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馬兜鈴

(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

鎖定
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是馬兜鈴科馬兜鈴屬草質藤本植物。莖無毛;葉為卵狀心形或三角狀心形,頂端短尖或鈍,基部心形,兩面均無毛;總狀花序生於葉腋,花序梗極短,小苞片卵形,具長柄;蒴果寬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平滑無毛,成熟時黃綠色;種子三角狀心形,灰褐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5]  因全株具有特異氣味,果實如鈴鐺倒掛、外形卵圓如罐,故名北馬兜鈴。 [6] 
北馬兜鈴產於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區,在朝鮮、日本、俄羅斯等國家也有分佈。 [7]  喜温暖潮濕環境,耐寒,喜疏鬆、肥沃、濕潤的沙質土壤。 [8]  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和分根繁殖。 [9] 
北馬兜鈴的莖葉、果實可入藥,用於治療行氣活血,通絡止痛,脘腹刺痛,風濕痹痛,清肺降氣,止咳平喘等疾病。 [10]  北馬兜鈴多年生纏繞草本,菊果懸掛莖上,美觀,可觀賞用。 [11] 
中文名
北馬兜鈴
拉丁學名
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4] 
胡椒目
馬兜鈴科
馬兜鈴屬
北馬兜鈴
命名者及年代
Bunge,1833

北馬兜鈴形態特徵

北馬兜鈴
北馬兜鈴(7張)
馬兜鈴科馬兜鈴屬草質藤本植物。莖長達2米以上,無毛,幹後有縱槽紋;葉紙質,卵狀心形或三角狀心形,長3-13釐米,寬3-10釐米,頂端短尖或鈍,基部心形,兩側裂片圓形,下垂或擴展,長約1.5釐米,邊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基出脈5-7條,鄰近中脈的二側脈平行向上,略叉開,各級葉脈在兩面均明顯且稍凸起;葉柄柔弱,長2-7釐米;總狀花序有花2-8朵或有時僅一朵生於葉腋;花序梗和花序軸極短或近無;花梗長1-2釐米,無毛,基部有小苞片,小苞片卵形,長約1.5釐米,寬約1釐米,具長柄;花被長2-3釐米,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徑達6毫米,向上收狹呈一長管,管長約1.4釐米,綠色,外面無毛,內面具腺體狀毛,管口擴大呈漏斗狀;檐部一側極短,有時邊緣下翻或稍二裂,另一側漸擴大成舌片;舌片卵狀披針形,頂端長漸尖具延伸成1-3釐米線形而彎扭的尾尖,黃綠色,常具紫色縱脈和網紋;花葯長圓形,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並單個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6-8毫米,6稜;合蕊柱頂端6裂,裂片漸尖,向下延伸成波狀圓環。蒴果寬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3-6.5釐米,直徑2.5-4釐米,頂端圓形而微凹,6稜,平滑無毛,成熟時黃綠色,由基部向上6瓣開裂;果梗下垂,長2.5釐米,隨果開裂;種子三角狀心形,灰褐色,長寬均3-5毫米,扁平,具小疣點,具寬2-4毫米、淺褐色膜質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1]  [5]  因全株具有特異氣味,果實如鈴鐺倒掛、外形卵圓如罐,故名北馬兜鈴。 [6]  [12] 

北馬兜鈴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200米的山坡灌叢、溝谷兩旁以及林緣,喜氣侯較温暖,濕潤、肥沃、腐植質豐富的沙壤。 [1] 

北馬兜鈴分佈範圍

北馬兜鈴產於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和湖北、內蒙古等地區,在朝鮮、日本、俄羅斯等國家也有分佈。 [7] 
北馬兜鈴 北馬兜鈴

北馬兜鈴生長習性

喜温暖潮濕環境,耐寒,喜疏鬆、肥沃、濕潤的沙質土壤。 [8] 

北馬兜鈴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和分根繁殖。 [9] 

