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匯(拼音:huì),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匯是由多個繁體字合併簡化而來的,其繁體有“匯”和“彙”兩個。
匯,現有古文字材料最早見於《説文解字》小篆,也見於先秦著作《尚書》。《説文》對“匯”的解釋是一種器具。此字常用義為河流會合,引申為綜合、匯合。另一個繁體字“彙”始見於戰國簡牘文字,構型不明,《説文》作“𢑭”,義為獸名,即刺蝟,基本義指類別,又引申指按類集中,又指聚集而成的東西。在近代,匯還有匯兑的意思。簡化字“匯”是將“匯”的異體字“滙”中的漢字部件“隹”刪去得來的。 [2] 
中文名
拼    音
huì
繁    體
匯(通用)、彙(彙集、詞彙)
部    首
五    筆
IAN [4] 
倉    頡
ES [4] 
鄭    碼
VHV [4] 
筆    順
點、點、提、橫、豎折
字    級
一級(編號:0309) [1] 
平水韻
匯:上聲十賄;彙:去聲五未 [5] 
總筆畫
3+2(部首+部首外)
四角碼
3111₀
注音字母
ㄏㄨㄟˋ
造字法
匯:形聲字;彙:形聲字(存疑)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滙、𣾀、彚、𢍖、𡻼、𢑤、𢑺、𢑷、𣉰、𦴗、𢑭(*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統一碼
基本區 U+6C47
筆順編號
44115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匯”有“匯”和“彙”兩個繁體,它們原來是不同的字。“匯”由圖2的小篆演變而來。《説文解字》對此字的解釋是“器也”,指一種盛器,小篆字形外圍為匚,看上去就像一個盛器;裏面組成“淮(huái)”字,表示字音。“匯”有一個異體字作“滙”,“氵(水)”被移至匚外。大概是因為這種字形變化,“匯”被賦予了河流會合之義,這個意思成為了該字的常用義,又引申指以匯票、付賬等付款形式送或寄給某人或某處,如“匯款”;又特指用外幣或本國貨幣兑換的票據,如“外匯”。簡化字將“滙”裏面的“隹”去掉,就成為“匯”。“匯”可用作簡化偏旁。 [6-7] 
圖8字形,戰國竹簡文字作圖1,中間(圖A)是聲旁“胃”,外部構型不詳。小篆作圖3,《説文》解釋為“從㣇(yì),胃省聲”,指長毛野獸,一説指豬。圖B是“胃”的省略,在此作聲旁表音。其實圖B是胃的象形初文。該字本義為刺蝟,後來指類別,又引申指按類集中,又指聚集而成的東西。段玉裁《説文解字注》説:“鄭雲:‘勤也。’以為謂之叚借也;王弼雲:‘類也。’以為會之叚借也。”楷書字形承篆文而增一短橫,下部成為果字,而“𢑭”是小篆的直接隸定字。《説文》異體(圖4)從蟲,胃聲,楷書中或變從犬,寫作蝟。“彙”“蝟”“蝟”三字本為異體字,後來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了化。“彙”常借為“匯聚”之“匯”,因此《簡化字總表》把它跟“匯”字一併簡化為“匯”。在記錄本義(刺蝟)時,《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則確定“蝟”為正體,而以“蝟”為異體。 [2]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水流會合到一起。
conflow
《尚書‧禹貢》:“東匯澤為彭蠡。”
李瑛《雨後》詩:“陣雨停了,陣雨停了,千條小河匯成谷底的洪波。”
匯合
聚集;合併。
converge;
gather
清·阮元《小滄浪筆談》卷三:“又各出所藏彝器、錢、幣、鏡、印,匯而編之,得千三百餘種,成書二十四卷。”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我想,也許不會太久,蘇區、白區就匯成了一片。
彙集;彙編;彙總
迴旋;曲折環繞。
outflank
宋·葉適《李仲舉墓誌銘》:“其中洲四絕水,陂匯深緩,草樹多細色,敞爽宜遠望。”

通過錢莊、銀號、銀行等金融機構或郵電局把甲地款項劃撥到乙地。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把銀子匯到京都交到門生家裏。”
魯迅《彷徨‧肥皂》:“他好容易曲曲折折的匯出手來,手裏就有一個小小的長方包,葵綠色的,一徑遞給四太太。”
匯款;電匯
名詞
聚集而成的東西。
class
《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匯,徵吉。”
漢·揚雄《法言‧君子》:“非人之所及也,仙亦無益子之匯矣。”
詞彙;字彙;總彙
外匯(原指外幣,現多用於指用外幣或本國貨幣兑換的票據)。
foreign currency

