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安市第一中學

鎖定
北安市第一中學校建校於1950年,黑龍江省省級重點中學,黑龍江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黑龍江省知名重點中學,全國紅旗學校。其校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建校的北安省北安國民高等學校。在黑龍江省高中排名中,北安一中位列前十名行列。
學校地處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完整的省級人民民主政權(黑龍江省)誕生地,中國北部交通樞紐,黑龍江省北部中心城市,黑龍江省省委誕生地,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誕生地,原黑龍江省省會城市,素有“塞北延安”、“北國槍城”、“塞北糧倉”的紅色歷史文化名城--黑龍江省北安市。學校位於北安市北崗區香山街3號,緊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黑龍江省省委舊址。
中文名
北安市第一中學校
簡    稱
北安一中
創辦時間
1950年
辦學性質
公立高中
校    訓
厚德博學 篤志創新
主要獎項
黑龍江省省級重點中學
黑龍江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全國紅旗學校
知名校友
劉秋實
現任校長
王麗雲
所屬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黑龍江省

北安市第一中學學校信息

北安市第一中學所在地

黑龍江省北安市北崗區香山街3號
北安第一中學

北安市第一中學學校級別

黑龍江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黑龍江省省級重點中學
黑龍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全國紅旗學校

北安市第一中學學校主要領導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王麗雲
副校長:黨玉芝、程立坤
政工處主任:劉海亮 韓麗姝
教務處主任:李林麗 關天鳳 於燕
教研室主任:蘇傑 李文志
總務處主任:劉宏偉 杜立軍
工會主席:呂志芳

北安市第一中學機構設置

教務處 政工處 總務處 財務室 團委 工會 教科研室 校史館

北安市第一中學學校社團

瀚墨書法社、璞韻朗誦社、校學生會紀檢部、校學生會宣傳部、校學生會生活部、校園廣播站

北安市第一中學學校介紹

北安一中校園 北安一中校園
北安市第一中學校建校於1950年,黑龍江省省級重點中學,黑龍江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黑龍江省知名重點中學,全國紅旗學校。其校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建校的偽滿洲國北安省北安國民高等學校。
學校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學校現有3個年級,36個教學班,學生2000餘人。現有教職工176人,其中正高級教師1人,特級教師4人;專任教師139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13人,本科學歷126人,本科學歷達標率100%。
學校佈局合理,環境優美,擁有2棟教學樓,1棟實驗樓,1棟餐飲中心,2棟學生公寓,1棟體育館。教學設備齊全,擁有功能先進的現代化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多功能廳以及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管理體制。
學校地處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完整的省級政權誕生地,中國北部交通樞紐,黑龍江省北部中心城市,素有‘塞北延安’的紅色歷史文化名城--黑龍江省北安市。學校位於北安市北崗區香山街3號,緊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黑龍江省省委舊址。
1946年黑龍江省政府、教育廳在北安市籌建了黑龍江省立“北安高師高初兩級中學”。1949年改為北安師範,附設兩個初中班。1950年11月北安師範遷至綏化,附設的兩個初中班留在北安,校名為黑龍江省北安中學班,1965正式更名為黑龍江省北安市第一中學校,曾五移校址。北安一中隨着共和國的誕生而建立,伴着共和國的腳步而成長。1958年被評為全國紅旗學校。1963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第一批實行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的省級重點中學。1993年被省教委授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雙全”學校。1980年被確定為黑龍江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92年全省重點中學綜合評估排在第十二位。1993年被省教委授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雙全”學校。1999年晉升省級文明標兵單位。2005年被確定為黑龍江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北安市第一中學學校現狀

