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三勇士

鎖定
解放戰爭時期魯南地區費縣還鄉團頭子王洪九糾集其反動武裝,妄圖消滅費縣黨政機關和縣區武裝。馬莊區豹窩鄉武裝分隊被敵人圍困在北豹窩一座炮樓上,一天多次打退敵人衝鋒。最終在隊長徐家均帶領下,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並最終取得勝利,被稱為“十三勇士”
“北豹窩戰鬥十三勇士”分別為隊長徐家均,隊員李宗海、劉洪倉、張金生、全光啓、劉洪瑞、馬德勝、王可德、王興堂、劉夫才、李英勤、李鳳來、馬德全。 [1] 
中文名
十三勇士
類    型
戰爭
組成人員
北豹窩鄉分隊13名隊員
時間
解放戰爭時期

十三勇士十三勇士的英雄事蹟

十三勇士還鄉團勢力進犯

1947年9月16日, 還鄉團頭子王洪九糾集其反動武裝3000餘人,分兩路對費縣縣委、縣政府、縣大隊駐地馬莊、崮口一帶山區發動突然進攻,妄圖一舉消滅我黨政機關和縣區武裝。凌晨,敵人就悄悄進了山。其中一路搶先佔領了豹窩一帶幾座山頭,準備由南向北進攻。
馬莊區豹窩鄉武裝分隊駐在南豹窩村,聽到王洪九部進犯的消息後,抬上正養傷的縣政府通信員馬德全,就撤出南豹窩村,向南轉移至坡山腳下。坡山已被敵人佔領,再看周圍的蘭山、小山子、鍋框子山等幾個山頭都被敵人佔領。“我們被包圍了”,鄉分隊長徐家均當即決定“朝北撤,向縣大隊,區中隊靠擾。”這時敵人也發現了鄉分隊,接着大隊敵人向他們追來。徐家均命令隊員們輪流掩護,邊打邊撤。
敵人越追越近,越來越多。鄉分隊只有13個人,還要照顧馬德全,敵我力量懸殊。他們迅速撤到北豹窩村。繼續撤,有可能被敵人追上,後果不堪設想。於是迅速佔領了村東頭的一座炮樓。炮樓為上中下三層,由石頭砌成,外與村圍牆相接,內與住房連為一體。整體建築較為堅固,當年曾為防土匪襲擾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建成至今從未被攻破過。1945年7月,王洪九部進山搶糧, 聯防大隊曾堅守炮樓,打得敵人不敢近前。今天鄉分隊要依託這屢立戰功的炮樓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

十三勇士與反動武裝展開戰鬥

隊長徐家均命令,把人員分為三部分,分別守一、二、三層炮樓。隊員們剛佔領炮樓,把傷員馬德全背上二樓,敵人就追上了。兇惡的敵人象餓狼一樣撲到炮樓下。鄉分隊一頓手榴彈,炮樓下留下一片屍體,其餘抱頭鼠竄。
這股敵人共有1個營、8個保公所和3個區隊的武裝約1000餘人。敵人見靠近攻打不行,就把全部 27挺機槍,3門迫擊炮集中起來,躲得遠遠的向炮樓射擊。子彈象雨點似的向炮樓傾瀉,炮彈呼嘯着飛向炮樓。大概是王洪九的烏合之眾軍事素質太差,炮彈都遠遠躲開炮樓爆炸,沒有一發能命中炮樓;傾瀉而來的機槍子彈,也沒有幾發能打進炮樓。這樣,打了半天,炮樓仍巋然不動,鄉分隊無一損傷。
敵人見單用機關槍、迫擊炮無濟於事,便驅趕士兵在火力掩護下向炮樓逼近,徐家均要求大家“把敵人放近打”,200米、100米不打,50米不打,30米,20米,打!隊員居高臨下,瞄準最前面的幾個“叭叭”幾槍,幾個敵人應聲倒下。後面的見狀,沒有一個敢向前送命,象受驚的羊羣,扭頭狂奔,當官的堵都堵不住。
正面進攻不行,敵人又想一招。遠遠地繞到村北,順圍牆向南,隱蔽地接近炮樓。在炮樓上層的隊員看得清楚,等一個班的敵人捱到樓下20米的院子裏,一個手榴彈飛到院子,在人羣爆炸,兩個當場斃命,其餘四散而逃。
天已過午,敵人攻勢不減。機槍、小炮仍響個不停。隊員們雖已大半天沒吃飯,但誰也沒説餓,鬥志仍很高昂。只是子彈不多了,手榴彈只剩下幾枚。節約子彈是當務之急。“準備石頭。”敵人再攻近炮樓下時,便飽飽地吃了一頓石頭蛋,有的倒下,有的鼠竄。
半個多小時後,敵人調整了部署。不再使用六〇炮,將幾挺機槍調到村內,從北西兩個方向對炮樓射擊,封鎖炮樓門口。在機槍掩護下,一羣敵人扛着秫秸,抱着柴草,一齊擁向炮樓門口。
敵人要下毒手了。他們將秫秸、豆秸、豆角皮、雜草和從村民家搶來的辣椒堆在門口、點着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時間不長,炮樓的木門燒着了。濃煙烈火撲進炮樓。堅守在一樓的隊員撤向二樓,這時,濃煙已通過樓梯口鑽進二樓,隊員們趕緊把梯子推倒,用石板把樓梯口蓋上。 [1] 

