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歐

(歐洲北部地區)

鎖定
北歐(North Europe),又稱北歐五國,是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冰島,及其附屬領土法羅羣島格陵蘭島奧蘭羣島斯瓦爾巴羣島統稱。
北歐五國的歷史背景緊密相連,生活方式,宗教,社會和政治制度也相近。政治上雖然不是共同體,但都參與北歐理事會泛斯堪的納維亞主義運動試圖在19世紀將丹麥挪威瑞典聯合成一個國家。
隨着20世紀初芬蘭的獨立以及20世紀中葉冰島的獨立,這一運動擴展為建立現代的北歐合作組織,其中就包括北歐理事會
語言上有兩種語系,分別為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北日耳曼語支丹麥語挪威語瑞典語冰島語)、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芬蘭語),五國信徒比例最多宗教均為基督教路德宗,且都是發達國家
中文名
北歐
外文名
Northern Europe
別    名
北歐五國
歐洲北部
主要國家
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冰島
組織機構
北歐理事會
主要宗教
路德宗(基督教)
氣候類型
温帶海洋性氣候温帶大陸性氣候寒帶苔原氣候

北歐地理環境

北歐地貌

北歐五國國旗 北歐五國國旗
北歐地區地勢總體而言,除斯堪的納維亞山海拔較高外,比較低平。地形多為台地和蝕餘山地,冰蝕湖羣、羊背石蛇形丘鼓丘交錯是其主要地貌特徵。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北歐地勢最高的地區,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半島西部,居挪威與瑞典山脈南段最高,北段較高,中段低,南段伸入挪威領土,高峯超過2000米。山脈西坡陡,直逼挪威海沿岸,東坡緩,逐漸向波的尼亞灣降低。
挪威是北歐地勢最高的國家,地形以山地為主,西部沿海並多峽灣地形。
丹麥全國是一個和緩起伏的低地。丹低地向東延伸到瑞典南部平原,再向北與瑞典中部低地相連,然後跨越波的尼亞灣與芬蘭低平原相接。平原呈一弧形分佈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東南。
冰島是個碗狀高地,四周海岸山,中間為一高原、島上有100多座火山,其中至少有30座活火山。這樣的地形地勢有利於航海,發展海外貿易。同時風光奇特,利於發展旅遊業。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曾是歐洲第四紀冰川的主要中心,大陸冰川覆蓋了整個北歐地區,所以北歐到處可見冰川侵蝕堆積地貌。湖泊眾多,河流短小。芬蘭有“千湖之國”的稱號。冰島不僅是第四紀冰蓋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現代冰川分佈。

北歐氣候

北歐植物 北歐植物
由於北歐地處北温帶向北寒帶交界處,大部分地方終年氣温較低。
廣大內陸地區主要為温帶大陸性氣候,只有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地區,為温帶海洋性氣候。緯度較高部分為苔原氣候。
由於温帶大陸性氣候區受極地海洋氣團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併為極地大陸氣團產生的源地。冬季常受北極氣團侵入,暖季有時受熱帶大陸氣團伸入。
冬季漫長嚴寒,月平均氣温在0℃以下;夏季短促温暖,月平均氣温在10°C以上。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由於蒸發弱,相對濕度較高。氣温年較差大。這是因為本區為極地大陸氣團的源地且緯度高,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角小,又有積雪覆蓋,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受不到海洋氣團的調節。它東西延伸成寬廣的帶狀,因緯度較高,故冬季漫長而嚴寒;暖季短促,氣温年較差特別大。降水稀少,集中於夏季,但氣温低,蒸發弱,相對濕度卻很高。自然植被針葉林
温帶海洋性氣候一般分佈在本區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岸地帶。例如丹麥,挪威首都處等地。其氣候特點是冬季温和,夏季涼爽,氣温年較差小,年降水量適中,全年有雨, 秋冬較多,以氣旋雨為主,多雲霧,日照少,雨日多。冬季氣温一般在0℃以上,夏季最熱月氣温一般在10℃~20℃間,年降水量一般在600~800毫米之間。 [1] 
降温熱鹽循環
有一種學説認為全球變暖可能通過關閉或者減緩大洋的熱鹽循環從而導致北大西洋局部的降温,使得當地平均氣温下降,或升温較少。它影響的範圍包括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大不列顛島以及愛爾蘭島,因為它們都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加温。這一變化的可能性仍不確定,有一些證據表明墨西哥灣流以及北大西洋暖流有減弱的跡象。然而,仍無跡象表明歐洲北部或附近的海域有降温的趨勢,而現實情況恰恰相反。
熱帶的熱量可以通過洋流來輸運,熱的水流靠近表面而冷水流位於深層。北大西洋暖流是熱鹽循環的一個環節,將熱量進一步朝北帶往北大西洋,在那裏加熱了整個西北歐。北大西洋海水的蒸發以及水温下降同時導致了鹽分的增加(相對鹽度),從而使表面的水密度增大。同時,海冰的形成也進一步濃縮了海水中的鹽分。因此較重的表面海水向下沉降,而同時向南方潛行。
全球變暖可能造成如格陵蘭冰蓋的融化、降水量增加、特別是西伯利亞河流的增強。從而使得注入北方海洋的淡水量增加。然而尚不清楚增加的淡水量是否足夠切斷熱鹽循環——環境模型給出了否定的結論,不過研究還在繼續。
根據NASA探路者衞星高程表從1992年5月至2002年6月的數據,佐證了循環的減緩。NASA有些人甚至擔心全球變暖會重現上一個冰期中發生的一種温度大幅度突變的現象:一系列的丹斯果–奧什格爾事件(Dansgaard-Oeschger events)。這是一種氣候的快速起伏,可能源於高緯度淡水流量增加而導致的熱鹽交換的停止。揚格爾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可能也是這類情況。然而,據信這些事件是由勞倫太德冰蓋(Laurentide)融出的大量淡水而導致,而非全球變暖所引致極地融化的海冰或是降水量變化所產生的淡水。另外,在大氣海洋循環耦合模型中,熱鹽交換趨向於減弱而非中斷,並且即使在歐洲的小範圍內,變暖的趨勢也要強於降温的勢頭:因而IPCC第三份年報指出“即使在熱鹽交換減弱的模型中,歐洲仍然呈升温的趨勢”。
2004年4月,對於美國衞星數據的回顧分析似乎顯示出灣流的北方迴旋,北大西洋環流的減弱,因而關於灣流將被截斷的假説受到了有力的支持。
2005年5月,彼得·瓦德漢姆(Peter Wadham)向《時代》週刊報道了一項在北冰洋冰層下進行的深海探測的結果,這次探測旨在測量緻密的冷水所形成的巨型水柱,它們由温暖的表面水取代而沉向水底,構成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動力之一。他和他的隊伍發現這些水柱幾乎已經消失。正常情況下應該存在七至十二條巨大的水柱,而他只發現了兩條,並且都極為微弱。
測量報告
新科學家(NewScientist. com)新聞機構於2005年11月30日報道説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發現從墨西哥灣流所北行的温暖海流比1992年的上次測量數據要減少了30%。作者稱他所觀察到的變化“令人彆扭地接近”測量的不確定範圍。然而,北大西洋卻比上次測量更熱。這表明要麼循環並沒有減弱,要麼它沒有理論預期中降温的效果,或者存在別的更有壓倒性的因素使得降温無法實現。
2005年12月6日,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大氣科學教授麥克·施萊肖恩格帶領的研究小組稱“熱鹽循環的停止曾經被認為是高危低概率的事件。我們的分析,雖然還有不確定的成分,顯示出它是高危高概率的事件。”這仍是一個基於未發表的研究的少數人的觀點。
2006年1月19日,一則冠名“氣候變化:源於海洋的變化”,由奎林·希爾邁爾(Quirin Schiermeier)撰寫的新聞出現在《自然》雜誌(439,256-260)上,詳細敍述了對布萊頓結果的迴應,包括以下幾點:
這個結果對實地工作的科學家是一個意外。
模型給出的結論是足夠終止熱鹽循環的淡水增加量數量級上要大於預計出現的情況,並且這種增加似乎在21世紀數百年內不太可能達到關鍵的程度,這與布萊頓的測量很難調和。
如果他們的結果是正確的,那麼熱鹽交換減弱可能不會帶來預期中的歐洲降温的顯著效應。
雖然之前的循環停止(如楊格爾仙女木事件)引起了降温,但它的總體氣候完全不同;特別是由於全球變暖的影響,海冰的形成不如從前活躍。
然而,熱鹽循環的中斷可能會帶來其他重要的後果,例如:大洪水和風暴的增加、浮游生物儲備的危機、熱帶或阿拉斯加和南極出現的暖化或降雨變化。

