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鐘鼓樓文物保管所

鎖定
北京鐘鼓樓文物保管所是座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作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報時中心,已有悠久的歷史。
中文名
北京鐘鼓樓文物保管所
外文名
Beijing Bell Tower and Drum Tower cultural relics preservation
地理位置
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
開放時間
1987年5月1日鼓樓正式開放參觀

北京鐘鼓樓文物保管所簡介

北京鐘鼓樓文物保管所坐落於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兩樓前後縱橫,氣勢雄偉、巍峨壯觀,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報時中心。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勞作均以此為度。清朝的衰亡,使鐘鼓樓漸失報時的功能,隨着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離開紫禁城徹底廢止。北京鼓樓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是建在高磚台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築,台基高達4米,台上有5間重檐的木構殿樓,樓高46米多。紅牆朱欄、雕樑畫棟,非常雄偉壯麗。北京城內的鐘樓和鼓樓位於京城中軸線北部終點,由於其類似城樓的建築形式,飛檐翼角的獨特形態,因此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情趣,而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

北京鐘鼓樓文物保管所歷史概況

鼓樓始建於元至元九年(一二七二)初名“齊政樓”。後毀於火。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重建,又毀於火。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在重建宮室的同時,又重建了鼓樓。明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鼓樓遭雷擊被毀後重修。後又分別於清嘉慶五年(一八○○)清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對鼓樓進行過修繕。據查訪,日偽時期(一九四一年前後)也曾修過鼓樓。新中國成立後,一九八四年國家撥專款對鼓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在以木結構為主體的鼓樓二層,增設自動滅火系統。 鼓樓通高四十六.七米,三重檐,歇山頂上覆灰筒瓦琉璃剪邊,是一座以木結構為主的古代建築。 鐘樓位於鼓樓北一○○米處,始建於元至元九年(一二七二),後毀於火。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重建,又毀於火。清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奉旨再次重建,兩年後竣工。重建時為了防止火災,整個建築採用磚石元梁拱勢式結構。鐘樓南門正中矗立着"乾隆御製碑"詳細記載了當時修建樓的情況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地震使鐘樓受損(正脊西大吻震落,牆 體西北裂縫),一九八六年國家撥專款對鐘樓進行了修繕,並完好的保留了清代所繪的彩畫 。鐘樓通高四十七.九米,重檐歇山頂,上覆琉璃瓦綠琉璃剪邊是全磚石結構大型單體古代建築。

北京鐘鼓樓文物保管所鐘樓介紹

銅鐘:鐘樓古代報時器具鑄於明永樂年間,通高五.五米,下口直徑三.四米,最大厚度○.二四五米,重約六十三 噸。該鐘以其帝京定鼎之地位,精港之鑄技,懸掛之非凡,報時警統之功能而著稱於世。是鍾國形體最大,重量最重的報時銅鐘。鐘體全部由響銅鑄成,撞擊時聲音純厚綿長“都城內外,十有餘裏莫不聳聽”。鍾之撞法為:每晚定更即起更(十九時-二十一時)至亮更即五更(晨三時-五時)每更次皆撞鐘一○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