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海近代建築

鎖定
北海近代建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海城區,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至民國24年(1935年)間建成。
北海近代建築為一層或多層磚石木結構或磚混結構建築,平面佈置多為方正形,設有迴廊、地壠,屋頂多為四坡瓦頂,室內有壁爐,門窗多為券拱形式,是典型的西洋建築風格。北海近代建築根據其使用功能可分為教會、辦公樓、商務洋行、學校和醫療衞生建築等五大類型。這些建築具有采光好、利於防雨和通風防潮的特點,北海傳統建築的建築形式、工藝技術和當地建築材料的使用,説明了中西建築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影響。 [1-2] 
2001年06月25日,北海近代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7年12月2日,北海近代建築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4] 
中文名
北海近代建築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大清北海郵政分局舊址
著名景點
德國森寶洋行舊址
潿洲天主堂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V—31

北海近代建築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後,北海被闢為通商口岸。西方列強紛至沓來,先後有英國、德國、奧匈帝國、法國、意大利、葡萄牙、美國、比利時等八個國家在北海設立領事館、教堂、醫院、海關、洋行、女修院、育嬰堂、學校等一系列機構。在當時城區南面東西長2600米、南北寬800米、面積約為2平方千米的範圍內,修建了一批西洋風格的建築。 [1]  [5-6] 
清光緒三年(1877年),英國在北海租民房設立領事館。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始建英國領事館辦公樓。 [1]  [5] 
清光緒三年四月(1877年4月2日),北海海關成立,海關税務官由外國人擔任,故又稱洋關。清光緒九年(1883年)始建北海海關大樓。 [1]  [5]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英國差會派遣柯達醫生來華創建北海普仁醫院和麻風分院,並於同年4月醫院動工建設。 [7]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德國在北海設立領事館機構,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撤出,歷時23年。德國領事館舊址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5]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法國在北海設立領事館,從建館至1950年撤出,歷時64年,是外國駐北海時間最長的一個領事館。法國領事館辦公樓舊址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原為一層,有迴廊。1973年加建一層。 [5]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德國森寶洋行成立,並在北海建有洋樓及倉庫數處。德國森寶洋行舊址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 [5] 

北海近代建築建築特點

北海近代建築格局

北海近代建築為一層或多層磚石木結構或磚混結構建築,平面佈置多為方正形,設有迴廊、地壠,屋頂多為四坡瓦頂,室內有壁爐,門窗多為券拱形式,具有典型的西洋建築風格。由於形式風格與中國傳統建築迥異,人們稱之為“洋樓”。 [2]  [1] 
北海近代建築主要分佈在北海市中心的解放路、中山路、北部灣路和涸洲島盛塘村,共16座,其中15座建築保存至今,分別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至民國24年(1935年)間建成。 [2] 

北海近代建築特點

北海近代建築保存完整,類型豐富,數量較多,是中國國內保存較為完整的近代西式建築羣之一。這些建築具有采光好、利於防雨和通風防潮的特點,採用典型的西洋式建築風格和裝飾手法。 [2] 

