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

鎖定
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的前身是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是學校於2017年6月對工科類學院進行調整而成立的。
學院設有三系、三辦、一中心、一所,即計算機工程系、通信工程系、電子工程系、綜合辦公室、教學科研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工程技術應用中心和可靠性檢測與傳感網技術研究所。 [2] 
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的前身是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是學校為加強專業、學科凝聚和團隊建設,提升辦學實力和影響力,以適應北京“四個中心”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需要,於2017年6月對工科類學院進行調整而成立的。 [5] 
智慧城市學院主要是培養智慧城市建設所需的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學院設有三系、三辦、一中心、一所,即計算機工程系、通信工程系、電子工程系、綜合辦公室、教學科研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工程技術應用中心和可靠性檢測與傳感網技術研究所。截至2020年6月,學院教職工人數75人,本科生866人,研究生30人。其中專任教師53人,專職輔導員6人,教輔及管理人員16人,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31人。 [5] 
學院將以“崇德尚能,智慧精英”為使命,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凝心聚智,慧創未來,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服務智慧北京建設,努力培養“雙智慧”人才。 [5] 
中文名
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
外文名
Smart City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city [5] 
成立時間
2017年6月16日
隸屬學校
北京聯合大學
名譽院長
仇保興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8]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9] 
專職院士數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人 [10-13]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1人 [14-15] 
俄羅斯交通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 [16] 
現任領導
王文傑(黨委書記) [7] 
張俊玲(黨委副書記、院長) [7] 
王穎(黨委副書記) [7] 
張姝(副院長) [7] 
李曉峯(副院長) [7]  展開
現任領導
王文傑(黨委書記) [7] 
張俊玲(黨委副書記、院長) [7] 
王穎(黨委副書記) [7] 
張姝(副院長) [7] 
李曉峯(副院長) [7] 
楊海燕(副院長) [7]  收起

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學院簡介

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的前身是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是學校為加強專業、學科凝聚和團隊建設,提升辦學實力和影響力,以適應北京“四個中心”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需要,於2017年6月對工科類學院進行調整而成立的。 [5] 
智慧城市學院主要是培養智慧城市建設所需的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學院設有三系、三辦、一中心、一所,即計算機工程系、通信工程系、電子工程系、綜合辦公室、教學科研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工程技術應用中心和可靠性檢測與傳感網技術研究所。截至2020年6月,學院教職工人數75人,本科生866人,研究生30人。其中專任教師53人,專職輔導員6人,教輔及管理人員16人,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31人。 [5] 
三年來,學院以服務智慧北京建設為己任,圍繞“四個中心”建設,積極調整學科專業建設,申辦新專業,努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學院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的二級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是學校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之一。主要以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處理、移動互聯與大數據技術、智能駕駛關鍵技術為研究方向。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7個專業。其中,通信工程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學校重點建設專業。 [5] 
學院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學校相關工作要求,聚焦“七個要有”,通過種子工程、苗圃工程、燎原工程,開展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建設,落實“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探索了工科課程思政建設之路,被學校確定為首批“三全育人”試點學院之一。通信工程系教職工黨支部被授予北京市先進黨組織榮譽稱號。計算機工程系教職工黨支部被連續授予學校課程思政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 [5] 
三年來學院培養了1168名本碩畢業生,服務智慧北京建設,活躍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 [5] 
學院的奮鬥目標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北京人民滿意的智慧城市行業所需的IT類專業技術人才。突出“依託行業、產教融合”與“全員育人、學專融合”兩大特色。支撐學校“北京味道”的建設,為學校打造緊密結合北京智慧城市發展所需要的“智慧+”專業集羣平台,助力學校其他專業智慧化建設;支撐學校城市型、應用型大學的建設。 [5] 
1985年譚浩強教授等在我校創立“計算機應用技術”本科專業,1995年我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評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2006年該學科獲批“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2007年開始招生,2010年獲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2013年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製造業信息化技術”,以機器人學院、智慧城市學院和北京市智能機械創新設計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信息服務工程重點實驗室為依託,開展智能化設計與製造方面的研究。學科隊伍結構合理,以學科匯聚隊伍,擁有35人的科研團隊,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0名。研究成果突出,聚焦在認知計算、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處理、智能駕駛等研究方向。近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部項目和其他項目9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被SCI、EI期刊收錄50餘篇;出版著作10餘部;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1項。 [6] 
學科定位以創新應用和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學科方向設置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充分,以服務京津冀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開展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處理、智能駕駛與計算、移動互聯與大數據、製造業信息化技術研究。用載體匯聚多學科交叉融合,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與機械工程、電子科學技術、生物醫學等學科進行交叉融合,實現創新應用系統的研究與設計。學科軟硬件條件建設均衡,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科研能力強。培養的研究生德才兼備、知行合一,取得的成果較多,體現了工程技術綜合應用的特色。 [6] 
平台支撐有力,依託北京市信息服務工程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智慧旅遊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旅遊信息化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市智能機械創新設計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以上平台,支撐學校成立智慧城市學院和機器人學院。與北汽、北控、百度、首旅等企業深度合作,形成產學研用結合的學科建設支撐平台。人才培養定位精準,已培養碩士研究生受到智能汽車和機器人的高科技企業歡迎,畢業的研究生供不應求。 [6] 
以智能駕駛技術為突破口,形成學科交叉融合,結構合理的學科隊伍,以科學任務帶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研發並建立了無人駕駛汽車、智慧旅遊全息圖(數據中心)等載體,完成我國首次城際開放道路上無人駕駛汽車的公開測試,在智能駕駛、智慧旅遊領域取得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的成果。 [6] 
本學位點前瞻現代科技發展趨勢,以服務企業科技發展需求為導向,在“遠程醫療微創手術系統”、“智能穿戴系統”、“無人電動巡邏車”、“岩石含水率飽和度動態測量及可視化系統”等應用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應用研究。與北汽、北控、百度、首旅等企業深度合作,注重對中小型企業的技術孵化和技術服務,支持京津冀一體化區域經濟建設。 [6] 
學院將以“崇德尚能,智慧精英”為使命,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凝心聚智,慧創未來,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服務智慧北京建設,努力培養“雙智慧”人才。 [5] 

