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匿(拼音:nì),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1]  。最早見於金文 [2]  。本義是隱藏,後引申為隱瞞。
(基本信息欄來源: [3] 
中文名
拼    音
注    音
ㄋㄧˋ
平水韻部
入聲十三職 [4] 
部    首
總筆畫
10
五    筆
aadk
倉    頡
stkr
鄭    碼
hegj
四角號碼
71716
統一碼
533F
結    構
半包圍結構
造字法
會意兼形聲字 [5] 
字    級
一級字 [1]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圖 字形演變圖
會意兼形聲字。金文從匚(今作匚,表掩藏)從若(散發之人)會意,若也兼表聲。商代金文“匿”字從匚、若聲,“若”像跪坐之人雙手梳理頭髮之形,其形體演變,詳參“若”字條。秦簡“匿”字作A,為《説文》篆文所本。“匿”字本義是隱藏。《廣雅·釋詁四》:“匿,藏也。”郭店楚墓竹簡《緇衣》 34:“言從行之,則行不可匿。”《書·盤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王發佈政令,舊臣不隱藏王的旨意)通“慝”,邪惡、邪念。大盂鼎:“B厥匿(慝),匍有四方,㽙正厥民。” (排除那些奸惡,廣有天下,長久地治理百姓)引申為隱藏,又引申指暗暗地。 [2]  [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隱藏;隱瞞。
hide;conceal
《書·盤庚上》:“王播告之脩,不匿厥指,王用丕欽。”
宋王安石《中述》:“故薄於責人,而非匿其過,不苟於論人,而非求其全,聖人之道本乎中而已。”
隱匿、藏匿、匿光、匿怨、匿意、匿謀
逃亡。

《逸周書·五權》:“地庶則荒,荒則聶。人庶則匱,匱乃匿。”

虛假。

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至於河、洛宗廟,則謂匿而不信,類禡祈禱,則謂偽而無實,時日剛柔,則謂假以為勸,此聖人專造虛詐,以欺天下。”

副詞
暗暗地。


匿留、匿控
形容詞
邪惡。
bad
王念孫《讀書雜誌·逸周書》:“匿,古慝字。慝,惡也。言能克禁淫謀,則眾惡皆塞也。”

名詞
差錯,差誤。

荀子·天論》:“故道之所善,中則可從,畸則不可為,匿則大惑。”
清王念孫《讀書雜誌·荀子五》:“匿與慝同,慝,差也。言大惑生於差慝也。”

(參考資料: [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亡也。從匸若聲。讀如羊騶箠。女力切。 [7] 

説文解字注

亡也。
廣韻曰:藏也。微也。亡也。陰奸也。
從匸若聲。
此取雙聲為形聲也。
讀若羊騶𥴓。
此有譌奪。當雲讀若羊𥴓𨫔之𨫔。金部曰:𨫔者,羊𥴓耑鐵也。説詳金部。𨫔讀若至。至古音同質。匿讀若𨫔,卽讀若質也。古亦讀尼質切。在十二部。不在一部也。今音乃女力切。 [8]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女力切。《集韻》《韻會》暱力切。𠀤音㥾。《説文》:亡也。從匸,若聲。《爾雅·釋詁》:匿,微也。注:微謂逃藏也。《廣韻》:藏也,亡也,隱也。《史記·留侯世家》:良更名姓,亡匿下邳。《曹參傳》:見人有細過,專務揜匿覆蓋之。《灌夫傳》:廼匿其家。注:師古曰:匿,避也。
又《玉篇》:隂奸也。
又《前漢·蘇武傳》:賜武服匿。注:孟康曰:服匿如甖,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
又《集韻》惕得切。音忒。朔而見月東方,曰側匿。 [3] 
《説文解字(孫刻本)》書影 《説文解字(孫刻本)》書影 [9]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10]
《康熙字典(內府)》書影 《康熙字典(內府)》書影 [11]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3]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書法來源: [12]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聲調
四呼
韻攝
上古音系








廣韻
女力
職開

三等
入聲
開口
中原音韻

齊微齊

齊微

入聲作去聲
齊齒呼

洪武正韻
女力


七陌

入聲


分韻撮要


第七英影應益

陰入


(音韻資料來源: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