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鎖定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成立於1956年,主要培養電影電視導演創作的專門人才。經過近五十年的努力,為中國電影、電視劇的創作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對中國電影、電視藝術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國內有很大的影響。導演系現有故事片創作、紀錄片創作、剪輯三個專業方向,博士、碩士、本科、創作幹部進修等各個層次的教學班。 [3] 
中文名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外文名
Director Department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創辦時間
1956年
知名校友
田壯壯
所屬地區
中國北京
主要院系
導演系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學特色

要求學生具備文學藝術的理論修養和歷史知識,有較高的美學鑑賞能力和藝術品位;系統掌握電影、電視導演創作的基本規律和熟練的視聽表達能力,在創意、敍事、造型、聲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綜合運用技能和較強的組織能力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學要求

劇作、表演、視聽語言、導演藝術、紀錄片理論與製作等專業課;電影攝影基礎、電影錄音基礎、電影音樂基礎、電影造型藝術、電影聲音藝術、影視導演大師研究、中外電影史、影片分析、美術作品分析、音樂作品分析、文學作品分析、美學原理、藝術概論等基礎課。
學生在學習期間,要結合課程,獨立或聯合其他專業同學,用DV、錄像和膠片手段完成3-30分鐘的作業多輪,作業難度和規模逐步加深加長。在課程教學的同時,學生的學業還有:1、社會實踐;2、觀摩活動;3、研討與交流。 [3]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師資力量

系主任
原系主任謝飛教授 原系主任謝飛教授
王瑞 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5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1989年獲學士學位,留校任教。現任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繫系主任、研究生導師 [1] 
教師成績
導演系教師在電影電視創作方面有傑出的成就,作品多次獲得國際、國內的各種獎項,為中國影視劇創作做出了突出貢獻。與此同時,教師們承擔了電影藝術理論和導演學科的科研項目和教材寫作,發表了不少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專著和論文。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歷史沿革

電影導演系是培養電影導演人才的專業學系。
1953年12月,政務院第189次政務會議決定:"電影局應積極準備條件,爭取四、五年內創辦電影藝術學院,以負責培養電影藝術人才,首先是編劇、導演與演員。"
當時,北京電影學校已有編劇、表演專業,從1954年起,電影局開始籌組導演專業的師資隊伍先後從全國各製片廠和文藝單位調來幹學偉張客田風石聯星、周偉、汪歲寒等同志,1955年,中國電影赴蘇考察團聘請了四位蘇聯專家來我國幫助籌建電影學院,九月,由導演藝術家、莫斯科電影學院教授鮑·格·伊萬諾夫主持的導演幹部專修班開學,這是中國電影教育史上以正規教學方式培養電影導演的開始。
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
導演專修班班主任田風鄭君裏張客石聯星、周偉、汪歲寒等教員協助專家教學並隨班聽課;學員25名,來自全國各電影製片廠,都是已有一定表導演藝術實踐經驗的創作幹部,其中有謝添林農郭維、於彥夫、武兆堤王炎董克娜等;該班於1957年夏結業,學員吳國英留校任教。在此期間,伊萬諾夫專家還專為隨班教師開設了為時半年有關導演教學的課程。
建立電影導演系
1950年,北京電影學校改制建院,正式設立電影導演系,學制為本科四年。首任系主任張客,導演藝術教研組組長幹學偉。同年9月,招收第一屆本科學生22名,是為導56班。
導56班 主任教員幹學偉,教員有石聯星、周偉、汪歲寒,至第二年幹學偉、石聯星赴蘇聯參加合拍片風從東方來》攝製,改由汪歲寒任代主任教員。該班的教學計劃,是以莫斯科電影學院導演系的教學計劃為藍本,結合中國電影導演創作實踐的特點而制定的,課程設置公共課:政治理論、文藝理論、體育、外語;專業基礎課:繪畫、音樂、美術作品分析、攝影基礎、影片生產工藝;專業課:表演、劇作、導演藝術,以及有關專題講座;教學實習:紀錄片、默片(第三學年)、短故事片(第四學年)。教學模式為主任教員制,即主任教員要負責三門專業課的教學。導演教學的這些基本內容,後來一直持續到1966年以前招收的各本科班。
時屆建院之初,電影教育得到了各方面特別的關照。以電影界的前輩、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親自為導 56班講授長達一年的電影劇作課為代表,林杉許幸之崔嵬等著名電影藝術家都先後來系授課。
1958年,導56班與攝影56班合作,在教學實習中拍攝了8部短紀錄片:《裝卸之歌》、《高爐電花》、《九蘭養豬》、《出租汽車》等,曾受到來校授課的蘇聯著名導演家吉甘的稱許。1960年,導56班與攝影、表演系進行聯合畢業作業拍攝,共攝製了《穿山巨龍》(導演:曾憲滌華克)、《大木匠》(導演:陳敏、吳貽弓)、《父子倆》(導演:闕文、江世雄)、《春節前後》(導演:於得水、葛文遂)、《目標向前》(導演:王心語、孔詠宵)五部35毫米短故事片。作為電影導演教育的首批成果,其中前二部紀錄片和前三部故事片曾由電影公司公開發行
1960年,導56班畢業,王心語曾憲滌、陳敏、江世雄、王運暉等五人留校任教。
1958年9月,導58班21名同學入學。主任教員張客,班主任師濤,一年後張客在"反右傾"運動中被免除系主任和主任教員職務,由田風任系主任,吳國英接任主任教員。該班入學時逢大躍進高潮,由於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課堂教學的時間鋭減。
1962年,導58班畢業聯合作業為:《白大姐》、《半夜雞叫》《紅小鬼》等四部35毫米短故事片。
該班畢業時,苟文倫、蘇玉環二人留校任教,張暖忻此後不久也調入導演系任教。
1959年9月,導59班22名同學入學。主任教員田風,班主任汪歲寒本班第三學年時,經學院決定將學制改為五年,此後,五年學制一直持續到"文革"。導59班教學作了一些改革,加大了表演課的教學量,首次從小品到大戲積累排演了多幕話劇《駱駝祥子》,並在全院和社會上公演。
