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街夢尋

鎖定
北街夢尋是西湖著名景點之一。
北山街東起環城西路、西至靈隱路、南傍裏西湖、北靠寶石山,它是以秀美山水為載體,以歷史文化為靈魂,以近代建築為骨架,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 它歷史沉澱深厚:浙贛鐵路局舊址,記載着抗日戰爭的風雲;首屆西湖博覽會工業館,寄託了前輩富民強國的凌雲壯志;秋水山莊,演繹過壯烈悽美的故事;穗廬留下了巴金老人的珍貴“手跡”;菩提精舍,靜逸別墅、抱青別墅等。一條長僅千餘米的北山街,風光綺麗、蜿蜒漫長,這裏有許多歷史建築遺蹟,保留着古樸的原貌,串起了許多縈繞人心的魂夢。
中文名
北街夢尋
地理位置
西至靈隱路、南傍裏西湖、北靠寶石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斷橋殘雪
蘇堤春曉
嶽墓棲霞

北街夢尋發展歷史

浙贛
許仙白娘子當年約會的斷橋循北山街西行,不足百米就是上海鐵路局杭州黨校。上世紀三十年代,這裏曾經是浙贛鐵路局的舊址。全長946公里的浙贛線,始築於1899年,抗戰全面爆發後的1937年9月方全線貫通。史料記載,浙贛鐵路自全線通車至杭州淪陷的四個月內,共運輸兵員320多萬人次,戰馬2.8萬匹,軍糧、槍支彈藥等20多萬噸;還有數以百萬計的難民,也通過鐵路撤退至後方,浙贛鐵路在抗日戰爭中居功厥偉。
北街夢尋 北街夢尋
風景秀麗的杭州西子湖畔,有一座不起眼的三層小樓。一塊界碑告訴人們,這是當年浙贛鐵路局的舊址,已被列入杭州市重點保護文物。它記錄了中國近代史浙贛鐵路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1899年,清政府為運輸萍鄉煤炭而開始修建株洲至萍鄉段鐵路,1905年築成。1929年2月,浙江省政府為發展該省南部和西部經濟,籌款修築自蕭山錢塘江邊至江西玉山的鐵路(舊稱杭江鐵路)。因資金有限,只能採用邊建邊運營的辦法,分段修築、分段營業。
1930年3月,杭江鐵路在蕭山舉行通車典禮。1933年11月1日通車到衢縣,11月30日全線竣工。
杭江鐵路通車後,1934年3月,浙、贛兩省和鐵道部及相關銀行組織設立了浙贛鐵路聯合公司
3月14日,公司理事會決定成立浙贛鐵路局。 5月1日,浙贛鐵路局成立,路局機關設在杭州西湖畔。我國著名鐵路專家杜鎮遠出任局長兼總工程師,侯家源任副局長兼副總工程師,謝文龍任副局長。
浙贛鐵路局成立後,繼續向西修建浙贛線。
1936年修至南昌,1937年9月築到萍鄉。萍鄉至株洲段鐵路原屬粵漢鐵路,鐵道部令劃歸浙贛鐵路局管轄。此時,錢塘江大橋亦已建成,全長1008公里(包括支線)。雖然浙贛線的一個終點位於湖南省境內,但是由於絕大部分路段位於浙江省和江西省境內,因此仍命名為“浙贛線”。
浙贛線的建成,接通了滬杭甬、南潯及漢粵鐵路,不但促進了浙、贛、湘等省的經濟發展,更在軍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日寇在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阻止日寇鐵蹄南侵,茅以升含淚炸燬了通車僅89天的錢塘江大橋。
史料記載,從浙贛線開通到大橋炸燬的89天裏,浙贛鐵路共運輸兵員320多萬人,戰馬2.8萬匹,軍糧、被服、槍支彈藥、器械等近20萬噸。
另外,所有從津浦、京滬、滬杭甬、南潯等鐵路撤退的材料、鋼軌、機車車輛,無不經由浙贛鐵路搶運到後方。浙贛鐵路在中國抗戰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浙贛鐵路局局長杜鎮遠
1910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在校學習成績優良,獲得“斐陶斐勵學會”會員殊榮。
1920年,他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在美國德黑鐵路公司助理工程師。1924年,他受交通部委派率考察小組赴歐美各國鐵路考察,回國後曾先後擔任杭江、浙贛、滇緬和粵漢鐵路局局長兼總工程師。他在短短的20多年裏主持興築鐵路4條,修復鐵路1條,總長約3600公里,因而被譽為“中國鐵路的偉大建設者”、“繼詹天佑之後的鐵路巨擘”。