北歐自然資源

北歐礦產資源

北歐風光
北歐風光(20張)
主要以鐵礦為主,主要分佈在瑞典北部和中部。北海大陸架還藴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北歐水資源

北歐河流短小,水量豐富,眾多湖泊相通,形成天然蓄水庫。斯堪的納維亞山上的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

北歐海洋資源

這裏有世界四大著名漁場之一——北海漁場。 北海漁場年平均捕獲量3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捕獲量的5%,鯡魚鮐魚幾佔總捕撈量的一半,其他有鱈魚鰵魚比目魚等。還盛產龍蝦牡蠣貝類

北歐森林資源

北歐温濕的氣候利於針葉林與牧草的生長。北緯61~68°之間,是針葉林的集中分佈區。北緯61°以南為針闊葉混交林區。 森林資源很是豐富。

北歐地熱資源

本區地熱資源豐富,特別是冰島多温泉。這些資源為北歐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和原材料,同時歐洲資源匱乏,特別是能源。北歐的資源出口市場廣闊。

北歐相關定義

北歐北部歐洲

北部歐洲(Northern Europe)
作人文地理名詞,特指西歐北部,包括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奧地利北歐五國

北歐斯堪的納維亞

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
(1)作自然地理概念,定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丹麥、瑞典、挪威和芬蘭北部。
(2)作語言和人類學概念,定指斯堪的納維亞語支(即北日耳曼語支),包括丹麥、東挪、西挪、冰島、法羅和瑞典語種民族。

北歐理事會

北歐(Nordic Council)
政治名詞,定指北歐理事會國家。
正式成員主權國5個: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和冰島
正式成員地區3個:法羅羣島、格陵蘭、奧蘭羣島。積極合作伙伴3個:愛沙尼亞拉脱維亞立陶宛

北歐北陸

北陸(Norden)
北陸是人文地理名詞,泛指北陸國家的所有領土,包括北歐五國和波羅的海三國,外加格陵蘭、法羅羣島和挪威在南北級的領地。通連在一起,只考慮地界範圍,可以得出:北陸約等於北廷包括北歐,再包括斯堪地納維亞,再包括瑞典北部、歐洲,再包括北歐,再包括斯堪的納維亞,再包括瑞典。
資料表:北廷七地基本國情表。

北歐主要城市

北歐 北歐
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瑞典首都,北歐最大城市。
哥本哈根København:丹麥首都,北歐的商業和交通中心
赫爾辛基Helsinki:芬蘭首都,波羅的海區商業中心。
奧斯陸Oslo:挪威首都,重要港口。
雷克雅未克Reykjavík:冰島首都,多豐富的地熱資源,是世界最靠北的首都。
馬爾默Malmö:瑞典南部首城,瑞典第三大城市。
哥德堡Göteborg:瑞典西部首城,北歐地理中心。
奧胡斯Århus:丹麥育蘭府(大陸區)首城。
卑爾根Bergen:挪威西部首城,重要港口。
圖爾庫Turku:芬蘭瑞典語區首城,芬蘭舊都
烏普薩拉Uppsala:瑞典舊都,北歐最古老的大學城。
托爾斯港Thórshavn:法羅首府,北大西洋重要海港。
國土人口與語言
國地
面積
人口
官方語言
瑞典王國
449964平方公里
890萬
丹麥王國
43080平方公里
530萬
芬蘭共和國
337032平方公里
510萬
芬蘭語和瑞典語
挪威王國
386974平方公里
442萬
冰島共和國
103106平方公里
27萬
冰島語(通用英語
格陵蘭(丹麥)
2175600平方公里
5萬
法羅羣島(丹麥)
1399平方公里
4.6萬
法羅語和丹麥語
奧蘭羣島(芬蘭)
1527平方公里
2.5萬
瑞典語

