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沈遺址

鎖定
北沈遺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寨裏鎮北沈村,面積約20萬平方米,是一處龍山文化至嶽石文化,延續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址。 [3-4] 
北沈遺址,發掘面積近1300平方米,發掘清理有墓葬、灰坑溝、路面、窖穴、祭坑、房基、陶窯等遺蹟並出土有陶器、骨器、蚌器、石器、銅器等一大批文物及標本。北沈遺址的發掘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為研究齊文化提供了實物資料。 [3-4] 
2013年5月,北沈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北沈遺址
地理位置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寨裏鎮北沈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20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27-1-227

北沈遺址歷史沿革

北沈遺址 北沈遺址
1987年春,淄博市文物局文物普查時發現北沈遺址,定性為龍山文化和嶽石文化。 [3] 
北沈遺址挖掘現場 北沈遺址挖掘現場
2001年3~6月,山東大學考古系及市、區文物部門聯合北沈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近1300平方米。 [3]  [4] 

北沈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北沈遺址為一高台地,高出地面2~6米,北高南低。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50米,面積近20萬平方米。南部有一條南河,為孝婦河的一條支流,河道繞經遺址的南側和西側,在遺址的西北處向西蜿蜒而去;遺址北部有一條北河,河道自東向西經遺址的北側,在遺址的西北處與南河相匯合。兩條河已常年乾枯。遺址的北部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鴻溝,將遺址分成了南北兩部分。北部面積5萬多平方米,南部面積近15萬平方米。通過調查和發掘可知,北沈遺址的文化性質非常複雜,除龍山和嶽石文化之外,還包含了豐厚的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 [3]  [4] 
龍山文化遺存
龍山文化遺存,集中分佈北沈遺址的南部,北部較少。遺址南部保存較好,只是東南部有所破壞。文化層厚2~6米,南部薄,北部厚。從斷面上觀察,址南部文化層幾乎都是龍山文化堆積。文化層多由灰土構成,其內含有較多陶片。
能夠確定的遺蹟只有灰坑和墓葬,種類較單純。灰坑的數量較多,幾乎都發現於遺址南部周圍的斷崖上,遺址北部只有在其北端有零星發現。形狀均為不規則的圓形,但開口層位有深有淺,並且大小不一。大者直徑4米左右,小者不足1米。坑內堆積多為鬆軟的灰土。墓葬4座,在遺址南部的東南斷崖上,見於耕層之下,形制都是長方形土坑豎穴式,大小也相近,長2米、寬0.5米、深.6米左右。棺槨跡象不清晰。單人葬,頭向西南。沒有發現隨葬品。
北沈遺址的四周似有環壕跡象。遺址的南、西為南河,北為北河,河牀清晰;東邊雖無河道,但是沿邊緣南北地勢低窪,而且其低面與南、北兩河的河牀趨平,應是一壕溝。南、西、北的河流與東邊的壕溝圍繞遺址,形成了一個封閉式的環壕。從現狀觀察,遺址西、北河牀寬10~20米,現表深米6左右;南邊河牀寬5米,距現地表深2米左右;東邊壕溝寬6米,距現地表2~5米。環壕包括了遺址的南北兩部分,其面積近20萬平方米。 [3]  [4] 
嶽石文化遺存
嶽石文化遺存,較貧乏,沒有發現單純的地層堆積或是遺蹟單位,只是採集到了少量的陶器,但其分佈卻較廣泛,在遺址的南北部都能夠偶爾發現殘碎的陶片。 [3]  [4] 

北沈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龍山文化遺物,均為採集品,並且都是陶器,陶質有泥質和夾砂兩類,泥質陶質地細膩,陶土都經過陶洗、過濾、沉澱等加工工藝;夾砂陶顯得略為粗糙。製法均為快輪製作。器形規範,稜角清晰分明。燒成温度高,胎質結構緻密,硬度大。陶色有黑色、深灰色、白色和紅色等。泥質陶器表多磨光,夾砂陶器表多抹光,圓餅、小盲鼻、雞冠形裝飾流行,弦紋也佔有一定比例。修復或較完整的器形有鼎、鬹、罐、壺、盆、豆、杯、器蓋等。
嶽石文化遺物,採集到的標本只有陶器,而且大部分還是陶片,難以修復。質料有泥質和夾砂兩類,泥質陶質地細膩,夾砂陶質地粗糙。泥質陶器都是輪制,夾砂陶器都是手製但胎壁都很厚重。火候高,硬度大。陶色以深灰色為多,少量淺灰色。器表多抹光或磨光,沒有發現繩紋或是彩繪紋飾。可識器形有鼎、罐、甗、豆、盒、尊形器、盆等,完整器只有罐。 [3]  [4] 
盆形鼎
北沈遺址出土盆型鼎和筒形杯 北沈遺址出土盆型鼎和筒形杯
盆形鼎,龍山文化。腹部形態作盆形,夾砂黑陶。圓唇,窄折沿,沿面略凹,侈口,腹較淺,腹壁外鼓,平底,三鳥喙形足。腹部飾三道凹弦紋,口沿下對飾4個小盲鼻,足根部對飾圓形樓孔。口徑16釐米、底徑8.4釐米、通高16釐米。 [2-3] 
筒形杯
筒形杯,龍山文化,泥質黑陶。圓唇,卷沿,曲腹,底略內凹。腹中部飾兩道凸弦紋。口徑13.8釐米、底徑10.8釐米、通高16.6釐米。 [2-3] 
高足盤
北沈遺址出土單耳杯與高足盤 北沈遺址出土單耳杯與高足盤
高足盤,龍山文化,泥質黑陶。圓唇,敞口,淺盤,盤壁微折,圜底,粗高喇叭狀圈足。圈足中部對飾4個圓形鏤孔,鏤孔以下飾一組凹弦紋。口徑22釐米、足徑14釐米、通高13釐米。 [2-3] 
單耳杯
單耳杯,龍山文化,泥質黑陶。杯體較高,尖唇,曲腹,平底,一側有條形把手。口徑9.8釐米,通高9.8釐米。 [2-3] 
紅陶蓋罐
北沈遺址出土紅陶蓋罐與灰陶鼎 北沈遺址出土紅陶蓋罐與灰陶鼎
紅陶蓋罐,龍山文化,夾砂,紅褐色。方唇,卷沿,沿面有凹槽,侈口,束頸,圓肩,深瘦腹,平底。素面,內壁有清晰的泥條盤築痕跡,肩部對飾4個小盲鼻。口徑13釐米、底徑7.6釐米、通高17.6釐米。 [2-3] 
灰陶鼎
灰陶鼎,龍山文化,腹部作罐形。夾砂深灰陶。圓唇,折沿較寬,侈口,鼓腹較深,平底,三鏟形足。器表抹光,素面。口徑14.2釐米、底徑5.2釐米、通高16.2釐米。 [2-3] 

北沈遺址研究價值

北沈遺址戰國時期墓葬,葬俗奇特,墓葬方式不同於中原地區及臨淄地區發掘的同期墓葬,出土的陶器在魯北地區也較少見,所以北沈遺址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為研究齊文化提供了實物資料。 [3]  [4] 

北沈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北沈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北沈遺址旅遊信息

北沈遺址地理位置

北沈遺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寨裏鎮北沈村。

北沈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北沈遺址,路程約6.4千米,用時約1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