北海近代建築主要建築

綜述
北海近代建築根據其使用功能可分為教會、辦公樓、商務洋行、學校和醫療衞生建築等五大類型。
教會建築:是北海現存最早、數量最多的近代建築,分別包括德國信義會舊址、會吏長樓舊址、女修會吏長樓舊址道院舊址、主教府樓舊址、淵洲天主堂、涸洲城仔教堂、北海天主教堂和雙仔樓舊址。
商務洋行建築:近代北海曾出現法商開地洋行,德商森寶洋行、捷成洋行,英商的永福公司、太古洋行、怡和分公司等多所洋行,但僅德國森寶洋行舊址得以保存至今。
學校建築:英、法、德、美等國的教會都曾先後在北海開設了各自的教會學校,貞德女校是現存的唯一一座洋學舊址。
醫療衞生建築:有普仁醫院舊址醫生樓和八角樓舊址。 [2] 
英國領事館舊址
英國領事館舊址 英國領事館舊址
鴉片戰爭後的清光緒二年(1876年),英國藉口“馬嘉理案”,強迫清政府訂立了喪權辱國的《煙台條約》。其條款之一把北海闢為通商口岸。北海從此被淪為半殖民地。
清光緒三年(1877年),英國在北海租民房設立領事館。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建英國領事館辦公樓。該樓是一座二層、長方形的西式建築。長47米,寬12米,建築面積1154平方米,主體建築保存較完好。附屬建築有宿舍、接待室、小禮拜堂等,面積為419平方米。館址四周有百年樟木樹圍繞其間,英文陰刻的奠基石至今尚存,是中英《煙台條約》在北海的歷史見證物,民國13年(1924年)館址賣給法國天主教北海教區作聖德修院,後按原風格在東端擴建,包括後來擴建這一部分,總面積是1154平方米。1999年10月初,因開通解放路工程的特別需要,將舊址往東北方向平移55.8米,即現址。 [8] 
德國領事館舊址
德國領事館舊址 德國領事館舊址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德國在北海設立領事館機構,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撤出,歷時23年。當時在航運和商貿方面,德國商船在北海的活動最為頻繁。
現存的德國領事館舊址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主體建築長23.1米,寬18.5米,二層,建築面積953平方米。正門有門廊,門廊兩邊各有長10米的弧形台階,主體建築保存完好。 [9] 
法國領事館舊址
法國領事館舊址 法國領事館舊址
法國領事館是外國駐北海時間最長的一個領事館,從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建館至1950年撤出,歷時64年,該館有段時間還兼代理葡萄牙的領事事務和兼代理中越邊境東興領事的業務。
該館舊址位於現在北海市迎賓館內。主體建築原一層,平面呈“凹”字形,長34.5米,寬20.7米,建築面積636平方米。是北海市迎賓館的貴賓樓,曾接待過幾十個國家的外賓。胡耀邦、江澤民、喬石、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在該樓下榻過。該舊址是法國在北海建立外交據點的歷史見證物。(該辦公樓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原為一層,有迴廊。1973年加建一層)。 [5] 
北海關大樓舊址
北海關大樓舊址 北海關大樓舊址
北海海關,解放前稱北海關。是廣西“四大關”中最早建立的海關。因海關大權操縱在洋人手裏,故又稱洋關。
現存舊址位於北海市海關大院內。是一座邊長為18米的方形西洋建築,高三層。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主體建築保存尚好。該舊址是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關税主權外喪的典型物證。 [5] 
德國森寶洋行舊址
德國森寶洋行舊址 德國森寶洋行舊址
德國森寶洋行是德國在北海設立的商務機構。成立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是當時帝國主義列強在北海設立的最大洋行之一。並在北海建有洋樓及倉庫數處。現位於北海市文化大院內,專辦煤油貿易及代理招工等業務。
德國森寶洋行舊址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這是一座主體為二層券廊式建築,主樓長18米,寬13.5米。附樓的建築風格與主樓舊同,只有一層。主附樓總建築面積563平方米,該樓保存較好。該舊址是外國商人在北海建造多座商務洋樓中僅存的一座。它是外商在北海經營商貿、開辦貿易機構的歷史見證物。 [10] 
德國信義會舊址
德國信義會舊址 德國信義會舊址
信義會原叫長老會,是基督教新教派的主要宗派之一。該教會在北海建立的教堂,成為長老會在北海和合浦的總堂,各地都有它的分堂。
該教會除在北海傳教外,還開辦德華學校和一所北海最早的活字版印刷所。學校的書本和該會創辦的《東西新聞》報刊,都是在該所印刷,為北海市早期的文化教育和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現存的信義會樓舊址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為傳教士居住樓。該樓長30米,寬17米,一層,建築面積506平方米,主體建築保存尚好。現為北海市公安局使用。它是德國長老會在北海開展傳教的歷史見證物。 [5] 
雙孖樓舊址
雙孖樓舊址 雙孖樓舊址
雙孖樓原是英國領事館的附屬建築,民國11年(1922年)英國領事館撤出後交由英國“安立間”教會使用,供英國傳教士居住。民國20年(1940年)後,雙孖樓曾先後為五所中小學的校址。抗戰期間,廣州教會學校“聖三一”中學曾轉道香港遷到雙孖樓辦學。現為北海市第一中學的教師宿舍。
雙孖樓是兩座相距32米的券廊式西洋建築,兩樓建築面積各393平方米。因兩樓造型相同,似孿生兄弟,故名雙孖樓,是北海最早的西洋建築之一。為英國在北海建立外事據點和傳教的歷史見證物。 [5] 