匯市;創匯;換匯;套匯
物理學上指大量吸收某種物質的器件或系統。


能匯;中子匯
刺蝟。後作“蝟”
hedgehog
《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南二十里,曰樂馬之山。有獸焉,其狀如匯。”

器名。

《説文解字‧匚部》:“匯,器也。”

形容詞
繁盛。

《漢書‧敍傳上》:“形氣發於根柢兮,柯葉匯而靈茂。”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近義辨析

匯—會
二字在表“合”義時,往往可以通用。如“匯合”“會合”,“匯演”“會演”。但在特定的語境裏,“會”和“匯”又有所分工:“會”字有“共同、一起”的含義,“會考”“會試”“會談”“會同”“會晤”“會診”,主語是人,而“匯”字不能。“會”有理解、領悟的意義,如領會、體會、意會、會心一笑,“匯”字也無。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二下】【匚部】胡罪切(huì)
匯,器也。從匚淮聲。 [10] 
【卷九下】【㣇部】於貴切(wuì)
𢑭,蟲,似豪豬者。從㣇,胃省聲。
𧒞(蝟)或從蟲。 [11] 

説文解字注

【卷十二下】【匚部】
“(匯)器也”注:謂有器名匯也。《禹貢》曰:“東匯澤為彭蠡。”又曰:“北會於匯。”舊説匯者,回也。此匯之別一義。依許圛、□、垐之例、此亦可稱《禹貢》而釋之曰:“匯,回也。”今按,匯之言圍也,大澤外必有陂圍之,如器之圍物。古人説淮水曰:“淮,圍也。”匯從淮,則亦圍也。《尚書》:“東匯澤為彭蠡”,謂東有圍受眾水之彭蠡,非謂漢水回而成澤也。東為北江,謂漢水合江,又東合彭蠡為北江也。
“從匚,淮聲”注:胡罪切,十五部。 [12] 
【卷九下】【㣇部】
“(𢑭)彙蟲也”注:彙字各本無,今補。也字依《廣韻》補。《釋獸》曰:“彙,毛刺。”其字俗作蝟,作蝟。《周易》“拔茅茹以其匯。”鄭雲:“勤也。”以為謂之叚借也。王弼雲:“類也。”以為會之叚借也。
“似豪豬而小,從㣇”注:“而小”二字依《廣韻》補。有毛刺似豪豬,故從㣇也。上文雲:“𧱈,籀文㣇。”此正從籀文。
“胃省聲”注:於貴切,十五部。
“𧒞(蝟),或從蟲作”注:《爾雅》亦入之《釋獸》。 [13] 

廣韻

苦淮切,平皆溪 ‖ 唯聲脂1部
匯,澤名。苦淮切,又胡罪切。三。
胡罪切,上賄匣 ‖ 唯聲微1部
匯,回也。
於貴切,去未匣 ‖ 彚聲未2部
彚,類也。《説文》作𢑯,蟲也,似豪豬而小。《爾雅》曰“彚,毛刺”是也。
【校釋】𢑯:依《説文》當作“𢑷”,《字彙補·彐部》:“𢑯,與蝟同。”《説文》釋義作“蟲,似豪豬者”。 [14] 

康熙字典

【子集下】【匚部】匯;部外筆畫:11
《唐韻》胡罪切。《集韻》《韻會》户賄切。《正韻》乎罪切。並回上聲。《説文》:器也。從匚,淮聲。一曰回也。《書·禹貢》:東匯澤為彭蠡。《前漢·地理志》注:師古曰:匯,廻也。言滄浪之水入江,又東廻而為彭蠡澤也。
又《唐韻》苦淮切。《集韻》枯懷切。並音㔞。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並胡對切。音潰。義同。 [15] 
【寅集下】【彐部】 彚;康熙筆畫:13;部外筆畫:10
《唐韻》《集韻》《韻會》並於貴切。音胃。《説文》本作𢑷,蟲似豪豬也。《廣韻》:蟲也。似豪豬而小。《爾雅·釋獸》:匯毛刺。注:與蝟同。今蝟狀如鼠。疏:匯,即蝟也。其毛如針。
又《玉篇》:類也。《易·泰卦》:拔毛茹,以其匯徵吉。
又與𢍚同。《説文》:𢍚,草木𢍚孛之貌。《類篇》:今文書作匯。
《玉篇》:一作𢑷。《集韻》:一作𢑷。 [16] 
古籍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上:U+6C47;中:U+532F;下:U+5F59 上:U+6C47;中:U+532F;下:U+5F59

