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九路軍墳場

鎖定
十九路軍墳場原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的參謀長黃強的私家狩獵場。1933年初,為紀念十九路軍“一·二八”淞滬抗戰陣亡將士,黃強毅然捐出自己的私家狩獵場,興建十九路軍墳場。其範界東含現今的東風公園,西至環市東路,北過先烈東路,南及廣州大道。原為一片西北高而東南低的山林坡地,煞是廣袤。
中文名
十九路軍墳場
建立時間
1933年初
墳場紀念
為紀念十九路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
建設設計
建築師楊錫宗仿西方墓園形式設計
門額鐫刻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書
鐫刻橫額
碧血丹心 宋子文題書

十九路軍墳場墳場位置

十九路軍烈士陵園在廣州先烈路沙河頂。是為紀念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淞滬抗日英勇犧牲的將士而建的墳園。

十九路軍墳場墳場簡介

由著名建築師楊錫宗仿西方墓園形式設計,規模宏偉,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墓門是花崗石砌成的,仿羅馬紀功式建築凱旋門,高13.4米,寬11米,佔地面積40.7平方米。門樓正面門額鐫刻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書“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墳園”字樣,背面鐫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題書的“碧血丹心”橫額。墳園後面主題建築為半月形柱廊,前面矗立一座花崗石砌成的圓柱形紀念碑,高約20米,碑底座正面鐫刻:“十九路軍淞滬抗日先烈紀念 李濟深敬題”。紀念碑前有銅鑄戰士像、銅獅、銅寶鼎。

十九路軍墳場設計建設

十九路軍墳場 十九路軍墳場
陵園主要建築有:凱旋門、戰士墓、抗日亭、英名碎、先烈紀念館、將士墓、將軍墓和先烈紀念碎等處烈士紀念建築物,以及浮雕牆、航空紀念碑等景觀。
十九路軍淞滬抗戰是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一項偉大壯舉,它延緩了日本企圖侵佔中國的步伐,激發了全國軍民衞國禦敵的鬥志,開創了中國軍隊局部抗日的新局面,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紀念戰鬥中犧牲的烈士,表彰十九路軍將士的衞國抗敵之舉,特建立起這座烈士陵園。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