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馬鎮

鎖定
北馬鎮,隸屬於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地處龍口市西部,東與蘆頭鎮相鄰,南與招遠市張星鎮相鄰,西南與黃山館鎮相連,西、北與龍港街道相接,東北與新嘉街道毗鄰, [4]  行政區域面積88.02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北馬鎮户籍人口為55320人。 [5] 
清同治十年(1871年),屬黃縣乾山都故縣社、北馬社轄;1984年3月,撤公社設北馬鎮;2000年12月,大陳家鎮併入。 [4]  截至2020年6月,北馬鎮轄79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北西村。 [4] 
2019年,北馬鎮有工業企業180個,其中規模以上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5] 
中文名
北馬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
地理位置
龍口市西部
面    積
88.02 km²
下轄地區
7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北西村
電話區號
0535
郵政編碼
265702
車牌代碼
魯F、魯Y
人    口
55320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北馬鎮歷史沿革

清同治十年(1871年),屬黃縣乾山都故縣社、北馬社轄。
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龍馬鎮。
民國十年(1921年),改為北馬鎮,屬第十五區、第十九區。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黃縣第六區、第八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龍東區、虎山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龍口市龍東區、虎山區、北馬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為龍口市北馬鎮。
1950年,屬黃縣北馬區、環龍區、龍東區。
1953年,屬第五區、第六區。
1956年,屬中村區、黃山區、香坊區。
1957年,屬北馬鄉、中村鄉。
1958年9月,成立北馬公社。
1984年3月,撤公社設北馬鎮。
2000年12月,大陳家鎮併入。 [4] 

北馬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北馬鎮轄81個行政村:西村、南村、北村、東北、東南、午塔後陳家、大呂家、草道劉家、八甲趙家、四甲王家、後諸留、西二甲、東二甲、東陳家、東孫家、劉錮連家、簸欒、道溝於家、前諸留、河裏張家、呼欒、九甲、前寨、後寨、小姚家、霍家、南孫家、大姚家、南仲家、西劉家、台上殷家、曲阜、東劉家、古現、唐家泊、南欒堡、午塔、薛家、柳杭、柳杭姜家、太平莊、楊家莊、西轉渠、東轉渠、古莊頭、沙溝、南曲家、南呂家、南趙家、小陳家、朱佔、殿後、尚家、樓子莊、單家廟、王壽、於家莊、安家、廟前、北馬後刁家、大陳家、西周家、東周家、埠下王家、員外劉家、台上李家、上夼、奶兒夼、埠上王家、埠上李家、仙人橋、藏家、陳家莊、牛欄徐家、山後遇家、下虎龍石、上虎龍石、喬家、橫溝、窪子、黑夼;下設344個村民小組。 [4] 
截至2020年6月,北馬鎮轄79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北西村。 [4] 
北馬鎮區劃詳情
北村
南呂家村
和源村
南仲家村
古莊頭村
西周家村
於家莊村
上虎龍石村
東南村
南趙家村
午塔後陳家村
南孫家村
太平莊村
小陳家村
王壽村
下虎龍石村
東北村
前寨村
午塔村
古現村
東轉渠村
埠下王家村
奶兒夼村
陳家莊村
南村
後寨村
前諸留村
曲阜村
西轉渠村
大陳家村
牛欄徐家村
橫溝村
西村
小姚家村
後諸留村
西劉家村
沙溝村
尚家村
上夼村
喬家村
柳杭村
九甲村
霍家村
唐家泊村
單家廟村
殿後村
楊家莊村
臧家村
柳杭姜家村
北馬後刁家村
大姚家村
南欒堡村
樓子莊村
河裏張家村
埠上王家村
窪子村
四甲王家村
呼欒村
西二甲村
簸欒村
員外劉家村
廟前村
埠上李家村
台上殷家村
薛家村
道溝於家村
東二甲村
劉錮連家村
台上李家村
安家村
仙人橋村
黑夼村
南曲家村
八甲趙家村
仲家東村
東劉家村
東周家村
朱佔村
山後遇家村
/

北馬鎮地理環境

北馬鎮位置境域

北馬鎮地處龍口市西部,東與蘆頭鎮相鄰,南與招遠市張星鎮相鄰,西南與黃山館鎮相連,西、北與龍港街道相接,東北與新嘉街道毗鄰, [4]  行政區域面積88.02平方千米。 [5] 

北馬鎮地形地貌

北馬鎮境內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北部是平原,南部為山區丘陵。主要山脈有虎山、狗山、認兒山等,最高峯狗山,海拔357米。 [4] 

北馬鎮水文

北馬鎮河流有北馬南河、八里沙河、河裏張家河、南欒河、安家河5條,總長60千米。最大河流北馬南河,流經本鎮20個村,至龍港街道入渤海,全長17千米,主要支流有河裏張家河;八里沙河流經境內12個村,至龍港街道入渤海,全長15千米。 [4] 

北馬鎮土地資源

2011年,北馬鎮與有耕地面積4.7萬畝。 [4] 

