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水門

鎖定
濟南古城北門建在大明湖北岸,城內眾泉噴湧匯流至大明湖,從北門溢出進入護城河,所以人稱北水門。宋代曾鞏知齊州時著有《齊州北水門記》,可見宋代就有此稱謂了。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改造北水門,因其舊門,加築水閘。方便開閉,防止城外洪水入城。
據載,元代在北水門上加蓋城樓,後稱匯波樓,成為濟南一景:匯波晚照。由於北水門特殊的位置和作用,在濟南巍峨壯觀的古城被徹底破壞後,依然屹立,歷代多次重修形成今天的規模。
中文名
北水門
地理位置
濟南大明湖北岸
始建年代
宋熙寧五年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6:30-21:30

北水門歷史沿革

北水門
北水門(2張)
北水門在大明湖公園東北隅,宋熙寧五年(1072年)曾鞏在齊州任知州時創建。門設閘板,以調節水量。因眾泉匯流,從北水門泄出,故亦名匯波門。門上可行人行車,所以也叫匯波橋。元初在水門上建“匯波樓”,面闊七間二層,翼角懸山,吻獸栩栩如生,風鈴鏗鏘揚韻。四周白楊簇擁,如眾星捧月。樓建成後,元代散曲大家張養浩為之作記曰,“蓋濟南形勝,惟登茲樓,可得其全焉”,並詠《登匯波樓》詩,讚美這裏的景色:“何處登臨思不窮,城樓高倚半天風。鳥飛雲錦千層外,人在丹青萬幅中。景物相誇春亙野,古人皆夢水連空。濃妝淡抹坡仙句,獨許西湖恐未公!”清朝乾隆皇帝也親臨並留下《登匯波樓》詩篇。 [1] 
解放前夕,樓毀。1981年又按原樣建起。其上懸“匯波樓”匾額,為當代書畫家、廣東省美協副主席李雄才題寫。匯波樓巍峨高聳,於上南可瞻歷山、玉函等山,北可觀華山、鵲山諸峯,湖內波浪碧綠,畫舫爭渡,涵光倒影,清澈映物,故昔有顏額“河山一覽”。若傍晚登至樓上,可看到另一派奇麗景色:向南俯瞰,南豐祠內,晏公台上,鍾亭飛架,古柏杈椏,滿院楊柳垂蔭,修竹鬱森;院南一片荷紅,遠處波光粼粼,斜陽返照,晚霞盡染,萬丈光輝,世稱“匯波晚照”,為古時濟南八景之一。當代書畫大師劉海粟今題“匯波晚照”匾額於樓上。 [1] 

北水門歷史記載

【齊州北水門記】宋·曾鞏
濟南多甘泉,名聞者以十數。其釃而為渠,佈道路,民廬官寺無所不至,潺潺分流,如深山長谷之間。其匯而為渠,環城之西北,故北城之下疏為門以泄之。若歲水溢,城之外流潦暴集,則常取荊葦為蔽,納土於門,以防外水之入,既弗堅完,又勞且費。至是,始以庫錢買石,僦民為工,因其故門,累石為兩涯,其深八十尺,廣三十尺,中置石楗,析為二門,扃皆用木,視水之高下而閉縱之。於是內外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節,人無後廬,勞費以熄。其用工始於二月庚午,而成於三月丙戌。董役者,供備庫副使駐泊都監張如綸,右侍禁兵馬監押伸懷德。二人者,欲後之人知作之自吾三人者始也,來請書,故為之書。是時熙寧五年壬子也。太常博士充集賢校理知齊州軍事曾鞏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