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窯遺址

鎖定
北窯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瀍河回族鄉上窯社區,於1998年被發現,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2] 
北窯遺址地層分為五層,每層均發現有石製品,而且層次清晰,具有明顯的連續性,可初步斷定北窯遺址分屬距今20萬年至距今2萬年的連續地層,發現有房址及柱基、地下管道、燒窯等遺蹟及各類遺物。遺址為首次對中原地區舊石器時代露天遺址進行的大規模科學發掘,不僅填補了洛陽舊石器考古的空白,也為研究洛河流城環境與文化變遷提供了豐富資料。 [1]  [4-5] 
2013年3月5日,北窯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北窯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瀍河回族鄉上窯社區
所處時代
舊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262-1-26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北窯遺址歷史沿革

北窯遺址
北窯遺址(2張)
1997年夏季,北窯遺址在文物調查時被發現。
1998年6月,洛陽市文物工作隊開始對北窯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共揭露面積340平方米,獲得打製石器800件,並發現少量動物化石及人類火的遺蹟。 [4] 
2007年7月至9月、2008年9月至10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再次對北窯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標本近千件,標本從距今20萬年連續到距今約2萬年。 [2] 

北窯遺址遺址特點

1998年發掘發現北窯遺址地層分為五層,每層均發現有石製品,第一、二層發現的石製品以小型為主,數量較少;第三層以下既有大型、亦有小型的石製品,且數量豐富。該遺址石製品主要由石英岩礫石製成,主要為初級產品,即石核、石片、石塊,以石片最多。打製技術主要為錘擊法,其次是砸擊法,二次加工的不多。多數石核為多台面石核,少數為單枱面石核;石片中長形石片和寬形石片數量差不多,自然枱面相當多。從加工方法看,相當多石器是向破裂面來加工,主要器形為刮削器、尖狀器和砍砸器。根據古土壤序列及石製品的分佈推測在10萬~3萬年期間,是古人類活動比較活躍的場所。 [4] 
2007~2008年發掘發現,在距今3萬年左右的文化層發現了一個距今20萬年左右的新的文化層,從而將1998年的推斷又往前推了10萬年。在這處舊石器文化遺蹟中連續出現過三個繁榮發展時期,分別為距今20萬年左右、距今10萬年左右和距今3萬年~2萬年。 [2] 

北窯遺址文物遺存

北窯遺址遺物
北窯遺址遺物(3張)
北窯遺址發現有房址及柱基、地下管道、燒窯等遺蹟及各類遺物,其中陶範數以萬計,大部分是鑄銅的外範,以禮器範居多,陶範器形有容器、車馬、兵器等類,其中容器居多,車馬、兵器少。容器器類有鼎、簋、卣、尊、觚、爵、觶、罍、鍾,車馬器有轄、、鑾鈴、泡飾。此外,還發現較多的熔爐爐壁殘塊,較大一塊爐壁下緣有3處鼓風口。 [5] 

北窯遺址研究成果

通過各種實物和史料,可以初步瞭解當時生活在這裏的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社會生活:
一是、舊石器時代的洛陽氣候適合人類居住。
二是、從這些遺蹟可以判斷人類已經具備了自主選擇生活區域的能力,他們來到洛陽後,看到這裏處於伊、洛、瀍、澗四河交匯之中,地勢平坦,氣候温暖,便停留在此長期生活。在這裏,他們可以到林邊草地獵取鹿、馬,還可以在灌木叢中獵取大象、犀牛和水牛,甚至可以到水邊捕撈魚、蚌,到林中採集植物的根、莖、果等,他們過着採集狩獵為主的生活。
三是、説明當時的人類已掌握了人工取火技術,進而用火照明、燒烤食物。 [1] 

北窯遺址文物價值

北窯遺址的發掘為研究全球氣候變遷及人類生存環境提供了重要材料,一方面通過對北窯連續黃土地層的研究,可將北窯遺址堆積的研究與全球氣候變化格局進行對比,另一方面在全球範圍內這是首次在黃土地層中找到層位確定且分佈連續的石製品,因此不僅在舊石器考古學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把舊石器考古與黃土研究緊緊聯繫起來,對研究全球氣候變化和探索黃土時期人類生存環境都有重大意義。此外,北窯舊石器時代遺址為研究南北舊石器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線索,還對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環境與人類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4] 
北窯舊石器遺址的發現、發掘,為首次對中原地區舊石器時代露天遺址進行的大規模科學發掘,不僅填補了洛陽舊石器考古的空白,也為研究洛河流城環境與文化變遷提供了豐富資料。 [4] 

北窯遺址保護措施

2000年9月,北窯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3月5日,北窯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北窯遺址旅遊信息

  • 位置信息
北窯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瀍河回族鄉上窯社區。 [6] 
  • 交通信息
乘坐焦作洛陽城際快線V13路至瀍澗大道買家街口東下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