北歐區域

北歐丹麥

丹麥 丹麥
丹麥王國(丹麥語:Kongeriget Danmark),簡稱丹麥,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擁有兩個自治領地,一個是法羅羣島,另外一個是格陵蘭島。丹麥本土則包括日德蘭半島、菲因島、西蘭島及附近島嶼,北部隔北海波羅的海瑞典挪威相望,南部與德國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
丹麥王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端,日德蘭半島上。東靠波羅的海與俄羅斯隔海相望,西瀕北海,北面隔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厄勒海峽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南部毗連德國。本土由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西蘭島博恩霍爾姆島等406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為43096平方公里。此外還有自1953年起正式成為其領土的格陵蘭島(面積217.5萬平方公里)和享有自治權的法羅羣島(面積為1399平方公里,由21個島嶼組成)。海岸線長7314公里。
自然資源較貧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進口。北海大陸架石油藴藏量估計為2.9億噸,天然氣藴藏量約2000億立方米。1972年起開採石油,2010年產油1232萬噸,為歐洲第3 大石油輸出國。天然氣80.9億立方米,探明褐煤儲量90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面積48.6萬公頃,覆蓋率約10%。北海波羅的海為近海重要漁場。
丹麥政體為君主立憲制下的議會民主制,國會位於首都哥本哈根。丹麥為單一制國家中央政府擁有相當大的權利,並負責屬地法羅羣島和格陵蘭的部分事務。
丹麥是經濟高度發達,被聯合國認定為發達國家。丹麥是個典型的福利國家貧富差距極小,國民享有極高的生活水準。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北歐挪威

挪威美景 挪威美景
挪威(Kongeriket Norge),全稱挪威王國,意為“通住北方之路”。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東與瑞典接壤,西鄰大西洋。海岸線極其蜿蜒曲折,構成了挪威特有的峽灣景色。此外,挪威還與芬蘭、俄羅斯接壤。挪威的領土還包括斯瓦爾巴羣島揚馬延島,首都為奧斯陸
1905年6月7日,挪威宣佈脱離瑞典和挪威聯盟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2009年10月,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發展指數排名,挪威榮登最適宜居住國家榜首。
挪威面積為385,252平方公里(包括斯瓦爾巴羣島揚馬延島等屬地)。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東鄰瑞典,東北與芬蘭和俄羅斯接壤,南同丹麥隔海相望,西瀕挪威海。海岸線長2.1萬公里(包括峽灣),多天然良港。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全境,高原、山地、冰川約佔全境2/3以上。南部小丘、湖泊、沼澤廣佈。大部分地區屬温帶海洋性氣候
挪威本土屬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斯瓦爾巴羣島揚馬延島苔原氣候。首都年平均氣温7℃,年降水量740毫米左右。在位於其西海岸的貝根,可欣賞到由百萬年冰川地形變動而形成的峽灣景色,遠眺羣山環抱兩岸風光美麗,令人目不暇給。
挪威經濟是市場自由化和政府宏觀調控成功結合的範例。政府控制主要的經濟領域,例如石油工業。挪威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其主要表現在石油、水利、漁業、森林和礦產等方面,其中挪威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石油產業及國際油價,例如1999年,挪威的石油及天然氣佔其出口總額的35%,作為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挪威的石油輸出僅次於沙特阿拉伯俄羅斯

北歐芬蘭

芬蘭美景 芬蘭美景
芬蘭位於歐洲北部。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長11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素有“千湖之國”之稱。
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屬温帶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温冬季-14℃–3℃,夏季13℃–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冬季寒冷,僅南部較温和。從南至北,1月平均氣温約-4–16℃;7月氣温16–13℃。年降水量約400–600毫米。
芬蘭最早的居民為拉普人,故芬蘭又稱拉普蘭,以後芬蘭人遷入,建立了芬蘭大公國。十二世紀後半期被瑞典統治。1809年俄瑞戰爭後併入帝俄,成為大公國。1917年12月芬蘭共和國宣佈獨立。
森林面積佔總面積的71%,以雲杉為主。水力資源豐富。有銅、鋅、金、鉻、鈷、鈦、釩等礦藏。
2003年外國來芬旅遊者共433萬人次,旅遊收入16.55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15%。遊客主要來自瑞典、俄羅斯、德國、英國、美國等。主要旅遊點是赫爾辛基圖爾庫、東部湖區、北部拉畢地區和奧蘭島
極夜極晝:由於芬蘭的拉普蘭省的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所以可以看到極夜與極晝,在極晝中,午夜的天空也不會灰暗,即使在南部海岸,也有19–20個小時的日照。
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大約與英國、法國、德國或意大利持平。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芬蘭的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非常發達,芬蘭是號稱因特網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組件都倚賴進口。