北安市第一中學基礎教育工作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火如荼,以嶄新的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為學校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北安一中抓住課程改革的時機,制定了課程改革、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確定了“以課改理念為先導,以國家課程為核心,以動態管理為手段,以創新實踐為動力”的策略,構建“五以”課堂教學新模式,實施有效教學。“五以”指的是“以激發學習動機為前提,以知識結構為基礎,以思維訓練為中心,以六結合為原則,以多向信息傳遞和多種器官協調活動為過程。“五以”既是教師課堂教學原則性的指導,又是一堂好課的標準,也是課堂教學以學為中心的具體體現。新的教學模式使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研究者和設計者,表現在能夠深入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的精髓內涵,把課上得簡單,講在點子上,做到一語解惑、一語啓智、一語激情,達到藝術化、精良化、高效化的教學境界。同時注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留空白,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研究,學會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年的課程改革實踐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高考成績捷報頻傳。應屆考生李大偉、楊明分別以673分、638分的好成績於2002年、2003年奪取黑河市理工類考生狀元桂冠,《北安報》分別以《狀元秘芨》、《登上理想的彼岸》為題,報道了他們的事蹟。2003年高考,應屆考生鄭立東、劉曉安分別以590分、589分的成績位居黑河市理工類考生第三名、第四名。全校升入本科412人,本科率為73.3%,升入高校552人,升學率為98.6%。2004年高考,應屆考生趙天明以629分的優異成績,奪得黑河市理工類考生狀元的桂冠,應屆考生劉躍鳳、梅宇琪分別以628分、616分位居黑河市理工類考生第二、第五名。劉喜林以614分的好成績奪得黑河市文史類考生狀元桂冠,劉國餘位居黑河市文史類第四名,開了北安一中歷史先河。

北安市第一中學教科研工作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教育科研是學校前進的動力源,學校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必須在教科研中求活力、求創新、求發展。北安一中在教師中提出“要做教育家,不做“教書匠”。初步形成了以轉變教育觀念為核心,以研究為載體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教研、科研模式,營造了“人人有課題,個個都參與”的研討氛圍。北安一中現有國家級課題1個,省級重點課題3個,黑河市級課題2個,北安重點課題3個。2002年,北安一中有6名教師獲黑河市教育科研骨幹教師稱號。近三年,學校有29名教師獲省、地説課、講課大賽一等獎,有30篇教案獲省創新課題組一等獎,有188篇論文獲省、地、市優秀科研成果獎。學校編輯出版的論文集《教育研究與探索》、《教書育人的思考與實踐》由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出版,共發表德育論文65篇,教學科研論文101篇。2002年學校獲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稱號。為了加快推進北安一中的教育科研工作,學校在2011年設立教科研室,由國家高級教師宋月英負責
學校有鮮明的特色,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我校在辦學中努力設計特色、創造特色、培養特色。
北安一中在打造藝術教育版塊中提出:“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以特色教育為輔,兼顧職業技術教育”的綜合辦學模式,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為了促進學生的藝術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提高,學校在1992年創辦了音美特長班,招生時,降低文化課錄取分數線,加試術科考試。迄今為止,學校招收12屆特長生,已有九屆學生共365人升入上級學校。僅以2003年高考為例,特長班共有學生61人,考入重點大學9人,本科院校42人,其餘10人均被專科錄取,升學率達100%。特色就是品牌,北安一中獨特的校園文化成為一門隱形課程以打造人文特色版塊。一中形成特色版塊的還有物理、化學、生物、數學、英語等課外活動小組,定人、定時進行奧林匹克競賽輔導,學生在各類競賽中脱穎而出,頻頻獲獎,讓我們感受辦學特色的魅力。

