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帝誕廟會

鎖定
北帝誕廟會是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的一個融民間信仰、世俗性、羣眾性、娛樂性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漢族傳統文化活動,其中以佛山祖廟北帝誕廟會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 [1] 北帝,又稱為玄武、真武等,是道教中司水之神,是廣府人最崇拜的神祇之一 [4]  。宋代後,又屢獲統治者加封,其地位越來越煊赫。到明代,北帝祭祀已被列入國家祀典,北帝信仰進一步遍及全國。供奉北帝的佛山祖廟建於北宋元豐年間,是中原人南遷到嶺南時所帶來的北帝崇拜的產物 [2]  。相傳北帝在三月三羽化成仙,因此得道之日就成了北帝誕 [3]  。2008年2月,佛山祖廟北帝誕廟會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3] 
中文名
北帝誕廟會
地    區
珠江三角洲

北帝誕廟會歷史淵源

北宋以來,玄武崇拜日盛,尤其是北宋邊患頻繁,作為北方主神的玄武,其崇拜得到官方支持,為避宋太祖趙玄朗諱,玄武更名為真武 [14]  。佛山舊時為水澤之地,水患頻多。加之宋代以來,佛山成為嶺南著名的冶鐵中心。北帝司水,水又能滅火,故佛山自宋代元豐年間建造供奉北方水神真武的祖廟,防水防火,保一方平安,把社會安全,提到首位。元豐年間,曾詔封“佑聖”為真武靈應真君,在這種背景下,隨着中原人口大量南向遷移,玄武崇拜也就跟着來到了嶺南。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傳説真武大帝曾顯靈相助,特封真武大帝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大力宣揚“君權神授” [14]  ,把北帝祭祀列為國家大典,玄武信仰也因此進一步遍及全國。北帝崇拜在明代以後也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民間信仰的主流之一。北帝祀典上升成為官方禮制,不僅供奉北帝的祠廟遍及各鄉,而且村民的家中也普遍供奉着北帝的神位。明清以來,佛山祖廟和北帝崇拜在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區有着相當廣泛的影響。 [12] 

北帝誕廟會廣州北帝誕

北帝誕廟會 北帝誕廟會
農曆三月初三是傳統的北帝誕民俗節日,在廣州番禺區沙灣古鎮和海珠區黃埔古村,延續百年的“飄色”巡遊活動。歷年來,北帝誕當天廣州黃埔村都舉行村中成年男子的“上匾”儀式。所謂“上匾”,就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廣州黃埔村要給年齡是41、51、61……直至91歲的村民“上匾”。這個傳統早在乾隆年間就在廣州黃埔村實行,凡是41歲以上的男性村民,每逢年齡尾數是“一”的當年三月三,集體到北帝廟舉行朝拜儀式,並把名字刻在一塊牌匾上,每隔十年更新一次。“在北帝公生日這天上匾,寓意與北帝公‘同日生’,福壽延綿”,村民介紹,“上匾”其實是一種祝壽和祈福的做法,同時也成為了廣州黃埔村獨具特色的風俗。
北帝誕廟會 北帝誕廟會
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舉行傳統的飄色巡遊活動,巡遊隊伍由鰲魚方陣、淨瓶隊、飄色以及八音鑼鼓櫃組成,從留耕堂門前廣場出發,途經古鎮核心街道以及中華大道部分路段。響亮的引領鑼聲為巡遊拉開了序幕,鰲魚方陣首先打響頭陣。各個板色依序緩緩前進,飄色裝置精緻巧妙,色仔衣飾豔麗華美,凌空的動作飄逸靈動,表情或從容淡定,或興高采烈。飄色內容既有表現傳統民間傳説的《天女散花》《獨佔鰲頭》《三田和合》等,也有反映本土文化的《古鎮蘭芳》《青蘿三鳳》。在整個巡遊中,八音鑼鼓不間斷地奏響熱鬧的傳統音樂,為飄色伴奏。 [5] 
第七屆“荔枝灣·新西關”民俗文化節——“三月三·荔枝灣”北帝誕系列活動在荔枝灣、荔灣湖公園及仁威廟正式開幕。系列活動第一天的最大亮點是仁威祖廟“拜文昌”,開筆禮轉文塔。醒獅表演結束後,仁威祖廟道長帶領60名來自廣雅實驗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仁威廟文昌殿進行道教祈福儀式,這60名小朋友身穿統一着裝,在家長的陪同和仁威廟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完成“拜文昌”儀式。“拜文昌”儀式結束後,泮塘醒獅隊領頭進行醒獅表演,與仁威廟道長和60名小朋友沿仁威廟廣場、泮塘路、龍津橋巡遊至文塔廣場,參加“轉文塔”開筆典禮。 [6] 