北馬鎮人口

2011年末,北馬鎮轄區總人口5622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000人,城鎮化率35.6%。總人口中,男性27509人,佔48.9%;女性28713人,佔51.1%;18歲以下7591人,佔13.5%,18—35歲11787人,佔21%;35—60歲24762人,佔44%;60歲以上12082人,佔21.5%。2011年,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8.7‰,人口自然增長率-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39人。 [4] 
2017年末,北馬鎮常住人口為55407人。 [1] 
截至2019年末,北馬鎮户籍人口為55320人。 [5] 

北馬鎮經濟

北馬鎮綜述

2011年,北馬鎮完成財政總收入3383萬元,比上年增長25%。人均財政收入602元,比上年增長28%。農民人均純收入13865元,比上年增長12%。 [4] 
2019年,北馬鎮有工業企業180個,其中規模以上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5] 

北馬鎮農業

2011年,北馬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6億元。 [4] 
北馬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萬噸,人均539千克,其中小麥1.2萬噸,玉米1.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水果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3.3萬噸,主要品種有芹菜、蘿蔔、大姜、黃瓜、辣椒、西紅柿等;水果種植面積1.7萬畝,產量2萬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葡萄、桃子、櫻桃等,其中蘋果1.1萬噸,梨2954噸,葡萄2251噸,桃子961噸、櫻桃657噸。 [4] 
北馬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存欄量2.9萬頭,出欄量8.2萬頭;羊存欄量9348只,出欄量10292只。家禽年末存欄量33萬羽,出欄量117萬羽。全年生產肉類9043噸,其中豬肉6446噸,羊肉154噸。畜牧業產值2.2億元。 [4] 
截至2011年末,北馬鎮累計造林3.3萬畝,其中防護林1.8萬畝,經濟林1.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9.3萬株,林木覆蓋率35.4%。 [4] 

北馬鎮工業

北馬鎮以化工、鑄造、機械加工為主。2011年,北馬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家,職工5716人,實現工業總產值25.7億元。 [4] 

北馬鎮商業外貿

2011年末,北馬鎮有商業網點1206個,從業人員3146人。2011年,社會消費零售總額達21.9億元,比上年增長13%;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7544萬元。 [4] 
2011年,北馬鎮外貿進出口總額633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進口總額234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6%;出口總額398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0%,主要產品有化工、食品,銷往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4] 

北馬鎮社會事業

北馬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北馬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17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3所,在校生1606人,專任教師13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初中1所,在校生1740人,專任教師17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 [4] 

北馬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北馬鎮有文化站1個,廣播電視站2個,村文化活動中心77個,各類圖書室47個,藏書20萬餘冊,書法、音樂、攝影、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300多人。 [4] 
2011年末,北馬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34%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52%。 [4] 

北馬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北馬鎮有醫療衞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57個。公立醫療衞生機構有病牀位10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8張,固定資產37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6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10人,每萬人擁有專業衞生人員5人。81個村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4] 

北馬鎮社會保障

2011年,北馬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297户,人數2409人,支出332萬元,比上年增長40.9%,月人均115元,比上年增長53.4%。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70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93萬元,比上年增長9.7%。敬老院牀位20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35人。2011年,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191人,參保率82%。 [4] 

北馬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北馬鎮有郵政局2處,報紙、期刊累計發行2.7萬份(冊)。電信、移動、聯通服務網點50處,電話普及率87%;移動電話用户3.9萬户,互聯網用户1.7萬户。 [4] 

北馬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北馬鎮有深水井7眼,年供水23萬立方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3%;排水管道8500米。 [4] 
  • 供電
2011年末,北馬鎮有供電站1處,變壓器22。台,總容量4539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7條,總長度63.8千米,用電負荷3.6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76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7%,供電可靠率99.8%。 [4]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北馬鎮有花壇46個,綠化面積1.8萬平方米。 [4] 

北馬鎮交通運輸

2011年,北馬鎮境內有榮烏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9.2千米,雙向4車道;牟黃公路境內長6.4千米。有國防路、中大線、疏港高速公路連接線、草簸路等縣鄉級公路4條。 [4] 

北馬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北馬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北馬村而得名。 [4] 
  • 文物古蹟
明代古石刻遺址
明代古石刻遺址位於北馬鎮臧家村圍山山頂的聖水濟患泉,巨石下有眼細細泉流,四季不竭,被稱為"聖水"。
古好縣故城址
古好縣故城址坐落於北馬鎮古現和南仲家之間,古城城牆和地面建築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戰亂破壞殆盡,但殘存的牆基仍然依稀可辨。據史籍記載,好縣始建於西漢初期,歷經東漢、魏、晉、十六國。北齊天保七年(566年)併入黃縣,前後延續700餘年。其境域歷代變化很大,大致範圍東鄰黃縣,西抵掖縣,南達招遠,北臨渤海。
漢好縣治所故址
北馬鎮東部的古現村,原為漢代好縣縣治。明朝初年,範姓由“小云南”遷來聚居,取名為“范家樓”。清初,因村址系秦好縣故城遺址,遂改稱“故縣村”。後因“故”字不吉,又改“古現”。

北馬鎮榮譽稱號

2018年,北馬鎮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3] 
2019年10月,北馬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271頁
  • 2.    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中國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9-10-09]
  • 3.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中國中小城市網.2019-10-14[引用日期2019-10-14]
  •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陳先運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11月:0989-0991.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 277.
  • 6.    北馬鎮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