北安市第一中學發展歷程

北安一中校園 北安一中校園
北安一中始建於1950年,70年來,北安一中在風風雨雨中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幾經滄桑,風雨兼程,一中人始終秉承着教書育人的責任,不斷將知識的種子播撒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使文化的雨露滋潤着一個個焦渴的心靈。1946年黑龍江省政府、教育廳在北安市籌建了黑龍江省立“北安高師高初兩級中學”。1949年改為北安師範,附設兩個初中班。1950年11月北安師範遷至綏化,附設的兩個初中班留在北安,校名為黑龍江省北安中學班,1965正式更名為黑龍江省北安市第一中學校,曾五移校址。北安一中隨着共和國的誕生而建立,伴着共和國的腳步而成長。1958年被評為全國紅旗學校。1963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第一批實行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的省級重點中學。正準備揚帆遠航的北安一中卻被巨浪捲入大海深處,一系列“瘋狂”的運動嚴重地破壞了已經建立起來的正常教學秩序。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的北安一中詮釋着風雨的洗禮, 啓程的艱辛 。文革前,北安一中是省屬第一批重點中學之一;文革期間,學校遭到嚴重破壞;粉碎“四人幫”之後,教育撥亂反正,但仍處於百廢待興階段,學校按新修訂的《條例》進行恢復和整改。1980年學校被省政府批准為黑龍江省首批辦好的34所重點中學之一,從此按照重點中學的要求進行了全面整頓和建設。1992年在全省重點中學檢查評估中排在第12位。1999年晉升省級文明單位。
北安一中校園 北安一中校園
北安一中雖然被命名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之一,但由於地方經濟不景氣,市財政困難,學校辦學條件一直落後。1992年在全省重點中學評估檢查中,省驗收組對學校的評價是軟件不“軟”、硬件不“硬”。意思是説學校的“軟件”——教育教學、組織建設、教師隊伍、學校管理、學生質量都是很不錯的,是比較硬的;而“硬件” ——辦學條件是比較差的,沒“硬”起來。由於資金短缺,學校1992年計劃建造的實驗樓1996年破土動工1998年基本竣工,1999年交付使用,前後整整用了七年時間。因此當看到國家示範高中、省示範高中標準及評審細則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學校硬件差得太多,資金嚴重不足。 學校創建省示範性高中步履維艱。
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多渠道籌措資金,幾年間共籌集的1500萬元(其中負債432萬元)資金全部用在改善辦學條件上,使校園面貌日新月異。98年建築面積4659平方米的實驗樓通過驗收,並於99年投入使用。在樓內裝備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電教室,各室的面積及座位數均符合標準,配有足夠數量和麪積的準備室或輔助用房。2000年建築面積4606平方米年久失修的教學樓整修完工;建築面積5696平方米、可容納1080名學生住宿、設施配套齊全、服務功能完善的北安一中學生公寓投入使用。2001年建築面積446平方米有425個座位的階梯教室投入使用。2002年5月建築面積1550平方米的藝體樓主體工程完工,300米跑道的田徑場地已見雛形,校園網的佈線已經完工。形成了功能分明的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綠化面積不斷擴展。校園建設已初見規模,為晉升省級示範性高中奠定了基礎。2004年9月26日至28日,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副處長張國良帶隊的省教育廳第二研評組對學校進行了為期三天的研評,對學校各方面的工作,特別是軟件建設,給予很高的評價。2005年10月學校被命名為省級示範性高中。
北安一中的學校工作和高考都取得驕人的成績,為北安·黑河地區,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嘉獎和人民羣眾的高度讚揚。這些功績應歸屬於素以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愛崗敬業,開拓創新,樂於奉獻,素質過硬著稱的北安一中優秀的教師團隊。切實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落到實處,以調整和優化師資隊伍的結構為基礎,以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為根本,以提高師資隊伍的學歷層次和實際能力為重點,以推動新一代名師的成長和湧現為抓手,大力推行教師“分類分層整體優化”發展策略,培養教師外秀內慧特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着力打造優秀教師羣體。
一方面利用專題學習時間、教研組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先進教學方法,交流教育教學經驗。另一方面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深化校本研究,強化教改科研;並通過上研究課、示範課以及外派學習等方式培訓教師,為教師的成長搭台鋪路,組織多層面、多形式的“充電”方式,每年都派四五十人分別到省、地參加課改、科研和高考輔導培訓班,接受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將理論精華、經驗薈萃並結合自己實際,對校內教師進行二次輔導培訓,學校每年支出教師培訓費20餘萬元。此外,學校先後派出10名英語教師到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進行為期五週的學習交流。近年來,北安一中採用嚴格考試,從嚴考核的方式,從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高校招聘畢業生,有力地保證了北安一中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大膽地任用年富力強,有事業心、上進心的教師擔任班主任;打破年齡界限,任用教學效果好、組織能力強、有凝聚力的青年教師擔任學年組長。激發了教師隊伍的活力,使三個年級充滿了朝氣。
在具體方式上,學校實行了校長負責制、年級負責制、班級負責制、科研負責制等“四個層次”的階梯式責任制,把教學和管理工作具體化,使之成為透明的教育質量指數,並分解到每個教師身上,讓教師心中有數,學校還定期進行嚴格地考核,檢查薄弱環節,彌補教學漏洞。實行雙領導帶班制,即每天都有兩位領導從早6點到晚10點全天負責管理,深入班級檢查上課、自習、衞生、紀律等情況。政工處、團委領導及工作人員,堅持每節課間都深入到班級、各樓層進行巡視,檢查學生行為規範的養成及班級的課間秩序情況,每週都進行詳細總結、評比。教導處三位主任每天都深入三個年組檢查課堂教學情況,詳細記錄學生聽課狀態,並及時和班主任、任課教師溝通。讓學生會參與管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培養學生自律意識。
北安一中校園 北安一中校園

