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漢山城

鎖定
北漢山城,位於韓國首爾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大西門街375。 [1] 
北漢山城是十七世紀丙子之役(1636)爆發時朝鮮的緊急首都,見證了朝、清兩國之間的城下之盟,也因此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不過對於朝鮮時期的統治階層來説,這座山城所代表的卻是一段外敵入侵、君民潰逃的悲慘歷史。 [1] 
中文名
北漢山城
地理位置
韓國首爾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大西門街375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Gana藝術中心
道詵寺

北漢山城歷史沿革

北漢山(又名漢山、三角山)位於今首爾北部,跨過京畿道西北部的高陽市及首爾北部的道峯區、江北區和城北區。歷史上高句麗、新羅、百濟三權並存之時,首爾北部已是他們相互爭奪的要地,北漢山作為天然要塞自然引來各方覬覦。案《北漢志》,此地本為高句麗北漢山郡,後為百濟温祚王取之,並於温祚王十四年(公元前5年)築城(另《三國史記》中載“百濟蓋婁王五年(132),筑北漢山城”,此為都城而非山城);百濟近肖古王二十六年(371)自南漢山移都;蓋滷王二十一年(475),高句麗長壽王來圍,蓋滷王出走遇害,城遂廢;之後,新羅真興王十五年(554),至北漢山城“定封疆”;新羅真平王二十五年(603),時高句麗入侵山城,“王親率兵一萬以拒之”;新羅武烈王八年(661),高句麗與靺鞨合軍圍攻山城。 [1]  朝鮮王朝遭壬辰倭亂與丙子胡亂後,於肅宗三十七年(1711年)大規模修建此城。

北漢山城地理位置

北漢山城,位於韓國首爾北面的北漢山國立公園的北漢山城是朝鮮王朝時期為了預防發生緊急情況時,王捨棄都城的王宮避難用而建的行宮,因此是與都城完全無關的獨立的城。

北漢山城建築結構

北漢山城的城牆 北漢山城的城牆
北漢山城是朝鮮時代山城建築的代表樣式,由花崗岩造成。修成的北漢山城方圓12.7千米,城牆高7米、長8.5千米。城內面積約為2百萬坪,有大西門、東北門等13個城門、130間行宮、140間軍倉、12所寺廟、99個水井以及26個水池。規模雖不及都城的王宮,但也具有山中宮闕的雄偉氣勢。北漢山的山勢和古典的北漢山城完美結合。北漢山城的另一個特點是,利用從白雲台向南蜿蜒的山樑和險峻的巖峯、山嶺、絕壁而建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