北街夢尋展出內容

北街夢尋靜逸別墅

北街夢尋 北街夢尋
為上世紀20年代所建,是時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張靜江的私宅,“靜逸”之名,由張靜江和其夫人朱逸民名字中各取一字組合而成。張靜江,譜名增澄,字靜江,又名人傑,號印光,浙江湖州南潯鎮人,出身江南絲商巨賈之家。
1902年隨駐法公使出國任駐法商務參贊一職並開始在國外經商,自與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結識後便開始從經濟上給予支持。在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後,主持建設委員會工作。晚年逐漸淡出政治,轉而信佛,故又名“卧禪”,佛名智傑。
1950年9月3日病逝於美國紐約。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中華民國的締造者孫中山和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者蔣介石均與他有着非同尋常的關係,孫中山稱之為“革命聖人”,孫中山題為張靜江題寫的一副對聯是:“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而蔣介石則稱之為革命“導師”。
孫中山與世長辭。張靜江悲慟欲裂。4月2日,孫中山靈柩由中央公園移至西山碧雲寺安放。石龕內懸掛着鮮為人知的長聯既是由張靜江書寫的:
功高華盛頓,德蓋中華間,行易知難,並有名言傳海內;
骨痊紫金山,靈棲碧雲寺,地維天柱,永留浩氣在人間。
北街夢尋 北街夢尋
1928年秋張靜江重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張始終遵循孫中山先生“實業救國”的遺訓,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事業中。張靜江是蔣介石的盟兄,蔣介石的發跡是和張靜江的大力扶持分不開的。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致力於國計民生的張靜江與大權獨攬、獨裁中國的蔣介石矛盾日深,後因與蔣介石親信陳果夫黃郛等人衝突,1930年被免職。雙方的矛盾主要是由於雙方對建國之後在國家如何發展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張靜江認為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國家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展經濟,按照孫中山的建國方略,把被革命破壞的生產重新建設起來,使國家變得富強,以成為世界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擺脱鴉片戰爭以來的弱國被欺的局面。而蔣介石則想一心一意“剿共”,進而武力“統一全國”,確立自己在全國的統治地位。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靜江先避居漢口,後經香港赴瑞士、美國,寓居紐約。張靜江的後半生,一直在吃齋唸佛中打發時日,於1950年9月3日病逝於紐約。
張靜江曾被中山先生稱作“民國奇人”,他主政浙江時,致力振興實業,支持修建了浙贛鐵路浙江段和錢塘江大橋等,還仿效“巴拿馬博覽會”,於1929年舉辦了首屆“西湖博覽會”。
首屆西博會工業館舊址是北山街的亮點,工業館舊址樑架結構採用工業建築形式,風格獨特,從空中鳥瞰,像一個巨大的“口”字,稱作“口字廳”。首屆“西博會”開幕式為當時之盛事,貴賓雲集、冠蓋如雲。蔡元培、孔祥熙、林森、朱夢麟、褚民誼等民國要人蒞臨盛會。
1999年,杭州市政府恢復了每年一屆的“西博會”, 已是第九屆。2003年還將工業館舊址整修後建成“西博會”博物館向遊客開放。