十三勇士戰鬥英雄拼死防守

敵人繼續加柴添草,濃煙烈火越來越大,堅守二樓的戰士們被燻得不住地流淚,嗆得不住地咳嗽。樓下敵人趁機大聲叫喊:“快下來投降吧,不下來就燒死了!”“你們不行了,別給八路賣命了。”隊員們聽了這些話,恨得牙都快咬碎了。堅守在三樓上的張金生瞄準那個喊得最急的敵人,扣動扳機,“叫你燒包!”隨即便沒了聲息。敵人仍在往炮樓下加柴,全光啓把最後一顆手榴彈投到運柴草的敵人中間,雖沒爆炸,卻把敵人嚇得四散逃命。 [8] 
火勢越來越大,濃煙鋪天蓋地。炮樓的樓板是在一根根木樑上鋪的石板。二樓一根根木樑被燒斷了,石板一塊塊往下掉,二樓隊員全部撤到三樓上。
嗆人的濃煙又鑽進三樓。大部分隊員開始咳嗽、流淚,每個人的眼睛都燻得通紅。他們以頑強的意志,與敵人和濃煙烈火搏鬥,決心與炮樓共存亡。忽然,一顆手榴彈飛進炮樓,“哧哧”地冒黑煙,滾到李英勤跟前。他毫不猶豫,抓起來投向敵人,未及着地,便在敵人的頭頂上爆炸了。又一個手榴彈,落到炊事員楊宗海跟前,當即被楊宗海“還”給了敵人。徐家均正在向敵人瞄準,突然一個手榴彈飛來,砸在牆上,落向徐家均頭部,他甩頭一頂:“你回去吧”。手榴彈掉到了炮樓下正好砸在一個敵人頭上爆炸了,炸得敵人腦漿四濺。 [9] 
這時,一個剛進鄉分隊不久的人,顫抖着對徐家均説:“二哥,別打了,咱下去吧,還真要蹲在炮樓裏等死嗎?”張金生一步跨過去,奪過他的槍,對徐家均説:“隊長,不能投降,死也不當俘虜!”“剩一個人也打!”李宗海堅定地説。大家異口同聲:“對,誰也不能當孬種!”徐家均走過來,槍指着那個動搖分子説:“你要投降,我先崩了你!”一腳把他踢倒,哪人連滾帶爬,躲進牆角,不敢吱聲了。這人從小遊手好閒,其父母見鄉分隊能出息人,便讓徐家均帶着他在分隊學個好。但這小子不爭氣,一到關鍵時刻就動搖了。
手榴彈沒有了,子彈只徐家均、王興堂、張金生3 人的槍裏還有幾發。敵人在炮樓下繼續添柴,火勢更猛。隊員們清楚地覺得,腳下的樓板開始燙人,支撐樓板的木頭啪啪作響。
炮樓危急,千鈞一髮!
戰鬥打了將近一天。北豹窩村和附近村莊的羣眾心急如焚,但有勁使不上。一些老大娘只好在家燒香磕頭唸佛,祈禱:“神靈保佑,炮樓裏都是好人,可別叫那些王八羔子打開炮樓。” [9] 