會吏長樓舊址
會吏長樓舊址 會吏長樓舊址
民國15年 (1926年)大革命時期,北海也和全國各地一樣,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帝運動。從此,北海的“安立間”教會便改為“中華聖公會”。以後一些華籍教會會員也被加入教會的管理機構,但實際上,教務、經濟大權仍然掌握在外國人手裏。
該舊址約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前後。主體建築長19.86米,寬10.48米,二層,建築面積206平方米,主體建築尚好。是當年神職人員會吏長居住和辦公的樓房。該舊址是基督教會在北海設置管理機構的歷史見證物。 [5] 
女修道院舊址
女修道院舊址 女修道院舊址
女修道院是天主教區的附屬機構,十九世紀末期設在潿洲島盛塘村的天主堂右側。主要培養合格的修女幫助做教區內各堂口的管理。
1925年北海天主教會為女修院另在北海建新院舍。至民國15年(1926年)春,女修道院由潿洲遷至北海,至1958年停辦。
女修道院舊址現存兩座房子。一座為長方形的兩層樓房,長31.45米,寬8.7米。另一座為小禮拜堂式的建築,長12.3米,寬6米。兩座房子建築總面積347.4平方米,主體建築保存尚好。該舊址現為北海市機關幼兒園使用。它是法國天主教在北海建立女修道院的歷史見證物。 [5] 
主教府樓舊址
主教府樓舊址 主教府樓舊址
北海教區成立於民國9年(1920年),是廣東七大天主教區之一。負責管轄廣東高、雷、廉、瓊、欽、防等12個縣市的天主教事務。主教府樓是北海教區“主教”的辦公樓。“主教”是天主教的高級神職人員,有任免神父的權力。
北海教區設有聖德修道院、女修院、育嬰堂、廣慈醫院等附屬機構,其活動經費直接由羅馬梵蒂岡經香港寄來。
主教府樓建於民國23年(1934年)至民國24年(1935年)。主體建築長42米,寬17.84米,二層,建築面積750平方米。因該樓建築漂亮,北海人把它稱為“紅樓”,是北海有名的洋樓之一。
該樓舊址保存尚好,是法國天主教在北海設置教區管理機構的歷史見證物。使用單位於六十年代在該樓加建了第三層,使原貌有所改變。 [5] 
普仁醫院舊址
普仁醫院舊址 普仁醫院舊址
普仁醫院又稱英國醫院,位於北海市人民醫院大院內。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為英國“安立間”教會的傳教士柯達醫生創建,是北海第一所西醫院,也是中國縣、市一級最早的西醫院,其附屬醫院有普仁麻風院。1952年,普仁醫院改名為北海市人民醫院。其舊址僅存八角樓和醫生樓。
八角樓為八邊形三層樓建築,高13.2米,邊長2.75米,是北海當時的最高層建築。八角樓下原有門診部、候診室、手術室、病房等建築,現已無存。
醫生樓為二層的西洋建築。長26米,寬12.9米,建築面積671平方米。現為北海市人民醫院庫房。
普仁醫院為西方醫學文化傳入北海的歷史見證物,是上一世紀末英國“安立間”教會創辦北海最早的西醫院的歷史遺蹟,很有歷史價值。 [5] 
貞德女校舊址
貞德女校舊址 貞德女校舊址
貞德女校的前身是英國基督教聖公會辦的英國女義學,始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專教授女童班。課程有經書、地理、信扎等。民國13年(1924年)正式命名為貞德女子學校,也是北海最早的小學。
該舊址位於北海市人民醫院大院內。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前後。二層,券拱結構,主體建築長16.3米,寬8.65米,建築面積280平方米。現為市人民醫院圖書館。
在近現代,英、法、德、美等國的教會曾先後在北海開設了各自的教會學校,現僅剩貞德女校一座。它是西方教會在北海開辦教會學校的歷史見證物。 [5] 
潿洲島城仔教堂
潿洲島城仔教堂 潿洲島城仔教堂
潿洲島城仔教堂,約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由法國天主教李神父負責籌建,這座教堂稱“聖母堂”。
該教堂前面是一座寬4.5米,高14米的三層方形鐘樓。鐘樓正面雕有“聖母堂”三字。鐘樓後面為建築面積265平方米的長方形教堂。與教堂后角相連的是一座二層,建築面積405平方米的神父樓。
城仔聖母堂是一座較典型的歐洲鄉村哥特式小教堂,是北海地區僅有的一座聖母堂,是近代法國天主教傳入潿洲島的歷史見證物。 [5] 
潿洲天主堂
潿洲天主堂 潿洲天主堂
位於潿洲島盛塘村的天主堂,是清末“雷廉”地區一座最為宏偉的教堂。它的建造與清政府對潿洲“重開島禁”,法國人有機會上島傳教有關。清同治八年(1869年),法國天主教會在盛堂村,花了十年時間,用島上特有的珊瑚石,建造了這座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的教堂。
該天主堂主體建築長51.6米,寬12.2米,高15米。鐘樓高21米。附屬建築有女修院、神父樓等。總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
潿洲天主堂當時屬法國“遠東傳教會廣州天主教區”管轄,但又下轄雷州、欽州、防城、靈山、合浦等地的教堂,成為廣東陸地西南地區天主教會的“首府”。該天主堂是近代法國天主教傳入北海地區的歷史見證物。現由潿洲天主教愛國會管理。 [5] 
大清北海郵政分局舊址
大清北海郵政分局舊址 大清北海郵政分局舊址
清光緒三年(1877年)英國在北海設立領事館,同年清政府在北海設立海關。為辦理外國使團官員,外交使節眷屬往來信函、包裹等業務的需要,北海海關附設“海關寄信局”。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創辦“大清郵政”。翌年,北海“海關寄信局”被轉為國家開辦的“大清郵政北海分局”,成為中國最早開辦的郵政分局之一。 [11] 
大清郵政北海分局原址是一座單層、券拱、長方形的西洋教堂式建築,長18.6米,寬6.75米,高4.35米,建築面積126平方米,地壠1米,主體建築保存較完好。 [12] 