北街夢尋秋水山莊

是《申報》主筆史量才為愛妻沈秋水修築的愛巢。
北街夢尋 北街夢尋
史量才(1880~1934年),名家修,1月2日出生於江蘇江寧縣(今南京江寧區),少年隨父親遷居松江府婁縣泗涇鎮,開設泰和堂中藥店,光緒二十五年中秀才。戊戌變法後,受維新思想影響,放棄科舉,於光緒二十七年考入杭州蠶學館學習。年假歸裏,與地方人士籌款,創辦學堂並與黃炎培等發起組織江蘇學務總會。為反對清廷向列強借款築路,參加收回路權運動,光緒三十四年任《時報》主筆。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江蘇獨立運動,響應革命,被選為江蘇省議會議員。1912年秋天,在社會急劇轉型之際,三十二歲的史量才得到張謇實業家的支持,以十二萬元從席子佩手裏買下了已有四十年曆史的《申報》,從此踏上辦報之路,開創了一生的事業。
《申報》以採訪國內外大事和社會新聞為主要內容,對時政不時發出批評,如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為了擴大銷路,史量才招羅了一些鴛鴦蝴蝶派的文人,為他主持副刊“自由談”,連載了不少才子佳人的小説。在他的苦心經營下,《申報》銷路達增,史量才在報界的威望也不斷提高,1927年,他又收買了《新聞報》股權,成為上海報業大王。他將《申報》發揚光大,發展成中國影響最大的報紙之一。在他主持辦報期間,黃遠生邵飄萍戈公振俞頌華等著名記者、編輯都先後在《申報》工作過。
“獨立之精神”、“無偏無黨”、“服務社會”是史量才辦報思想的核心。他生前把世界幸福寄託在完全獨立的報紙上,包括經濟上的獨立,不接受任何政治勢力、軍閥的津貼,政治上的自主,不聽命於任何一個政治集團,不受官方或軍閥操縱。“國有國格,報有報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擲地有聲的誓言。他認為“報紙是民眾喉舌,除了特別勢力的壓迫以外,總要為人民説些話,才站得住腳”。
史量才辦《申報》二十二年,始終貫穿着他對報紙獨立品格的追求,並以他的辦報思想和報業實踐豐富、提升了中國新聞史。1932年超過十五萬份,創造了《申報》的黃金時代。
隨着事業的發展,史氏夫婦購得靜江路77號靜觀堂的這塊宅基地,便仿《紅樓夢》中“怡紅院”的格局建起了花園和園中的這幢主樓。花園小巧玲瓏,精緻和諧,四周種有花草樹木,搭有亭台廊棚,疊有假山石洞,挖有曲池魚塘,並以鵝卵石或磨石子的過道貫穿全院。此地遠可眺白堤桃柳、湖光山色,近可觀葛嶺霞暉、風花雪月,耳可聞放鶴亭空谷迴音,目可睹閒地庵木魚撞鐘,實在是一處生態絕佳的理想居所。
樓主史量才熱愛杭州,眷戀西湖。他早年曾在林啓創辦的金沙港杭州蠶學館就讀多年。轉入《申報》後,他為杭州讀者辦了《申報》杭州專刊,將兒子史詠賡送到錢塘江邊的之江大學深造,還以愛妻沈秋水的名義構築了這一道風景。
史氏夫婦經常相偕來山莊憩息。史量才在山莊遠眺湖山,曾吟成七律一首:
晴光曠渺絕塵埃,麗日封窗曉夢迴。
禽語樂聲通性命,湖光嵐翠繞樓台。
山中歲月無古今,世外風煙空往來。
案上橫琴温舊課,捲簾人對牡丹開。
夫唱婦隨,多才多藝的沈秋水當即撫琴譜曲,指下流淌出名為《秋水山莊》的悠揚樂曲,久久縈繞於青山綠水之間……
報紙是歷史的檔案,《申報》經立了近七十年的風雨,它見證了中國從帝制走向民主,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歷程,經過幾代新聞工作者的艱苦努力和不斷的探索,《申報》終於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報紙,在百年報業史上放射出奪目的異彩。
他是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對軍閥和蔣介石,不敢公然反對,又認為報紙是民眾的口舌,總要為人民説話,才站得住腳。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更堅定了愛國、民主立場。他聘請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做《申報》的設計部長,請李公樸主持《申報》流通圖書館和業餘補習學校。他一改“自由談”的面貌,聘請進步作家黎列文主持,專以發表新文藝作品,經常刊登巴金的《沙丁》、茅盾的《林家鋪子》等比較進步的左翼作家的作品。在《申報月刊》創刊上刊載胡愈之的《動盪中之世界政治》等進步文章。他自恃《申報》的機構在上海租界裏,國民黨政府奈何不了他,所以在國民黨政府有關重大政治經濟舉措上,常常旁敲側擊予以批評。在他同意下,《申報》還先後刊登魯迅陶行知化名“不除庭草齋夫”反對蔣介石政權的文章,並發表了幾篇《剿匪評論》,反對蔣介石圍攻紅軍。他以中南銀行名義,出席南京經濟會議時,拒絕認購鉅額債券,在十九路軍上海抗日時期還捐出了鉅款。這些舉動深為蔣介石不滿。
《申報》是舊中國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一份報紙。原全稱《申江新報》,“申”字常被用來代表上海,於是就縮寫成《申報》,是上海歷史上第二個創刊的中文報紙。它從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廿三日)創刊,1912年轉讓給史量才,次年由史接辦,先後創辦《自由談》等副刊,發表民主自由言論。1934年史量才被蔣介石派遣特務暗殺後,言論又趨保守,1949年上海解放時停刊。 《申報》前後歷時78年,記錄了從清末到民國近八十年間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的情況,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被稱為“近現代史百科全書”。
“九一八”事變後,史主筆的《申報》大力抨擊日寇的暴行和蔣政權的畏縮,他的激烈進步思想遭到反動當局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下午,史在赴上海途中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秋水山莊背靠葛嶺,面向柔順的西湖水,與孤山隔湖相望。遙想史沈伉儷當年在秋水山莊琴瑟交好、共奏一曲的甜蜜生活,真是寧羨鴛鴦不羨仙。誰知天妒紅顏,好景不長,在安葬史量才的家祭上,沈秋水素衣素服,懷抱一架和史量才共同彈奏過的七絃琴,在靈樞前彈了一曲《秋水伊人》,曲盡絃斷,她徐徐將琴投入火缸中……
演唱:龔秋霞
曲:陳歌辛
詞:伍真
製作:寒江雪
北街夢尋 北街夢尋
歌道:月色那樣模糊,
大地籠上夜霧,
我的夢中的人兒呀,
遠聽海潮起伏,
松風正在哀訴,
我的夢中的人兒呀,
你在何處?
沒有薔薇的春天,
好像豎琴斷了線,
活在沒有愛的人間,
過一日好像過一年。
夜鶯林間痛哭,
草上濺著淚珠,
我的夢中的人兒呀,
你在何處?
沈秋水從姓花,原名慧芝,是晚清時上海灘上一個名聲不大,但頗有內藴的藝妓。當時有一個鎮江軍閥陶駿保對慧芝已有愛慕之情,欲為其贖身,就在慧芝終身未定之際,史量才出現在她的面前。史量才儀表堂堂,才氣橫溢,辦事幹練,思想開朗且進步。1904年創辦上海女子蠶桑學校後還擔任過《時報》的主筆,在上海頗有業績和名聲。史在家鄉時就由父親作主,和表妹龐明德訂了親。史量才對花慧芝十分注重;另一方面,史的才情儀表也深深地吸引了慧芝。一天,陶駿保南下尋花慧芝,身攜十萬鉅款,本擬為之贖身後,購房置地,不料在上海被刺客暗殺,經此變後的花慧芝決計投入史的懷抱;而史也是落花有意。
沈秋水進入史家後,帶過去一筆巨大的財富,史財力厚實後,於1913年盤進了當時上海頗有名的《申報》,加上他後又吃進《時事新報》、《新聞報》等報館,使他成了上海報業的巨擘。在1921年,史還與南洋僑商創辦了中南銀行。從這裏可看出沈秋水對於史公子的深情厚意和財力奉獻。
然而,幾年後史有了外室,併為史生下一個女兒,沈十分傷心,正室有子、外室有女,而自己--側室卻孤單單的一個人!為此整日鬱鬱寡歡,揹人彈淚。史量才為補償這份歉意,特意在杭州西子湖邊的北山路為沈營造了一幢別墅,題名為“秋水山莊”,秋水山莊背靠葛嶺,面對柔順的西湖水,假如再把目光拋過去對面就是“孤山孤絕誰肯廬”的放鶴亭。史還特意陪沈在別墅裏過了一段琴瑟交好、共奏一曲的甜蜜生活。
安葬史量才後,沈秋水萬念俱灰,毅然將“秋水山莊”捐作杭州的慈善事業,“尚賢婦孺醫院”的匾額換下了“秋水山莊”的匾額,是百年老店新新飯店的一部分。此後又將史公館捐給上海育嬰堂,而她自己搬入另居的一個單間,終日放下窗簾,謝絕接待來客,終日裏悽悽慘慘切切,以度餘年。1956年,沈秋水在杭州去世,親屬根據她的遺願:不葬在史墓的左側--不再在“陰間”做“小”,而葬於南山公墓。秋水伊人就這樣完成了使命,但為杭州留下一曲《秋水伊人》的歌和一幢秋水山莊!
《秋水伊人》
---揚眉
秋水上,白堤寬 ,
曉月細柳間 ,瑤琴撫過薄霧蟬,
淚溻衣更寒;
亭之邊,人影單,
躑躅孤山岸,遙想風流量才男,
今夜它鄉酣。
秋水上,香菊園
明月掛松端,長蕭飄過雲水畔,
香短夜更闌;
山之外,故人遠,
冰綃帳中寒,一壺老酒半盞殘,
今宵伴月眠。

