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嶽廟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北嶽廟,漢稱北嶽祠,唐稱北嶽安天王廟,宋稱北嶽安天元聖帝廟,元稱北嶽安天大貞元聖帝廟,到明時去掉歷代所加封號,改稱為北嶽廟,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城西部恆州鎮北嶽路2號,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北魏景明、正始年間(500—512年),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以前,北嶽廟一直是歷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嶽恆山之神的場所,總佔地面積為173982平方米。 [1-3] 
北嶽廟建築格局呈坐北朝南的“田”字形,採用的是以中軸線為主,兩廂對稱的傳統建築形式。 [3]  廟內主體建築德寧之殿在中軸線北端,往南依次建有飛石殿、三山門、凌霄門、御香亭、朝嶽門、牌坊、石橋等。北嶽廟是一座內涵豐厚的文化藝術殿堂,集古建、繪畫、書法、石雕、定瓷等藝術於一身。 [4]  北嶽廟碑刻對研究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書法藝術的演變,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1-2] 
1982年2月23日,北嶽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11年1月10日,北嶽廟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6] 
中文名
北嶽廟
地理位置
保定市曲陽縣城內北嶽路
開放時間
8:30-17:00 [13]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40元/人(2013年)
佔地面積
173982 m²
著名景點
德寧之殿
飛石殿遺址
御香亭
始建時間
北魏景明、正始年間(500—512年)
保護級別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
2-0024-3-009

北嶽廟歷史沿革

北嶽廟 北嶽廟
北嶽廟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北魏景明、正始年間(500—512年)。
漢至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帝王祀北嶽恆山便在其所。
唐貞觀年間(627—649年),曾重建北嶽廟,嗣後歷代均有程度不同的修補與擴建。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北嶽廟曾擴建。
宋淳化元年(990年)契丹入侵焚燬北嶽廟,次年宋太宗詔旨重修。
元代初年,北嶽廟闢為道教活動場所。
自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移祀北嶽於(山西)渾源”後,北嶽廟便逐漸被荒廢。 [1-2] 
北嶽廟 北嶽廟

北嶽廟建築格局

北嶽廟 北嶽廟
北嶽廟南北長542米,東西寬321米,總佔地面積為173982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380萬平方米。其建築格局呈坐北朝南的“田”字形,採用的是以中軸線為主,兩廂對稱的傳統建築形式。 [3]  其規制由南往北原有建築依次是:登嶽橋、神門、牌坊、朝嶽門、御香亭、凌霄門、三山門、飛石殿、德寧之殿、後宅門、望嶽亭。德寧之殿為廟內主體建築,往西有西昭福門、西進祿門、直至城西門;往東有東昭福門、東進祿門、大門、牌坊。此外,還存有碑樓、碑亭等數處,散建於中軸線兩側。 [2]  [4]  [7] 

北嶽廟主要建築

北嶽廟綜述

北嶽廟主要建築排列在南北中軸線上,現存建築有御香亭、凌霄門、三山門、飛台殿遺址和德寧之殿等,兩側還有一些碑亭。 [1] 

北嶽廟德寧之殿

德寧之殿,為北嶽廟內主體建築,建於元至元七年(1270年),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重建, [8]  為中國現存最大的元代木結構建築。德寧之殿坐北朝南,佔地面積2009.8平方米,通高25米,面闊9間,進深6間,,地面均以方磚、條磚墁地。外帶回廊環繞,重檐九脊廡殿式結構,琉璃瓦脊,青瓦鋪頂,宮殿式雙檐高啄的建築外觀。大殿建在石砌的台基之上,殿內柱子樑架為中柱式;殿檐斗拱為一朵、二朵式。殿前有月台,四周有石欄板望柱,柱頭裝飾有石雕獅像,共計99只。殿台四角飾有四螭首。 [1-2] 
德寧之殿 德寧之殿

北嶽廟飛石殿遺址

飛石殿,始建於明代,相傳為紀念隕石降於曲陽而建,清宣統元年(1909年)毀於大火,據對飛石殿遺址的觀測,原建築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坐落在高1.3米的台基上,佔地面積425平方米,現僅存殘碑、碑座和柱礎石,有4個柱礎石刻有蓮瓣紋,為明代風格。從一米多高的台基,以及台基上的殘碑、碑座和柱礎可以看出飛石殿是北嶽廟內僅次於德寧之殿的第二大建築。 [3]  [8] 
飛石殿遺址 飛石殿遺址

北嶽廟御香亭

御香亭,又稱敬一亭,為明嘉靖年間的重檐三滴水八角攢尖頂純木構建築, [8]  平面八角形,三層檐,布瓦頂,花琉璃脊,內外檐柱各八根,四面設券門,台基高1.5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修,保存完好。
御香亭是皇帝舉行祭祀大典之前更衣的地方,所以也叫更衣亭。這個亭子中間原來有一座用石頭做的香爐。每當皇帝祭祀那天,有人便早早點燃爐內撒滿的松枝、檀香等,使其香煙燎繞。皇帝沐浴更衣後,帶領文武官員前來跪拜,並且親自點燃三柱清香,以謝神恩。
御香亭 御香亭

