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區域構造

鎖定
區域構造,工程地質學,地殼形成幾十億年以來,發生過多期大的構造運動。研究資料表明,我國至少發生過十二期影響範圍廣泛的強烈構造運動(引構造部分的地質年代表)。地殼變形、岩層滯曲、斷裂位錯、地震、岩漿活動是構造運動的明顯標誌。每次構造運動都是在一定的構造應力場條件下產生的,並在地質體內留下痕跡,即構造形跡:褶皺和斷裂構造。 [1] 
中文名
區域構造
所屬學科
工程地質學
構造運動對不同地區的影響程度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地區受影響小,地質構造簡單,為相對穩定的地台;有的地區受影響大,福皺斷裂複雜,為相對活動的造山地帶。因此,不同地區都有特定的區域構造特徵。
區域構造作為地質體的賦存環境,對地質體的工程地質穩定性起決定作用的是由現代地應力場引起的活動斷裂,即所謂的活斷層。活斷層通常沿已有斷層產生錯動,並在原有斷層端點、拐點、交叉點等處擴展。活斷層的類型,主要取決於現代地應力場以及區域內原有斷裂的性質。一般為正斷層、逆斷層與平移斷層,很少見到低角度的逆掩斷層。活斷層的規模大小相差很大,它的長度和深度可小到不足1千米:大的長度可至數百千米,常見的多為幾千米到幾百千米。活斷層一般理解為正在活動着,或者近期曾有過活動而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重新活動的斷層。關於“近期”的看法不一,有的認為只限於全新世之內(即最近11000年),有的則認為限於最近35000年。活斷層與地震有着密切的聯繫,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於斷層活動引起的。
參考資料
  • 1.    宿文姬.工程地質學: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