北街夢尋穗廬

也叫鮑莊,堂號“穗德堂”,位於西湖區北山路94號,是一座保存較完整的集住宅、祠堂、家墳於一體的山地園林式的花園別墅
北街夢尋 北街夢尋
從北山路沿山道拾級步入鮑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磚飾門樓,氣勢不凡,門楣上書“穗廬”二字,落款為趙梅溪。這匾額和落款的來歷已無從考證,不過能夠猜到最直白的含義,就是“廣東人的星子”。當年大批廣東人來江南淘金,如果生活境遇良好,就會大興土木。他們對房屋的款式和樣貌都要求是最先進的,以期成為子孫後代永遠的庇所,穗廬也是如此。進得門樓,有一古樟,樹齡逾300年。樹蔭掩映中,一座兩層三開間的西式別墅赫然入目,此樓磚石壘基、天花吊頂、瓶飾欄杆、通天雲梯,共9間房,225.95平方米,另有平房5間半,134.5平方米。出得院來,繼續沿巨型石板鋪就的山道上行,便是鮑莊的後院,此地有祠堂一所,家墳一丘,石亭兩座,都是依山而建,順勢而上。
整個鮑莊佔地2.109畝,始建於1922年,迄今已有80年曆史。如此規模的穗廬,知道它的人並不多,這和主人也有關。穗廬,是廣東商人鮑柏麟的別業
鮑莊原主人鮑柏麟,廣東人,在穗滬杭經營多種產業,家底甚厚。他所建造的這所穗廬,頗具家鄉嶺南風韻,特點有五:其一是建築多用青磚水磨石、石條、石板,防潮防濕。其二是大到園林佈局,小到魚池堆砌均參照嶺南風格設計。其三是住宅、家廟、墳墓陰陽合一,全都在院中。尤其是院內的方亭和八角亭,全部用石塊、石條、石板、石瓦構築,無一磚一木鐵,為西湖私家園林所罕見。大的一座為中西合璧的重檐八角亭,以石及水泥構築,唯有飛檐是木構的。四是天台相當講究,用中國傳統風水建築理論來解釋,要求開合、寬廣,而當時這幢房子背山,天台面水,這是大開與大合的結合。五是亭子檐下的雕花是木雕,各種生動的景象儼然就是一幅八仙過海圖,每一個角上就是一位神仙的招牌動作。亭尖和亭角是中式的而柱子是西式的,並且有向上升騰的含義,與西方通往天堂的含義有異曲同工之妙。
由此,鮑莊給人的感覺是門內有徑,徑欲曲;花外有牆,牆欲低;石面有亭,亭欲樸;屋角有圃,圃欲寬;竹後有室,室欲幽。
立於鮑莊,坐北朝南,依山面湖,遠眺近觀,頗有“萬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之暢意,鮑莊可稱為西湖北線現存於世的難得的私家園林。

