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二單

(日本傳統女性服飾)

鎖定
十二單(じゅうにひとえ),又稱女房裝束或五衣唐衣,是日本公家女子傳統服飾中最正式的一種。起源自奈良時代的裳唐衣,於平安時代的10世紀後開始被作為公家貴族女性的朝服,是平安裝束之一,也是現代日本皇室女性的在神道祭禮、婚禮、即位式等慶典的正式禮服,以及葵祭齋王代的禮服。
十二單的唐衣布料採用有職織物中最豪華的二倍織物,又稱唐綾,是在綾織或二重織物的圖紋上,另外再以絲線在表面浮織上的一種複雜編織法。現為日本重要無形文化財產,傳承人為京都西陣表屋的匠人喜多川平朗、喜多川表二。 [1] 
中文名
十二單
外文名
じゅうにひとえ
別    名
五衣唐衣裳
解    釋
和服中的公家朝服
所屬國家
日本
所屬民族
大和民族
流行時代
平安時代(公元794年-1192年)

十二單簡介

時代祭小野小町的裳唐衣 時代祭小野小町的裳唐衣
十二單的名稱首見於《源平盛衰記》。一般由5-12件衣服組合而成。按照不同季節,穿着人的身份和場合,十二單衣的顏色和花紋有特定的複雜搭配。
十二單的前身是奈良時代的裳唐衣。唐衣是盛裝(禮服)的一種,以白、紫、青、綠、紅為貴,金碧輝煌,美麗異常。十二單實際是一種穿着方式,她並不是十二層單衣,而是在單衣上疊十二層被稱為袿的服裝。

十二單着用場合

皇室婚禮十二單
皇室婚禮十二單(20張)
日本公主下嫁平民會穿着十二單參拜宮中三殿。所謂十二單,是要在外衣上再穿“褂”,褂上再穿正裝的“唐衣”、“裳”和“長褂”,極其隆重。 清子參拜宮中三殿時,身穿12層厚的“十二單”和服,梳了古式“大垂髮”,手執繪扇,跟隨一女官緩行。每到一殿她都先向殿的正面行禮,再進殿中的“外陣”座下參拜約3分鐘。 [2] 
祈求五穀豐登葵祭是日本京都三大傳統祭典之一的, [3]  祭祀的女主角“齋王代”也會身穿色彩鮮豔的“十二單”和服乘轎子朝着下鴨、上賀茂兩處神社行進。 [4] 

十二單組成

長袴:下身貼身的裙褲,已婚者用紅色,未婚者用深紫紅色。早期質地為平絹,後來為絲綢。又分帶褶的長袴和無褶的表袴。
小袖:上身最內層的內衣,一般為白色短衣。
單衣:穿在小袖外面,多為綾、絹製作。
五衣:穿在單衣外面,有色彩濃淡搭配的袿衣。原來為五層不同顏色的衣服,後來簡化為同一件衣的開口處縫五層布料而成。
打衣:穿在五衣外面,質地堅挺的一層。最早的作用是禦寒。因原來衣上有用木砧捶打出來的紋樣而得名。
表衣:打衣外面垂領廣袖的外袍,有華麗的刺繡,經常分表裏兩層。
唐衣:又稱背子,表衣外面的華麗短衣。 [5] 
裳:顏色鮮豔,圍在後腰的長裙,多為綾或紗所制。分為三個部分:後背自腰向下為“大腰”,向後直至拖地的八幅摺裙為“延腰”,繫於腰間部分為“小腰”。
衵扇:彩繪並飾有金銀箔的木扇。

十二單着用次第

葵祭齋主的十二單 葵祭齋主的十二單
唐衣是公家婦人的正裝和奉仕服,是仿造從唐傳入的禮服。平安時代作為十二單外的小短衣,其制式是方垂領、杖脊程、袖丈袿,袖幅比袿較短。整體服裝大致是先著白小袖、袙、下袴,再來是單、打衣數件、上著,最後才是穿著唐衣,腰下穿裳,手拿檜扇,頭插髮釵、簪、丸髢、長髢等。唐衣從皇后開始到三位典侍皆可穿著,但在顏色上有身分限制,多愛用紅、綠、橙、紫、青等色,但赤、紫、青等三禁色是需得到特敕才能使用。在布料上會用金、銀等絲線文上各種有職圖文,較多以象徵富貴華麗的濃重圖案如鳳凰、牡丹等,或是以家徽圖紋代表。浮是指浮織,是在綾織或二重織物的圖紋上,另外再以絲線在表面浮織上的一種複雜編織法,原指浮織樣式,後也稱唐綾。二倍織物是有職文樣中最豪華的織物,是指在上紋處再用其他針線別織其他花樣的複雜織法。打,指的是將衣物布料經過淬鍊,讓其質地更加柔軟。 [6] 
十二單的二重織物 十二單的二重織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