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絹花

(北京傳統手工藝品)

鎖定
北京絹花,北京市崇文區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北京絹花亦稱“京花”,是流傳於北京市的一種傳統彩扎藝術,始於元代定都北京後,明初逐漸興旺,清代中葉絹花生產進入鼎盛時期。 [2]  北京絹花以絲綢、綾絹、電力紡、洋紡、縐紋緞等為原料,製作時需經過漿料、鑿活、染色、握瓣、粘活、攢活、包裝等多道工序,製出的成品工藝精湛,形態逼真,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 [1] 
2008年6月7日,北京絹花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70。 [3] 
中文名
北京絹花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Ⅶ-70
遺產類型
傳統美術
申報地區
北京市崇文區

北京絹花歷史淵源

北京絹花作品 北京絹花作品
北京絹花,也稱“京花兒”,是指用各種顏色的絲織品仿製的花卉。早在1700多年前,中國就有用絲織物制花的技藝。到了唐代,絹花更是婦女的主要裝飾品。唐代畫家周昉(713—741)的《簪花仕女圖》,就形象地再現了宮中婦女簪花戴彩的情景。
相傳,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楊貴妃左鬢角上有塊傷疤。為了遮醜,她每天都要讓宮女們採摘鮮花戴在鬢角上。但是到了冬天,鮮花凋謝,宮女們就只能用稜、綢做成假花,作為替代品獻給貴妃。後來,這種“頭飾花”傳到民間,盛行一時,並逐步發展成獨具風格的手工藝品——“絹花”。
到了清代,絹花更為盛行。清官內府御用工場所設的各種作坊就有“花兒作”,專司承造各色綾、綢、絹、紙、通草、米家花等,以供宴會、飾戴之用。 [4] 

北京絹花文化特徵

分類
北京絹花作品
北京絹花作品(4張)
北京絹花是用高級純絲製成的,分絹枝花和絹盆花兩大類。絹花色型各異,無一重樣。“花中之王”牡丹,豔如煙霞;“花中皇后”月季,嫵媚俏麗;傲霜鬥芳的秋菊,清雅飄逸;盛開的杜鵑,則把人們帶進了“一堆紅雪罩春煙”的意境。 [4] 
用途
絹花有着廣泛的用途,主要用在中國宮廷和民間婚、喪、嫁娶、壽誕、節日等風俗活動中。 [4] 

北京絹花製作工序

原料
製作絹花的主要原料是真絲織物,也有少量的棉織品,還有染料、鐵絲、澱粉等。 [4] 
工序
絹花的製作過程分為選料、上漿、染色、窩瓣、烘乾、定型、粘花和組枝等工序。 [4] 

北京絹花題材作品

北京絹花題材多樣,其中有戲劇花、花纖、盆景、花籃等;色彩由單色為主發展成以多色或套色為主。濃淡相宜,層次清晰,並吸收了中國畫中花卉的一些表現手法,牡丹、芍藥富麗端莊,梅、蘭、荷、菊挺秀優美,各種野花新穎多姿,絢麗多彩。 [5]  代表作品有《大富粉》。 [6] 

北京絹花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北京絹花以造型優美、做工精細、色澤悦目、諧調、柔潤,形象逼真而名揚中外。 [4] 
傳承人物
金鐵鈴,男,1956年7月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項目:北京絹花。 [7]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街道文化服務中心獲得“北京絹花”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8]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該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街道市民活動中心。 [11] 

北京絹花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8年4月20日,2018北京文化周走進台灣高雄,開展一系列包括非遺展演、文藝演出及合作洽談會等活動,北京絹花作品參與展示。 [9] 
2018年9月17日,“匠心築夢 文脈流芳”——北京市東城區民間手工藝師徒傳承教育工坊暨作品展示系列活動開幕,北京絹花作品亮相中國美術館。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