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青郡

鎖定
北青郡(朝鮮語:북청군/北靑郡),原名安北,為朝鮮咸鏡南道下轄郡。朝鮮太祖時期改為青州,但容易與忠清道的清州混淆,故而改為北青。 [1-2] 
北青郡面積為592.9平方千米,人口16萬1886人(2008年推測)。東南面向東朝鮮灣,西接新興郡、洪原郡,南接新浦市。北青南大川經過。 [1-2] 
中文名
北青郡
外文名
북청군(朝鮮語)
所屬地區
朝鮮咸鏡南道
面    積
592.9 km²
人口數量
161886 人

北青郡建制沿革

1356年稱北青州,後改稱青州。1417年改稱北青,世宗時為都護府。李施愛之亂後升格為府。1895年設郡。 [2] 

北青郡地理環境

北青郡地形大體上由東、北、西三面環繞的山脈向南形成全貌。北側是咸鏡山脈延伸,矗立着劍德山(1682米)、厚峙嶺(1325米)、希沙峯(2118米)等,西南側是從希沙峯的山脈延伸的發議峯(1477米)、舉頭峯(1303米)等,成為洪原郡和新興郡的邊界。東側矗立着藏嶺、大德山等,是利原郡的邊界。發源於北側厚峙嶺的南大川郡的中央部,諸多支流匯合一起流向東海。下游形成寬闊大面積平原。 [1] 

北青郡歷史文化

1467年(朝鮮世宗十二年)4月,朝鮮咸鏡北道吉州地主李施愛等利用當地民眾反抗情緒,殺死吉州牧使和咸鏡道節度使,佔領吉州,檄告民眾鬥爭。各地民眾紛紛起義,襲擊官衙,處決官吏。李施愛自稱鹹吉道節度使,統率起義軍。李朝王室派遣大批官軍征剿。7月,雙方激戰於北青,起義軍敗退。8月,雙方再戰,農民軍大部被殲。李施愛棄眾逃脱,後亦被捕。起義終於平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