北街夢尋瑪瑙寺

北山路有三多:寺廟庵堂多,名人故居多,花園洋房多,其中瑪瑙寺就是寺廟的代表之一。
北街夢尋 北街夢尋
瑪瑙寺又稱瑪瑙講寺,該寺原在孤山瑪瑙坡。此處原有色彩斑的碎石,質如瑪瑙,杭人採集鐫刻圖章,故名。由晉始,瑪瑙寺歷時1500多年,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舉足輕重的位置。據説,我國著名的“方外詩人”、活了120歲的虛雲和尚就夢想自己前生是瑪瑙寺僧。元朝時,瑪瑙寺裏還有位叫温日的和尚,非常擅長畫“葡萄”,他的去世還被寫入了《中國佛教年表》。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宋高宗詔令在該地建四聖延祥觀,將瑪瑙寺遷於葛嶺之東。該寺屢建屢毀,屢毀屢建,清代達到鼎盛。清帝弘曆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三次遊該寺,題詩作文。到了清末,瑪瑙寺又有過一次毀壞後的重建,建好的寺院體量非常大,在一些西湖老照片上,還可以看到它的“大屋頂”。
張岱
瑪瑙坡在保俶塔西,碎石文瑩,質若瑪瑙,土人採之,以鐫圖篆。晉時遂建瑪瑙寶勝院,元末毀,明永樂間重建。有僧芳洲僕伕藝竹得泉,遂名僕伕泉。山巔有閣,凌空特起,憑眺最勝,俗稱瑪瑙山居。寺中有大鐘,侈弇齊適,舒而遠聞,上鑄《蓮經》七卷,《金剛經》三十二分。晝夜十二時,保六僧撞之。每撞一聲,則《法華》七卷、《金剛》三十二分,字字皆聲。吾想法夜聞鍾,起人道念,一至旦晝,無不牿亡。今於平明白晝時聽鐘聲,猛為提醒,大地山河,都為震動,則鏗鍧一響,是竟《法華》一轉、《般若》一轉矣。內典雲:人間鐘鳴未歇際,地獄眾生刑具暫脱此間也。鼎革以後,恐寺僧惰慢,不克如前。
張岱
女媧煉石鍊銅,鑄出梵王千斛鍾。
僕伕泉清洗刷早,半是頑銅半瑪瑙。
錘金琢玉昆吾刀,盤旋鐘紐走蒲牢
十萬八千《法華》字,《金剛般若》居其次。
貝葉靈文滿背腹,一聲撞破蓮花獄。
萬鬼桁楊暫脱離,不愁漏盡啼荒雞。
晝夜百刻三千杵,菩薩慈悲淚如雨。
森羅殿前免刑戮,惡鬼猙獰齊退役。
一擊淵淵大地驚,青蓮字字有潮音。
特為眾生解冤結,共聽毗廬廣長舌。
敢言佛説盡荒唐,勞我闍黎日夜忙。
安得成湯開一面,吉網羅鉗都不見。
大約到了民國期間,瑪瑙寺的命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1929年,為拓寬北山街葛嶺路,當時政府部門倉猝之間毀壞了瑪瑙寺,只留下了大殿。1947年2月,國民黨浙江警備司令竺鳴濤等人為慶祝蔣介石60壽辰,在瑪瑙寺創辦私立中正中學,寺舍更改頗大,時為靜江路43號。現在的瑪瑙寺,殿宇損毀嚴重,設施殘缺不全,僅剩的房舍。但寺內的假山魚池、古樹名木及左右廂房等尚存遺蹟可尋,尤其是院內的兩棵臘梅,其中高處的一株樹形豐滿,雖已接近陽春三月,猶自飄香不已.甚至有人封它為“杭城臘梅王”。