北安市第一中學學校榮譽

學校掛牌:
黑龍江省省級重點中學
黑龍江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黑龍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全國紅旗學校
2003年,北安一中被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3年,北安一中被授予“先進職工之家”
2003年,北安一中在“十五期間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與模式實驗研究”中獲“2001-2003優秀學校”
2004年,北安一中榮獲“全國教育系統網絡先進單位(編號0394)”
2004年,北安一中獲黑河市“勞動模範單位”
2004年,北安一中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先進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驗研究”獲先進實驗學校
2005年,北安一中獲“黑龍江省創新教育研究與試驗先進集體”
2005年,北安一中在“十五期間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獲“先進實驗學校”
2005年,北安一中獲“信息技術教育合格學校”
2006年,北安一中榮獲“全市五四紅旗團委”
2006年,北安一中榮獲“文明標兵單位”
2007年,北安一中獲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
2007年,北安一中在黑龍江省師德建設中獲先進集體的稱號
2007年,北安一中榮獲黑龍江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先進集體
2007年,北安一中榮獲“普通高中教育發展與建設工作先進學校”
2008年,北安一中榮獲“全省教育系統優秀工會組織”
學校多次獲得教書育人先進集體,科研工作先進集體等殊榮。

北安市第一中學高考佳績

2003年高考,應屆考生鄭立東、劉曉安分別以590分、589分的成績位居黑河市理工類考生第三名、第四名。全校升入本科412人,本科率為73.3%,升入高校552人,升學率為98.6%。
2004年高考,應屆考生趙天明以629分的優異成績,奪得黑河市理工類考生狀元的桂冠,應屆考生劉躍鳳、梅宇琪分別以628分、616分位居黑河市理工類考生第二、第五名。劉喜林以614分的好成績奪得黑河市文史類考生狀元桂冠,劉國餘位居黑河市文史類第四名,開了北安一中歷史先河。
2008年高考,高考成績600分以上的考生46人,居黑河市之首。黑河考區理工類前5名考生中北安一中佔3名,前8名考生中佔5名,前20名考生中佔8名。其中,李佳濱同學以667分的驕人成績榮獲黑河市理工類狀元桂冠。北安一中本科上線人數為339人,上線率達53.1%。其中,理工類一表、二表本科以上上線人數分別為76人和215人,上線率分別達17.2%和48.5%
2012年高考,黑龍江省北安市第一中學包攬黑河地區文史類、理工類並列狀元。包攬黑河地區文史類前四名。黑河市600分以上考生共有45人,北安一中佔26人。一表上線,理科171人,文科30人。二表上線,文科71人,理科389人
2014年高考,北安一中劉秋實以716分的高分,摘得黑龍江省理科狀元的桂冠。 [1] 
2015年高考,北安一中參考人數為:理工類566人,文史類135人,總計701人。今年黑河地區各市縣獲得600分以上考生總計114人,其中北安一中佔58人。我校一表本科上線人數:理工類316人、文史類47人,總計363人,一表上線率51.78%,二表本科上線人數:理工類542人、文史類111人,總計653人,二表上線率93.15%,黑河地區理工類前10名我校佔7人、前20名我校佔14人、前30名我校佔20人,其中,趙文哲同學以671分獲得黑河地區理工類第二名、張晗同學以669分獲黑河地區理工類第三名。黑河地區文史類前10名我校佔3人、前20名我校佔9人、前30名我校佔12人,其中,王超同學以627分勇奪黑河地區文史類第一名、邵晶巍同學以617分獲得黑河地區文史類第四名。