北嶽廟凌霄門

凌霄門,北嶽廟第三道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987年重修,單檐硬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門前設有八字照壁牆。 [9] 

北嶽廟三山門

三山門,北嶽廟第四道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為三連門,後改建。1986年重修。單檐懸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10] 

北嶽廟文物遺存

北嶽廟綜述

北嶽廟內現藏有碑刻、石雕、經幢、壁畫等較多文物。 [1-2] 

北嶽廟碑刻

北嶽廟碑刻
北嶽廟碑刻(5張)
北嶽廟內存有碑、碣、經幢200多通,並建有碑廊、碑樓,是河北省最大的碑羣之一。碑刻內容多為歷代重修北嶽廟的記載和祭祀北嶽之神的祭文。從書法藝術上講,真、草、隸、篆和行書等字體均有。碑刻中最早的北魏和平三年(462年)刻制,其他有“大唐定州北嶽恆山靈廟之碑”、“大唐北嶽祠碑”、“大唐北嶽神之碑”、“大宋重修北嶽安天王廟之碑”、“大宋重修北嶽廟之碑”、“蘇軾詩詞碑”、“大元封加北嶽手詔碑”等。 [1] 
飛石殿遺址東側保留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浙人樊獻科所書“飛石”碑,西側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曲陽縣知事、瀋陽李經正的“飛石殿遺址”碑。 [3] 

北嶽廟壁畫

北嶽廟壁畫
北嶽廟壁畫(5張)
北嶽廟最為壯觀的是德寧之殿內的壁畫,殿內東、西兩壁有高大的壁畫,高6.5米,長17.6米,有唐代畫聖吳道子所畫的“天宮圖”,北山牆背後繪有巨幅彩色壁畫“北嶽恆山神出巡圖”,壁畫高8米,長27米,東西兩側壁畫各高8米,長18米,壁畫總面積為504平方米。壁畫內容:東壁畫為《雲行雨施》,繪有眾多天神、地祗,興雲佈雨,普降甘霖,為民造福的形象,最大的人物高達3.3米;西壁畫為《萬國咸寧》,畫的是眾天神勝利完成興雲佈雨的任務後偃旗息鼓、得勝回宮的情景。西壁的天神(鍾馗)是全幅壁畫之精華所在,肌肉粗健、相貌猙獰、橫槍倒戈、騰空飛奔。兩壁畫共有人物73人,眾多人物形象無一雷同。 [1] 

北嶽廟石雕

北嶽廟石雕
北嶽廟石雕(7張)
北嶽廟石雕藏品有佛像、人物、動物、經幢等,尤以西漢石虎、北魏石獅、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燈、唐代石佛、笑和尚、金代經幢,刀工變化細膩,線條清晰流暢。 [2] 

北嶽廟其他

北嶽廟內建有博物館,建築風格為古典式四合院,共設青銅陶器、定窯瓷器、石刻造像等三個展室,展出文物精品200多件。博物館內門柱上均刻有書法名人題寫的楹聯。 [4] 
北嶽廟大殿的匾額,由“真定路轉運使司經歷李庭奉誠明真人命”書寫。 [14] 

北嶽廟歷史文化

北嶽廟北嶽來歷

北嶽廟
北嶽廟(12張)
北嶽恆山從西漢到金元明初歷代史書都明確記載恆山在曲陽縣西北,主峯大茂山,又名神仙山(在今河北省阜平縣東北緣、唐縣西北緣)。明末改封渾源玄武山為恆山。
北嶽為五嶽之一,五嶽為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據史學家考證,五嶽制度始於漢武帝,漢宣帝確定以今河南的嵩山為中嶽,山東的泰山為東嶽,陝西的華山為西嶽,安徽的天柱山為南嶽,河北的恆山為北嶽。其後又改今湖南的衡山為南嶽,隋以後遂成定製。 [4] 

北嶽廟活動建設

2015年,“5·19”中國旅遊日當天,曲陽縣文物保管所在北嶽廟前舉辦了北嶽文化書法筆會專場,組織中學生、導遊團隊進行北嶽文化宣講,向遊客及羣眾發出“弘揚北嶽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歷史文明”“愛我中華,發揚光大北嶽文化”等倡議,立足讓歷史智慧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文化觀。 [11] 

北嶽廟文物價值

北嶽廟是一座內涵豐厚的文化藝術殿堂,集古建、繪畫、書法、石雕、定瓷等藝術於一身。 [1]  [4] 
北嶽廟碑刻對研究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書法藝術的演變,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1-2] 
德寧之殿內的壁畫,其道教題材的風格承襲了唐代畫家吳道子的畫風,是藝術價值較高的壁畫珍品。 [1-2] 

北嶽廟文物保護

1982年2月23日,北嶽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北嶽廟文物保護碑 北嶽廟文物保護碑

北嶽廟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北嶽廟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城西部恆州鎮北嶽路2號。 [2] 
開放時間
08:30—17:00
門票價格
每人40元
交通信息
  • 自駕
北嶽廟
北嶽廟(9張)
由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曲陽東下道,沿河龍線至曲陽縣城→恆州鎮
由津保高速→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曲陽東下道,沿河龍線至曲陽縣城→恆州鎮 [12] 
  • 公交
曲陽縣乘坐公交1路公交車即到。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