北馬兜鈴栽培技術

整地施肥:選好地塊,撒施腐熟的廄肥15000千克/公頃,耙勻,深耕25釐米;並隨深翻撒於溝底磷酸二氫銨及硫酸鉀複合肥各750千克/公頃。整平、耙細,做1釐米寬平畦。
育苗移栽:春秋皆可播種。春播於3-4月,將上年收的新種子用50℃温水浸種24小時,撈出,與3倍的細砂混合均勻,裝入布袋內,放入地窖裏或埋在向陽温暖的土坑中,上蓋塑料薄膜保温、保濕,約20天種子萌芽後播種。在濕潤的畦內按行距15釐米開2釐米深的溝,用種量20千克/公頃,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淺溝內,覆土2釐米厚,輕輕鎮壓,15-20天出全苗。苗高15釐米時或翌春4月,按行株距80釐米×20釐米移栽大田。在畦內開8-10釐米深的穴,放2株/穴,兩株中間有3-4釐米的距離,埋土與畦面平,壓實,連澆兩遍定根水。
秋播:用當年收的新種子,不需處理。10月播種,翌春4月出苗。
間苗與除草:苗高3釐米時摘去過密的苗;苗高6-7釐米時按株距3-5釐米定苗。苗期要勤鬆土、除草,3-4次/年。
追肥與澆水:定苗後用0.5尿素液1500千克/公頃噴灑小苗,10天后再噴1次。6-7月為花前期,噴1硫酸鉀或0.5%磷酸二氫鉀液1800千克公頃,1次/l0天,連噴3-4次。初冬收割天仙藤之後,結合培土,開溝埋施廄肥10000千克/公頃,硫酸鉀複合肥750千克/公頃,硼肥7.5千克/公頃,隨即澆水。花期或乾旱時適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澇。
清墩與修剪:1株選留2-3個健壯芽,其餘全部除掉以後有了櫱芽也要除掉。把生長過旺與無芽的莖剪掉。
搭架:移栽後株高30釐米時搭架。在行間用竹竿或樹枝立支柱,中間拉繩子,架高2釐米左右,利於莖攀援生長。 [2] 

北馬兜鈴蟲害防治

馬兜鈴鳳蝶屬鱗翅目鳳蝶科。1年發生4代,幼蟲嚼食葉片和嫩莖,造成缺刻、斷莖,嚴重時把大片葉子吃光。
防治方法:冬季清理田園,殘株落葉集中燒燬;人工捕捉成蟲;將有米黃色卵的莖葉剪下燒燬;幼齡期噴50磷胺1500倍液或青蟲菌500倍液。
斜紋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晝伏夜出,幼蟲咀食葉片,造成缺刻、孔洞。
防治方法:用50鱗胺乳油15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噴霧,1次/7天,連噴數次。 [2] 

北馬兜鈴主要價值

北馬兜鈴藥用價值

北馬兜鈴的莖葉、果實可入藥,莖葉稱天仙藤,用於治療行氣活血,通絡止痛、脘腹刺痛、風濕痹痛、清肺降氣、止咳平喘、利尿之效等疾病。 [10]  根稱青木香,有小毒,具健胃、理氣止痛之效,並有降血壓作用。 [1] 

北馬兜鈴觀賞價值

北馬兜鈴多年生纏繞草本,菊果懸掛莖上,美觀,可觀賞用。 [11] 
參考資料
  • 1.    北馬兜鈴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10-16]
  • 2.    程紹雲,徐同印.馬兜鈴的栽培技術[J].時珍國醫國藥. 2003年11期:713
  • 3.    北馬兜鈴 Aristolochia contort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14]
  • 4.    北馬兜鈴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
  • 5.    北馬兜鈴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4]
  • 6.    柴天川,馬曉莉,王彥剛,太行本草圖譜之嶂石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09,第12頁
  • 7.    北馬兜鈴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4]
  • 8.    朱亞民主編,內蒙古植物藥志 第1卷,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12,第246頁
  • 9.    朱亞民主編,內蒙古植物藥志,第1卷,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12,第246頁
  • 10.    柴天川,馬曉莉,王彥剛,太行本草圖譜之嶂石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09,第12頁
  • 11.    周旭昌,吳炳強,王永明主編,中國長白山野生食療觀賞植物圖譜大全,延邊大學出版社,2016.11,第173頁
  • 12.    北馬兜鈴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