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方針葉林帶

鎖定
在低温地區,生長着茂盛的長滿像針一樣尖尖的樹葉的針葉樹。特別是從西伯利亞到北美洲大陸北部之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針葉林帶,叫作北方針葉林帶。 [1] 
北方針葉林帶的組成樹種比較單純,主要有雲杉冷杉落葉松等,形成了大面積純林,主要的伴生闊葉樹種有樺、楊屬的種類。針葉樹立木通直,林相整齊,商品出材率高,是重要的商品用材。
中文名
北方針葉林帶
外文名
Coniferous forest belt in North
分佈地區
環繞北半球高緯度地帶
組成樹種
雲杉、冷杉、落葉松等
植被特點
鑲嵌植被是常見的一種重複模式
動物特點
常見的有小型哺乳食草動物等

北方針葉林帶概念

北方針葉林帶是指環繞北半球高緯度地帶(北緯50°以北)分佈的針葉林帶,其北界與凍原帶接壤。在美國稱北方針葉森林,在原蘇聯稱泰加林 [2] 

北方針葉林帶植被特點

北方針葉林生物羣落中的樹木大多是呈錐形的針葉樹,它們在北美北部和歐亞大陸的北部綿延生長。兩極森林帶與氣候學家所稱的北方氣候帶的位置恰巧吻合,因此人們稱之為北方針葉林帶。
北方針葉林帶的特點是在整個生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有着不同的植被鑲嵌。諸多地區性因素,例如氣候條件、地表形態和排水、營養的獲得和數量、火和歷史、植物生長階段和種子可用性,這些都在植物鑲嵌模式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一些北方針葉林喜歡在乾燥和排水條件好的地區生存,而另一些針葉林則喜歡在排水條件差、潮濕的地區生長。在很大程度上,鑲嵌植被是濕地森林的一種重複模式。 [3] 
沼澤地在冰河下沉期,排水條件差的地區出現了地勢低、多水的窪地。北方針葉林帶最顯著的特徵是在北部存在沼澤或窪地。北方針葉林帶向北向南,沼澤類型減少,多為富養沼澤泥炭層薄。
北方針葉林帶以北的森林凍原和凍原,氣候寒冷,為連續永久性凍土區。凍原的地表因被凍裂、變形而分割為多邊形沼澤。凍原的南半部和森林凍原的北半部有平丘狀沼澤。在森林凍原帶的南半部有高丘狀沼澤,丘的高度可達數米。凍原帶的沼澤面積較大,但泥炭層薄不足0.5米,多為苔草沼澤
北方針葉林帶以南的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帶,氣候較幹,沒有隆起的貧養泥炭蘚沼澤,有富養苔草沼澤、蘆葦沼澤和小面積榿木沼澤。 [4] 
北美北方針葉林生物羣落中,松樹中最主要的樹種是加拿大短葉松。主要生長在那些乾燥地區,例如在更新世末期大陸冰川融化時所形成的沙丘地帶和多沙的冰水沉積平原上。這些多沙地區通常排水系統較好,相對乾燥,但是土壤營養物質低,所以冷杉和雲杉都不能在這樣的土壤上生長。
落葉松木大致是和永久凍土層平行或位於其下。因為沒有山坡,水既不能向下流動也不能橫向流動,所以這些地區的土壤通常被水浸泡。與松樹、雲杉和冷杉相比,落葉松木具備更耐受水浸的基質。這些落葉松木有森林次冠層葉簇的稀疏林冠,由較低灌木和苔蘚地衣等地被植物構成(在一些地區作為持續的地衣植物層),它只是在阿拉斯加地區存在。然而,在歐亞大陸,落葉松木很普遍,尤其在西伯利亞東部的雅內森河流域地區。這種極端的大陸氣候狀況,使這個地區大範圍的永久凍土層存在,併為以落葉松木為主導的植物羣落提供了其所需的環境條件。 [3] 
北方針葉林帶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即使這種變化發生在很長時間以前),在教科書中所提及的温帶森林中有可能出現的生態延續,並沒有在北方針葉林植物羣落中出現。可是,所有的情況都表明,鑲嵌植被不會長時間保持穩定,而是在不斷地變化。土壤潮濕度、火、地下凍土層深度和厚度、森林地表有機物質的組成,以及營養的消耗,這些都隨着有機土壤組成的變化而發生。
火災是在持續變化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在北方針葉林帶經常發生火災(閃電是主要原因)。火災在北美針葉林帶發生的頻率為50~200年一次,在生物羣落東部的潮濕區域,500年發生一次火災的頻率更為常見。並不是每一次森林火災都很大,火災發生的範圍平均為大約10~12英畝(約4~5公頃)。據説,北方針葉林生物羣落髮生過世界上最大的火災,它延伸25萬英畝(約10萬公頃),並在很大範圍內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火災後還有一些入侵生長的植物,如白樺白楊楊樹——種子微小的闊葉樹很容易被微風吹散。它們在最近被燃燒的地方生根發芽,使這個地方的主要森林得以延續。如果白楊或其他的闊葉樹被蔓延的樹冠火所毀掉,它們的根會很快重新發芽。如果殘幹處的部分未受火災熱量的侵襲,它們就能在殘幹處再生。這樣,如果火災經常發生,闊葉樹較強的再生能力迫使針葉樹無法生存,最後取代了它們。火災的結果就是相同年齡的單獨樹種代替了針葉林。火災經常在分散區域零星發生,然而大的火災並不常見。最終年齡相同的單一樹種的早期演變造成了不同年代、不同樹種的鑲嵌分佈。 [3] 