北歐瑞典

瑞典美景 瑞典美景
瑞典,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南部。面積約45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7624千米。人口968萬,90%居住在南部和中部。瑞典人約佔90%,還有芬蘭人薩米人。9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通用瑞典語
從1397年起是受丹麥控制的卡爾馬聯盟成員。1523年重獲獨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宣佈中立。1950年5月9日同中國建交。
瑞典王國位於歐洲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半部,西部和西北鄰挪威,東北接芬蘭, 東臨波的尼亞灣波羅的海,西南瀕北海。國土面積449965平方公里, 幾乎是英國的兩倍,堪稱歐洲第三大國。從南部的斯科納到北部的瑞典拉普地區長達1600公里。全國將近一半位於北緯60°以南,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
瑞典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和波羅的海的影響,冬季不太寒冷。 大部分地區屬温帶針葉林氣候,最南邊很少一部分地區屬温帶闊葉林氣候。2月的平均氣温北部為–12.9℃,南部為–0.7℃;7月北部為12.8℃,南部為17.2℃。 年平均降水量555毫米。
瑞典全境依自然環境不同,又可分為三個地區:北部、中部和南部。
北緯60°以北為北部地區,瑞典人稱之為諾爾蘭。 面積244,1461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60%,人口只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5%。 這裏是瑞典的主要森林區,森林面積佔全國森林面積的57%;擁有瑞典重要的鐵礦,鐵礦礦牀的含鐵率很高,從35%至63%。大部分礦石運到德國魯爾。瑞典北部是魯爾的主要礦石來源。
這一地區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鐵礦。水力資源豐富,擁有全國水力發電量的77%。這一地區包括耶夫勒堡、西諾爾蘭、西博滕、北博滕、耶姆特蘭等省。整個北部地區人口密度很小,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多集中在沿海及河谷地帶。這一地區還居住着瑞典拉普人,以農業和放牧馴鹿為生。
瑞典的主要大城市斯德哥爾摩(首都)、哥德堡就在這一地區。 這一地區工業發達,有鋼鐵、機器製造、化學、造紙、印刷、紡織、造船、汽車、煉油、 食品等工業。哥德堡還是瑞典的主要港口。中部地區又可分為三個地區:西部、東部、北部。 面積共109539平方公里,佔瑞典的27%,人口占全國人口部數的56%。

北歐冰島

冰島共和國(冰島語:Ísland),簡稱冰島,是北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位於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匯處,北歐五國之一,國土面積為10.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為32萬,是歐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首都是雷克雅未克,也是冰島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區人口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冰島地處大西洋中洋脊上,是一個多火山、地質活動頻繁的國家。內陸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內多分佈沙質地、冷卻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島雖然位於北極圈邊緣,但有墨西哥灣暖流所以氣温適中。
冰島地熱資源豐富,温泉廣佈。漁業、水力和地熱資源豐富,其他自然資源匱乏,石油等產品需要進口。可開發的年水力發電量為640億度,地熱能年發電量可達72億度。
根據《殖民之書》的記述,歐洲定居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亞納遜一行人是冰島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僅在冰島過冬。其後的幾個世紀,斯堪的納維亞人在冰島定居,他們也帶來了蓋爾人奴隸。
1262年–1918年期間,冰島成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後屬丹麥王室治下。
1918年冰島宣佈獨立,並在1944年成立共和國。
冰島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國民擁有國家提供的健康保險高等教育等北歐福利系統。
2014年冰島位於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的第13位,冰島是北約成員國中,人口最少並且是沒有常備軍隊的國家,僅有海岸警備隊承擔國防任務。

北歐旅遊業

北歐景點介紹

赫爾辛基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n Church)
赫爾辛基岩石教堂 赫爾辛基岩石教堂
岩石教堂坐落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是歐洲聞名遐邇的教堂之一,確切地址在赫爾辛基坦佩利岩石廣場,大廣場被一塊巨大連綿起伏的岩石所覆蓋,岩石高出地面達到8–13米之高,當地人完整的保留了自然地貌,教堂就地取材,牆體採用不經修飾的岩石堆砌,看似奇形怪狀、臨亂不堪但實際上每一塊岩石起都精心堆砌而成錯落有致,給教堂帶來了原始的氣息,教堂四周的巖壁還提升了教堂音響的效果,教堂非常富有藝術渲染力,建於1969年是斯歐馬拉聶兄弟的嘔心製作。岩石教堂最多可同時容納940人一起禱告,這裏還定去舉辦唱詩班教堂巖壁獨特的迴音效果讓教堂的音響效果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還會舉辦很多音樂會。
開放時間:岩石教堂開放時間不一,遊覽時請注意。
到達方式:可乘坐有軌電車3B、3T,在坦佩利岩石廣場下車即可。
蓋朗厄爾峽灣(Geirangerfjorden)
蓋朗厄爾峽灣 蓋朗厄爾峽灣
蓋朗厄爾峽灣是挪威最神秘莫測的地方之一,峽灣兩岸山峯高聳,懸崖峭壁中許多瀑布飛流直下瀉入峽灣中震撼人心。作為北歐最熱門的景點,蓋朗厄爾峽灣與納柔依峽灣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蓋朗厄爾峽灣位於西部著名景點有七姐妹瀑布但有超過七條瀑布飛瀉入峽灣,景色壯觀秀美。周邊適合垂釣、獨木舟、騎馬、漂流等活動,還可搭乘觀光船“七姐妹號”和“新娘面紗號”欣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麗景觀和險峻山崖上的農家小屋,行程約一小時左右。當地住宿可以選擇野營地、小木屋等特色住宿體驗,還可以入住能看到七姐妹瀑布美景的酒店和餐廳。

北歐旅遊攻略

北京和赫爾辛基有六個小時的時差,7、8月是北歐旅遊旺季,氣候涼爽,白晝很長。
北歐
北歐(10張)
第一站是從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開始的,這是一座緊挨着波羅的海邊的海港城市,也許是沿海城市氣候產非常濕潤,極端嚴寒也只有零下10℃左右,和芬蘭北部地區有着天壤之別,赫爾辛基的森林覆蓋率相當高,像是在森林中建立起來的城市,郊外的原始森林保存完好,放眼望去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色更增添了對赫爾辛基的期待,隨後來到火車站,當地火車站歷史悠久也是赫爾辛基的地標之一,20世紀歐洲建築的典範,轉乘地鐵直奔酒店安營紮寨。中午到赫爾辛基市中心瞎轉悠,發現歐洲的城市有一個特點,位於城市中心的必須是大教堂,附近會有市政廳和廣場的建築設施,廣場的中心有一尊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銅像,紀念這位皇帝給予了芬蘭人自治的權利,廣場中還有很多街頭藝人表演,逛逛周邊的紀念品商店有販賣木製品好刀具皮具等小商品,但價格都偏貴,也許北歐經濟發達物價水平也很高,這裏的人生活的非常安逸,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達到了很高的高度,導致犯罪率極低人們能和睦相處。

