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區域發展遺產報告(2022)

鎖定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區域發展遺產報告(2022)》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北京體育大學編制的報告,於2022年1月19日正式發佈。
該報告為冬奧會賽前遺產報告之一,主要介紹了從2015年7月31日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北京冬奧會在帶動區域發展方面形成的重要遺產成果。 [1] 
作品名稱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區域發展遺產報告(2022)
作    者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
作    者
北京體育大學
字    數
約23000
發佈時間
2022年1月19日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區域發展遺產報告(2022)內容簡介

北京冬奧會籌辦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該報告主要介紹了北京冬奧會在交通、環境、產業、公共服務、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脱貧攻堅六個方面帶動區域協同發展所形成的重要遺產成果。 [1]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區域發展遺產報告(2022)作品目錄

一、交通設施相連相通,交通出行更加便利
二、生態環境聯防聯治,青山綠水更加宜居
(一)建設京張高鐵,搭建區域交通骨架
(一)啓動環境執法聯動機制,實現環保一體化
(二)貫通京禮高速,鋪設區域交通動脈
(二)進行大氣污染聯合治理,打贏藍天保衞戰
(三)完善賽區內外交通設施,織密區域交通網絡
(三)開展水污染聯合防治,提升區域水生態環境質量

(四)聯合進行土地沙化治理,綠化風沙源頭
三、產業發展互補互促,區域經濟不斷提升
四、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民生保障水平整體提升
(一)發力冰雪裝備研發製造,打造冰雪裝備新高地
(一)加快完善通信基礎設施,以智慧冬奧帶動智慧城市建設
(二)擴大可再生能源消費使用,加速發展氫能產業
(二)以冬奧保障為抓手,帶動住宿餐飲水平持續提升
(三)積極發展大數據產業,數字經濟新引擎啓動
(三)以冬奧會醫療保障為支撐,促進京張醫療服務協同發展
(四)加快農產品基地建設,打造高品質農產品品牌
(四)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加快提升區域教育均衡化水平
五、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新內涵
六、助力脱貧攻堅綠色發展,交出兩份優異答卷
(一)建立協同發展機制,夯實長遠發展基礎
(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二)推動體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整體品牌
(二)實施生態扶貧富民
(三)帶動“冰雪+”效應逐步形成,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初見成效
(三)開展京張對口幫扶

(四)推動體育+扶貧就業 [1]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區域發展遺產報告(2022)創作背景

自籌辦伊始,北京冬奧組委與主辦城市一起,研究制定與區域長期發展目標相一致的遺產計劃,着力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和政策創新,推動交通、環境、產業等領域協同發展先行先試,既有力保障了北京冬奧會籌辦,又為京津冀區域全面協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牽引作用。冬奧籌辦六年多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逐步構建形成了籌辦工作與區域發展相互促進、協同提升的局面。冬奧籌辦加速帶動京張兩地交通基礎設施相連相通、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產業發展互補互促、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初見成效,張家口脱貧攻堅目標全面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取得了積極進展,交出了冬奧籌辦和本地發展的兩份優異答卷,實現奧林匹克運動與區域發展的雙贏。基於此,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北京體育大學聯合編制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區域發展遺產報告(2022)》。 [1]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區域發展遺產報告(2022)作品思想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區域發展遺產報告(2022)》主要介紹北京冬奧會在交通、環境、產業、公共服務、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脱貧攻堅六個方面帶動區域協同發展所形成的重要遺產成果。
交通基礎設施相連相通。加速建成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立體交通網絡格局基本形成,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其中京張高鐵的開通使北京到延慶僅需26分鐘,到張家口僅需50分鐘。京禮高速的開通使延慶賽區至張家口賽區的轉場時間由原先的兩個半小時縮短到了50分鐘,也使自北京六環至張家口賽區由原來的3小時縮短一半時間。
生態環境聯防聯治。以治氣、治沙、治水為重點,區域環保一體化加速實現,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15年至今,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由80.6微克/立方米和34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和23微克/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分別由41.6%和37%增長至44.4%和50%;北京市污水處理率由87.9%提高到95%,張家口市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佔比由70%提高到100%。
產業發展互補互促。以冬奧籌辦為契機,京張兩地立足功能定位,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大力推動冬奧+產業高速發展。目前冰雪裝備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初步形成,綠色可再生能源示範應用取得突破,氫能產業、大數據產業發展特色明顯,農業產業化、科技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邁上新台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張家口高新區、宣化區建2個各佔地200多公頃的冰雪產業園。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以冬奧籌辦為契機,京張地區加大在通信設施、住宿餐飲、醫療服務、教育等多方面的投入,並建立健全協同共享的機制,努力推動和實現區域整體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冬奧公共服務已提前呈現出顯著的遺產效應。其中以冬奧醫療保障為支撐,京張共建北醫三院崇禮院區。此外,在延慶推進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建設。
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初見成效。作為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京張兩地緊抓冬奧機遇,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大力推動體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獲得積極成效,為賽後持續帶動區域一體化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延慶奧林匹克園區、張家口崇禮奧林匹克公園、張家口奧林匹克頒獎廣場先後獲得奧林匹克命名正式批覆。
冬奧籌辦帶動就業、助力脱貧攻堅。延慶區和張家口市緊抓冬奧籌辦這一歷史機遇,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生態富民,開展京張對口幫扶,推動體育+扶貧就業,大幅改善了相對欠發達地區的落後面貌,使當地羣眾獲得了更多的就業和發展機會,生活水平獲得了顯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張家口市12個貧困縣區全部脱貧摘帽。197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9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脱貧。 [2]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區域發展遺產報告(2022)作者簡介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為承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組織機構,為獨立事業法人,成立於2015年12月15日,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執行委員會為組織委員會的執行機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全部籌備和舉辦工作。 [3]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成立於1953年,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隸屬國家體育總局。學校位於海淀區信息路,佔地面積7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1萬平方米,共擁有室內外訓練場館近100個。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