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帝誕

鎖定
北帝誕是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的一個融民間信仰、世俗性、羣眾性、娛樂性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漢族傳統文化活動,其中以佛山祖廟北帝誕廟會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 [1] 北帝,又稱為玄武、真武等,是道教中司水之神,是廣府人最崇拜的神祇之一 [2]  。相傳北帝在三月三羽化成仙,因此得道之日就成了北帝誕。 [3]  2008年2月,佛山祖廟北帝誕廟會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 
中文名
北帝誕
活動形式
廟會、遊神
節日時間
農曆三月初三
地    區
珠三角

目錄

北帝誕歷史淵源

北宋以來,玄武崇拜日盛,尤其是北宋邊患頻繁,作為北方主神的玄武,其崇拜得到官方支持,為避宋太祖趙玄朗諱,玄武更名為真武,其形態逐漸人格化 [6]  。佛山舊時為水澤之地,水患頻多。加之宋代以來,佛山成為嶺南著名的冶鐵中心。北帝司水,水又能滅火,故佛山自宋代元豐年間建造供奉北方水神真武的祖廟,防水防火,保一方平安,把社會安全,提到首位。元豐年間,曾詔封“佑聖”為真武靈應真君,在這種背景下,隨着中原人口大量南向遷移,玄武崇拜也就跟着來到了嶺南。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傳説真武大帝曾顯靈相助,特封真武大帝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大力宣揚“君權神授” [6]  ,把北帝祭祀列為國家大典,玄武信仰也因此進一步遍及全國。北帝崇拜在明代以後也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民間信仰的主流之一。北帝祀典上升成為官方禮制,不僅供奉北帝的祠廟遍及各鄉,而且村民的家中也普遍供奉着北帝的神位。明清以來,佛山祖廟因其“惟我獨尊”的最高地位,成為一個集政權、族權和神權於一體的官祠廟宇,佛山祖廟和北帝崇拜在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區有着相當廣泛的影響。 [5] 

北帝誕現狀

北帝誕當天廣州黃埔村都舉行村中成年男子的“上匾”儀式。“上匾”是黃埔村男子人生的大事,上了“匾”的男子就是可以交付重任的“頂樑柱”了。村裏凡在40歲以上,年齡尾數為1的男子,都會在當天到北帝廟舉行朝拜儀式,把名字刻在同一塊牌匾上並高掛在北帝廟內。“上匾”成了黃埔村獨具特色的風俗。在祠堂街的舞台上安排了唱大戲環節,粵曲粵劇將唱足一天。祠堂街和吉辰大街廣場上將擺上數百圍桌椅,各個姓氏的村民、宗親兄弟齊吃“阿公飯”共慶北帝誕辰。
珠村北帝齋 用料簡意頭好。據瞭解,依據珠村風俗,做北帝齋的材料非常簡單,都是大白菜、粉絲、腐竹之類,加入南乳、片糖,用大鍋來煮,因寓有保身體健康的意頭很受村民歡迎,前昨兩天每天光是大白菜就用了上千斤。 [7] 
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舉行傳統的飄色巡遊活動,隊伍由鰲魚方陣、淨瓶隊、飄色以及八音鑼鼓櫃組成,從留耕堂廣場出發,途經沙灣古鎮核心街道。響亮的引領鑼聲為巡遊拉開了序幕,最為吸引目光的莫過於飄色方陣,“色仔”“色女”們衣飾豔麗華美,凌空的動作飄逸靈動。既有表現傳統民間傳説的《天女散花》、《獨佔鰲頭》,也有反映本土文化的《古鎮蘭芳》、《青蘿三鳳》。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