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漢十三州

鎖定
東漢十三州,東漢時期,全國劃分為十三州,州是漢代監察區名,又稱部,按照劉秀建基的順序,這十三州分別是:幽州冀州幷州兗州司州司隸校尉部),豫州徐州荊州青州,揚州,涼州(先設雍州,後改涼州),益州交州
東漢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資望輕重為轉移。 [1-2] 
中文名
東漢十三州
別    名
十三州
設立時間
東漢
所屬分類
監察區

東漢十三州概況

州,漢代監察區名。又稱部。漢朝東漢全國設十三州,一州所轄郡、國多少不等。每州設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屬郡、國,督察郡、縣官吏和地方豪強,糾舉不法,彈劾污吏。
東漢靈帝中平五年,選朝廷重臣出任州牧。從此,州逐漸變成行政區,州牧也成為常設的一方軍政長官。
東漢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資望輕重為轉移。

東漢十三州司州

司隸州 司隸州
東漢州名。亦稱司隸校尉部。東漢時轄郡七,縣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機構所在地,在洛陽縣洛陽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陽東北。司隸州的轄境相當於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陝西渭河平原

東漢十三州青州

青州,東漢州名。轄郡、國六,縣六十五。治所臨淄縣,故城址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臨南以東的北部地區。
青州、徐州、兗州、豫州 青州、徐州、兗州、豫州
郡:平原郡、東萊郡濟南國樂安國、北海國、齊國。
(青州、徐州兗州豫州:由於這4州的地圖是連在一起的,所以我把這4州的內容放在一起,方便聯繫地圖看。)

東漢十三州徐州

徐州,東漢州名。轄郡、國五,縣六十二。治所郯縣,在今山東郯城縣。漢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蘇邳州。三國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蘇徐州。轄境相當於今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南部地區。
郡:下邳國,彭城國琅琊國,東海國,廣陵郡東莞郡

東漢十三州兗州

兗州,東漢州名。轄郡、國八,縣八十。治所昌邑縣,在今山東金鄉西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西南及河南東部。

東漢十三州豫州

豫州,東漢州名。轄郡、國六,縣九十七。治所譙縣,在今安徽亳州。轄境相當於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的河南東部,安徽北部。
郡:陳郡汝南郡安豐郡弋陽郡潁川郡,梁國。

東漢十三州幽州

幽州 幽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一,縣九十。幽州治所薊縣,在今北京大興縣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大部 [3-4]  及朝鮮西北部。

東漢十三州冀州

東漢-冀州 東漢-冀州
冀州,東漢州名。轄郡、國九,縣一百。冀州治所常山國高邑縣。三國曹魏移治信都縣,在今河北冀縣。轄地相當於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
郡:中山國,常山郡河間郡渤海國,安平國,清河郡魏郡趙國鉅鹿郡
(冀州、幷州:由於這兩個州的地圖是連在一起的,所以我把這兩個州的內容放在一起,方便聯繫地圖看。)

東漢十三州幷州

幷州,東漢州名。轄郡九,縣九十八。幷州治所晉陽,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山西、內蒙古自治區、河北、陝西的部分地區。
幷州 幷州
郡:太原、上黨、西河、雲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

東漢十三州荊州

荊州 荊州
東漢州名。轄郡七,縣一百一十七。荊州治所漢壽縣,在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縣,在今湖北襄陽市。轄境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東漢十三州揚州

揚州 揚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六,縣九十二。揚州治所歷陽,在今安徽和縣。漢末移治壽春,在今安徽壽縣。轄境相當於今安徽淮河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東部、河南東南部。

東漢十三州涼州

涼州 涼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二,縣九十八。先設雍州,治姑臧,不久撤銷。後設涼州,涼州治所姑臧,在今甘肅省武威市。轄境相當於今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陝西西部。

東漢十三州益州

益州北部 益州北部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二,縣一百一十八。益州治所雒縣,在今四川廣漢。漢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轄境相當於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大部,及陝西、甘肅、湖北的一小部分。
益州南部 益州南部

東漢十三州交州

交州 交州
東漢州名。轄郡七,蒼太十六。交州治所龍編,在今越南河內以北。三國孫吳移治番禺,在今廣東廣州。轄境相當於今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區。
郡:交趾郡鬱林郡,蒼梧郡,朱崖郡高涼郡南海郡

東漢十三州雍州

(已取消)
(興平元年設置,此時天下共有十四州
漢光武帝定都洛陽,設立過雍州,但是不久取消。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分涼州和三輔地區置,成為正式行政區, 轄郡九。其範圍包括原涼州部分和司隸校尉部的長安及附近的三輔,治所就在當時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的臨時所在地長安。
參考資料
  • 1.    葛劍雄:“九州”制度從來沒在古代中國實行過  .觀察者網[引用日期2019-05-26]
  • 2.    魏蜀吳的面積差不多,為什麼説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5-26]
  • 3.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集解注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幷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也。”
  • 4.    《三國志·魏書十·荀彧傳》建安九年,太祖拔鄴,領冀州牧。或説太祖:“宜復古置九州,則冀州所制者廣大,天下服矣。”太祖將從之,彧言曰:“若是,則冀州當得河東、馮翊、扶風、西河、幽、並之地,所奪者眾。前日公破袁尚,禽審配,海內震駭,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眾也;今使分屬冀州,將皆動心。且人多説關右諸將以閉關之計;今聞此,以為必以次見奪。一旦生變,雖有善守者,轉相脅為非,則袁尚得寬其死,而袁譚懷貳,劉表遂保江、漢之閒,天下未易圖也。願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後脩復舊京,南臨荊州,責貢之不入,則天下鹹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議古制,此社稷長乆之利也。”太祖遂寢九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