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西尚村

鎖定
北西尚村位於博愛縣最東與焦作市高新區、武陟縣寧郭鎮接壤,共有10個村民小組,2300口人,黨員42名,總耕地2400畝。村黨支部、村委會帶領幹部羣眾圍繞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苦幹實幹,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利用農開項目,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打機井14眼,配套19眼,硬化水渠3300米,鋪設地埋管道10000米,清修澇河3000米,修橋涵9座,整修農田幹道8000米,一路兩河四行樹,林網植樹13000株,形成了路成線,地成方,河成網,樹成行,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
2021年11月1日,被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六部門列入第六批河南省傳統村落名錄。 [1-2] 
中文名
北西尚村
所屬地區
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
電話區號
0391
郵政區碼
454450
人口數量
2300人
車牌代碼
豫H
耕地面積
2400畝

北西尚村村情概況

以蔬菜種植為主導,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農户種菜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1000餘畝,成為省定焦作市陽廟鎮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中心園區。與鑫達公司合作,示範種植出品無公害草莓50畝,無公害西瓜30畝,2007年12月底完成蔬菜批發市場一期工程。
北西尚村
村容村貌日新月異。按照新村規劃,開展了“空心村”治理,硬化環村路900餘米,種植綠化樹300餘棵,粉牆12000平方米,新建沼氣池100餘座,聘用了4名清潔員,月工資240元,做到了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極大地改善了村民居住環境。
公共設施建設日益完善。投資20萬元,新建了文化中心和小遊園,新修了一座舞台,一個籃球燈光球場,安裝健身器材8件,投資16萬元對村內小學進行整修,並投資6萬元建成了村敬老院,對12名五保對象實行集中供養。
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村常年開展文明户,敬老模範等羣眾性創活動,從1993年至今,每年隆重表彰老壽星和敬老模範,愛黨愛國、熱愛集體、尊老愛幼、團結鄰里蔚然成風。

北西尚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5.73畝(其中:田56.8畝,地217.93畝),人均耕地2.5畝,主要種植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20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1畝,主要種植芒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55畝,草地102畝;其他面積820畝。

北西尚村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本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有24户通自來水,有24户通電,有23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23户;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20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2户。
本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4輛,摩托車5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22户;裝有太陽能農户6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2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32.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6.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1畝。本村到2009年底,農户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有14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

北西尚村農村經濟

本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2.2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萬元,佔總收入的31.6%;畜牧業收入18.86萬元,佔總收入的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3頭,肉牛18頭);漁業收入2.39萬元,佔總收入的2.9%;林業收入3.86萬元,佔總收入的4.7%;第二、三產業收入7.37萬元,佔總收入的9%;工資性收入2.2萬元,佔總收入的2.7%,其中外出務工收入1.21萬元;其它收入21.6萬元,佔總收入的26.3%。
農民人均總收入7155元,人均純收入319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人,到省內務工1人。

北西尚村特色產業

本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31.6%。本村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甘蔗、蔬菜產業。

北西尚村人口衞生

本村現有農户24户,鄉村人口共115人,其中男性55人,女性60人。其中農業人口112人,勞動力63人。本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113人,其他民族2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8人,參合率92%;享受低保1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鄉(鎮)衞生院,距離村委會衞生所1.5公里,距離鄉(鎮)衞生院7公里。本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2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北西尚村文化教育

本村小學生就讀到北西尚小學,中學生就讀到陽廟鎮第一中學。小學校在本村中心位置,距離中學約1公里。本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約300餘人,其中小學生230人,中學生70人。

北西尚村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收支。主要以粘貼公告方式公開。
到2009年底,本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2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1.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方式公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