十三勇士得到縣大隊援助

下午5時, 縣大隊炊事員老竇同志瞭解到北豹窩戰鬥的情況,火速跑去報告縣大隊領導。這時,縣大隊經一天激戰,將來犯的2000餘敵人擊潰,敵殘部逃回臨沂。當地羣眾送來飯菜和各種慰問品慰勞他們。麈戰一天的縣大隊指戰員連水都沒能喝上一口,戰鬥結束了,才覺得又累又餓,再不想多走一步。但一聽到鄉分隊在北豹窩被圍的消息,大家立即振作起來。隨着大隊長的口令,全大隊跑步趕到北豹窩村,隨即向敵人發起猛烈攻擊。敵人知道來了援兵,再也顧不得炮樓,便倉惶逃走了。 [6] 
炮樓解圍了,鄉分隊得救了。他們先用繩子把傷員送下來,其餘順着縣大隊豎在炮樓跟的長木杆滑下來。勇士們終於跳出火海脱險了。 [7] 

十三勇士接受光榮表彰

事後,縣委在馬莊區張家墩村召開縣大隊、區中隊、鄉分隊參加的軍人大會,宣佈上級決定,命名堅持北豹窩戰鬥的豹窩鄉分隊隊長徐家均、隊員楊宗海、劉洪倉、張金生、全光啓、劉洪瑞、馬德勝、王可德、王興堂、劉夫才、李英勤、李鳳來、馬德全為“北豹窩戰鬥十三勇士”。
他們的英雄事蹟在《魯南時報》上登載。建國後,勇士們的照片曾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 [2] 

十三勇士”十五勇士“説

除了”十三勇士“的英雄事蹟,還有地方誌等史料記載,此次戰鬥為”十五勇士”。
《費縣簡志》記載:1947年9月,馬莊區中隊15人,被敵人圍困在北豹窩一座炮樓上,一天打退敵人七次衝鋒,被稱為“十五勇士”。 [4] 
《費縣誌》記載:1947年9月26日,馬莊區中隊徐加軍等15人,在北豹窩村突遭王洪九部包圍,戰士們憑藉村中炮樓英勇抗擊,打退敵人7次進攻,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一直堅持到下午4點鐘,在縣大隊二連增援下,打敗敵人,魯南軍區授予徐加軍等人“十五勇士”稱號。 [3] 
還有文史資料記載:1947年9月26日,新莊鄉分隊15人,在北豹窩村被王洪九部包圍,戰士憑藉村中炮樓英勇抗擊敵人,打退敵人七次,進攻子彈不夠用,就用石頭砸敵人,堅持到下午四點鐘;在費縣縣大隊二連援救下,打敗敵人,被魯南軍區稱為“十五勇士”。 [5] 
參考資料
  • 1.    朱兆彬,劉兆東主編:《沂蒙旌旗》,黃河出版社,1996年,第213-217頁。
  • 2.    徐國勤主編:《道古論今話費縣》,紅旗出版社,2000年,第87-91頁。
  • 3.    費縣誌編纂委員會編:《費縣誌》,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第201頁。
  • 4.    費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費縣簡志》,1987年,第131頁。
  • 5.    劉文宣:《近現代費縣革命鬥爭史疏略》,政協費縣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費縣文史選輯》,1999年,第35-36頁。
  • 6.    徐國勤主編:《道古論今話費縣》,紅旗出版社,2000年,第90頁。
  • 7.    徐國勤主編:《道古論今話費縣》,紅旗出版社,2000年,第91頁。
  • 8.    朱兆彬,劉兆東主編:《沂蒙旌旗》,黃河出版社,1996年,第215頁。
  • 9.    朱兆彬,劉兆東主編:《沂蒙旌旗》,黃河出版社,1996年,第2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