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部灰長臂猿

鎖定
北部灰長臂猿(學名:Hylobates funereus):長臂猿科、長臂猿屬靈長類動物。體重4-8千克,體長440-635毫米。體毛着色變化從灰色至褐色。頭頂部和胸部的毛髮比身體的其餘部分更暗,有濃而密的白灰色眉紋。沒有尾巴。像其他長臂猿一樣,具有極長的手臂和手指。在樹間遊動擺盪時靠此給予相適應的助手。
主要棲於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常以各種熱帶漿果、核果和多種嫩樹葉、芽、花等為食。聽覺和嗅覺靈敏,性膽怯,怕冷。分佈於文萊、印尼和馬來西亞。屬於CITES附錄Ⅰ。
中文名
北部灰長臂猿 [6] 
拉丁學名
Hylobates funereus
別    名
東部灰長臂猿
灰長臂猿北部亞種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靈長目
長臂猿科
長臂猿屬
北部灰長臂猿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I. Geoffroy, 1850
保護級別
瀕危(EN)IUCN標準 [2] 
同義學名
Hylobates muelleri ssp. funereus I. Geoffroy, 1850
外文名
Northern Gray Gibbon, Northern Grey Gibbon

北部灰長臂猿動物學史

北部灰長臂猿、西部灰長臂猿灰長臂猿 (H.muelleri) 曾經是同一個物種的三個亞種,但研究表明,由於其形態和遺傳的獨特性,這三個亞種都被提升到物種地位。IUCN紅色名錄和美國哺乳動物學家協會也認可這種分類定位。然而,在自然界它們仍然可以在共同分佈的範圍內相遇並雜交。 [2] 

北部灰長臂猿形態特徵

北部灰長臂猿屬於體型較小的猿猴種類。體重4-8千克,體長440-635毫米。皮毛顏色通常為灰棕色,儘管這可能有很大差異。眉毛是淡奶油色到白色。頭頂部和胸部的毛髮比身體的其餘部分更暗。有臀墊,長犬齒。拇指的基部從手腕而不是手掌延伸,這可以擴展運動的範圍。 [3] 
腿短,手掌比腳掌長,手指關節長;身體纖細,肩寬而臀部窄;有較長的犬齒。臀部有胼胝,無尾和頰囊。喉部有音囊,善鳴叫。 [5] 

北部灰長臂猿生活習性

該物種僅限於婆羅洲北部和東北部以及東加里曼丹低地和低山區的高大原始雨林。海拔高度為100-1700米。樹棲動物,除非它們不會下降到地面。它們可能會繼續在受伐木影響的森林中生存,只要附近有足夠多的高大樹木可以輕鬆地從一棵樹移動到另一棵樹。 [3] 
長臂猿出現在通常由雄性、雌性和它們的幼崽組成的小家庭羣中。清晨成年長臂猿的鳴叫也許是婆羅洲熱帶雨林最具標誌性的聲音。 [3] 

北部灰長臂猿分佈範圍

北部灰長臂猿是婆羅洲東北部特有種,分佈於文萊、印尼(加里曼丹)和馬來西亞(砂拉越)。
分佈在婆羅洲北部和東北部,從沙巴州向南到東加里曼丹省的瑪哈甘河,可能向西到沙撈越州的巴南區和第四分區。 [2] 
北部灰長臂猿分佈圖 北部灰長臂猿分佈圖 [2]

北部灰長臂猿保護現狀

北部灰長臂猿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ver3.1——瀕危(EN)。 [2] 

北部灰長臂猿種羣現狀

1970年代和80年代庫泰國家公園的密度估計為每平方千米1.4-3.6羣或每平方千米4.1-14.6只個體(Nijman和Menken 2005年);庫泰的森林多次遭受森林火災,尤其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因此,實際的密度可能要低得多。Kayan Mentarang國家公園自1990年代末以來的估計為每平方千米2.1-2.9羣或每平方千米6.9-9.9只個體;這些森林沒有受到森林大火的影響,該物種的大量種羣仍然存在。2014年對Wehea保護林的調查為每平方千米2.5羣(Cheyne等人,2016年)。根據2013年的數據(Cheyne等人,2016年),這表明灰長臂猿和北部灰長臂猿的種羣總數約為190,000只;因此,為了與Meijard和Nijman的數據相等(Meijaard和Nijman,未發表的數據),然而,沒有該物種的最新密度估計可用,並且當前沒有進行實地調查。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