1963年,導59班拍攝了《傷逝》、《蝦球》兩部默片片斷:1964年,畢業作業為35毫米三部短故事片《搭橋的人》(導演:段吉順等)、《擋馬》(導演:郭寶昌等)、《公社的孩子》(導演:司徒兆敦等)和長故事片《奪印》(導演:汪歲寒、劉中明等)。
1963年底開始的"文藝整風",使導59班捲入了一場嚴酷的"階級鬥爭",全班半數同學被打成"反動小集團",兩名學生定為"反動學生"(後在文革中被送勞教);該班主任教員田風因之受到株連,於1965年含恨辭世。
該班畢業後,司徒兆敦韓小磊二人留校任教。
1960年9月,導60班22名同學入學。主任教員吳國英,班主任師濤,任教老師有張客、幹學偉等。從這一班起,實行了一年級後淘汰制。該班三年級演出了獨幕劇專場。64、65年間,該班和導61班先後兩次參加了京郊密雲縣和山西陽高縣的農村"四清運動"。1965年,導60班畢業作業為35毫米短故事片兩部《上班前後》(導演:謝飛張鬱強、胡葳葳、李家模、李靈明、羅小玲、付敬恭、唐英超)、《貧農的兒子》(導演:詹相持肖桂雲秦紱生、呂紹廉、崔東昇、烏蘭、蔡元元曹徵、賀米生、劉蕙儀)。
該班畢業後,謝飛、烏蘭、詹相持三人留校任教。
1961年9月,導61班17名同學入學。主任教員周偉,班主任苟文倫,任教老師有徐谷明、王心語等。該班三年級演出了話劇《年青的一代》。
1966年該班畢業作業:35毫米短故事片《紅柳》(導演:彭寧、丁蔭楠史踐凡馬秉煜馬紹惠、於世彬、盧剛廣春蘭柳青、胡麗君),紀錄片《平山》(導演:蔡曉晴、金繼武)、《渾源農村文化工作隊》(導演:鄭洞天)正在拍攝中,文化大革命開始,學院一切教學活動當即終止,該班學生遂捲入文革,除少數同學於1969年分配工作外,大部分同學遺往張家口部隊農場"接受再教育",至1973年才由部隊進行畢業分配
一九六四年九月,導64班13名同學人學。主任教員汪歲寒。在當時文藝方針下,該班教學向強調意識形態方向作了較大調整,第二學年又投人河北邢台的農村"四清運動",至66年6月返校參加文革,後與導61班相同。
1965年9月招收科教導演進修班(二年制),外請上海科影導演韓韋擔任主任教員,班主任司徒兆敦,29名同學大多為理工科院校進入各製片廠從事科教片創作的青年編導,一年後參加文革,畢業返廠。
1966年5月,招收導66班工作進行到專業初試階段,受到"文革"衝擊而中止。
艱難的階段
從1956年到1966建系十年間,電影導演教育事業從無到有,為國家輸送了百多名畢業生,教師隊伍由最初的8人發展到老中青結合的16人,積累了一套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料,初步探索了結閤中國電影實際的培養導演專門人才的道路。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這一新興的事業遭受極大的摧殘,完全停頓達七年之久。
1973年,"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成立,導演、表演專業被併入戲劇學院。從河北保定部隊農場返回的導演系教師,除曾憲滌、江世雄、謝飛三人留在電影學校任共同課外,其他均被分配到戲劇學院導演系,汪歲寒、苟文倫任副系主任。當年底招收了一屆導演進修班,其中學習電影導演的8名,來自各製片廠。汪歲寒、苟文倫、王心語、烏蘭、司徒兆敦組成教學小組,在四人幫極左文藝路線控制和完全沒有電影教學條件的情況下,勉為其難地進行教學。二年後該班畢業。
1975年底,導演系教師轉回電影學校,學校籌組編導系,負責人周偉、吳國英。翌年夏天招收編導進修班,學制2年。學員15人,來自各製片廠,其中導演專業4人。趙明、周偉主持教學,謝飛、鄭洞天參加導演教學工作。該班畢業時,跟隨教師參加故事片《火娃》(藝術指導趙明,導演謝飛、鄭洞天)的拍攝實踐。
新時期以來的電影導演系
1977年,北京電影學院恢復建制後,導演系由學院領導小組成員張客兼任系主任,副主任汪歲寒、文倫。此後,加上從原北京藝術學院調來陳文靜等五名教師,全系教師達到17人。
1978年9月,隨着高考制度的恢復,導78班28名新生入學,標誌着新時期電影導演教育事業的再生。主任教員汪歲寒,班主任司徒兆敦。參加教學的有張客、張暖忻、陳文靜、田金夫、孫敏許同均徐燕,幫助輔導畢業作業和帶領學生畢業實習的有謝飛鄭洞天王心語韓小磊
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文藝思想的解放,國內外優秀影片的解禁,新的錄像技術的應用,為導78班教學開創新的局面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該班教員投入多,教學實習量也空前增加,先後拍攝了一輪錄像短片作業,一輪35毫米黑白短片:《我們的田野》(導演:潘淵亮潘樺等)和《小院》(導演:田壯壯張建亞等);1982年該班畢業時,進行了畢業論文答辯,全班同學通過答辯首次獲得了學士學位;同時,以三種形式進行了畢業實習:①三部35毫米彩色短故事片:《結婚》(導演:金濤、周煒等)、《我們還年輕》(導演:夏剛、耿小震、林大慶);《目標》(導演:白宏江海洋、李小軍)。②田壯壯、謝曉晶、張建亞接受兒影廠任務,導演了兒童故事片《紅象》(九本)③其他同學分別跟隨老師參加了影片《陳奐生上城》(導演:王心語)和《見習律師》(導演:韓小磊)的拍攝實踐。後來,彩色短故事片《結婚》經電影局批准公開發行,《我們還年輕》和《紅象》作為短片參加了國際電影節並獲獎。
該班謝曉晶留校任教。
為了適應新時期電影發展的形勢,幫助解決各廠對青年導演人才的需求,從1982年起,導演系陸續開辦了幾屆授予大專學歷的在職創作幹部進修班。一批中青年教師也從此登上了主任教員的崗位。
1982年9月,少數民族導演進修班(二年制)13名同學入學,學員來自天山、內蒙、廣西三個民族自治區製片廠。主任教員張暖忻、鄭洞天、田金夫。
1983年9月,83導演進修班(學制一年半)12名同學入學,學員來自各製片廠。主任教員江世雄、烏蘭。
1984年9月,84導演幹部專修科(二年制)12名同學入學,學員來自各製片廠和電視台。主任教員詹相持、許同均。
該班侯克明留校任教。
1985年,新一屆系領導班子任命,主任文倫,副主任鄭洞天。
1985年9月,導85本科班15名同學入學,生源來自北京、武漢、蘭州三個考區。教師韓小磊、許同均(第一、四學年),鄭洞天、謝曉晶(第二、三學年)。該班試行"二四制",即第二學年後根據學習成績,有六名學生作為大專畢業,其餘學生繼續讀滿四年。在該班教學中,借鑑了當代世界電影教育的成功經驗,正式確立了"以實踐帶教學"的方針,四年中,在教師指導下,從短到長、由磁帶到膠片,順序進行了七輪拍攝作業練習,使學生在實踐中較紮實地掌握了本專業的基本功;同時,隨着錄像技術的普及,該班在視聽語言和導演課中首開了拉片分析課程,學生的分析論文有多篇在學院的學報發表。
1989年,該班9名同學通過畢業作業和論文答辯畢業,並取得學士學位。畢業作業為16毫米短片《童年往事》(導演:胡雪楊)該片獲美國奧斯卡學生電影展銀獎。
該班王瑞留校任教。
