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平圖書館舊址

鎖定
北平圖書館舊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原為國立北平圖書館的所在地,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3月開工建設,民國二十年(1931年)6月25日竣工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北京圖書館,現稱“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北平圖書館舊址總建築面積達11800平方米,正門為三間琉璃門座式;主樓又稱文津樓,共有二層帶前廊,配樓共有一層,樓間連以平頂連廊;書庫在主樓後部,各樓均有地下層,造型仿清官式宮殿樓閣,綠琉璃廡殿頂,漢白玉須彌座式欄杆 [6] 
2006年5月25日,北平圖書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中文名
北平圖書館舊址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
所處時代
民國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9:00—12:00、13:00—17:00(週一、週日閉館)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
6-0885-5-012
建築面積
11800 m²
門票價格
免費

北平圖書館舊址歷史沿革

  • 國立京師圖書館新館舍
民國十四年(1925年)6月,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決定利用美國第二次退還的庚子賠款,與北洋政府教育部合作建設國立京師圖書館的新館舍;新館舍的建設費用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承擔,土地則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提供。同年10月,北洋政府教育部請撥北海公園西南方西安門大街上的舊御馬圈以及養蜂夾道迤西的舊操場空地作為國立京師圖書館的建築用地,並得到國務會議批准,但北洋軍方依然佔用此兩處地塊 [1] 
  • 北京圖書館
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北洋政府資金緊張,無法繼續提供經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停止為國立京師圖書館建設新館舍,決定自行建設圖書館,並取名為“北京圖書館”,成立“北京圖書館委員會”,委託北京長老會建築師丁恩氏繪製設計草圖。同年,北京圖書館委員會聘請建築師安那為圖書館建設顧問,安那擬定了《北京圖書館徵選建築圖案條例》,採用公開遴選的方式徵集北京圖書館建築式樣 [1] 
民國十六年(1927年)3月,北京圖書館委員會共收集到17份設計方案,並寄往美國建築師協會進行審查。同年6月,美國建築師協會收到設計方案。同年8月24日,美國建築師協會公佈中標方案,為由工程師莫律蘭設計的8號方案。同年9月1日,北京圖書館委員會另設建築委員會管理圖書館建設項目。同年9月24日,建築顧問安那與中標工程師莫律蘭簽約建設北京圖書館 [2] 
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北京圖書館設計工作基本完成 [2] 
北京圖書館設計圖 北京圖書館設計圖
  • 國立北平圖書館
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北洋政府退出北京,北京更名北平,“國立京師圖書館”更名為“國立北平圖書館”,併成立“國立北平圖書館籌備委員會”,原“北京圖書館委員會”併入該籌備委員會,還未動工的“北京圖書館”被劃為國立北平圖書館的新館舍 [2]  同年底,北洋軍閥將北海公園西南側的操場地塊交出,用於國立北平圖書館新館舍(原北京圖書館)的建設 [2] 
民國十八年(1929年)3月,國立北平圖書館新館舍開工建設 [1] 
民國二十年(1931年)初,國立北平圖書館新館舍竣工,因收入了原來藏在承德文津閣裏的《四庫全書》而取名“文津樓”。同年4月10日,國立北平圖書館致函北平市公安局,請求將門前道路西安門內大街更名為文津街。同年5月18日,北平市公安局函覆國立北平圖書館,同意更改道路名稱為文津街。同年6月25日,國立北平圖書館文津街館舍對外開放,時任館長蔡元培主持開館儀式。
北京圖書館 北京圖書館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務中心南移至昆明,圖書館原館舍被日本軍隊侵佔 [4]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2日,日偽政權“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接管國立北平圖書館,並更名為國立北京圖書館。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接管北平,圖書館複名國立北平圖書館。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人民政府接管了國立北平圖書館。
1950年,國立北平圖書館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管理,更名為國立北京圖書館 [3] 
文津樓 文津樓
  • 北京圖書館
1951年,國立北京圖書館更名為北京圖書館 [3] 
20世紀50年代,北京圖書館的書庫已不復使用,圖書館按照當初計劃書的規劃,在該建築北側續接了“T”字形書庫,與原有建築形成一體,此次擴建面積達3800平方米 [1] 
197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興建北京圖書館新館工程,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提出舊館(文津樓)要保持原樣 [3] 
1987年,北京圖書館紫竹院新館建設完工,北京圖書館館務中心主要移至紫竹院新館,文津街館舍僅保留古籍借閲功能,稱北京圖書館善本部 [2] 
20世紀90年代,北京圖書館對文津街館舍進行了系統性地修葺 [1] 
  • 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1999年1月,北京圖書館更名為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街館舍改為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2] 
北平圖書館舊址正門 北平圖書館舊址正門