北方針葉林帶動物特徵

在北方針葉林帶中的大型食肉動物有棕熊(也被稱作北美灰熊)、狼和山貓。在北方生物羣落中具有代表性的小型哺乳食草動物包括田鼠、野鼠、松鼠和野兔。它們種羣數量的變化,對以它們為食物的食肉動物有着直接的影響。週期性動物數量的增加和在這個生物羣落中許多物種所經歷的毀壞,是在北方針葉林帶生活的動物的顯著特徵。
由於季節的變化,北方針葉林帶的一些動物的皮毛會發生顏色的改變。這種變化能夠更好地偽裝它們:①使它們不易被獵物發現;②使它們不易被捕食者發現(在某些情況下,兩種原因都存在)。例如掃雪貂、北極狼北極狐雪鞋兔。在每年地面沒有被雪覆蓋的時候,它們的皮毛是土地的顏色(棕色、灰色和紅色)。
北方針葉林帶中的留鳥渡鴉,松雞類中的柳雷鳥啄木鳥和大灰林鸚類的貓頭鷹。在夏季,鳴鳥的數量很多,它們中的大多數都來自低緯度地區並在北方針葉林帶繁殖。除山雀外,很少有鳥類全年都居住在這裏。紅弱鳥和紅交嘴雀主要以針葉林種子為食,它們是北方針葉林帶的流浪者,不斷搜尋有松果的地方。它們在北方針葉林帶居住,完全以針葉林種子為食。在種子充足的時候,它們全年都停留在這裏。然而在種子缺乏的時候,它們開始大規模地遷移至南方,這也叫作急劇繁殖。
在温暖季節,北方針葉林帶飛蟲的數量大大增加。人們和一些動物對大量的蚊子和黑蠅感到討厭。然而,這些昆蟲卻是每年遷徙到北部森林中繁殖的鳴鳥的主要食物來源。有些昆蟲被認為是害蟲,森林管理員不喜歡它們,它們會大片地吃掉樹葉,導致樹木死亡。在北美的北方針葉林帶,破壞針葉林的罪魁禍首是雲杉蚜蟲,同樣對歐亞針葉林帶有嚴重危害的還有長角甲蟲和西伯利亞桑蠶。 [3] 

北方針葉林帶分佈地區

北方針葉林帶主要分佈在北歐的挪威、瑞典芬蘭、原蘇聯的歐洲北部向東經西伯利亞直至太平洋西岸,中國的東北北部和日本北部,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北部。 [2] 
參考資料
  • 1.    (韓)鄭玟至著;(韓)尹真賢繪;千太陽譯.植物王國的神秘檔案:現代出版社,2014:100
  • 2.    包浩生主編.自然資源簡明詞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220
  • 3.    (美)伯納德·H.庫恩尼克(BERND H.KUENNECKE)著;荊輝譯;張志明總譯審;包國章專家譯審.温帶森林生物羣落(Temperate forest biomes):長春出版社,2014:30-39
  • 4.    劉清廷主編.江河湖泊探秘:安徽美術出版社,201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