1986年9月,導86班研究生2名同學入學,導師汪歲寒、徐谷明。這是導演系歷史上首次招收《導演創作及理論》方向碩士研究生,報考者達數十人,由於按規定實行外語、政治課全國統一考試及錄取標準,報考者中沒有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自己培養的畢業生,而均系其他大學文理科本科畢業生,因此,他們進校後要用較長時間補修本科的電影專業課程,這個情況一直延續至九十年代後期才有所改變。
一年後,其中一名同學被選公派赴法國留學,1989年,遊飛同學通過畢業論文答辯獲得碩士學位。
1987年9月,導87本科班12名同學入學,生源來自北京、杭州兩個考區。主任教師詹相持、許同均、侯克明(第一、二學年),鄭洞天(第三、四學年)。該班繼續了"實踐帶教學"的方針,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包括短片拍攝和片例讀解。
1991年,該班通過畢業作業和論文答辯畢業,並取得學士學位。畢業作業35毫米黑白短片《隨風而去》(導演:肖峯等)該片獲東京電影節學生短片競賽最佳導演獎。
1987年9月,導87剪輯幹部專修科25名同學入學,主任教員田金夫、司徒兆敦。這是導演系歷史上首次開設剪輯專業,該班同學來自各製片廠和電視台,都是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專業剪輯人員,經過系統的導演、視聽語言等理論學習,並完成了編導拍攝作業,兩年後獲得大專學歷畢業。
1988年9月,導88研究生2名同學入學,導師王心語、江世雄。三年中,二名同學除完成專業及學位理論課程學習外,在導師指導下分別參加了社會創作實踐,執導了電視連續劇。專題片等。1991年,通過畢業論文答辯獲得碩士學位。
該班楊琳、章明二人畢業後留校任教,成為導演系第一批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員。
1989年3月,導89電影導演幹部進修班13名同學入學,學制一年半,主任教員烏蘭。這是應長春電影製片廠和西安電影製片廠的要求,為該廠培訓青年導演創作幹部舉辦的。該班於1990年7月結業。
1989年9月,導89電視導演幹部進修班17名同學入學,學制一年半,主任教員韓小磊。該班學員來自各省市級電視台,有不少是電視劇生產一線上的創作幹部。該班於1991年1月結業。
1989年9月,89級夜大學導演專業38名同學入學,學制三年(大專),班主任田金夫,參加教學的有司徒兆敦謝飛韓小磊鄭洞天等。本班同學來自全國各地,有電視台的專業人員,也有各條戰線的業餘愛好者,在三年嚴謹的教學計劃實施後,於1992年7月以畢業論文和實習作業畢業,該班學員王少民留校擔任系秘書。
以上兩個進修班和首屆夜大學班的舉辦和畢業後同學們新的創作成就,進一步拓寬了導演系專業教學(特別是面向電視導演方向)的路子和在社會上的影響,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影視導演教育開創了新局面。嗣後,又於1990年9月招收了90影視導演高級進修班(學員24名,主任教員韓小磊、許同均)、1992年招收了92影視導演進修班(學員18名,主任教員詹相持、謝曉晶)、1992年招收了92級夜大學導演專業(學員54名),這些班的教學均取得了較好成績。
從1990年下半年起,根據教學發展新形勢的需要,系裏組織全系老中青三代教師進行了歷時一學期的教學研討。這次研討,系統總結了三十多年來、特別是八十年代以來導演教學和學科發展的成功經驗和新形勢下的適應問題,參照了近年來考察國外許多電影院校的教學模式和做法,對導演學科今後一段時期的發展規格,不同層次的教學計劃以及每門課程的階段教學大綱-一作了研討,在充分的學術討論的基礎上,由謝飛、鄭洞天執筆,於1991年3月討論通過了《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導演專業教學方案》。
這個教學方案分"各類學制教學課程設置"和"各類專業課程規範"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規定了本科、大專(剪輯)或第二學位本科、成人教育(夜大學)、進修及碩士研究五類學制各學期的課程設置,其中包括專業課和專業共同課兩類,在碩士研究生類裏,根據生源的實際情況,還細分了外專業考生考入和本專業考生考入兩種不同的課程設置;第二部分確定了劇作、表演、視聽語言、製作實習、導演(以上為本專業基本課目),導演研究、導演創作。導演教學(以上研究生加修課目)各門課程的教程,其中,將傳統的蒙太奇課正式定名為視聽語言,把原來散落在各門課程中的作業實習單獨形成製作實習課,明確規定各學期從錄像、16毫米到35毫米的作業系列及其標準;各門課程以學期為單元,須修一學期以上的課程分為A、B、C,按照統一的教程大綱,不同層次的班級分別完成其中一部分,每位授課教師除自選片例以外,授課內容必須按照大綱進行。這個教案作為院內各系首次制定的規範化教學方案,受到學院和教務處領導的高度重視,在以後的教學實施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並保證了青年教師接班的過程有章可循。
1990年9月,導90研究生2名同學入學,從該年度起,學院研究生招生開始面向港澳台地區和海外,本屆就有一名台灣學生黃堅峯,導師司徒兆敦。該班一位同學於1993年6月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取得碩士學位,另一位於半年後修改論文通過取得碩士學位。在學期間,孟洪峯同學還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了中央電視台上下集電視劇《太陽的旅程》的導演創作任務。
1991年9月,導91研究生4名同學入學,其中有一名台灣學生蔡崇哲,導師謝飛、鄭洞天。從本屆起,根據研究生基本由外專業本科畢業生考入、需要系統補修本科電影專業課程的實際情況,開始以四人以上成"班"的規模招生,導師前兩年合帶,第三年分開。該班三名同學於1994年6月通過畢業作業考核畢業論文答辯取得碩士學位,另一位於半年後完成畢業作業並通過論文二次答辯取得碩士學位。畢業作業為35毫米短片《浮出海面》(導演:蔡崇哲、孟浩軍、朱楓)、十集電視劇《東方鹿特丹》(導演:陸紹陽)。
1993年9月,導93本科班12名同學入學,為了給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人才,本屆考區除北京外,專門從南寧昆明錄取新生各兩名,主任教師江世雄(一、二年級)、鄭洞天、楊琳(三、四年級)。
1993年9月,導93研究生7名同學人學,其中兩名學生分別來自台灣、香港。導師烏蘭、詹相持
1994年9月,導94研究生8名同學入學,其中三名學生來自韓國(都性希、金振旭、李志允),一名來自香港(陳嘉琪),大陸李鴻禾俞鍾趙寧宇劉婷。導師韓小磊許同均
1995年9月,導95研究生6名同學入學,學生中三名學生分別來自台灣(黃金鶯、葉基固)、馬來西亞(賴偉光),三名來自大陸(陸川小江方剛亮)。導師江世雄、司徒兆敦
1995年9月,導95本科班8名同學入學,本屆考區設北京、上海。主任教師謝曉晶張建棟王瑞。這是系史上第一次由青年教員承擔四年全部教學任務的一個本科班,也標誌着導演系兩代教師梯隊的順利交接。該班畢業時拍攝了聯合作業《犯罪分子》《感情生活》《花生仔和太陽舞小子》。該班畢業生徐敏華留校。