北平圖書館舊址建築格局

北平圖書館舊址結構

北平圖書館舊址由歐洲工程師莫律蘭(V. Leth Moller)與丹麥藝術家尼爾摩(Erik Nyholm)等人設計,總建築面積11800平方米,其主樓東西向面闊77米,南北向進深65米,高19.89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20世紀50年代擴建的書庫,建築面積約3800平方米 [1] 
北平圖書館舊址由大門、院牆、主樓(即文津樓)、配樓等組成。其大門為三開間琉璃頂門座式朱釘紅漆大門,門上掛有牌匾“國家圖書館”,門前有兩座石獅。大門後為廣場,廣場寬闊,內有華表一對,國旗杆一根,周圍以綠瓦紅牆圍繞 [5] 
主樓 主樓

北平圖書館舊址特點

北平圖書館舊址主樓的建築設計仿造了清代宮殿樓閣,尤其是太和殿的設計;採用綠琉璃廡殿頂,綠色柱身,周圍是漢白玉須彌座式欄杆,主樓地上共有二層,配樓地上有一層,樓間由平頂連廊連接,各樓均有地下層。主樓一層左右各有一報告廳、展覽廳,二層為閲覽室,後部是書庫,連接走廊兩側為辦公用房 [5] 
北平圖書館舊址建築注重與周邊環境協調,堅持民族建築形式與現代建築功能相結合,順應了時代的風氣 [1]  。主樓文津樓的設計將現代圖書館的需要與中國宮殿式建築互相調和。其支柱與屋頂完全採用中國式風格,且所有支柱全能直達於基礎,採光良好。建築各部分的佈局與整體佈局協調,且佈置具有彈性,預留有擴建場所 [1] 
民國時期,國立北平圖書館內還有經木質旋轉門、衣帽寄存間、玻璃吊燈、銅質五金旋鈕的中式推窗、直飲水系統、木質雕花的大樓梯等,閲覽室可供200人閲讀,內有柔軟的軟木地面和圖書運送設備 [1]  [9] 
圖書館平面圖 圖書館平面圖

北平圖書館舊址文物遺存

  • 華表
北平圖書館舊址主樓前有一對華表,為漢白玉石雕華表,通高約8米,下為八方形須彌座。華表來自圓明園安佑宮,安佑宮宮門外原豎有華表兩對。民國十四年(1925年),燕京大學修建校舍時,由美國牧師翟伯僱人搬運三根,遭北郊警察阻止,其中一對運到燕京大學,豎於該校主樓前,另一根則被京師警察廳運往城裏,民國二十年(1931年)春,那一根華表曾橫卧在天安門前道南;同年夏季,國立北平圖書館文津樓新館建成時,就將放置於天安門前的那一根華表,與圓明園剩下的一根華表運到新館,豎立在文津樓前 [5] 
  • 《文源閣記》石碑
北平圖書館舊址主樓東側立有《文淵閣記》石碑。此石碑原是圓明園安佑宮東亭之碑。民國二十年(1931年)在中山公園舉辦圓明園遺物展覽時,此碑列為展覽之物。展覽結束後石碑移放到國立北平圖書館內院東側,1990年前後轉移到新開闢的花園之中。碑文為《文源閣記》,上題“乾隆甲午孟冬御筆《文源閣記》”,其中“甲午”即指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皇帝御筆題寫碑文,碑上漢字滿文對照,各佔一半,今已風化,字跡不清 [5] 
  • 大門前石獅
北平圖書館舊址大門前石獅由圓明園搬運而來。石獅做工細膩,揚頸低頭,挺胸收腹,姿態威武。兩隻石獅身上靠內側各有一隻長56釐米的小石獅,小石獅爬在大石獅側背上玩耍,增添了情趣,從中也看出清代中晚期石獅重視裝飾化、多樣化 [5] 
  • 主樓前石獅
北平圖書館主樓前有一對石獅,個頭較大,威嚴莊重,氣勢磅礴,總高3米多,是較為典型的清代石獅。石獅弓背蹲坐,頭頂螺旋髮捲個大數量少,眼凹眉卷,鼻子由三個圓球組成,較為誇張,方嘴張開,舌頭上舔,下巴的鬚髯比較短,胸前雕花綬帶上掛一鑾鈴兩纓穗,雄獅爪下繡球旁象徵權力的綬帶短小,雌獅爪下小獅四腿朝天。石獅下有二層底座,上層底座為方箱式,座飾錦鋪團花滕紋,下層底座為几案式,雕刻的山形紋。
這對石獅是從恆親王府(五爺府)購買來的,恆親王愛新覺羅·允祺為清康熙皇帝第五子,也稱五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恆親王,清雍正十年(1732年)去世。民國二十年(1931年)4月,國立北平圖書館購得橫琴王府內石獅,運至文津樓前 [5] 

