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

(瑞典經濟學家俄林著經濟學著作)

鎖定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是瑞典經濟學家戈特哈德·貝蒂·俄林創作的經濟學著作,初版刊行於1933年。 [1]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共25個章節。第一部分論述區際貿易;第二部分對國際貿易進行初步分析;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探討影響商品流動和生產要素流動的因素;第五部分探討了國際貿易波動和資本流動的運行機理。該書形成的俄林貿易理論體系被稱為赫克歇爾一俄林模型,在貿易理論中佔據中心位置。 [2] 
作品名稱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
外文名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作    者
(瑞典)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字    數
460千字
首版時間
1933年
類    別
經濟學著作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內容簡介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基於對經濟現象的高度簡化和抽象假設,認為企業間是“自由競爭”的,以及商品或要素具有完全的流動性,然後對缺乏流動性和可分性的經濟現象進行解釋,如聯合供給、管理費用、規模經濟生產、壟斷等。在討論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應重視時間這一因素,因為可以就經濟系統偏離均衡做出分析且進行動態分析。時間因素很可能是清楚演示經濟學基本原理的主要障礙。“問題的難點主要在於空間地點的變化以及所研究的市場在時間上的延續,而時間無疑比空間的影響更重要”。該書所考察的影響多重市場條件下的價格差異的所有主要方面,成為地租理論和國際貿易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並且它發展了單一市場理論。
該書第二部分對一種重要的地區間貿易(國際貿易)進行初步分析。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在既定的假設條件下,探討影響商品流動和生產要素流動的因素,而該理論也同樣適合於國內和國際貿易,即它考慮到了影響貿易的一般空間因素。第五部分探討了國際貿易波動和資本流動的運行機理。
該書共分25個章節,建立與定價理論協調且獨立於經典勞動價值理論的國際貿易理論體系,分析生產要素的國內和國際流動,並着重分析其與產品流動的關係。描述了國際貿易波動和在固定匯率制度(如金本位制或金匯兑本位制)下的國際資本流動機制。證明了國際貿易理論是充分考慮了影響定價的空間因素的一般區位理論。並在充分考慮了生產要素供給和運輸成本的區域性差異影響的基礎上形成了國際貿易理論的基本框架。 [2]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作品目錄