1996年.新一屆系領導班子任命,系主任鄭洞天,副主任謝曉晶。同年,侯克明調入院裏任副院長。同年,導87班畢業生王紅衞由八一電影製片廠調入導演系任教。
1996年9月,導96研究生8名同學入學,其中2名學生來自香港(陳家樂、陳嘉淇)、1名學生來自日本(細野研),導師鄭洞天、侯克明。
1997年9月,導97研究生汪迪入學,導師鄭洞天。
1998年,“廣告導演”和“節目製作”兩個專業方向共招收了36名本科生,其中17名廣告導演,19名節目製作導演。在校的前兩年36名同學在司徒兆敦和孔都兩位老師的主持下,共同學習導演專業的基礎課,三年級開始分專業學習,其中12名學生進入故事片學習,主任教員謝飛、喬梁;12名進入紀錄片學習,主任教員司徒兆敦、楊琳。廣告導演的專業課委託美術系講授,畢業作業仍然由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主持。由於是節目製作專業,該屆學生畢業時由學院和系裏共同投資,拍攝了故事片12部,紀錄片5部和廣告片3部。該班畢業生趙興留校任教,後調入美術系。
1998年9月,導98研究生4名同學入學,其中1名同學來自韓國(權秀耕),導師詹相持、謝曉晶。該班畢業時由導演系和攝影系出資拍攝了兩部故事短片《春暖花開》《想去哪?》。
1999年,王魯閩由院人事處調入導演系,擔任系秘書。
1999年,新一屆系領導任命,系主任謝曉晶,副主任張建棟、楊琳,同時楊琳擔任黨支部書記。同年,孔都由中國電影家協會調入導演系任教,擔任98本科班廣告專業主任教員。
1999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增加了在職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有5名同學入學,其中2名同學來自台灣(傅睿村、遊志皓)。該級李忱、郭勁鋒畢業後留校任教。
1999年9月,22名剪輯高職生入學,主任教員王紅衞、姜偉。高職學生的課程設置沿用導演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學習,主要專業課除了傳統剪輯之外,增加了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學習。
2000年,8名研究生入學,其中3名學生為故事片專業,導師韓小磊、許同均,5名學生為紀錄片專業,導師司徒兆敦、孔都。
2000年,24名廣告高職生入學,主任教員李學兵、趙興。除了導演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加強了廣告創意、廣告文案教學內容
經過98級本科班和99級、2000級高職專業的實踐,全系教師認真總結了兩個新專業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效果,經過充分地討論,一直認為導演系的師資力量是教授影視導演,用傳統的導演教學方式來辦節目製作專業和廣告專業,不如迴歸到故事片導演專業,在教學中適當增加剪輯、廣告和紀錄片課程,使學生有更加廣闊的就業前景。統一思想後,將廣告專業轉到美術系,停止招收節目製作方向的學生。從2001年開始,恢復了故事片導演的招生工作。
2001年9月,13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楊琳、王紅衞。該班學生李嘉、宋斐斐、趙博拍攝的畢業聯合作業《媽媽》獲以色列特拉維夫國際學生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第4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亞洲最佳短片獎”;韓國釜山亞洲短片節Apple Korea Award等獎項。孫浩、王志勇拍攝的畢業聯合作業《小四》獲韓國第2屆國際青年電影節最佳影片類銀獎等獎項。
2002年9月,13名研究生入學,4名學生為紀錄片專業,導師謝曉晶、楊琳;9名學生為故事片專業,導師鄭洞天、章明。
2002年9月,6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張建棟、姜偉;同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招收了7名國培本科生,主任教員許同均。該級肖瀟的畢業作業《巧克力與肉丸子》獲韓國第3屆國際青年電影節最佳影片“一等獎”。
2003年,導78級畢業生田壯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調入導演系任教。同年,導85級畢業生金舸調入導演系任教。
2003年9月,20名研究生入學,其中10名同學為故事片專業,導師王瑞、張建棟;10名同學為紀錄片專業,導師謝曉晶、楊琳。
2003年9月,15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王瑞、金舸;同年,再次招收了6名國培本科生,主任教員李學兵。該級學生白承勳的短片作品《哭泣的女人》獲第5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組“優秀獎”;王晶的畢業作業《在別處》獲第6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優秀作品獎”。
2004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侯克明、楊琳、屠明非3人入學,導師謝飛、鄭洞天。
2004年,20名研究生入學,導師田壯壯、謝曉晶、侯克明。
2004年9月,15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王紅衞、喬梁。該班學生席雪晴的畢業作業《秘密通道》獲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學生短片大賽評委會“特別獎”;第16屆大學生電影節第10屆短片專業組“評委會大獎”等獎項。
2005年,新一屆系領導任命,系主任田壯壯,副主任王瑞,黨支部書記楊琳。同年,謝曉晶調入院裏任副院長。
2005年,由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畢業的黃盈調入導演系,擔任表演課教員。
2005年,謝飛、鄭洞天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2005年9月,19名研究生入學,其中13名同學為故事片專業,導師楊琳、章明;6名同學為紀錄片專業,導師謝曉晶。該級學生宋方的畢業作業《告別》獲第62屆戛納電影節“電影基石”單元“二等獎”等獎項。