北街夢尋江南會館

北山路95號,從綠意掩映的石階遠眺,晴空萬里,西子湖充滿一番燦爛與明媚。邁上95號的漫漫階梯,左拐右彎,在高高石壁旁有座磚砌門樓,門樓內庭院深深,居中有幢兩層三開間的青磚小樓。與它相鄰的穗廬相比這裏並沒有留下太多的歷史記憶。但“江南文學會館”落户這兩幢別墅,還是説明這幢房子應有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別墅平面呈正方形,一樓有走廊,二樓為陽台,西南面是轉角廳室。樓西還有一幢方形平屋,用連廊與主樓相連。兩幢房屋建築面積共約428平方米,一律用青磚砌就。
北街夢尋 北街夢尋
該建築原為著名士紳江曼鋒於1934年所建的私宅。江曼鋒與浙江著名人物陳叔通、馬寅初私交深厚,據説關於這幢房子的建造經過陳叔通了解全過程。抗戰爆發後,江家先後離開杭州,房屋一直空置。抗戰勝利後由政府工作人員居住。建國後,1958年納入社會主義改造.
洋房背後的一座石亭中央,立着一段高約一米的柱狀物,走近才知道,頂端還有用青銅鑄成的文學巨匠巴金老人的右手“手模”。巴老就是用這隻纖細的手, “把心捧給讀者”,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矗起了巍巍豐碑,曹禺先生稱巴老為“20世紀的良心”。
位於岳廟旁,曲苑風荷對門。拾級而上,首先看到的是取自巴金筆跡的“江南文學會館”的石碑。再往上走,穗廬邊還有個亭子,省作協將其命名為巴金亭。亭子裏,放置了一個珍貴的巴金手模,這是當年由北京現代文學館製作、巴金女兒李小林特別贈予杭州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紀念巴金與西湖割捨不斷的淵源。而西湖邊,也從此有了以紀念巴金為內容的人文新景觀。
巴金一直對西湖情有獨鍾,每次來都要住在西湖邊。在他的《隨想錄》裏,最有名的一篇關於成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文章,就是1981年在西湖邊完成的。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巴金幾乎每年春末夏初,都要到西子湖畔療養一段時間。1994年在汪莊,寫字困難的他,還是提筆寫下“西湖永在我心中”幾個字,表達自己對西湖的喜愛之情。
在江南文學會館開幕的“巴金與西湖”圖片展上,人們可以看到有關巴金各個時期的影像資料,以及巴金留在西湖的種種印跡,包括巴金在西湖邊創作時留下的手稿原件、巴金贈給浙江作家的圖書等等,這些珍貴史料有很大部分來自巴金研究會和李小林女士。這個展覽其實早在策劃中,原計劃在11月25日巴老102歲生日之際開展,遺憾的是老人卻靜靜地走了。
北街夢尋 北街夢尋
巴金曾經在靈隱附近作協的創作之家長期居住過,在這個房間內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這次展覽最為特別的是在穗廬中復原了這個房間,陳列了他睡過的牀、他看過的電視、他用過的書桌等生活用品,再現了巴金在創作之家居住的原貌。主辦方還邀請巴金研究會會長陳思和以及巴金研究者李輝在現場舉辦巴金文學講座,讓杭州讀者再一次“走近巴金”。2005年11月,由浙江省作家協會和《江南》雜誌社共同設立的江南文學會館,是集文學交流、普及、培訓和旅遊勝景於一體的一個文化實體。開館之日就舉辦了“巴金與西湖”大型圖片展,圖展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反響。會館以期用西湖山水的吸引力,為全國作家提供一個交流平台,通過這一平台,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作家隊伍,抓住作家的作品資源,更好地辦好《江南》。同時《江南》以會館為橋樑,邀請和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國和全國的知名作家和文化名人,並開展青少年文學輔導和文學交流活動,培育文學愛好者和文學新星。
一年多來我們開展的活動,如“海巖小説電視藝術作品展”等(包括“海巖小説電視藝術作品”研討會,“文學影視新勢力”海巖浙大演講會);《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啊》首發式;《江南》文學現象研討會等等,均有較大的反響。會館現在已成為杭州北山路的人文景點,成為西子湖畔的又一處文學寶地,也是國際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時,會館已逐步形成了一個專門研究江南及西湖文學的學術研究中心,成為文學新星的搖籃,而其中的許多文學活動都是面向大眾,面向所有普通市民的。西湖的文氣、江南的詩意、中華民族的神韻儘可在其中尋覓。“上海巴金文學研究會”“中國散文學會“和“中國報告文學學會”都已在會館掛牌。