序言
本書簡介
第一部分 區際貿易簡介
第1章 區際貿易條件
§1.簡述
§2.生產要素稟賦的區際差異
§3.貿易條件下相關商品和要素的價格差別
§4.孤立地區和貿易地區的價格體系
§5.區際貿易性質
§6.匯率和區域價格差異
§7.例子
§8.總結
§9.對其他早期相似觀點的陳述
第2章 區際貿易的一些影響
§1.要素價格均衡趨勢
§2.不完全均衡
§3.國際貿易所得
§4.對以商品表示的要素價格的影響
§5.基於比較成本觀點的概述
§6.總結
第3章 區際貿易的另外一個條件
§1.對微觀價格理論的修正
§2.缺乏可分性
§3.規模經濟是貿易產生的原因
§4.大規模生產對貿易的影響
第4章 區域貿易變動
§1.需求變化後的要素相對價格和貿易條件
§2.要素供給的作用
第二部分 國際貿易簡介
第5章 生產要素的國際比較
§1.導言
§2.不同勞動的類型
§3.不同的自然資源
§4.不同的資本要素
§5.風險要素
§6.非熟練勞動力的國際比較
§7.其他勞動力素質的國際比較
§8.資本要素和自然資源的比較
§9.生產條件和風險穩定的國際差異
第6章 國際貿易的基本原理
§1.第一部分結論摘要
§2.相同次級要素質量差異的影響
§3.商品和勞務的質量差異
§4.貿易促使生產要素價格均等
§5.進一步的限定
§6.特例
§7.貿易品成本均等趨勢
§8.貿易和大規模的生產經濟
§9.經濟條件穩定性差異
§10.税收和社會其他情況對貿易的影響
§11.總結
第7章 商品需求和生產要素供給的相互影響
§1.偏好的影響
§2.要素供給的影響
§3.貿易拉大了國際間要素供給差異
§4.一個動態的觀點
§5.貿易對勞動力素質和資本的影響
§6.當今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
§7.總結
§8.國際貿易所得
§9.佈局的一些例子
第三部分 商品和要素流動及其關聯性
第8章 地區間商品轉運的費用
§1.導言
§2.對地區間商品流動障礙影響的初步分析
§3.距離關係和貿易的特點
§4.原材料和成品運輸費的關係
§5.地區間的價格關係
§6.地區間的價格關聯性(續)
§7.價格指數比較的困難
§8.不同地區生產要素價格的關係
§9.要素供給和價格差異
§10.摩擦和地區間價格的關係
§11.摘要
第9章 地區間的要素流動及其同商品流動的關係
§1.替代貿易的要素流動
§2.生產要素流動對貿易量和貿易屬性的影響
§3.要素流動對貿易的影響(續)
§4.轉運條件變化對要素流動的影響
§5.作為替代商品和要素流動的各種組合
§6.要素流動及其與貿易的動態關係
第10章 地區內的轉運費用和要素流動:一般區位理論的幾個方面
§1.杜能實例
§2.簡單情況下的原料和成品的相對流動性
§3.複雜情況下的相對流動性
§4.原料的生產佈局
§5.消費者市場的佈局
§6.運輸和運輸條件的區域差別
§7.資源和設施轉移的區域差別
§8.運輸的規模經濟和運輸勞務的定價
§9.勞動力和資本的地區分佈
§10.工業規模經濟
§11.前述有關佈局分析的回顧
§11.與運費不同的轉運費用
第11章 勞動力和資本供給區域差別理論(續)
§1.均衡工資差別
§2.均衡工資的影響
§3.實際工資差別
§4.利息差別
§5.勞動力和資本供給區域差別的影響
§6.要素和商品流的交互作用
§7.説明
第12章 作為佈局理論的區際貿易理論
§1.導言
§2.定價概述
§3.地區概念的重要性
§4.定價基本因素的反作用
§5.企業選址的隨機因素
§6.隨機性的區域價差
第四部分 國際貿易和要素流動
第13章 國際貿易
§1.導言
§2.國際商品的流動障礙
§3.國內市場劃分
§4.各生產階段商品的相對流動性
§5.轉運便利程度的地區差異
§6.轉運便利程度、生產要素供給及工業的性質
§7.作為經濟發展商品的佈局
§8.美國的對外貿易
§9.國際貿易的收益和效應
§10.國際貿易障礙減少所產生
的效應及利益
第14章 國際價格關係
§1.商品價格
§2.工資、利率和租金
§3.各國工資不同的原因
§4.美國商品價格水平高於歐洲的原因
§5.對陶西格理論的評價
§6.李嘉圖和西尼爾的觀點
§7.國內物價的差異
第15章 關於傾銷
§1.傾銷的不同種類
§2.傾銷很重要嗎?
§3.傾銷的影響
§4.傾銷對價格和國民收入的影響
§5.傾銷和壟斷
第16章 進口税的影響
§1.關税與工業的佈局
§2.對進出口的影響
§3.國民收入
§4.收入分配
§5.關税對瑞典的影響
§6.自由貿易對美國的影響
§7.對生產要素供給的影響
§8.國內佈局
第17章 國際資本和勞動力的流動
§1.關於資本和勞動力流動的統計數據
§2.資本和勞動力流動的特徵及決定因素
§3.國際資本流動和勞動力流動的方式
§4.國際生產要素流動和國際貿易的關係
§5.國際資本流動
§6.國際移民
§7.資本和勞動力的流動
§8.外圍國家的影響
§9.不同種類國際要素流動的關係
§10.國際要素流動和貿易對商品流動的影響
§11.勞動力的流動改變了勞動力素質
§12.對本國要素供給的影響
§13.一些特殊方面
第五部分 國際貿易波動和資本流動機制
第18章 國際貿易平衡
§1.決定性的因素
§2.金本位制下外匯問題的長期和短期視角
§3.國際收支中各因素的相互關係
§4.短期國際資本流動
§5.國際黃金流動
§6.信貸額和購買力的反應
§7.對黃金流動作用的“正統”觀點的批判
第19章 國內資本流動機制
§1.簡介
§2.一個簡單的例子
§3.相關價格的變化
§4.勞動力和資本工具的流動性
§5.説明
第20章 國際資本流動機制
§1.無運輸成本的條件下
§2.國際資本流動的本質
§3.貨幣機制
§4.不同的貨幣政策
§5.對交換條件的初步分析
§6.與一些產品相關的生產要素的價格
§7.局部價格水平和交換條件
§8.資本輸出國的情況
§9.國際化商品的需求變化方向
§10.一些其他觀點
第21章 國際資本流動機制(續)
§1.存在外部國家的情況
§2.需求彈性
§3.需求趨勢
§4.購買力的變動規模
§5.外匯條件
§6.運輸成本的變化
§7.關税的影響
§8.國內運輸成本
§9.國民收入
§10.資本流動總量的變化
第22章 統計驗證
§1.加拿大外匯市場均衡
§2.購買力和價格條件
§3.貿易差額
§4.價格變動的進一步分析
§5.加拿大相關價格上升的其他原因
§6.國際貿易條件
§7.英國的例子
第23章 進口關税和價格的調整
§1.進口税和貿易條件
§2.相對價格變動
§3.保護性關税
§4.貿易條件
§5.貨幣機制
§6.關税作為優化生產能力的手段
第24章 國際貿易中的一些變動
§1.需求與供給彈性
§2.收支平衡與貨幣機制
§3.例證
§4.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
§5.外國需求的增加和資本進口的對比
§6.新的自然資源
§7.新技術
§8.商會政策
§9.國際轉移關係變化的影響
§10.運費波動
§11.內部轉移關係的變化
第25章 國際價格波動
§1.批發價格水平
§2.國際交易條件
§3.生產要素價格的國別差異
§4.零售價格發展
§5.貨幣變動
§6.價格變動和外匯匯率
附錄一 區域貿易定價的簡明數學闡述
§1.孤立區域
§2.貿易區域
§3.一定的貿易條件
§4.概括
附錄二 關於國際貿易的早期理論
§1.帕累託
§2.馬歇爾
§3.安吉爾
附錄三 對古典國際貿易理論的批判
§1.簡介
§2.對勞動價值論的批判
§3.作為國際貿易理論基礎的古典價值理論的缺陷
§4.古典國際貿易理論的其他缺陷
附錄四 價格統計數據
參考書目
中英文術語對照表 [3]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創作背景