北歐外交

丹麥 歐盟成員國,北約成員國,非歐元國家。
瑞典 歐盟成員國,北約成員國,非歐元國家。
芬蘭 歐盟成員國,非北約成員國,是歐元國家。
挪威 非歐盟成員國,北約成員國,非歐元國家。
冰島 非歐盟成員國,北約成員國,非歐元國家。

北歐經濟

北歐模範世界

芬蘭是全球經濟競爭力冠軍常客,丹麥屬最佳商業投資環境,挪威與冰島奪下最幸福國家冠亞軍,瑞典有最適合人居的城市。

北歐未來世界

瑞典喊出2020年要成為世界第一個無油國,舉國正竭力發展替代能源,變成新一波全球競爭動力。
美國全球競爭力研究院北歐調查報告,為你取經小國大智慧。看看把污泥變沼氣、木屑煉酒精的未來能源,兼顧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與馬力性能的未來汽車,還有未來城市的面貌。
在經濟競爭力上,北歐五國經常領先世界各國。世界經濟論壇(WEF)的2006至2007年全球競爭力排行榜,芬蘭、瑞典、丹麥囊括第2、3、4名,挪威和冰島則分佔第12和第14名。在此之前,芬蘭曾經連續三年奪冠。而挪威更是在最近幾年內,快速竄升為全球國民平均所得最高的國家,約6萬美元。 
在科技創新力上,北歐五國也是遙遙領先。而經濟學人信息部(EIU)調查2002到2006年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國家(地區)排行,瑞典、芬蘭、丹麥分別是第4、5、7名,中國台灣地區位列第8。
生活質量上,儘管大自然條件惡劣,每年有半年冰天雪地,但還是由北歐奪冠。聯合國2006年選出的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幸福國家(人類發展指數最優國家),依健康生活知識水平生活水平三項指標做評比,除了已經連續六年奪冠的挪威繼續蟬聯榜首、第2名是冰島、另外北歐三國也都在前15名內。
這一張張的“獎狀”,無不反映北歐國家不僅有經濟競爭力、企業界富創新力、人民生活快樂、環境又適合人居,要説“世界最強的競爭力在北歐”,一點也不為過。但是,為什麼這地處世界角落的五個小國,今天能夠成為全球聚光燈下的國家競爭力標竿呢?
1.五國總人口2500萬,天邊海角卻胸懷全球
北歐五國論大小,除了丹麥面積4萬3000平方公里,比台灣省還大一些之外,其餘四國的面積都是台灣省的好幾倍。他們之所以謙稱自己是“小國”,主要是因為人口單薄。人口最多的瑞典900多萬人,最少的冰島甚至只有31萬人,五國人口湊一湊,只比台灣省2300萬人多200萬人。
正因為自認小國寡民,北歐五國非但沒有鎖國,反而不亢不卑,更加意識到必須張開雙臂擁抱全世界,不能自外於全球化經濟。
在《維京宣言》(The Viking Menifesto)一書中,兩位作者史崔德(Steve Strid)和安迪森(Claes Andreasson)提到,生長在蕞薾小國的北歐,應該是缺點,但因為人口少,本土市場小,愈能激發往外看的動機。這使得北歐五小國都非常國際化;例如,人民學語言很快、採用新科技很快、融入其它文化也很快。
黃世嘉就指出,北歐五國人民平均都會“三語”,除了自己國家的母語,還精通英語,再學習另一種歐洲語言做為第二外語
2 .深耕教育及研發,知識經濟取代資源倚賴
其實過去十多年來,北歐五國也面臨傳統產業因成本考慮,而外移東歐、印度和中國大陸的問題。為了成為仰賴知識的經濟體,北歐五國莫不積極投資於高素質的教育和創新研發。
例如,瑞典的研發(R&D)支出比例高達3.7%、芬蘭為3.5%、冰島2.9%等,五國的研發支出比例,不僅都高於歐盟25國的平均值1.86%,更超越英、美、德等大國。芬蘭更喊出,2010年研發支出會達到4%的目標。
芬蘭前總理利波寧便曾直言,芬蘭從一個仰賴資源的國家,發展為仰賴知識的國家,就是教育和投資於研究發展的結果。
丹麥北方有一個奧爾堡(Alborg),是無線通訊網路的研究重鎮,包括芬蘭的諾基亞、德國西門子、韓國三星等國際重要通訊業者,在市場激烈競爭之下,仍都願意加入這個共同研究聚落。
奧爾堡大學無線電通訊軟件中心主任寇奇(Peter Koch)表示,共同研究是希望吸引國內外人才,相互激盪創新的想法,以補丹麥傳統產業外移的空洞化危機。
事實上北歐的科技實力,從電信、重工、軍事科技、汽車業等,近百年來一直很強,例如Ericsson、NOKIA、VOLVO、SAAB等品牌早就世界聞名。加上持續不斷的研發能量,北歐五小國的競爭力,正是來自開放取勝的大格局,與不惜投入研發經費的深耕策略。
3 .高税賦、高福利,從搖籃到墳墓全都顧及
北歐五國是典型的社會福利國家,高所得、高税賦,卻也高福利。因為北歐政府拿了人民的血汗錢,甚少傳出貪污、腐敗,反倒建立了殷實的社會安全網,一手照料每位國民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大體實現了〈禮運大同篇〉裏幼有所養、老有所終的烏托邦境界。
從北歐國內的許多相關調查都不難發現,他們快樂的泉源,都不外是抽象的家庭、健康、友誼、信任感等因素,而不是擁有大筆的財富。
吳祥輝在《芬蘭驚豔》書中提到,芬蘭約三成的國家總預算,使用於社會福利。 而芬蘭的學齡兒童,平均每年領取1萬歐元的政府補助,到24歲前平均每人花費的國家社會福利經費,超過16萬歐元;幾乎可説終身免費教育教育支出只佔家庭支出的1%,教育支出都由政府一肩攬下。
主持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排名調查的經濟學家羅裴茲克拉洛斯(Augusto Lopez-Claros)表示,北歐五國因為“總體經濟環境健全,公共部門透明又有效率,政府預算與施政優先級十分吻合,”所以才能屢屢在競爭力評比上名列前茅。

