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白川宮能久

鎖定
北白川宮能久(1847—1895) 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日軍近衞師團長。幼名滿宮,伏見宮一品邦家第九子,1848年被孝仁天皇收為養子。1874年授少佐,赴德國陸軍大學學習。1877年返回:歷任中佐、大佐、陸軍少將,後轉任步兵第一旅團旅團長。1887豐晉中將,任師團長。後任近衞師團師團長。1895年4月率部侵入中國遼東半島金州城,準備進軍山海關。《馬關條約》簽訂後,奉命調往台灣。5月29日在台灣三貂角登陸,先後攻陷基隆、台北、新竹、板橋、新埔等地。8月中旬又率軍進攻嘉義。10月與第二師團、海軍配合,攻克台南。行軍時觸瘴毒病倒,10月28日歸國,11月4日授大將,次日抵達東京斃命。 [1] 
中文名
北白川宮能久
出生日期
1847年
逝世日期
1895年
出生地
京都

北白川宮能久人物經歷

北白川宮能久,1847年4月1日生於京都,是伏見宮邦家親王第九子,仁孝天皇之侄。1848年被仁孝天皇收為養子。
明治維新時,被幕府奧羽越列落同盟推為東武天皇,戊辰戰爭遭薩摩潘長州潘聯軍擊敗,被朝廷指為“朝敵”,後來被軟禁在京都,救令剃髮出家。1870年(明治三年)獲特赦並還俗。1874年授陸軍少佐,赴普魯士軍校深造。1877年畢業後返日。1879年晉升陸軍中佐。1881年晉升陸軍大佐。1883年任户山步兵學校校長。1884年授陸軍少將,調任東京鎮台司令官。1885年改任步兵第一旅團長。1892年晉升陸軍中將。1893年11月任第四師團長。
甲午戰爭期間,1895年1月任近衞師團中將師團長。同年4月率軍入侵金州,準備進軍山海關。不久《馬關條約》簽訂,和議成。割讓台灣的消息傳到寶島後,遭到台灣人民強烈反對。台灣民主國成立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衞師團進攻台灣,展開為期數月的乙未戰爭。5月29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部由台灣三貂角登陸。6月3日陷基隆。6月5日,能久親王下令全師團朝台北挺進,準備展開攻城戰。7日,所屬川村景明第一旅團的先頭部隊進人台北府城內。6月11日,由山根信成少將護衞的親王本隊一行人進台北城。此後繼續率軍南侵,至10月上旬先後侵佔了新竹、苗栗、彰化、雲林、嘉義等地。10月21日,與由海上進犯,分別在布袋嘴和杭察登陸的第二師團及海軍配合攻下台南。在進攻台南時觸障毒病倒。10月28日歸國治病。11月4日抵達東京,晉授陸軍大將,5日病死於自宅(根據日本官方公文與電報),時49歲。當日,宮內省公佈能久親王之死訊,能久親王遺體則運至豐島岡墓地,並於11月11日舉行國葬。 [2] 

北白川宮能久死亡爭議

台灣民間多傳説北白川宮能久是在台遭義軍伏擊而死。據台灣文史研究者黃榮洛考證:北白川宮能久在新竹牛埔山即已中彈身亡。當時其弟伏見宮貞愛親王剛好率兵至台支援,日軍於是隱瞞北白川宮死訊,以其弟伏見宮作為替身南下。貞愛親王在彰化、虎尾、嘉義又迭遇險境終受重傷,日方為了保密,繼續將其以能久親王的身份在台南由擔架抬上船,讓台南目擊民眾以為能久親王重病回國。當時各地都傳出能久親王死於該地起義軍之手,例如新竹、苗栗、大甲、彰化、雲林、大林、義竹、鹽水、佳里、善化等地。 [2] 

北白川宮能久後世紀念

在日本統治台灣50年間,能久親王被日本人神格化,台灣神社(現地址為圓山大飯店)更以能久親王為主祀的神祇。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紀念史蹟,原先以台灣神社、台南神社、澳底徵台紀念碑為主。1930年代後,官方甚至在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台駐足之大小場所,俱興建紀念碑以為尊敬。 [2] 
參考資料
  • 1.    韓俊英等編著,史鑑 甲午戰爭研究備要,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02,第161頁。
  • 2.    徐平主編,甲午戰爭·中日軍隊通覽 1894-1895,解放軍出版社,2015.01,第1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