北帝誕廟會佛山北帝誕

北帝誕廟會 北帝誕廟會
北帝誕作為佛山最大的羣體性活動,有着廣泛的全民參與性;廟會活動極力表現北帝誕生時的“繁華鼎盛”、極力彰顯北帝的靈應、地位的隆崇,顯示着鮮明的世俗性和對佛山社會發展史的重大影響。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北帝誕日,民間慶賀活動規模盛大。佛山祖廟北帝誕廟會的活動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北帝誕慶典期間的儀式,包括赴廟肅拜、北帝巡遊、演戲酬神和燒大爆等;二是與北帝誕相關的活動,如正月初一至十五及每月的初一、十五的行祖廟,正月初六至三月三十的北帝坐祠堂,二月十五、八月十五的春秋諭祭,九月初九的北帝崇升“飛昇金闕”等。廟會活動規模宏大,“舉鎮數十萬人,競為醮會”。改革開放後,隨着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擴大,民間信仰得到尊重,民間遂自發恢復起北帝誕活動,並呈現出一年比一年興旺的景象。近幾年來的北帝誕,又開始逐步呈現古代北帝誕“鼓吹數十部,喧騰十餘里”的盛況。
胥江祖廟位於三水蘆苞鎮北郊,建於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自建廟之初,胥江祖廟周邊村民便自發組織起了“北帝誕”廟會,這一風俗活動在蘆苞民間得到了很好的延續與傳承。除了每隔三十年舉行一次小會,六十年舉行一次大會外。每年到農曆三月初三北帝誕當天,鄉人都會到胥江祖廟肅拜,蘆苞各坊也會結綵演劇。這一廟會習俗除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有過短暫停止。改革開放後,胥江祖廟便又開始小規模恢復“三月三北帝誕”民俗活動。 [11] 
南海西樵簡村於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在村中建北帝廟,並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北帝誕辰舉辦系列活動來紀念北帝公。傳統的北帝誕民俗活動有祈福祭祀、北帝巡遊、派發壽包、舞醒獅、粵劇大戲等內容,近年來更融入了歌舞、舞龍、電影等新元素,並筵開千席,全村同慶。2012年10月,被南海區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5] 

北帝誕廟會深圳北帝誕

北帝誕廟會 北帝誕廟會
在傳統的三月三“北帝誕”,深圳寶安西鄉舉行舞龍、醒獅、飄色、歌舞、巡遊、粵劇、木偶等活動,熱鬧非凡,氣氛不亞於過年。龍、鳳、獅等拉開架勢,一會兒蛟龍戲珠,一會兒雙鳳來朝,一會兒獅子採青……童男童女架起的“飄色”更吸引眼球,八仙過海、盜靈芝、觀音送子、六國封相……很多市民都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民間藝術。整個巡遊時間近2個小時,所到之處一片沸騰。“鼓吹數十步,喧騰十餘里”,昔日盛況,昨日重現。
清晨,巡遊隊伍從西鄉公園出發,在途經西鄉老街真理街的北帝古廟與河西的西鄉步行街時更是熱鬧非凡。60人的龍鳳隊、30人的麒麟隊、200人的醒獅隊、300人的風情演繹、60人的飄色表演隊……龍鳳獅舞、飄色花車,多姿多彩的民俗節目一路演繹。每當路過繁榮的街市,商鋪紛紛打出彩花,市民紛紛走出店門慶祝,老人小孩端着飯碗走上街頭趕廟會,附近工廠的工人踮起腳尖、拿出手機狂拍。 [7] 

北帝誕廟會東莞北帝誕

每年農曆二月最後一天到三月初三,東莞東城温塘社區就會舉行盛大的盛裝遊行活動,紀念北帝誕辰。這一天,村裏的人抬着菩薩轎子,上面坐着北帝菩薩,村人端着鬆糕、艾角、米果等自制點心,組成聲勢浩大的巡遊隊伍,爭奇鬥豔。東城温塘遊會最早是為了紀念北帝誕辰而創辦的,已有400多年曆史。東城温塘村民為紀念這一節日,組成聲勢浩大的巡遊隊伍,還有許多戲裝打扮的青年男女,裝扮成各種戲曲中的任務造型。遊會的隊伍從白廟出發,逐村遊行。巡遊期間,還要連續上演多天古裝大戲。後因種種原因,曾中斷了六十多年。 [8] 

北帝誕廟會中山北帝誕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中山市隆都地區的一個傳統節日——北帝誕。每年到了這一日,中山市沙溪地區但凡建有北帝廟的鄉村,都會隆重地舉行慶祝活動。特別是沙溪的雲漢、龍頭環、象角等鄉村,幾乎舉村出動。人們自發組織,挑起花藍、舞起醒獅、龍、鳳、鶴等“飛禽走獸”,沿街巡遊,萬人空巷,場面壯觀。其中,沙溪雲漢村的“三月三”北帝誕廟會的習俗,六十年一屆的“羅天大醮”已經舉行過七屆,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 [1] 

北帝誕廟會江門北帝誕

台山市斗山鎮浮石村在北帝誕期間會舉辦飄色巡遊活動,並抬着北帝塑像出遊 [16]  。奉祀水神北帝公傳統的古勞水鄉人來説,三月三北帝誕是非常重要的節日。麗水新村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都會舉辦北帝公巡遊活動。當天,村內的壯丁抬着北帝像全村巡遊,寓意將福氣傳播到家家户户。全村青壯男丁初二晚上就會到北帝廟進行清潔拜祭儀式。 [9]  新會區三江鎮新江村在農曆三月三北帝誕祈福日。 [17] 

北帝誕廟會珠海北帝誕

農曆三月初三“北帝誕日”,珠海市區的山場城隍北帝廟和斗門白蕉鎮林大村等地,都有羣眾自發舉行活動,弘揚傳統節慶。在白蕉鎮的林大村,村民們除了在三聖宮前燒香、祭拜、分豬肉、唱大戲以外,另外“北帝誕”特有的“牽布橋”習俗更是別具一格。 村民們從三月初二就開始祭祀,一直持續四天,每天在廟前燒香、祭拜、分豬肉、唱大戲、牽布橋,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牽布橋”,此習俗已有200餘年歷史。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