北歐文化特色

童話世界
北歐名人
北歐名人(5張)
安徒生筆下小美人魚的丹麥、北海小英雄的發源地挪威、聖誕老公公的故鄉芬蘭、擁有200多座火山的冰島、也是諾貝爾的出生地瑞典。

北歐北歐神話

北歐神話最初起源於對太陽以及自然的生成能力的崇拜,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所特有的一個神話體系,其形成時間相對的較晚於世界上其他幾大神話體系,北歐神話的口頭傳播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2世紀,首先在挪威、丹麥和瑞典等地方流行,後公元7世紀左右隨着一批北上的移民傳至冰島等處。中世紀時,基督教在整個歐洲盛行,由於其在政治強力打擊,大部分記載北歐神話的作品被認為是異端邪説而付之一炬,至今保留的較為完整的有冰島史詩《埃達》以及日耳曼史詩《尼伯龍根之歌》等。
北歐神話是一個多神系統,大致上可分成四個體系:巨人、神、精靈以及侏儒。其中巨人創造了世界,生出了眾神,但同時也是眾神最大的敵人,可以將之理解為人格化的自然力量。神分為兩個部族,以主神奧丁為首領的阿薩神族(阿西爾部落)以及以大海之神尼奧爾德為首領的華納神族(瓦尼爾部落),其中主要神有十二個。精靈及侏儒屬於半神,他們為神服務,其具體由來仍很模糊,屬於日耳曼地區一特殊的創造。
在北歐神話中有許多十分特別部分,如人類的創造,首先被創造出來的是女人,而且創造的材料不是大多數神話中所示的泥土,而是一根樹枝。令一個較為突出的特點是由它的地理位置決定的,由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處極北,終年寒冷,因此冰霜巨人在神話中的地位很高,其常常令眾神感到頭痛不已。其次,關於滅亡與重生的觀點則影響最大,不象其他神話體系,北歐神話中的神本身也要面臨滅亡的命運,如奧丁為了獲得知識犧牲了左眼,被吊在樹上九夜、飽受創傷後才得到了象徵其力量的長槍。但另一方面,北歐神話相信當萬物消亡後,新的生命將再次形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循環的,但這並非是印度神話和佛教的輪迴轉世
北歐神話是被遺忘了很久的神話,古代北歐人的後裔將這份瑰寶棄而不顧,已有好幾個世紀之久。北歐神話最早流傳在芬蘭、瑞典、挪威及冰島一帶,甚至在北美格陵蘭島都有其蹤跡,是日耳曼民族之一的斯堪的那維亞民族(維京人的祖先)所創,後來羅馬帝國瓦解,此時那維亞人趁機向歐洲其它地方發展(侵略),“維京人”(viking,就是居住在海灣、港灣之人的意思)這名詞始於此時,而北歐神話也逐漸趨於完備。北歐神話中英雄的後裔,即今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及德意志東北低地的日耳曼民族。他們生在荒涼苛虐的自然環境中,養成勇武彪悍的個性。流浪、戰鬥和狩獵是他們日常的生活方式,他們經常在大膽進取的首領率領下遠征他國,異國贏得在本土所無的地位與財富。
這些戰勝國原有的文化,未必優於被他們征服的國家,武器和裝備也不一定能勝過對方。但他們擁有不畏恐懼的冒險精神和視死如歸的勇氣,這是日耳曼民族所以能侵擾整個歐洲的重要原因。這些不怕死的日耳曼勇士,逐漸擴大了遠征的範圍。
公元400年,他們以萊茵河多瑙河為界,與羅馬帝國相鄰。到了羅馬國勢漸衰,他們便不斷侵擾羅馬帝國的領土。
到第五世紀中葉,日耳曼民族從東西和北面受到芬族(即被漢帝國打敗西遷的北匈奴)的壓迫,於是,引起怒濤般的民族大遷徙。這就是日耳曼人所謂的英雄時代,北歐傳奇中的主人翁大多是這時代的英雄。這次大遷徙的結果,東至俄羅斯,西迄法國海岸、佈列登島,南至西班牙、意大利半島、西西里北非,都受到日耳曼人的侵襲,甚至遠至格陵蘭和部份美洲大陸都留有他們的足跡。流傳至今的北歐神話就是這民族的產物。
從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維京人威震全歐洲,是歐洲海上最可怕的海盜,甚至可以匹敵國家的軍隊,即使登陸作戰也不亞於海上,維京人是當時最強的戰士,那時正是歐洲的黑暗期,由於常常要外出作戰以及受到基督教、文字、藝術的影響,因此維京人開始有祈禱文、複雜的祭典、精緻的雕刻品、詩歌作品,至此是北歐神話的全盛期,不過被基督教會視為邪教。但神話的記錄在今天的日耳曼國家中都已不復存在。反而是在北海中滿布火山與冰河的孤島—冰島上保存了下來。日耳曼諸神完全被日耳曼民族遺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當推與羅馬帝國的接觸,以及經由接觸而受到的基督教之同化。再加上天災人禍,尤其是公元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使日耳曼固有文化殘缺荒廢,英雄的傳説,都墜入遺忘的深淵,塵封於歷史的長河。
十三世紀以後,維京人勢微,歐洲教會的勢力大增,北歐神話在歐洲各地開始失傳而且被禁止,維京人也被強迫開始改信基督教、天主教,只剩下冰天雪地的冰島以詩歌及散文的型式流傳在島上的吟遊詩人之間。這些吟遊詩人被稱為“史迦爾德”,他們原是落沒的維京貴族後裔,知識水準頗高,他們能自由洗練地運用種種複雜的直喻和隱喻來記載及創作北歐神話及英雄的故事,而且與時俱增,有學者説北歐神話之所以給人如此沉痛悲悽,但卻又怪異而豪壯的感受,可説是他們的傑作,因為他們本是落沒的貴族流亡到此的後裔,所以內心自然充滿着國破家亡而流落異鄉的悲痛心情,在加上冰島終年冰天雪地的氣候,以及冰島本身就是一個因火山而形成的火山島,土地多巖質而貧瘠,島的火山也不時噴發,與冰寒的天氣形成強烈的對比,所以不難想象這些詩人所撰寫的北歐神話是多麼的悽美、豪壯充滿了悲劇英雄的故事。