2017年高考,北安一中考生薑晨曦和李煒分別以609分和684分的佳績勇奪黑河地區文理科狀元,李雨濃獲得中國美術學院綜合成績全國第一的佳績。黑河地區文理600分以上總數122人,北安市77人,佔63.11%,600分以上考生遠超黑河市其他縣市區的總和。黑河地區理科前20名北安市佔14人,文科前20名北安市佔12人。北安一中一表上線533人,上線率71.93%。二表上線721人,上線率97.3%。 [2] 
2018年高考,北安一中共有3人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安一中第一名王以思以688分考入北京大學理科實驗班,同時他還通過北京大學博雅計劃考試,獲得線下錄取加20分,線上選擇專業加5分的優惠政策。第二名董一凡以682分被清華大學工科試驗班類錄取,第四名韓瀟以671分被北京大學口腔醫學專業錄取。北安市第一中學及以上考生共有74人,其中680分以上2人,665分以上8人,660分高分段以上10人。北安一中一表上線率達73.09%,二表以上上線率更是高達97.79%。
2019年高考,北安一中趙若曦以617分優異成績奪得黑河市文科狀元,馬浩楠以681分優異成績取得黑河地區理工第三名,文理科各有6人進入黑河市前十名,高考總分600分以上有91人,一表上線506人,上線率74.74%,二表上線665人,上線率98.2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下,北安一中克服重重困難,再創高考佳績,2020年高考北安一中張巖同學以701分優異成績奪得黑龍江省黑河地區理科高考狀元,位列全省第37名,高考675分以上5人,660分以上9人,650分以上15人,600分以上79人,高考600分以上人數位列黑河地區第一名,全省前列,一本線上人數486人,一本升學率70.85%,位列黑河地區第一名,全省前列,二本(本科)上線率100%,位列黑河地區第一名,全省前列 。

北安市第一中學高校合作

截止2020年末,共有以下50餘所985高校,211高校,雙一流高校等重點本科大學在北安一中設立優秀生源基地合作關係。
  • 浙江大學
  • 同濟大學
  • 江蘇科技大學
  • 山東交道學院
  • 中南大學
  • 東北大學
  • 空軍招飛局(瀋陽)
  • 瀋陽化工大學
  • 江西財經大學
  • 河北師範大學
  • 南昌大學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南方醫科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 南昌航空大學
  • 哈爾濱商業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燕山大學
  • 南開大學
  • 中國電子科技大學
  • 瀋陽理工大學
  • 瀋陽建築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吉林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 吉林財經大學
  • 鄭州大學
  •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 雲南大學
  • 南京財經大學
  • 黑龍江大學
  • 南京工業大學
  • 瀋陽藥科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重慶大學
  • 東南大學
  • 天津大學
  • 瀋陽工業大學
  • 東北財經大學
  • 濟南大學
  • 長安大學
  • 青島農業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山東建築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