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斗芯片

鎖定
北斗芯片包含了RF射頻芯片,基帶芯片及微處理器的芯片組,相關設備通過北斗芯片,可以接受由北斗衞星發射的信號,從而完成定位導航的功能。
中文名
北斗芯片
包    含
RF射頻芯片
芯片組
基帶芯片及微處理器
功    能
接收和發射北斗衞星信號

目錄

北斗芯片發展歷史

國內做北斗芯片的企業也比較多,大家都看到市場前景好。但是芯片研發、流片、測試的前期投入很大,有的企業一直在虧損。
與發展了近30年的GPS相比,北斗的主要差距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天上的衞星、地上的地面站不夠多。衞星數量不夠,使得地面終端接收機能接收到的衞星數量少,要提高導航和定位精度,技術難度更大。地面站的作用非常重要,通過地面站對衞星的姿態、軌道進行精確調整,使衞星的軌道更加穩定合理,有利於提高地面的信號質量。但我國的地面站基本都在境內,沒有海外地面站,對衞星系統的儘快穩定運行十分不利。
二是國外的GPS基帶芯片技術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在抗多徑、加慣導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芯片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實現了單芯片方案,在成本上優勢非常明顯。這些經驗都是通過大量的測試和系統實際運行積累起來的。北斗也要經過若干年的經驗積累,才能達到類似的成熟度。
三是要實現高質量的差異化服務,還需要建設地基增強系統,開展運營和服務。由於北斗的用户數量少,還沒有運營商投資建設地基增強系統。
儘管北斗芯片發展的困難很大,但是做自己的北斗芯片的意義很大。首先,發展北斗產業,必須要有相應的基礎芯片做支撐,否則既談不上產業發展,也無法達到保障國家經濟和社會安全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説,北斗芯片做得好壞,關係到整個北斗產業的發展。因此,北斗芯片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做好的問題。
北斗芯片對整個北斗產業乃至信息產業的發展起着重要的支撐作用,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產值。芯片的1元產值,可以帶動整機的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產值。二是擴大整個市場的規模。芯片成本的穩步降低,將使北斗在越來越廣闊的範圍內獲得應用,從而帶動市場規模的擴大。三是促進我國信息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未來,基於位置的廣告、社交、安全等服務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服務內容。把北斗的位置服務與車輛的信息服務相結合,將使車聯網的服務內容更加豐富。 [1] 
2022年11月,中國衞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透露,北斗芯片植入手機成本僅為 10 元,可以實現不換卡、不換號、不增加外設的情況下,實現在沒有手機信號的情況下發送短信、報告位置。 [5] 

北斗芯片應用

隨着2000年10月31日第一顆北斗導航衞星成功發射 [2]  ,我國開始逐步建立北斗衞星定位系統,北斗芯片的應用也逐漸增多了起來。截止2013年,北斗在軍用及民用領域均已開展應用,對GPS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如在軍用領域,北斗二代軍用終端已達到釐米級的定位精度;而在更廣泛的民用領域,三星已推出支持北斗衞星定位功能的手機,凱立德已推出支持北斗的車載導航儀,根據《國家衞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衞星導航系統產值將超過4000億元,國內以往由GPS壟斷市場的局面就此改變 [3] 
目前,國產北斗芯片工藝水平跨入28納米新時代,面向物聯網和消費電子應用,又推出全面應用北斗三號新信號體制的芯片,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於國際同類產品。 [4]  國產北斗芯片已實現規模化應用,累計銷量突破80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佔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北斗高精度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北斗地基增強技術和產品成體系輸出海外。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