俄林對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資本運動理論做出了開拓性的研究。早在1922年,他在其博士資格預選論文中,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國際貿易理論初步大綱,這個大綱成為他後來關於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
1924年,在其博士論文及答辯中,他提出的貿易理論被認為是第一次較完整地闡述了資產階級經濟學關於區域和國際分工貿易理論體系。1931年,他把自己的貿易理論體系進一步加以充實、修改和提高,完成了著稱世界經濟學壇的著作《區際貿易和國際貿易》。至此,最終形成俄林貿易理論體系。 [2]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作品鑑賞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主要思想

《區際貿易和國際貿易》擬解決如下問題:
第一,建立與定價理論協調且獨立於經典勞動價值理論的國際貿易理論體系。如果該理論能代替由瓦爾拉斯(Walras)、門格爾(Menger)、傑文斯(Jevons)、馬歇爾(Marshall)、克拉克(Clark)、費雪(Fisher)、帕累託(Pareto)和卡塞爾(Cassel)創建並發展的以經典勞動價值理論為基礎的經典理論,那麼,在分析國際貿易問題時就可摒棄勞動價值分析。從卡塞爾的一般價格理論入手,同時在充分考慮其他價格理論的基礎之上進而構建相關理論體系。
第二,證明國際貿易理論是充分考慮了影響定價的空間因素的一般區位理,以及是在充分考慮了生產要素供給和運輸成本的區域性差異影響的基礎上形成了國際貿易理論的基本框架。對於該領域的研究需要經濟學家和地理經濟學者的協調合作才能有效完成,但由於前者很少在經濟學理論中置入區域因素,故此後者很難從前述研究中得到較大的幫助和啓示。
第三,分析生產要素的國內和國際流動,並着重分析其與產品流動的關係。
第四,描述國際貿易波動和在固定匯率制度(如金本位制或金匯兑本位制)下的國際資本流動機制。分析表明:一是各個國家的總購買力變動是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解決外匯問題(二戰後常與購買力平價理論相提並論)等同於構建一種國際貿易理論。另一方面,該書沒有過多關注壟斷與經濟週期相關的問題。 [2]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藝術特色