2005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繼續拓展專業教學方向,招收了第一屆剪輯專業本科班,23名學生入學,由謝飛教授和國家一級剪輯師周新霞擔任主任教員。該班學生滕叢叢的畢業作業《那時年紀小》獲第11屆德國漢諾威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人制作獎”;第5屆韓國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大獎。申奧的畢業作業《河龍川崗》獲第29屆俄羅斯VGIK國際學生電影節國際項目單元“特別獎”;第8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亞洲最佳學生作品獎”等獎項。
2006年,周新霞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調入導演系任教。
2006年9月,李學兵、邱立偉(台灣)2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鄭洞天。
2006年9月,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增加了藝術碩士(MFA),當年共有19名學生入學,其中9名學生為故事片專業,導師田壯壯、章明;6名學生為藝術碩士(MFA),導師鄭洞天、田壯壯、王紅衞。該級學生趙薇執導的畢業長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獲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第3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第22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導演新人獎”;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青年電影創作獎”等獎項。劉亞菱的畢業作業《爺爺的還珠格格》獲第8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最佳學生作品獎”。
2006年9月,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招收了第一屆紀錄片專業本科班,17名學生入學,由楊琳擔任主任教員。該班學生杜曉雨的畢業作業《雙喜》獲第6屆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未來影像“最佳導演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攝影獎”;第9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優秀學生作品獎”。謝文君的畢業作業《正在消失的羊城》獲第9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國際學生優秀作品獎”;第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12屆大學生短片大賽劇情片單元“最佳紀錄短片獎”“最佳剪輯獎”。劉鼎業的畢業作業《我的童謠》獲第9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亞洲優秀學生作品獎”。王子昭的畢業作業《不良》獲第6屆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未來影像“銀獎”。李季的畢業作業《古城陽光》獲第6屆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優秀影像“銅龍獎”。
2006年,王瑞辭去系副主任一職,由王紅衞接任副主任。
2007年1月,侯克明由院裏調回導演系任教。
2007年9月,共有12名研究生入學,其中5名學生為故事片專業,導師姜偉;7名學生為藝術碩士(MFA),導師鄭洞天、田壯壯、王紅衞。該級學生劉敦臨的畢業作業《影影》獲第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12屆大學生短片大賽劇情片單元“最佳編劇獎”。付瑋的畢業作業《車頭莊》獲第9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最佳學生作品獎”。
2007年9月,19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田壯壯、王紅衞、李忱。該班李毅的畢業作業《豆腐》獲第10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優秀學生作品獎”;第3屆中韓大學生電影展“優秀獎”。
2008年,導93級本科班畢業的徐浩峯調入導演系任教。
2008年9月,7名研究生入學,導師王瑞、王紅衞。該班學生潘智欣的畢業作業《代駕》獲第6屆FIRST青年電影展“大學生影展”短片競賽單元“最佳劇情片獎”。
2008年9月,再次招收剪輯專業本科班,18名學生入學,周新霞、侯克明擔任主任教員。該班學生沙漠執導的短片《黑魚》獲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學生短片評展單元“最佳導演獎”等獎項。宋麗穎的畢業作業《夏至未至》獲第13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組“最佳影片獎”等獎項。
2009年9月,博士研究生宋錦軒入學,導師鄭洞天。
2009年9月,17名碩士研究生入學,其中4名為故事片專業,導師侯克明;6名為紀錄片專業,導師謝曉晶、楊琳;7名在職研究生。該級學生張思慶的畢業作業《拾荒少年》獲第49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獎”;第11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國際學生作品獎“銅獎”。閉善益的畢業作業《七月流火》獲第4屆中韓大學生電影展“二等獎”。
2010年支部書記換屆,徐敏華擔任導演系黨支部書記兼系副主任。
2010年9月,王紅衞、扈強、陳蓓妮、李麗娜、娜日婭、潘雨6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鄭洞天、謝曉晶。
2010年9月,23名研究生入學,其中12名為故事片專業,導師王紅衞、周新霞、田壯壯;6名為紀錄片專業,導師謝曉晶、楊琳;5名非全日制研究生。該級學生杜曉雨的畢業作業《豬肉與月亮》獲第12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優秀學生作品獎”。文牧野的畢業作業《安魂曲》獲第12屆亞洲國際短片電影節“國際短片大獎”;第12屆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最佳劇情片獎”和“最佳創意獎”等獎項。岑嵐的畢業作業《再見跤情》獲第8屆未來影像·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首屆中國鎮江國際紀錄片盛典玉山“最佳長紀錄片獎”。