書寫提示

“匯”字筆畫順序 “匯”字筆畫順序
“匚”2畫,㇗(豎折)一筆寫成。“氵”窄“匚”寬,頂部“氵”高,底部“匚”高。“氵,第二點偏左,收於橫中線。“匚”,第二筆㇗(豎折)的段在豎中線,橫段略長於上橫。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四皆
合口呼
二等
次清
苦淮切
kʰuɐi
上聲
十四賄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胡罪切/胡對切
ɣuAi
去聲
八未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於貴切

集韻
平聲
上平五支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空為切
kʰiuɛ
平聲
上平十四皆
合口呼
二等
次清
枯懷切
kʰuɐi
上聲
十四賄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户賄切
ɣuɒi
去聲
十八隊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胡對切
ɣuɒi
上聲
七尾
雲/匣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羽鬼切

去聲
八未
雲/匣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於貴切

禮部韻略


上聲




户賄切



去聲




於貴切



去聲




胡對切

增韻


上聲




户賄切



去聲




胡對切



去聲




於貴切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胡貴切

洪武正韻

上聲
七賄


全濁
乎罪切
ɣuei

去聲
七隊


全濁
胡對切
ɣuei

去聲
七隊


次濁
於位切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二十八魁賄誨






陽上
第二十二雖髓歲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7-18]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實際發音有異
方言區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北京官話
北京
xuei
51
去聲

冀魯官話
濟南
xuei
21
去聲

中原官話
西安
xuei
55
去聲

西南官話
武漢
xuei
35
去聲

西南官話
武漢
nei
35
去聲
“彙集”俗讀,為“類”訓讀,力遂切
西南官話
成都
xuei
13
去聲

江淮官話
合肥
xue
53
去聲

江淮官話
揚州
xuəi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xuei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ɦuᴇ
31
陽去

吳語
温州
vai
34
陽上
未註明異讀原因
吳語
温州
vai
22
陽去
吳語
温州
løy
22
陽去
“彙集”俗讀,為“類”訓讀
湘語
長沙
fei
45
陰去
文讀
湘語
長沙
fei
21
陽去
白讀
湘語
長沙
lei
21
陽去
“彙集”俗讀,為“類”訓讀
湘語
雙峯
ɣue
33
陽去

湘語
雙峯
ly
33
陽去
“彙集”俗讀,為“類”訓讀
贛語
南昌
fəi
21
陽去

客家話
梅縣
fi
52
去聲

客家話
梅縣
lui
52
去聲
“彙集”俗讀,為“類”訓讀
粵語
廣州
wui
22
陽去

粵語
廣州
løy
22
陽去
“彙集”俗讀,為“類”訓讀
粵語
陽江
wui
54
陽去

粵語
陽江
lui
54
陽去
“彙集”俗讀,為“類”訓讀
閩語
廈門
hue
33
陽去

閩語
廈門
lui
33
陽去
“彙集”俗讀,為“類”訓讀
閩語
潮州
hue
35
陽上

閩語
潮州
lui
53
陰上
“彙集”俗讀,為“類”訓讀
閩語
福州
xuei
242
陽去

閩語
福州
luei
242
陽去
“彙集”俗讀,為“類”訓讀
閩語
建甌
xo
44
陽去

閩語
建甌
ly
44
陽去
“彙集”俗讀,為“類”訓讀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9]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8-0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846-847.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39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4-02-28]
  • 5.    平水韻 五未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8-05]
  • 6.    張章主編. 説文解字 下[M].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2.10:355.
  • 7.    譚代龍. 説簡解繁 繁簡字的對應與轉換[M].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017.06:171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580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8.01:51;505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820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302
  • 12.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 説文解字注 上[M].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5.07:796-797.
  • 13.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 説文解字注 下[M].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5.07:1106.
  • 14.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98;279;359
  • 1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83.
  • 1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307.
  • 17.    匯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8-05]
  • 18.    匯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8-05]
  • 19.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7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