在那個時代只有基督教的教士識字,他們既掌管記錄,保管文獻,對於異教傳説、抄本、歌曲等自然深惡痛絕,清掃乾淨;只有少數資料倖存:英國的“貝歐武夫”–Beowulf、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Nibelungenlied和一些斷簡殘篇–Saga(英雄傳説),以及兩部冰島神話詩集“愛達經”–Edda(詩體埃達散文埃達)。再加上日耳曼民族認為原先所使用的古文字–魯納(Runenschrift),是帶有魔力的咒文,如果將語言定形為文字,等於將神秘力量授予敵人。因此,今日不只是古日耳曼人的信仰,甚至是生活方式,也都難以考證。
冰島是最後一個基督教化的北國,傳教士好像温和些,也可能是影響力小一點。拉丁文並未驅逐北國的文學語言。民眾仍用普通話訴説古老的故事,只是作者和時間不可考罷了。
十三世紀以後,新舊“愛達”(詩歌集)與“費爾森迦·薩迦”(散文集)才逐次被髮掘,重新以新文字[因為北歐人最早是以一種叫“福特哈克”的古代文字,又稱為“魯涅”(runa),傳説是三柱神之一的奧丁所創,屬於古日耳曼語一種,九世紀時拉丁文字傳入北歐但北歐人卻是將其融入“福特哈克”中,以它來撰寫詩歌與散文,所以到了十七世紀就無法直接閲讀,需要翻譯]撰成,到了十七世紀才又重新在北歐、德國等日耳曼民族國家傳開,成了現今對北歐神話研究的至寶。
最古老的“老愛達經”–ElderEdda(詩體埃達)手稿是公元一千二百年左右寫的,即基督教傳進來二百年後,書中有古歌謠二十九篇加上其它地方發現的同類歌謠,合成三十四篇。這些歌謠沒有書名,作者與編輯者的姓名也不詳,學者們判定年代很古老,大約作於公元850–1150年間。這時正是“維京時代”,這些海盜將從萊茵河下游居民聽到的傳説歌謠,傳回到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及冰島,再經由吟遊詩人吟誦潤飾成今日傳世的形式,這些口傳歌謠直到十三世紀中葉才寫成文字,這就是“老愛達經”產生的經過。
散文體的“新愛達經”–YoungerEdda(散文埃達)是十二世紀末的史諾里·史特盧森(Snorri Sturluson)寫的。主體是一篇教人寫詩的技術性論文,外加一些“老愛達經”所沒有的上古神話資料。
“老愛達經”比較重要,由許多詩篇構成,通常描寫同一個故事,彼此卻不相連。裏面有大史詩的材料,説不定比希臘“伊利亞德”的內容更偉大,卻沒有北歐詩人像荷馬一樣改寫“伊利亞德”以前的故事一般加以整頓。
北歐沒有天才人物將眾詩篇焊接成一體,化為美麗浩大的史詩;甚至沒有人拋掉粗糙平凡的內容,刪除幼稚煩人的重複部分。有時候“老愛達經”一連列出好幾頁人名。儘管文體很差,故事本身依舊射出幽光。“老愛達經”的詩人似乎有偉大的概念,卻沒有表達的技巧。很多故事棒極了。除了悲劇詩人改寫的幾個故事,希臘神話是無法與它相比的。
最好的北歐故事都很悲壯,描寫男人和女人堅決赴死,甚至有意選擇死亡,早就計畫妥當。“壯烈”是黑暗中的光明。而貫穿這一切的是悽慘無比的戰鬥世界觀,與南方的希臘神話形成強烈的對比。永劫的戰鬥籠罩着全神話,北歐神話的世界因戰鬥而創造,亦因戰鬥而歸於毀滅。任何民族的神話都有創世紀的傳説,但北歐神話卻盡力描述宇宙的毀滅。
北歐神話與南方的希臘神話在各方面都成為極鮮明的對比。希臘神話是文藝、美術與音樂的世界,是無上幸福的樂園。北歐神話則完全相反。
北歐神話予人最深刻的印象,應推其中所描繪的沉痛悲愴的世界形象。由生命巨樹Yggdrasil所支撐的宇宙呈現出多麼怪異而又豪壯的面貌,宇宙的一端是火焰巨人所居的極熱世界“火之鄉”Muspelheim(穆斯貝爾海姆),另一端則是永劫冰雪封鎖的冷霧世界“霧之鄉”Niflheim(尼福爾海姆)。
這兩個世界中間是神與人的居處,有時從南方飄來火與熔岩,有時從北方送來冰雪、嚴霜,永遠威脅着人類,也威脅着神祗。這種對“天堂”的描述是多麼悽慘,也是其它民族神話所沒有的。
在希臘神話的世界裏,屬於異類的神,充其量只有極少數半人半獸的牧神而且其出現也是牧歌式的,而且怪物的存在只是等待着神明和英雄的征服。
但是在北歐神話中卻充滿了一切奇形異相的生物,有巨大無比的大巨人,他脱下的手套,會被誤認為是高大的房屋;有一張開嘴即可吞噬天地的怪狼Fenrir;有以口銜其尾,環繞人類世界“中庭”的大蛇Jormungandr;有畏懼陽光,避居地底,黑麪長鼻的侏儒;有面色一半青色一半肉色的死亡女神Hela。
任何民族的神話都有創世紀的傳説,但北歐神話卻着力描述宇宙的毀滅,這是北方日耳曼神話與其它民族神話最不相同的特色。而且,北歐神話描繪宇宙毀滅的幻想,是如此沉痛、悲壯。
像人類這樣渺小的存在,其“生”與“滅”實在是不足道。在宇宙末日的大火焰中,有巨大的力與力之瘋狂相搏,在極其悲愴壯烈的最後之戰中,連“諸神國度”Asgard的諸神也都毀滅了,這些幻想實已臻至人類思維的極限。
北歐神話中的主神Odin,是暴風之神、戰鬥之神,同時也是永恆的放浪者。同是一個多神的世界,但希臘神話中,以宙斯Zeus為首的諸神,其地位都是永恆而不可動搖的,抗拒諸神的巨人,在悲慘的敗北之後,即被打入永劫黑暗的地獄,再也沒有出頭的機會。
相反的,北歐的諸神卻須不斷地與巨人族戰鬥,巨人除了擁有足以與諸神相抗的力量而外,同時也是這宇宙最早的誕生者,巨人是自然的化身,每一個巨人都代表一種自然現象,有火焰、冰雪、雷電、樹木、大地、煤炭、思維、衰老等等,就連諸神創世時所用的材料都是由巨人的血肉所化,巨人的血也在諸神的脈管中流動着。
除了主神Odin永恆之槍和雷神Thor的雷霆之槌以及豐收神Frey的勝利之劍以外,在武力上,諸神往往不是巨人的敵手,單就智力而言,諸神也未必優於巨人族。智能之泉是從生命之樹伸向巨人國的一枝樹根底下湧出,負責守護泉水的又是巨人Mimir。甚至那原應歸屬於神性的睿智,在北歐神話世界裹,其根源亦為巨人所有。
和一切均優於己的敵手作絕望之戰,這正是日耳曼民族所體會的命運。從民族大遷徙時代開始,歷經海賊時期,日耳曼民族的生存方式就是戰鬥、遷徙、再戰鬥。這是充滿沉浮流轉的動盪生涯,他們將民族命運置於戰鬥,從冒險中求生,屢敗而不悔,這種生活態度的根源正可從神話傳説中找到印證。