2010年9月,13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姜偉、張建棟。該班學生宋新棋的畢業作業《尿不出來》獲第13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最佳作品獎”;孟遠的畢業作業《鯉魚》獲第13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優秀作品獎”。
2011年9月,劉晶晶通過社會公開招聘競聘上崗,擔任系秘書職務。
2011年9月,李忱、黃盈、趙珣3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謝曉晶、侯克明。
2011年9月,22名碩士研究生入學,其中12名為故事片專業,導師侯克明、章明、王瑞;3名為紀錄片專業,導師楊琳;7名非全日制研究生。該級畢業生德格娜執導的長片作業《告別》獲得第2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國際交流基金“亞洲中心特別獎”;第9屆FIRST青年電影展“青年電影競賽單元”“最佳劇情長片獎”。畢業生曾贈的畢業作業《明月的暑期日記》獲第34屆慕尼黑國際影視院校電影節沃爾夫岡“最佳原創短片獎”;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學生短片評展單元“新鋭導演獎”;第13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優秀作品獎”。
2011年9月,21名本科生入學,其中導演方向8人,主任教員王瑞、金舸;剪輯方向13人,主任教員周新霞、王紅衞。該班學生阿思雅執導的畢業短片《德格希》獲第2屆亞洲大學生電影節(AUFF)評委會“特別提名獎”等獎項。範文瀚執導的短片《原諒》獲得第9屆FIRST青年電影展“學生電影競賽”“最佳劇情片獎”。王金的畢業作業《北京深處》獲第14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優秀作品獎”。吳海伊的畢業作業《贊珠》獲第2屆首都大學生微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2012年,新一屆系領導任命,系主任王瑞,副主任李忱,黨支部書記徐敏華兼副主任。
2012年,為鼓勵導演系學生積極投入畢業作業創作,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設立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生導演獎”。該活動旨在表彰獎勵導演系各專業方向、各層次在畢業作業創作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同時給入圍作品與導演搭建一個積累社會關注、尋求創作機會的平台,讓畢業學生可以更快進入並適應社會,完成過渡。而每屆“學生導演獎”也會配合當年主題設立“主題導演周”及相關展映,講座,交流研討會等學術活動。
2012年9月,呂行、王垚2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鄭洞天、侯克明。
2012年9月,21名碩士研究生入學,該級朱員成的長片作業《盛先生的花兒》獲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和“最佳新人導演獎”;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等獎項。沙漠的畢業作業《有的人》獲第4屆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劇情類“二等獎”;上海世界電影周“最佳短片獎”等獎項。曾光的畢業作業《送別》獲第14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最佳作品獎”;第2屆中韓青年夢享微電影節“最優秀影片”大獎;第2屆首都大學生微電影節“最佳影片”等獎項。
2012年9月,17名剪輯方向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方剛亮、郭勁鋒。該班學生王一寓的畢業作業《游泳回家》獲第15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亞洲最佳學生作品獎”;未來影像•第11屆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第3屆中韓青年夢享微電影展“最佳優秀影片獎”等獎項。萬里揚的畢業作業《惡意》獲第15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優秀學生作品獎”;第3屆中韓青年夢享微電影展“最佳優秀影片獎”等獎項。
2013年,導98級本科班畢業生王少白調入導演系任教。同年,導85級本科班畢業生路學長由中影集團調入導演系任教,2014年2月因病逝世。
2013年9月,王艾麗、劉伽茵、韓佳政、艾羅蒂4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謝曉晶、侯克明。
2013年9月,26名研究生入學,其中5名為故事片專業,21名為在職研究生。導師謝飛、周新霞、田壯壯、章明、侯克明、王瑞、喬梁、張建棟、方剛亮、李學兵、李忱、黃盈。該級學生白雪執導的首部長片作品《過春天》獲2019年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青年單元”“最佳影片”(提名獎);第13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導演”(提名獎);第4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新秀電影競賽”火鳥電影大獎(華語)(提名獎);2018年獲第2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榮譽·最佳影片獎”。該片於2019年在國內院線上映。
2013年9月,35名本科生入學,該班分為導演方向16人,主任教員喬梁、李學兵;剪輯方向19人,主任教員楊琳。該班學生龍穎執導的短片《風渡陽關》獲得第4屆中韓青年夢享微電影展SCREENX“特別獎”;第4屆“微影•我們”微電影大賽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剪輯獎”。
2014年9月,米靜、亓天陽、謝寒、黎樂天4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謝曉晶、楊琳。該班畢業生亓天陽留校任教。
2014年9月,26名碩士研究生入學,10名全日制藝術碩士研究生,11名為在職藝術碩士研究生,導師謝飛、夏鋼、侯克明、楊琳、王瑞、張建棟、姜偉、喬梁、李學兵、方剛亮、李忱。
