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岸廊橋

鎖定
北岸廊橋又名風雨廊橋,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岸鎮杭徽公路右側北岸棉溪河上。北岸廊橋是徽州廊橋中造型最為別緻也最為壯觀的一座,建於清代中葉時期,該廊橋系3孔石橋,長33米,寬4.7米,高6米,橋廊為磚木結構,高約5米。 [2] 
北岸廊橋河南北兩端廊牆開有對稱大門,均有厚木櫃可以開關,南端門額書“鄉賢裏”,側書“西流毓秀”四字,北端門額書謙庵舊址。長廊內分11間,沿牆均置坐凳,北端第二間的西側憑窗外置“美人靠”。 [2] 
1998年5月4日,北岸廊橋被安徽省政府公佈為第四批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北岸廊橋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中文名
北岸廊橋
外文名
Beian Gallery Bridge
地理位置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岸鎮杭徽公路右側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編    號
7-1067-3-365
批准單位
國務院

北岸廊橋歷史沿革

北岸村又名北溪村,建於宋朝,棉溪河自東向西穿村而過。村中多數為吳姓,宋時由江西婺源遷入。
明代,北岸有個地理先生叫吳藴,明景泰元年(1450年)出生,據説廊橋為他規劃所建。 [2] 
北岸廊橋 北岸廊橋

北岸廊橋建築格局

北岸廊橋連接北岸村中心南北兩岸,是一座三孔兩墩的石橋。北岸廊橋橋身的石結構牢固、粗糙,橋面工藝精細。根據橋的質量來分析,橋身分兩次建造的可能性不大,橋面歷經多次重修。橋的結構牢固科學,橋墩的上游沒做水射,利用上游河壩彎道及水流方向來確定橋樑位置,以橋墩上游平面一邊的角來分水,這在中國建橋史上是罕見的。 [2] 
北岸廊橋

北岸廊橋主要建築

北岸廊橋上建廊屋11間,木樑架,通面闊33米,明間較大,進深4.8米,七步架。檐柱和金柱間用單步梁連繫。明間東側設有觀音佛龕,內供觀音神像,其外牆是磚砌“西流毓秀”匾,匾兩側各有四個長方形水磨磚花格漏窗,玲瓏剔透。廊西側牆上設一排透空水磨磚漏窗,明間為圓窗,可使光線投向神像,造成佛光效果。左右分別為花瓶、貝葉、寶葫蘆、書卷形狀的漏窗;北邊第二間東牆上設一大矩形月洞,內置美人靠飛來椅,也叫觀魚亭,月洞上向外挑出雨披,有撐棋支撐挑檐。
廊屋南、北兩端有橋門,各建弓形山牆,東西為封護檐。靠北端門洞石柱上刻有“往府大路過橋”六字,是古代通往徽州府必經之路,橋的南端園門洞上方是“鄉賢裏”。北端門洞上方是“謙庵舊址”。上游牆面上正中有“西流毓秀”四字,下游橋拱券石正中刻有“北岸橋”三字,橋南面正對的民房牆上還樹有“泰山石敢當”碑石一方。 [2] 
北岸廊橋 北岸廊橋

北岸廊橋文物價值

北岸廊橋是徽州現存規模較大的古代廊橋,橋廊建築精美,變化多樣的槽窗、漏窗、花窗具有徽派園林風格。北岸廊橋是徽州建築與交通設施的結合,是徽州古代社會科舉文教、徽商經濟、風俗民情等方面的綜合體現,生動地展示了古徽州村落建築獨特的藝術魅力。 [2] 

北岸廊橋文物保護

1998年5月4日,北岸廊橋被安徽省政府公佈為第四批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5月,北岸廊橋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北岸廊橋歷史文化

  • 傳説
北岸廊橋還有一個傳説是明萬曆年間(1573一1619年)所造,指萬曆年間建橋的原因是以明代萬曆進士吳宗堯的一些傳説故事為背景來推定的,當時的吳宗堯是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的一個七品縣令,因敢於向朝庭揭發中官開礦不法事而被罷職入獄,經年被釋,後來皇帝下聖旨平反。橋南端有“鄉賢裏”三字,橋北端有“謙庵舊址”四字,“謙庵”是吳宗堯的號,民間據此推斷是吳宗堯時期所建,但也有可能僅僅是為了紀念他。 [2] 

北岸廊橋旅遊信息

北岸廊橋地理位置

北岸廊橋又名風雨廊橋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岸鎮杭徽公路右側北岸棉溪河上。 [2] 

北岸廊橋交通信息

乘歙縣往深渡、杭州方向,開車半個小時即可到達北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