第一,俄林貿易理論給出了資源配置優化的嶄新角度,賦予古典比較利益原則以新的內涵,強化了自由貿易政策的規範結論。俄林以要素稟賦説對自由貿易進行了新的詮釋。自由貿易為各國改善不合理的資源配置提供了有利條件,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相互依賴的競爭機制使各國的有限資源相對地集中在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和部門裏,並通過國際交換來滿足和增進各國消費者的福利水平。自由貿易政策導致貿易各國國內生產邊際轉換率、消費邊際替代率等於國際邊際轉換率,從而發揮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即以有限的資源,有效地通過生產和對外貿易兩個系統獲得最大產出。反之任何背離自由貿易的行為,無論是閉關自守還是關税及非關税壁壘對商品和要素的國際流動的阻礙和限制,都會損害各國的利益,並造成資源的“無效配置”。
第二,俄林與李嘉圖都認為商品相對價格之差異導致貿易的發生,但俄林假定各貿易國擁有相同的生產函數,從而把商品相對價格差異歸因於兩國要素稟賦的不同,將一國的貿易方向與其經濟機制相聯繫。而李嘉圖則認為生產函數的國際差異是貿易的根源。在李嘉圖的毛呢與葡萄酒的經典範例中他用比較成本説明貿易的發生,但未能闡明比較成本如何存在差異的重要問題。這一“疏漏”為俄林生產要素稟賦説的創立提供了契機,俄林分析了比較成本存在差異的原因,突破了古典貿易學説的理論侷限。
第三,運用一般均衡原理研究貿易問題,既構成了俄林生產要素稟賦説的鮮明特色,又實現了國際貿易研究方法的變革,所謂一般均衡分析,其特點在於重視和強調經濟系統中各變量的相互依存及影響。俄林首先把般均衡分析方法應用到貿易領域,強調國際貿易的原因和結果存在於不同區域或國家之間各種商品和要素價格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依賴的環節之中。商品和要素的價格現象,從完全競爭條件下的市場機制出發,分析貿易產生的原因、貿易對要素價格及收入分配的影響。
第四,俄林理論有助於人們分析、判斷和預測世界各國的貿易模式並制定相應對策。當代技術革命已改變了要素的內涵,促進了人力資本、技術創新信息資本等無形要素和有形要素的相融合,賦予生產要素以全新的內涵。 [2]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作品影響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一書所闡述的要素稟賦論是國際貿易學説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用各國之間的要素稟賦差異來解釋國際貿易原因的學説,是國際經濟學中具有影響力的理論之一。由於同時研究收入分配和貿易模式問題,赫克歇爾—俄林模型長期佔據了貿易理論的中心位置。該書是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必讀書目。 [2] 
《區際貿易和國際貿易》形成的俄林貿易理論體系,很快就被寫進當時世界上一些有影響的經濟學教科書裏,被稱為赫克歇爾一俄林模型。 [2]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作者簡介

戈特哈德·貝蒂·俄林(Bertil Gotthard Ohin [4]  ,1899—1979),瑞典經濟學家。1924年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經濟學院獲博士學位。1924—1929年任教於哥本哈根大學,後到哈佛大學劍橋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研究和任教。1969—1975年擔任諾貝爾經濟學評獎委員會主席。他是斯德哥爾摩學派代表人物,以維克塞爾理論為基礎闡明宏觀經濟政策學説和需求總量的重要性,為凱恩斯學説開了先河。1977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主要著作有《區際和國際貿易原理》、《歐洲經濟合作的社會觀》(1955)、《經濟活動的國際佈局》等。 [5] 
參考資料
  • 1.    胡寄窗主編. 西方經濟學説史[M]. 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 1991.09:296.
  • 2.    史秉強,馬建國主編. 經濟管理類大學生60部必讀經典著作導讀[M].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4.10:163-170.
  • 3.    (瑞典)伯特爾·俄林著;逯宇鐸等譯.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7:目錄頁.
  • 4.    于光遠主編. 經濟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2.12:1755.
  • 5.    朱瑪,湯重南主編. 當代世界百科辭典[M]. 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0.06: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