北歐教育

北歐國家(挪威、瑞典、芬蘭、冰島和丹麥)有着許多共同之處。它們都是福利性國家,並且合作歷史也非常長了。但是不同的北歐國家有着不同的課程結構。只有在低年級北歐國家的地理課才單獨設課。在挪威、冰島和瑞典地理課是社會科學的一部分。而在芬蘭它是生物和地理課的一部分。
在挪威和冰島,公民課歷史課和地理課都在社會課中教學,但是這三門課程有它們自己的體系。同樣的結構也出現在瑞典,不過瑞典的社會課包含的範圍更廣一些,還包括了宗教課
在芬蘭,地理和生物、物理、化學和健康教育一起作為前四年的環境與健康課的教學內容。在5–6年級,地理課與生物課構成了生物和地理課。7–9年級,地理課和生物課仍然屬於生物和地理課,但是兩門學科都有了自己的學科地位。
在丹麥,1–6年級地理和生物、物理、化學一起構成自然和技術課,7–9年級地理單獨設課。
在挪威,2006年課程改革以後地理課仍然作為必修課出現在中學。2005年,地理學科在瑞典中學的地位遭到質疑,地理課被一門新的課程“可持續發展”課所取代。在芬蘭的中學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各有一門課是必修課。在冰島,所有的地理相關的課程都是必修課。而在芬蘭,地理課在中學階段已不是一門必修課了。
非常有趣的是地理課在挪威、瑞典等一些國家裏是屬於社會科學的。而在丹麥它被分到了自然科學中。在芬蘭,地理課主要是自然科學,除了中學階段的人文地理課。在冰島,地理課(包括地理課和地貌課)同時屬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還是傳統的地理課程?
在北歐所有的國家中,初級中學的地理課都是完整的地理課。而在高中,完整的地理課出現在挪威和瑞典。在丹麥,自然地理得到強調。在冰島和芬蘭,地理課程被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北歐神話

北歐同性婚姻

北歐五國法律均承認同性婚姻
挪威:繼美國加利福尼亞宣佈承認同性戀婚姻,挪威2008年6月17日上議院投票通過了允許同性戀結婚法律。
瑞典:瑞典從2009年5月1日起正式承認同性婚姻,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七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2] 
冰島:2010年6月12日,冰島議會全票通過同性戀婚姻的法律,這項法律於27日正式生效。
丹麥:淡藍網6月7日訊:丹麥國會今天投票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該國將成為全球第11個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芬蘭:淡藍網11月28日綜合訊:芬蘭國會今天以105票贊成、92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婚姻平等法案。

北歐入境規則

1.北歐國民在北歐境內跨國界旅行,不需任何文件。(沒有任何邊檢);
2.歐盟國家的國民進入丹芬瑞,可以只帶身份證。(希臘除外)瑞士列支敦士登聖馬力諾國民享有同等待遇;
3.美國、日本、英聯邦、梵蒂岡教廷、波羅的海國家、西斯拉夫國家、匈牙利、希臘、塞浦路斯以色列、韓國及多數拉美國家、少數大洋洲非洲國家國民需有效護照但免簽證;
4.中國、朝鮮、越南、俄羅斯等少數亞歐國家的國民需簽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