北街夢尋龔文千

北山路97號別墅就是一幢與眾不同的房子。遠遠望去,依山面湖、座北朝南的兩層兩開間小樓平面呈方形,屋頂為少見的大坡頂,上覆小瓦;房基是用大塊石材壘砌,水泥勾縫,上為磚牆;小樓的所有門窗都內凹,邊為磚垛外立面呈不規則幾何圖形,很有設計感地以一致的角度依山勢而傾斜着。
北街夢尋 北街夢尋
這幢建築面積僅200平方米的私家小別墅,整體風貌完好,歐式風格濃郁,在北山路的西端,以它那暗紅色的牆基、白色的牆體和綠色的門窗奪人眼目,令人駐足。別墅在西湖邊風姿綽約了半個多世紀,以它的別緻和洋氣示人。屋如其人,它當年的設計師也必定是位有抱負、有創意的建築藝術家。
果然,這幢別墅的設計師、現年87歲的龔文千老人依然健在,他就是此屋的主人。龔文千出生於十裏洋場的上海,見慣了滬上的各式小洋房,抗戰期間他在大後方便從事建築設計工作。抗戰勝利後,他與同學輾轉來到杭州,驚豔於西湖的美麗,就有了在西湖邊蓋房的心願。1947年,龔文千設計好了湖邊別墅的“藍圖”,與同學合資建房,同學買地,他買材料,斷斷續續燕子銜泥式地添加積累,終於好事多磨,經年累月地“磨”出了這麼一幢美輪美奐的歐式別墅。後來,同學因“地主”身份而被迫搬出了小樓,而龔家則幸運地在樓上一直住到今天。退休前,龔文千是浙江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的高級建築設計師
當年,龔文千最早的傑作恐怕就是自己的這座小洋樓了。他充分地利用了北山山麓的坡地地形,依山取勢,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使小樓成為看得見西湖風景的房子。所以,深有體會的他,在晚年的一篇論文中,還就西湖的建築造型,修建楊公堤,擴大湖面等提出真知灼見,明確反對西湖邊不倫不類的新建築而倡議保護老建築。又過了20年後,龔老的願望全都變成了現實,保護了老房子,建成了楊公堤,擴大了西邊湖面……如今,龔老坐在自家小樓的陽台上,眺望着房子對過楊公堤上的如織遊人,舒心而安詳,他的西湖夢,一個一個地如願而成。
北山街上有數十處杭州市級保護建築,這些形態各異、富有特色的近代建築,既是國內外影視劇的熱門拍攝基地,也是拍攝個性化婚紗照的天然攝影棚。

北街夢尋交通線路

北街夢尋地鐵

乘坐杭州地鐵1號線杭州地鐵2號線鳳起路站步行即可到達;或乘坐杭州地鐵3號線黃龍洞站步行即可到達。

北街夢尋公交

少年宮(公交站):
6(少年宮——草菴公交站)
7(城站火車站——靈隱)
7W(吳山廣場——靈隱)
16(嶽王路——浙大公交站)
27(嶽王路——茶博龍井館區)
78(少年宮——沈家村)
118(六公園——西溪蒹葭苑)
277(六公園——西溪濕地龍舌嘴)
WE1314(南宋皇城遺址——白堤
公交數字旅遊1號線(火車東站西——靈隱)
公交數字旅遊5號線(白堤——環線【逆時針運行】)
葛嶺(公交站):
7(城站火車站——靈隱)
27(嶽王路——茶博龍井館區)
118(六公園——西溪蒹葭苑)
277(六公園——西溪濕地龍舌嘴)
507H(一公園——環線【順時針運行】)
WE1314(南宋皇城遺址——白堤)
公交數字旅遊1號線(火車東站西——靈隱)
公交數字旅遊5號線(白堤——環線【逆時針運行】)
新新飯店(公交站):
小蓮清風專線510(武林廣場西——外環線【逆時針運行】)
582我幫您助行專線(六公園——內環線【逆時針運行】)
7(城站火車站——靈隱)
7W(吳山廣場——靈隱)
27(嶽王路——茶博龍井館區)
118(六公園——西溪蒹葭苑)
WE1314(南宋皇城遺址——白堤)
岳墳(公交站):
小蓮清風專線510(武林廣場西——外環線【逆時針運行】)
582我幫您助行專線(六公園——內環線【逆時針運行】)
7(城站火車站——靈隱)
7W(吳山廣場——靈隱)
27(嶽王路——茶博龍井館區)
118(六公園——西溪蒹葭苑)
277(六公園——西溪濕地龍舌嘴)
507H(一公園——環線【順時針運行】)
公交數字旅遊1號線(火車東站西——靈隱)