北海近代建築價值意義

北海近代建築是中國近現代社會史、經濟史、建築史、宗教史及對外開放史等領域的歷史見證,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貴史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旅遊觀光的文物景觀。 [13] 
北海近代建築是《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後,北海成為通商口岸城市和英國等列強國家近代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和掠奪而設立各種機構的重要實物例證。 [2] 
北海近代建築是近代西方先進建築技術和文化傳入中國的例證。同時,北海傳統建築的建築形式、工藝技術和該地建築材料的使用,又説明了中西建築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影響。 [2] 

北海近代建築保護措施

2001年06月25日,北海近代建築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6年5月,北海近代建築大清郵政北海分局舊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海近代建築合併。 [12]  [14] 
2017年12月2日,北海近代建築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4] 
2017年,北海市文物局對北海近代建築17處28座建築進行了維修。 [15] 

北海近代建築旅遊信息

名稱
地址
交通
門票
開放時間
北海市北部灣中路17號(北海一中校園內)
乘坐1路、2路至北海一中站下車,步行即可
免費
週一至週五
07:00-17:00
北部灣中路6號

免費
全天
北部灣中路32號(原北海迎賓館8號樓)
乘坐1路、3路、4路、7路、8路、15路至二小站下即可。
免費
全天
北海關大樓舊址
北海市海城區海關路與珠海東路交叉口東北50米

免費
全天開放(僅限外觀)
大清郵政北海分局舊址陳列館
北海市中山東路204號
乘坐10路,109路至二小站下車,步行可達
免費
09:00-12:00,14:30-17:30 (1月1日-12月31日 週三-週日)
潿洲天主堂
北海市海城區潿洲島盛塘村
乘坐3路,5路至北海國際客運碼頭站下車,搭乘遊船到潿洲島碼頭,然後坐公交到盛塘村或者騎行。
免費
08:00-17:30 (1月1日-12月31日 週一至週日)
城仔聖母堂
北海市海城區潿洲島城仔村
全天
北海市海城區和平路83號
乘坐公交車5路、23路、6路、普渡寺公交專線到人民劇場下車,步行即到
免費
全天
普仁醫院醫生樓與八角樓舊址
免費
全天
會吏長樓舊址
免費
全天
北海市海城區解放路19號
乘坐公交車10路,2路公交車至北海一中站下車,步行即到
免費
全天
德國信義會教會樓舊址
北海市海城區中山東路213號(北海市老公安局院內)

免費
全天
北海教區主教府樓舊址(天主堂)
北海市海城區公園路1號
乘坐1路、2路、10路、12路、23路至北海一中站下車,步行即到
免費
全天
天主教區女修院舊址
北海市機關幼兒園內

免費
不對外開放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