戒經》;《法華經玄義》卷五(上);《四教義》卷五;《成唯識論述記》卷九;《華嚴五教章》卷二;《十住心論》卷六;《華嚴孔目章抄》卷二(上);平川彰《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