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歷史沿革

1985年5月,化學工程學院(北京化工學院分院)、電氣化鐵道學院(北方交通大學分校)、航天工程學院(北京航空學院第三分院)又相繼加入北京聯合大學。
經過調整,到1993年初,北京聯合大學下設有文理學院、文法學院、職業技術師範學院、自動化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建材輕工學院、紡織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旅遊學院、中醫藥學院和化學工程學院,共十一所學院。
1994年1~4月,自動化工程學院與電子工程學院合併,成立電子自動化工程學院。
1995年12月,根據市委教育工委的指示精神,調整聯合大學校部與電子自動化工程學院領導體制,形成了校機關和電子自動化工程學院合一的校本部辦學體制。
1997年10月,校黨委根據市領導的指示精神開始着手進行電子自動化工程學院與建材輕工學院調整的工作,將建材輕工學院併入校本部,統一規劃電子自動化工程學院和建材輕工學院的機構和專業設置,兩學院更名為信息學院和應用技術學院。
2002年,信息學院進行調整,由原有的信息系和計算機系重組為新的信息學院。
2017年5月學院調整,更名為智慧城市學院。 [3] 

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成立儀式

2017年6月16日,北京聯合大學舉行智慧城市學院成立大會,北京聯合大學黨委副書記付晨光宣佈學校關於成立智慧城市學院的決定,以及聘請學院名譽院長的決定。
北京聯合大學黨委書記韓憲洲仇保興參事頒發了智慧城市學院名譽院長聘書。
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教授、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郭仁忠,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常務理事、國家科技部“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杭州安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範淵出席會議。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市教委、市科委、市經信委、市住建委領導,社會各界專家代表,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單位領導,相關企業代表,以及北京聯合大學的領導和師生等參加了大會。 [1] 

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教學目標

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的成立符合國家大力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戰略,符合北京城市發展,智慧城市設計要聚焦公共品、治理“城市病”,防止成為“空、白、亂”智慧。 [1] 

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辦學條件

北京聯合大學與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杭州安恆、中航國際、中興通訊、軟通動力、中城科技、富盛科技、達內集團、牡丹集團、藍海華業及校友企業深圳市眾慧達等10家合作企業簽署“合作辦學以及校外實習基地”等戰略合作協議。由北京聯合大學校友創辦的企業還對智慧城市學院進行了捐贈。 [1] 

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專業設置

智慧城市學院主要培養信息技術(IT)應用型人才,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4個本科專業。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