北街夢尋意義價值

《北街夢尋》
--揚眉
晨曦中的西湖,冷霧迷離,
我沿着北山街東行,
尋找掩藏在心底裏的夢際。
清爽的湖風從曲苑中醺來,
攜帶蓮荷的清香沁潤着心房,
一陣陣撲到臉上,
裏面凝結着老酒的香氣。
竹素園綠海翻浪,
湧動在嶽湖的岸堤
竹竿如槍刺蒼天,
竹葉如劍斬妖羅。
似嶽王爺的親兵,
護衞着紅牆裏的英靈——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為“還我河山”。
拱起的跨虹橋
掩映在櫻花叢中,
伸延到煙雨西湖的盡頭,
在詩畫西湖的圖卷中留下清淡的一筆。
這一筆點清了西湖的水,
這一筆點潤了六朝的山,
這一筆把東坡居士的仙風道骨,
永遠留在錢塘的福地,
恩澤着黎民百姓。
慕才亭下埋葬着蘇小小的花季春夢,
為了她的愛,
為了她的情,
魂斷在西冷橋邊,
把她滿腹的才情寄託給漣漪的西子湖。
武松墓枕卧在湖岸,
“失意且武豪客,
得時亦是英公”。
這是條漢子,
是一條心性梗直的漢子,
來到這個世上只為着除暴安良。
舒緩的西冷橋邊,
站立着鑑湖女俠,
愁煞破碎的河山,
她是女性解放運動的先驅,
她是女權思想浪潮的領袖,
為了姐妹和男人一樣平等,
為了同胞不受外族的奴役,
用一腔熱血洗滌了污垢的土地。
靜謐的秋水山莊遮蔽在蒼天古木中,
眺望着浩瀚的西湖,
聆聽着淨慈寺的鐘聲。
這裏生活過一個清秀俊朗的男人,
許多的情思,
許多的愛意,
不掩他一個漢子追求民主、自由的決心。
“人有人格,報有報格,國有國格”!
他立主抗日,反對內戰;
他傾向民主,追求進步;
他主張自由,反對獨裁。
把上海灘的《申報》,
當做他聲討黑暗勢力的陣地,
倒在了國民黨特務的槍口下,
安詳在伊人的懷中。
在告別史量才民主義士的靈堂上,
憔悴的秋水白衣素服,
抱着量才生前喜愛的七絃琴,
緩緩地彈唱着《秋水伊人》,
樂曲將盡時,
琴聲突然激昂高越
“嘣”的一聲,絃斷了,
淚流滿面的秋水抱起素琴,
緩緩走地到了火缸前,
把七絃琴投入了烈火中,
曲終人散,知音不回。…
明亮的太陽高懸地在玉皇閣上,
天風獵獵
亂雲飛渡。
強烈的陽光照射在晶瑩的湖面,
水霧迷離,
山色朦朧。
西冷印社在孤山的懷抱裏更加幽深,
剛刀在方寸之間刻畫了先哲的心志;
放鶴山亭坐落在香古槐之中,
等待高飛的鶴子歸來伴梅依林;
青灰的屋舍在葛嶺山麓,
茂密的古木綻放着新芽。
菩提精舍面向着沉靜的北里湖,
倚靠在寶石山的懷抱中,
上面是簡樸的抱朴道院
這裏是近代商旅雲集的會館,
進行經貿貿易的交流與溝通,
也是錢塘人邁向海外的橋樑。
館舍麴院幽深,
建築中西合壁,
方寸的門户中卻別有洞天。
首屆西湖工業博覽會會館,
就坐落在瑪瑙寺的山麓下,
凝聚近代民族資產階級的智慧,
寄託着富民強國願望,
興盛國貨的信心。
拉動了中國近代產業革命汽笛
資金資助了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
這是歷史,
這是史實,
這是近代中國濃墨重彩的一筆,
割裂了它,
歷史就會斷代。
這裏可以看到:
抱青別墅的主人,
把湖州雪白的桑蠶織成了綢緞,
從這裏商定後發往國外。
這裏可以看到:
靜逸別墅中
南潯象首靜江語音激昂,
規劃着工業救國的宏圖。
又以巨資匡助了同盟會的反清運動,
逸仙先生奮筆書贈:
“滿堂花醉三千客,
一劍寒霜四十州”。
這裏可以看到:
穗廬紫滕繚繞,
省廬西式建築別有風韻,
外面是西方的風格,
室內卻是中式擺設。
如廬、潤廬的香樟樹枝繁葉貌,
靜卧在智果禪寺的杏花山林前。
古老的杭州城裏,
中西式結合的建築薈萃在蜿蜒的街道旁,
在那一磚一瓦的館舍裏,
傳統的文化與現代工業革命思想交織着,
形成了近代中國產業者的巢居
哦,寶石山下的北山街呀,
蜿蜒的道路串連起多少縈繞在人們心間的夢際,
那一個個魂夢如今都已經成為美好的現實;
哦,西子湖畔的北山街呀,
厚積了五千年文化的道路上走過多少先哲聖人,
那一個個追索如今都已經成為絢麗的美景。
把思想留在了煙雨錢塘,
把業績留在了詩畫杭城,
把情感留在了秀色西湖。
路同寬,尺同長;
量同衡,書同文
始皇帝的夢想再不用攬船石拴系。
情同心,意同和;
食同案,卧同衾。
依依戀人的心願不會為斷橋阻隔。
夕陽正緩緩墜落在北高峯的山樑,
晚霞把文靜的西子羞的臉頰通紅。
南屏山的晚鐘響起,
洪亮的銅鐘聲震盪在湖面,
在葛嶺的石窟中愈發激越。
雷峯的塔燈亮起,
明亮的佛光映襯灰暗山川,
絢麗的燈火逸彩在寶石山。
星雲斑斕三潭印月,
望湖樓上憑欄遠眺,
回顧走過的北山街,
這裏發生的清幽史話,
習習湖風中感慨萬千:
錢塘春來早,太子花枝頭,
蘇堤燕語細,綠柳系輕舟;
湧金吳山遠,清波望湖樓,
阮墩環瓊碧,湖心小瀛洲
放鶴雲亭外,斷橋煙雨流,
蜿蜒北山路,物華館舍稠;
樓宇排天外,煙林史話休,
景在城中立,人在畫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