2014年9月,27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謝曉晶、夏鋼。該班學生祁驥的畢業作業《一隻藍色的蝦》獲第17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優秀學生作品獎”;耿嘉琪的畢業作業《胡麻地》獲第17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最佳學生作品獎”。
2015年9月,潘智欣、於翾、王少白、倪崑皓、康博、皚瑪(羅馬尼亞)6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鄭洞天、謝曉晶、侯克明、楊琳。
2015年9月,36名碩士研究生入學,其中全日制藝術碩士研究生12人;22名為在職藝術碩士研究生;2名為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王紅衞、方剛亮、王瑞、張建棟、楊琳。該級學生吳海伊畢業後留校,擔任輔導員兼學生黨支部書記。
2015年9月,21名剪輯專業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周新霞、李忱。
2016年9月,徐敏華、胡劉斌、李建偉、唐俊、蘇洋、維多利亞(匈牙利),6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謝飛、謝曉晶、楊琳、侯克明。
2016年9月,35名碩士研究生入學,其中23人為全日制藝術碩士研究生;11名為非全日制藝術碩士研究生;1名為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謝飛、周新霞、謝曉晶、夏鋼、楊琳、章明、侯克明、王瑞、喬梁、王紅衞、張建棟、姜偉、方剛亮、李學兵、郭勁鋒、梁碧波、陳真。該級學生黃璜執導的畢業長片作品《武林孤兒》獲得第3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國際交流基金“亞洲中心特別獎”。
2016年9月,2009級藝術碩士畢業生劉珅調入導演系任教。
2016年9月,17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侯克明。
2017年9月,孫維彤、張欣、丁鈮、閆懷康4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侯克明、楊琳。
2017年9月,29名碩士研究生入學,其中16名為全日制藝術研究生;7名為非全日制藝術碩士研究生;6名為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謝曉晶、夏鋼、周新霞、楊琳、王瑞、張建棟、方剛亮、喬梁、李忱、郭勁鋒、梁碧波、陳真。
2017年9月,17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姜偉、黃盈。
2018年9月,石佳、龔玉嬌、李青、張容4名博士生入學,導師侯克明、楊琳。
2018年9月,31名碩士研究生入學,其中28人為全日制藝術研究生;2名為非全日制藝術碩士研究生;1名為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謝曉晶、夏鋼、周新霞、王瑞、王紅衞、喬梁、李學兵、李忱、郭勁鋒。
2018年9月,16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王瑞、徐浩峯、王少白。
2019年5月,丁晟由我校影視實驗中心調入導演系任教。
2019年6月,李忱辭去系副主任一職。
2019年9月,杜天笑,楊曉娜,劉珅3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王瑞、楊琳。
2019年9月,27名碩士研究生入學,其中16名為全日制藝術研究生;11名為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謝曉晶、夏鋼、周新霞、楊琳、王瑞、張建棟、方剛亮、喬梁、李忱、郭勁鋒、梁碧波、陳真。
2019年9月,20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方剛亮。
2019年10月,2006級博士畢業生潘雨調入導演系任教,並擔任系副主任一職。
2019年12月,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主任王瑞教授憑藉影片《白雲之下》在第32屆中東京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藝術貢獻獎”。
2020年9月,李凡,郝瀚2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王瑞、潘雨、侯克明。
2020年9月,15名碩士研究生入學,導師謝曉晶、夏鋼、王瑞、侯克明、喬梁、王紅衞、李忱、郭勁鋒、黃盈、潘雨。
2020年9月,20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喬梁、李學兵。
2020年11月,系主任王瑞教授執導的影片《白雲之下》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榮膺“最佳導演獎”。同時,擔任該片剪輯指導的周新霞教授,獲得“最佳剪輯”提名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2005級本科畢業生申奧憑藉影片《受益人》,獲得“最佳導演處女作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61級本科畢業生丁蔭楠導演,被評委會授予“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榮譽;由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多位校友參與制作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獲得了“評委會特別獎”,同時該片提名“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該片由1978級本科畢業生陳凱歌擔任總導演,1983級進修班畢業生黃建新擔任總製片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多位師生校友也參與了該片的主創工作,1987級本科畢業生管虎擔任了《前夜》的導演;2010級碩士畢業生文牧野擔任了《護航》的導演;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田壯壯老師在《白晝流星》中傾情出演;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周新霞老師也帶領學生參加了該片的後期剪輯工作。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2012級碩士畢業生周肖林憑藉影片《受益人》獲得“最佳剪輯”提名;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2010級碩士畢業生周筍憑藉影片《少女佳禾》榮獲“最佳導演處女作”和“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兩項大獎提名。
