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山酒經

鎖定
《北山酒經》是宋朝的一本講述酒的書籍。《北山酒經》是宋代酒文獻的力作,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為總論,論酒的發展歷史;中卷論制曲;下卷記造酒,是中國古代較早全面、完整地論述有關酒的著述。
書    名
北山酒經
別    名
酒經
作    者
(宋)朱肱等
類    別
一本講述酒的書籍
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3] 
ISBN
9787545813081 [3] 
時    間
宋朝
全書分
上、中、下三卷

北山酒經內容簡介

在我國古代釀酒歷史上,學術水平最高,最能完整體現我國黃酒釀造科技精華,在釀酒實踐中最有指導價值的釀酒專著就是北宋末期成書的《北山酒經》。
《北山酒經》共分為三卷,上卷為“經”,其中總結了歷代釀酒的重要理論,並且對全書的釀酒,制曲作了提綱契領的闡述。中卷論述制曲技術,並收錄了十幾種酒麴的配方及製法。下卷論述釀酒技術。《北山酒經》與《齊民要術》中關於制曲釀酒部分的內容相比,顯然更進了一步,不僅羅列制曲釀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對其中的道理進行了分析。因而更具有理論指導作用。 [1] 

北山酒經作者簡介

宋朱翼中撰。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大隱翁,而不詳其姓氏。考宋李保有《續北山酒經》,與此書並載陶宗儀《説郛》。保自敍雲,大隱先生朱翼中,著書釀酒,僑居湖上。朝廷大興醫學,起為博士。坐書東坡詩,貶達州。則大隱固翼中之自號也。是編首卷為總論,二、三卷載制麴造酒之法頗詳。《宋史·藝文志》作一卷,蓋傳刻之誤。《説郛》所採僅總論一篇,餘皆有目無書,則此固為完本矣。明焦竑原序稱,於田氏《留青日札》中考得作者姓名,似未見李保序者。而程百二。又取保序冠於此書之前,標曰題《北山酒經》後,亦為乖誤。卷末有袁宏道《觴政》十六則,王績《醉鄉記》一篇,蓋胡之衍所附入。然古來著述,言酒事者多矣。附錄一明人,一唐人,何所取義今?並刊除焉。 [2] 

北山酒經文章簡述

《北山酒經》-古代黃酒釀造名著-文獻資料簡述 [1] 
唐代和宋代是我國黃酒釀造技術最輝煌的發展時期。釀酒行業在經過了數千年的實踐之後,傳統的釀造經驗得到了昇華,形成了傳統的釀造理論,傳統的黃酒釀酒工藝流程,技術措施及主要的工藝設備至遲在宋代基本定型。
唐代留傳下來完整的釀酒技術文獻資料較少,但散見於其它史籍中的零星資料則極為豐富。宋代的釀酒技術文獻資料則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
在我國古代釀酒歷史上,學術水平最高,最能完整體現我國黃酒釀造科技精華,在釀酒實踐中最有指導價值的釀酒專著是北宋末期成書的《北山酒經》。
《北山酒經》共分為三卷,上卷為“經”,其中總結了歷代釀酒的重要理論,並且對全書的釀酒,制曲作了提綱契領的闡述。中卷論述制曲技術,並收錄了十幾種酒麴的配方及製法。下卷論述釀酒技術。《北山酒經》與《齊民要術》中關於制曲釀酒部分的內容相比,顯然更進了一步,不僅羅列制曲釀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對其中的道理進行了分析。因而更具有理論指導作用。 [1] 

北山酒經歷史價值

如果説《北山酒經》是闡述較大規模釀酒作坊的釀酒技術的典範,那麼與朱肱同一時期的蘇軾的《酒經》則是描述家庭釀酒的佳作。蘇軾的《酒經》言簡意賅,把他所學到的釀酒方法在數百字的《酒經》中完整地體現出來了。蘇軾還有許多關於釀酒的詩詞,如“蜜酒歌”、“真一酒”、“桂酒”。
北宋田錫所作的《麴本草》中,載有有大量的酒麴和藥酒方面的資料,尤為可貴的是書中記載了當時暹羅(今泰國所在)的燒酒,為研究蒸餾燒酒的起源提供了寶貴的史料。 [1] 
大概由於酒在宋代的特殊地位,社會上迫切需要一本關於酒的百科全書方面的書,北宋時期的竇蘋寫了一本《酒譜》,該書引用了大量與酒有關的歷史資料,從酒的起源,酒之名,酒之事,酒之功,温克(指飲酒有節),亂德(指酗酒無度),誡失(誡酒),神異(有酒有關的一些奇異古怪之事),異域(外國的酒),性味,飲器和酒令這十幾個方面對酒及與酒有關的內容進行了多方位的描述。
大概成書於南宋的《酒名記》則全面記載了北宋時期全國各地一百多種較有名氣的酒名,這些酒有的釀自皇親國戚,有的釀自名臣,有的出自著名的酒店,酒庫,也有的出自民間,尤為有趣的是這些酒名大多極為雅緻。

北山酒經內容摘要

《北山酒經》內容摘要 [1] 
酒之作尚矣。儀狄作酒醒,杜康秣酒,豈以善釀得名,蓋抑始於此耶! [1] 
酒味甘辛,大熱有毒,雖可忘夏,然能作疾,所謂腐腸、爛胃、潰髓、蒸筋。而劉訓《養生論》:酒所以醉人者,麴櫱氣之故爾。麴櫱氣消,皆此為水。昔先王誥庶士無彝酒,又曰只認酒吉天之命,民作酒惟禮而已。六彝有舟,所以戒其覆;六尊有罌,所以戒其淫。陶侃劇飲,亦自制其限。後世以酒為漿,不醉反恥。豈知百藥之長,黃帝所以治疾耶。大率晉人嗜酒,孔羣作書族人,今年林得七百勝,不了麴櫱事;王忱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相親。至於劉、殷、嵇、阮之徒,尤不可一日無此,要之酣放自肆,託於麴櫱以逃世網,未必真得酒中趣爾。古之所謂得全於酒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藥自有妙理,豈特澆其胸中之磊塊者耶!五斗先生棄官而歸,耕於東皋之野,浪身醉鄉,投身不近,以謂給繩之政已薄矣。雖黃帝華胥之遊,殆謂有之過之。由此觀之,活之境界豈鋪啜者所能與知哉!懦學之士如韓愈者,猶不足以知此,反悲醉鄉之徒為不退。大哉,酒之於世也!禮天地,事鬼神,射鄉之飲,鹿嗚之歌,賓主拜,左右秩秩,上至縉紳,下逮閭里,詩人墨客,漁夫樵婦,無一可以缺此。投閉自放、接襟露腹,便然酣睡於江湖之上;扶頭解醒,忽然而醒,雖道術之士煉陽消陰,飢腸如筋,而熟之液亦不能去,惟胡人禪律以此為戒。嗜者至於濡首敗興,失理傷生,往往屏爵棄卮,焚折,終身不復知其味者,酒復何過耶?平居無事,污模斗酒,發狂蕩之思,助江山之興,秋聲暮雨,朝登糟丘,暮遊曲封,御魑魅於煙風,轉炎荒為淨士,酒之功力其近於道耶前,而不知其視,窮泰建順,特戲事爾!彼飢餓其身,焦勞其思,牛衣發兒女之悲,澤畔有可憐之色與酒遊者,死生驚懼交杯,又烏足以議此哉!艙夷大人,以酒為名,合垢受侮,與世浮況。而彼駿人,高自標持,分別黑白,且不足於全身遠害,猶以為推我獨醒。善乎,酒之移人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