北平圖書館舊址歷史文化

北平圖書館舊址藝文

  • 梁思成《建築設計參考圖集序》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建築學家梁思成著有《建築設計參考圖集序》一文,評價了國立北平圖書館建築:
“民國十四年(1925年),國立北平圖書館徵選建築圖案,標題聲明要仿宮殿式樣,可以説是中國人自己對於新建築物有此種要求之始。中選者雖不是中國人,但其圖案,卻明顯表示對於中國建築方法的認識已較前進步所設計的樑柱分配,均按近代最新材料所取方式,而又適應於與近代最新原則相同地中國原來構架;其全部外形之所以能相當的表現中國固有精神而不覺其過於勉強者,就在此點。可惜作者對於中國建築各詳部缺乏研究,所以這座建築物,就只宜於遠觀了 [1] 
正門 正門

北平圖書館舊址館務管理

民國時期,國立北平圖書館下設二會八部,分別為購書委員會、編纂委員會、總務部、採訪部、編纂部、閲覽部、善本部、金石部、輿圖部和期刊部,館藏書籍包括漢文滿文、蒙古文、日文西文普通書籍逾四十萬冊;宋元明清刊本、寫本、抄本古籍逾三萬冊;金石拓片逾八千幅;輿圖八千餘幅;此外還有寄存圖書六千餘種三萬餘冊。其中包括了《四庫全書》等收藏。
國立北平圖書館在民國時期是免費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市民無需交納任何費用,只需每次在圖書館入口處領取具有借書證性質的門牌就可以在圖書館中任意借書閲覽,但並不提供外借。另外,圖書館對進館讀者的衣着有着嚴格的要求,讀者必須着中式長衫或者西式襯衫西褲並衣着整潔方可入內,否則就要被擋在圖書館的大門之外 [1]  [9] 
內部老照片 內部老照片

北平圖書館舊址文物價值

民國二十年(1931年),國立北平圖書館新館(文津樓)的落成,不但在國內外圖書館界與建築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改變了國立北平圖書館“館無定所”的局面。此後,北平圖書館的人才培養、館藏建設、目錄索引編纂、學術研究成就卓著,為中國的圖書館事業奠定了基礎 [5] 
北平圖書館舊址主樓(文津樓)是中國最早一批採用公開方式遴選設計方案的國家級公共建築項目,由一批具有國際視野並積極推動中國文化事業發展的專家、學者設計管理,是民國時期中國建築的典範之一 [1] 

北平圖書館舊址文物保護

2006年5月25日,北平圖書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2017年12月,北平圖書館舊址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公佈為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8] 

北平圖書館舊址參觀信息

北平圖書館舊址地理位置

北平圖書館舊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東北鄰北海公園,東鄰團城、大高玄殿、景山公園、故宮博物院等,南鄰中南海,西鄰西四地區 [5-6] 

北平圖書館舊址門票價格

北平圖書館舊址免費對外開放,參觀前需通過“國家圖書館服務號”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預約場館選擇“古籍館” [10] 

北平圖書館舊址開放時間

北京圖書館舊址,即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的開放時間為每日09:00—12:00,13:00—17:00,週一、週日閉館 [10] 

北平圖書館舊址交通信息

  • 地鐵
乘坐北京地鐵4號線,在西四站下車,向東步行1.2千米即可到達。
乘坐北京地鐵6號線、北京地鐵8號線,在南鑼鼓巷站下車,沿北河沿大街、景山前街(文津街)步行2.6千米即可到達。
  • 公交
乘坐北京公交14路,在府右街站下車,向北步行約100米即可到達。
乘坐北京公交101、103、109、124、128路,在北海站下車,向西步行約200米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