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

鎖定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本科教育始於1994年,2008年正式成立法學院,是全國最早開辦法學專業的理工院校之一,2020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法學院堅持“法律+科技”的培養模式,致力於培養精通法律與智能科技的複合型法治人才和具備國際視野、通曉國際法律規則的涉外法治人才。學院現已形成法學本科、雙學位、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及法學博士後流動站一系列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中文名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
外文名
Beijing l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Law
創辦時間
2008年12月15日
學校特色
全國最早辦法學專業理工院校之一
校    訓
法天法地、弘道弘仁
主要院系
法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學院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1994年創辦法學本科教育, 2008年正式成立法學院。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堅持“法律+科技”的培養模式,致力於培養高層次、複合型的法律人才,現已形成法學本科、雙學位、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及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比較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乘風者摶扶搖而上”,法學院依託北京理工大學學科優勢,堅持法學特色學科帶動主流學科整體發展的思路,以夯實的基礎力求全面發展,近年來,根據國家重點戰略需求和學校“雙一流”建設規劃,法學院重點建設空天政策與法律研究院、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國際爭端預防和解決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帶動國際法、民商法、法理學和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環境法等學科協調發展。
“不拘一格育人才”,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創新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立足於教學特色提升人才質量。學院注重國防科技、人工智能、網絡科技與法律的交叉融合,設計了一系列“法律+科技”的特色課程。法學“法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獲得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學院獲批教育部“法律實踐教學基地”項目,通過與20多家政府單位共建法學實踐教學基地,建立聯合培養的雙導師制,加強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多次在北京市大學生模擬法庭競賽、國際空間法模擬法庭競賽、知識產權模擬法庭競賽獲得冠軍和最佳辯手。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強學科實力、推進教育國際化。法學院與多所世界知名大學的法學院和法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作為國家留學基金第一批“創新人才培養國際合作項目”承擔單位,學院每年選派學生出國參加學術會議、短期訪學或攻讀學位。學院每年邀請國外知名教授參與教學,同時設立國際法全英文專業,課程對所有法學專業學生開放。
“直掛雲帆濟滄海”,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將在法治中國建設的進程中,矢志奮進、乘風破浪、砥礪前行。 “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法天法地、弘道弘仁”的院訓,共同鑄就了北理法律人文理兼修的獨特精神氣質和文化內核。面向未來,北理工法學院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推進國家法治建設等方面全面發力,力爭走向全國法學院校的前列,創建一流法學院! [2]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員工90人,其中專任教師62人,包括教授20人,副教授21人,講師21人;博士生導師17人,碩士生導師52人,包括國際宇航科學院社會科學學部院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教學名師以及國家各專業學會副會長,博士化率達90%。 [3]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學科建設

法學院依託學校在國防科技、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網絡科技等領域的優勢,堅持法學特色學科帶動主流學科整體發展的思路,重點建設五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學科平台(包括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空天政策與法律研究院、智能科技風險法律防控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國際爭端預防和解決研究院、中央網信辦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帶動引領國際法、民商法、憲法與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等學科全面協調發展。
學院秉持“法律+科技”的人才培養模式,2021年,北京市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我校設立“法學-人工智能”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由法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共同開辦,是國內第一個法律和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雙學位人才培養項目。 [1]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科研實力

近年來,法學院在科學研究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學院根據學科發展需要成立並建設了一系列的科研機構,例如國家航天局空間法律中心、北京理工大學國際爭端預防與解決研究院等,取得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如《中國空間法年刊》《北理法學》等學術刊物,組織出版了“北京理工大學國際法文庫”和“北理法學文庫”。
學院科研經費不斷增加,科研成果不斷增多,科研成果的層次和質量也不斷提升,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認可與肯定。建院以來,法學院教師的科研成果多次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項,法學院組織了一系列有國內外學術影響力的學術活動,如國際爭端預防和解決高端論壇、全國智能科技法治論壇等。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培養目標

法學專業依據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卓越法治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法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國法律和司法政策,瞭解外國法律和法學動態,具備分析和解決法律實際問題能力,適應國家法治建設需要,具有“法律+科技”特色的國際化法治人才。
“法學—人工智能”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是依託北京理工大學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大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開辦的新型人才培養項目,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兩個學科優勢,開展“法學—人工智能”跨學科融合教育。該項目貫徹科技與法律深度交叉融合培養理念,以智慧立法、司法、執法、法律服務需求為導向,培養既具有系統法學基礎知識、熟悉中外法律和法學動態,又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能與方法,在分析和解決人工智能法律領域工程問題、法律問題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兼具卓越法治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特色的複合型、高素質人才。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賽促學,多次組織學生參加國際、國內各類大型競賽,如國際刑事法院模擬法庭競賽、國際空間法模擬法庭競賽、全國大學生版權徵文比賽、北京市大學生模擬法庭競賽等,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就業深造

法學院每年均有超過60%的本科畢業生選擇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繼續深造,眾多優秀畢業生進入國家機關、律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作,從事立法、司法、律師服務、法律顧問和其他管理工作,受到用人單位普遍好評。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海內外交流

法學院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強學科實力、推進教育國際化,與多所世界知名大學的法學院和法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作為國家留學基金委第一批“創新人才培養國際合作項目”入選單位和教育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學院每年邀請國外知名教授參與教學,選派學生出國參加學術會議、短期訪學或攻讀學位。2021年,學院再次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每年可全額資助11人前往世界知名大學攻讀博士、碩士學位或參與聯合培養。學院建有國際爭端預防和解決研究院,並開設國際法全英文課程,課程對所有法學專業學生開放。
為推進北京理工大學向國際一流理工大學邁進,加強學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拓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際視野,資助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面發展成才,學工部、國際交流合作處及教育基金會經常聯合開展“海外計劃”發展性資助系列項目,支持和資助優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赴國外高等學府開展實踐學習活動。該項目面向北京理工大學全日制本科大二至大四年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家庭經濟困難雙培學生)。
參考資料