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二生肖紀年

鎖定
十二生肖紀年,歷史上蒙、藏等民族以十二種動物名紀年的方法。
中文名
十二生肖紀年
釋    義
紀年的方法
趙翼《陔餘叢考》謂十二屬相之説起於東漢。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建政後,制定藏曆用十二生肖循環紀年法,其排列順序與漢歷十二地支所表之十二生肖排列順序相同,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稱鼠兒年、牛兒年等。9世紀初,藏曆又增五行、陰陽,再合十二生肖成六十年循環紀年,稱“饒瓊”紀年法。13世紀初蒙古國建立前後,蒙古歷亦採用十二生肖紀年法,其排列順序亦與漢歷十二地支及藏曆十二生肖同。元歷朝皇帝之聖旨、皇后或太后之懿旨、太子或諸王等之令旨、帝師或國師之法旨中,凡以蒙古文、藏文所書,對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等五個年代,通用該子年所屬之生肖年鼠兒年或鼠年以紀其年。 [1] 
參考資料
  • 1.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