2020年11月,系秘書劉晶晶調入校黨委巡察工作辦公室。
2020年11月,2015級碩士畢業生黃一丹調入導演系任教。
2021年9月,吳昊,秦宗鵬2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王瑞、侯克明。
2021年9月,16名碩士研究生入學,導師謝曉晶夏鋼、周新霞、王瑞、姜偉王紅衞黃盈李忱潘雨郭勁鋒、陳真。
2021年9月,21名本科生入學,主任教員潘雨丁晟
2021年9月,導演系2010級碩士畢業生李亙執導的電影《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舉辦北影節首映禮,該片成功入圍第11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主競賽單元,亦在第23屆遠東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提名最佳處女作“白桑葚獎”。導演系2016級本科畢業生久美成列執導的影片《一個和四個》成功入圍第3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21年10月,由導演系教師丁晟擔任導演的北京冬奧會火炬主題短片《冰雪之約》正式首映。此次拍攝工作,我校教師為國家形象的傳播傾盡全力、貢獻力量,是一種使命,更是一種無上光榮。
同年10月,由導演系王紅衞老師擔任監製,2015級碩士研究畢業生孔大山擔任編劇、導演,同級學生胡樹真擔任剪輯指導的長片作品《宇宙探索編輯部》在第5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榮獲“費穆榮譽·最佳影片”“青年評審榮譽·影片”“迷影選擇榮譽”“藏龍單元最受歡迎影片”四項大獎。
2021年11月,由導演系學生創作的多部短片和長片項目在第二屆IM兩岸影展囊獲包括“最佳影片”大獎在內的多個獎項。其中,影展大獎“麒麟最佳影片獎”由2018級研究生艾麥提·麥麥提執導的短片《手風琴》獲得。“新鋭劇情短片獎”分別由2019級碩士研究生王平波執導的短片《顯微鏡》,2017級本科生鄔佳潤執導的短片《鈍器鋒利》獲得。“麒麟優秀短片獎”分別由2018級碩士研究生王鵬執導的短片《莜麪窩窩》,2017級碩士研究生麥爾哈巴·伊斯拉音執導的短片《布穀鳥》,以及2016級碩士研究生張伯銓執導短片《你要去哪裏》獲得。2018級碩士研究生祁驥的非劇情長片項目《狗王之死》,在“生生不息”創作訓練營中獲得“CCDF選擇獎”。
2022年6月,2011級碩士畢業生趙冉調入導演系任教。
2022年7月,由導演系教師喬梁執導的影片《追月》入圍第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22年8月,由導演系教師侯克明擔任總監製,2016級本科畢業生久美成列擔任編劇、導演的長片作品《一個和四個》榮獲第16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演員”三項大獎,開創了本科畢業生長片創作獲得重要電影獎項的先例。
同年8月,由導演系王紅衞老師擔任監製,2015級碩士研究畢業生孔大山擔任編劇、導演,同級學生胡樹真擔任剪輯指導的長片作品《宇宙探索編輯部》在第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獲得“注目未來”單元“最受矚目影片”獎;由導演系2010級碩士畢業生李亙執導的電影《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在第17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獲得“最佳處女作”獎;同級學生文牧野編劇、導演的電影《奇蹟·笨小孩》獲得“最佳編劇”獎。
[1] 
教師的藝術實踐及組織機制
1979年以後,國家批准學院成立專為教師和學生進行藝術實踐的青年電影製片廠,中青年一代導演教師獲得了創作實踐的機會,五年間,他們在青年廠和其他廠拍出了一批具有較強探索、創新意義的作品,其中有:《櫻》(導演:詹相持、韓小磊)、《嚮導》(導演:王心語、謝飛、鄭洞天)、《沙鷗》(導演:張暖忻)、《鄰居》(導演:鄭洞天、徐谷明)、《見習律師》(導演:韓小磊)、《我們的田野》(導演:謝飛)、《舞戀》(導演:江世雄、文倫)、《漩渦裏的歌》(導演:文倫、烏蘭)、《青春祭》(導演:張暖忻)、《陳煥生進城》(導演:王心語)、《湘女瀟瀟》(導演:謝飛、烏蘭)《鴛鴦樓》(導演:鄭洞天)、《珍珍的髮屋》(導演:許同鈞)、《本命年》(導演:謝飛)等影片,其中一部分獲得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金雞獎等國家級獎項,受到國內外電影藝術家們的關注。導演系中青年一代作為"第四代導演"的中堅力量,使學院在新時期電影創作中佔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們在實踐中獲得的創作經驗,也對教學水平的提高起了極大的促進。與此同時,在電影理論及電影評論領域,導演系教師們也有一批有影響的成果問世,初步形成一支理論、教學、創作全面發展的教師隊伍。
在建設中國電影導演藝術教育事業中,先後有三位系主任:田風張客、文倫在崗位上不幸逝世。 [1]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知名校友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校友名單
級數
導演專業
其他專業
59級
-
60級
美術系:李前寬
61級
-
64級
76級
吳天明(進修班)
78級
美術系:霍建起馮小寧尹力王鴻海、何羣
82級
-
文學系:翟俊傑
83級
韓三平黃建新(幹部進修班)
-
84級
尤小剛孫周(幹部進修班)
-
85級
文學系:曹保平
攝影系:趙小丁
86級
章家瑞(進修班)
-
87級
表演系:王全安錢雁秋
89級
-
美術系:丁晟 攝影系:李大為
90級
高希希(研究生)
-
91級
-
文學系:滕華濤
93級
-
文學系:賈樟柯
94級
-
95級
伍仕賢程耳陸川(研究生)
-
97級
-
美術系:郝藝
99級
-
攝影系:甯浩 文學系:劉伽茵
01級
曲江濤(進修班)
-
02級
-
表演系研究生:畢志飛
06級
孫睿(研究生)、趙薇(研究生)
-
10級
-
攝影系:傅子恩
參考資料 [2]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院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4號北京電影學院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